1、WiFi 在 2.4G 频段总共有 13 个可用信道,划分了 20M 和 40M 两种带宽。这里的20M和40M是什么意思?
20M 和 40M 在这里指的是信道带宽(Channel Bandwidth),也就是无线信号传输时所占用的频谱宽度。信道带宽直接影响到WiFi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覆盖范围。
-
20 MHz 带宽:在2.4GHz频段,每个标准信道的宽度是20MHz。这种配置下,相邻信道之间的频率间隔是5MHz,例如信道1中心频率为2412MHz,信道2则为2417MHz等。20MHz的带宽提供较窄的频谱使用,使得在同一区域可以有更多的设备共存而不会互相干扰。它提供了较低的数据传输速度但有更好的穿墙能力和更远的传输距离。
-
40 MHz 带宽:当设置为40MHz带宽时,WiFi设备实际上会合并两个相邻的20MHz信道来形成一个更宽的信道。这可以在理论上将数据传输速率翻倍,因为有更宽的频谱用于数据传输。然而,使用40MHz模式可能会减少可用的非重叠信道数量,在拥挤的环境中可能导致更多的干扰。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允许在2.4GHz频段使用40MHz信道,具体取决于当地的法规。
需要注意的是,在2.4GHz频段中,即使总共有13个信道(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可能更多或更少),只有三个信道(通常是1, 6, 和 11)是非重叠的,这意味着它们之间没有频率上的交集。如果选择40MHz带宽,则有效非重叠信道的数量会进一步减少。因此,在选择信道带宽时需要考虑周围的WiFi环境以及你对网络速度、覆盖范围和稳定性的需求。
2、带宽怎么理解,20M是频率还是啥,比如上文提到的2412MHz是指20M带宽了吗
带宽(Bandwidth)是指一个通信信道可以传输的最大数据量速率,或者是可用频谱的宽度。它并不是指频率本身,而是指频率范围的宽度。具体来说:
-
20 MHz:这里的“20M”指的是兆赫兹(MHz),即频率单位。20 MHz表示的是信道带宽,也就是这个信道占用的频谱宽度为20兆赫兹。例如,在2.4GHz频段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中心频率为2412 MHz的信道(这对应于信道1),那么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是从2407 MHz到2417 MHz,总共20 MHz的带宽。
-
2412 MHz:这是一个具体的频率值,表示该信道的中心频率。每个20 MHz的信道都有一个这样的中心频率来标识它。在2.4 GHz频段中,信道之间的间隔是5 MHz,因此相邻信道的中心频率会相差5 MHz。比如,信道2的中心频率是2417 MHz。
所以,当你设置WiFi路由器使用某个特定的信道时,比如说信道1,你实际上是选择了以2412 MHz为中心、左右各有10 MHz的频谱范围作为你的WiFi网络的传输通道。如果路由器配置为40 MHz带宽模式,那么它将会合并两个相邻的20 MHz信道,形成一个更宽的频谱用于数据传输。例如,如果信道1和信道5都未被占用,那么设备可能会选择这两个信道来创建一个40 MHz宽的信道。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带宽是以MHz为单位描述的,但它并不直接等同于数据传输速度(Mbps)。数据传输速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调制方式、信号强度、噪声水平以及所使用的WiFi标准(如802.11n, 802.11ac, 或 802.11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