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谭志虎主编 )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

1.1 计算机发展历程(课本上历程介绍)

1、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年)

基本电子器件为电子管,主存先后采用水银延迟线、磁鼓、磁芯,存储容量只有几千个存储单元,编程语言为机器语言。

2、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第二代计算机的基本元器件为晶体管,主存采用磁芯存储器,存储容量增至10万个存储单元以上,编程语言主要为汇编语言。

3、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年)

基本电子器件采用集成电路,主存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出现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外部设备。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

普遍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微处理器为特征,多机并行处理与网络化也成为重要特征。

1.2 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

一、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1、存储器:

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是计算机操作的依据,数据是计算机操作的对象。不管是程序还是数据,在存储器中都是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它们统称为信息,这些信息预先放在存储器中被CPU读取。

2、运算器:

运算器是一种用于信息加工处理的部件,它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运算器通常由算术逻辑单元(ALU)和一系列寄存器组成。

ALU:具体完成算术与逻辑运算的部件。

寄存器:用于存放运算操作数。

累加器:存放运算操作数,以及连续运算中还存放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

3、控制器:

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指挥中心,他可使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控制器工作的实质就是解释程序,每次从存储器中读取一条指令,经过分析译码产生一串操作命令,再发给各个功能部件控制各部件动作,以实现指令和程序功能。

计算机中有两股信息在流动:一股是控制流信息,即操作命令,他分散流向各个功能部件,另一股是数据流信息,它受控制流信息控制,从一个部件流向另一个部件,在流动过程中被相应部件加工处理。

4、输入设备

5、输出设备

二、计算机硬件的典型架构:

 1、微型计算机:南---北桥架构

 

 2、小型计算机:多处理器架构

E5-2620两个CPU通过QPI总线连接、内存直接挂接到CPU上

 3、超级计算机集群式架构:

 

 1.2 计算机系统组成---软件系统

一台计算机的全部程序集合统称为这台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按其功能分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操作系统linux、Windows等)

系统层次结构: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存储器的组成结构,原理和读写控制方法 2. 了解主存储器工作过程中各信号的时序关系 3. 了解挂总线的逻辑器件的特征 4. 了解和掌握总线传送的逻辑实现方法 二. 实验原理 1.基本操作:读写操作 读操作是从指定的存储单元读取信息的过程;写操作是将信息写入存储器指定的存储单元的过程 2.读写操作过程 首先要由地址总线给出地址信号,选择要进行读写操作的存储单元,然后,做写操作时,先从数据总线输入要存储在该单元的数据,通过控制总线发出相应的写使能和写控制信号,这时,数据保存在该单元中;做读操作时,只要通过总线发出相应的读控制信号。该数据就出现在总线上了 3. 总线传送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信息的传送和处理过程,而信息的传送在计算机里面频度极高,采用总线传送必不可少,它可减少传输线路、节省器件、提高传送能力和可靠性。总线传送器件中大量使用的是三态门。三态门(ST门)主要用在应用于多个门输出共享数据总线,为避免多个门输出同时占用数据总线,这些门的使能信号(EN)中只允许有一个为有效电平(如低电平),由于三态门的输出是推拉式的低阻输出,且不需接上拉(负载)电阻,所以开关速度比OC门快,常用三态门作为输出缓冲器。其中74LS244是专用做挂总线用的三态门器件之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