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师考试---多媒体与数据流图

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概念:

1. 多媒体概念:

多媒体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形式集成在一起,形成富有信息量和交互性的内容。

2. 多媒体元素:
  • 文本(Text): 包括字母、数字等。
  • 图形(Graphics): 静态的图像,如图片、图表等。
  • 图像(Images): 动态的图像,如视频中的每一帧。
  • 声音(Audio): 包括音乐、语音等。
  • 动画(Animation): 连续的图形形成的运动效果。

多媒体相关计算问题:

1. 计算图像分辨率:

图像分辨率是图像中像素的密度。计算方法为像素的宽度乘以高度,通常以“宽×高”表示。例如,一个分辨率为1920x1080的图像有1920个像素宽,1080个像素高。

解析:
分辨率的高值表示图像拥有更多的像素,因此更清晰。例如,1080p高清电视的分辨率为1920x1080,比标清电视的分辨率(720x480)更高。

2. 计算音频采样率:

音频采样率表示每秒采样的次数。计算方法是每秒的采样点数。例如,44100 Hz表示每秒采样44100个点,常见于CD音质。

解析:
较高的采样率能够更准确地还原音频信号,提供更高的音频质量。CD音质的标准采样率为44100 Hz。

3. 计算视频帧率:

视频帧率表示每秒显示的图像帧数。计算方法是每秒的帧数。例如,30帧/秒表示每秒显示30张图像。

解析:
更高的帧率通常能够提供更流畅的视频体验,特别是在快速运动的场景中。常见的视频帧率包括30帧/秒、60帧/秒等。

媒体的种类:

1. 文本媒体:

主要包括书籍、文章等以文字为主的媒体。

2. 图形媒体:

以图形为主,如矢量图和位图图像。

3. 声音媒体:

以音频为主,包括音乐、语音等。

4. 图像媒体:

以图像为主,包括照片、插图等。

5. 视频媒体:

以视频为主,包括电影、电视节目等。

常见的多媒体标准压缩技术详细讲解并举例:

1.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 概念: 主要用于图像压缩。
  • 原理: 使用离散余弦变换(DCT)将图像分成频域成分,再通过量化和熵编码实现压缩。
  • 应用: 常见于照片、图形等静态图像。

解析:
JPEG适用于静态图像,通过舍弃图像中对人眼不太敏感的高频信息来实现压缩。适合用于照片等需要保留高质量图像的场景。

2. 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 概念: 主要用于视频压缩。
  • 原理: 将视频分为帧,通过预测、差异编码、运动补偿等技术压缩图像序列。
  • 应用: MPEG-2用于DVD,MPEG-4用于在线视频。

解析:
MPEG标准适用于视频压缩,通过在帧间和帧内进行预测和差异编码,实现高效率的视频压缩,广泛应用于数字视频广播和存储。

3. MP3(MPEG Audio Layer III):
  • 概念: 主要用于音频压缩。
  • 原理: 基于感知编码理论,去除人耳不敏感的频率成分,实现高压缩比。
  • 应用: 在音乐和音频播放中广泛使用。

解析:
MP3是一种有损音频压缩格式,通过丢弃音频中人耳难以察觉的频率部分,实现较高的压缩比,使得音频文件更适合存储和传输。

4. 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
  • 概念: 主要用于图形压缩。
  • 原理: 使用LZW算法对图像进行压缩,适用于有限色彩的图像。
  • 应用: 常用于简单动画和图标。

解析:
GIF适用于图像的简单动画,采用LZW算法进行压缩,限定色彩数量,使其适用于网络上的图像传输。

5. H.264(Advanced Video Coding):
  • 概念: 主要用于

视频压缩。

  • 原理: 使用帧内和帧间预测、变换、量化和熵编码等技术,提供高压缩效率。
  • 应用: 常见于在线视频、高清电视等。

解析:
H.264是一种高效的视频压缩标准,通过帧内和帧间预测,以及其他技术,提供更好的视频质量和更高的压缩比,适用于高清视频传输。

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基本概念:

1. 数据流图定义:

数据流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工具,用于表示系统中的数据流动、处理过程以及数据存储。它提供了对系统功能的高层次视图。

2. 主要元素:
  • 过程(Process): 表示系统中执行的处理或操作。
  • 数据流(Data Flow): 表示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
  • 数据存储(Data Store): 表示数据的存储位置。
  • 数据源与数据目标(External Entity): 表示系统与外部实体之间的交互。
3. 图形表示:
  • 箭头: 表示数据流向,指示数据的传递方向。
  • 圆形或椭圆形: 表示过程,其中可以标明处理的动作。
  • 双横线矩形: 表示数据存储。
  • 矩形框: 表示外部实体。

数据字典:

1. 数据字典定义:

数据字典是一个详细的数据描述和定义的集合,包括数据项的名称、定义、属性、长度、格式等信息。

2. 内容要素:
  • 数据项名称: 数据的名称或标识符。
  • 定义: 对数据项的简要描述。
  • 属性: 描述数据项的特性,如数据类型、长度等。
  • 格式: 数据项的表示形式,如日期的格式等。
3. 用途:
  • 提供清晰的数据定义,减少歧义。
  • 为数据流图提供支持,确保一致性和准确性。
  • 作为系统文档的一部分,方便系统维护和改进。

数据平衡原则:

1. 数据平衡原则定义:

数据平衡是指在数据流图中,对于任何一个过程,其输入与输出的数据量应该是相等的,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原则详解:
  • 输入与输出的平衡: 对于每个过程,输入的数据量应该等于输出的数据量。
  • 避免数据积压: 避免在系统中出现无法处理的数据积压情况。
3. 分析与解决不平衡的方法:
  • 添加过程: 在不平衡的数据流上添加过程,对数据进行处理。
  • 调整数据: 调整数据的粒度或格式,以适应系统需求。
  • 重新设计: 重新设计系统的某些部分,以确保数据平衡。

举例分析:

考虑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

  • 过程1: 提交借书申请
  • 过程2: 处理借书申请
  • 过程3: 记录借书信息
  • 数据存储1: 图书库存
  • 数据存储2: 借书记录
  • 外部实体1: 图书馆用户
  • 外部实体2: 图书管理员
分析:
  • 数据流1: 用户提交借书申请,流向过程2。
  • 数据流2: 处理后的申请信息流向过程3,同时也可能反馈给用户。
  • 数据流3: 记录的借书信息流向两个数据存储:更新图书库存和存储借书记录。
  • 数据流4: 从图书库存读取信息,用于处理借书申请。
  • 数据流5: 从借书记录读取信息,用于查询借阅历史。
数据平衡分析:
  • 过程2的输入和输出数据量应该平衡,确保处理的申请信息不丢失或增多。
  • 过程3的输入和输出数据量应该平衡,确保记录的信息与输入一致。
  • 数据库存和借书记录的输入和输出数据量应该平衡,避免数据积压或遗漏。

通过数据流图的设计和数据平衡原则的应用,可以确保系统在处理数据时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

  • 21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