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知识点

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用了18000电子管、1500继电器、重30吨、占地170m3、耗电140kw、每秒计算5000次加法。冯•诺依曼(VanNeumann)首次提出存储程序的概念,将数据和程序一起放在存储器中,使得编程更加方便。50多年来,虽然对冯•诺依曼机进行了很多改革,但结构变化不大,仍然称为冯•诺依曼机。
        一般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1946-50‘s后期):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二代(50‘s中期-60’s后期):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第三代(60‘s中期-70’s前期):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第四代(70‘s初-):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二)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硬件主要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通常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五部分。
        CPU是指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个电路芯片中。

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计算机软件按照面向对象的不同可分两类:
        系统软件:用于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合理分配系统资源,确保计算机正常高效地运行,这类软件面向系统。
        应用软件:是面向用户根据用户的特殊要求编制的应用程序,这类软件通常实现用户的某类要求。

3.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1)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就是执行指令的过程

        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

                操作码指明本指令完成的操作
                地址码指明本指令的操作对象

        (2)指令的存储

        指令按照存储器的地址顺序连续的存放在存储器中。

        (3)指令的读取

        为了纪录程序的执行过程,需要一个记录读取指令地址的寄存器,称为指令地址寄存器,或者程序计数器。指令的读取就可以根据程序计数器所指出的指令地址来决定读取的指令,由于指令通常按照地址增加的顺序存放,故此,每次读取一条指令之后,程序计数器加一就为读取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

        (4)执行指令的过程

        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以下三个阶段任务:
                1)取指令阶段
                        按照程序计数器取出指令,程序计数器加一
                2)指令译码阶段
                        分析操作码,决定操作内容,并准备操作数
                3)指令执行阶段
                        执行操作码所指定内容

(三) 计算机性能指标


1. 吞吐量、响应时间

        (1)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的数据输出数量。

        (2) 响应时间:从事件开始到事件结束的时间,也称执行时间。


2. 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

(1) CPU时钟周期:机器主频的倒数,Tc
(2)主频:CPU工作主时钟的频率,机器主频Rc
(3)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平均时钟周期
(4)CPU执行时间:

        TCPU=In×CPI×TC
                In执行程序中指令的总数
                CPI执行每条指令所需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TC时钟周期时间的长度


3. MIPS、MFLOPS

(1)MIPS: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MIPS = In/(Te×106)
                = In/(In×CPI×Tc×106)
                = Rc/(CPI×106)
                        Te:执行该程序的总时间
                        In:执行该程序的总指令数
                        Rc:时钟周期Tc的到数
        MIPS只适合评价标量机,不适合评价向量机。标量机执行一条指令,得到一个运行结果。而向量机执行一条指令,可以得到多个运算结果。

(2) MFLOPS:

        MFLOPS(Million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
        MFLOPS=Ifn/(Te×106)
                Ifn:程序中浮点数的运算次数
        MFLOPS测量单位比较适合于衡量向量机的性能。一般而言,同一程序运行在不同的计算机上时往往会执行不同数量的指令数,但所执行的浮点数个数常常是相同的。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一) 数制与编码

1. 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1)进位计数制

        进位计数制是指按照进位制的方法表示数,不同的数制均涉及两个基本概念:基数和权。
        基数:进位计数制中所拥有数字的个数。

        权:每位数字的值等于数字乘以所在位数的相关常数,这个常数就是权。
任意一个R进制数X,设整数部分为n位,小数部分为m位,则X可表示为:

2)不同数制间的数据转换

(1)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利用上面讲到的公式:

(2)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通常要对一个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处理,各自得出结果后再合并。
        对整数部分,一般采用除2取余数法,其规则如下:
                将十进制数除以2,所得余数(0或1)即为对应二进制数最低位的值。然后对上次所得商除以2,所得余数即为二进制数次低位的值,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商等于0为止,最后得的余数是所求二进制数最高位的值。
        对小数部分,一般用乘2取整数法,其规则如下:
                将十进制数乘以2,所得乘积的整数部分即为对应二进制小数最高位的值,然后对所余数的小数部分部分乘以2,所得乘积的整数部分为次高位的值,如此进行下去,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为0,或结果已满足所需精度要求为止。


(3)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是从二进制数演变而来的:
                由3位二进制数组成1位八进制数;
                由4位二进制数组成1位十六进制数。
        对于一个兼有整数和小数部分的数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后的数分别分组进行处理,不足的位数用0补足。
        对整数部分将0补在数的左侧,对小数部分将0补在数的右侧。这样数值不会发生差错。


2. 真值和机器数

真值:数据的数值通常以正(+)负(-)号后跟绝对值来表示,称之为 真值 。
机器数:在计算机中正负号也需要数字化,一般用0表示正号,1表示负号。把符号数字化的数成为机器数。


3. BCD码

在计算机中采用4位二进制码对每个十进制数位进行编码。4位二进制码有16种不同的组合,从中选出10种来表示

  • 21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