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p网络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某高校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摘要

校园网作为现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整合网络设备、通信技术和教育资源,构建覆盖教学、科研、管理及生活区域的高速互联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学效率提升和管理模式创新。其建设目标包括优化网络架构、保障数据安全、提升服务体验,并适应未来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采用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的分层设计,VLAN划分、汇聚层实现流量聚合VRRP网关冗余,核心层提供高速骨干传输OSPF/BGP路由协议,结合冗余链路提升可靠性。VLAN与IP规划,通过划分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等独立VLAN隔离广播域,校园网内部全部启用动态IP分配优化地址管理。出口部署防火墙双机热备(主备模式)、ACL访问控制及入NAT地址转换有效的提高了网络安全和非法接入。主校区内部搭建Web服务器、FTP资源库、多媒体教学平台,支持远程教学和协同办公。同时,主校区和分部校区搭建了IPSEC VPN站点与站点之间通信,隔离了外部的网络。

关键词:校园网;IPSEC VPN;规划设计;分部校区;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modern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ampus network builds a high-speed interconnection platform covering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living areas by integrating network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achieve shar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innovation of management mode. Its construction goals include optimizing network architecture, ensuring data security, enhancing service experience, and adapting to the future needs of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t adopts the layered design of access layer-aggregation layer-core layer, VLAN division, traffic aggregation VRRP gateway redundancy in aggregation layer, and core layer to provide high-speed backbone transmission of OSPF/BGP routing protocols combined with redundant links to enhance the reliability.VLAN and IP planning, isolating broadcast domains by dividing independent VLANs such as teaching area, office area, dormitory area, etc., and enabling dynamic IP allocation to optimize address management within the campus network. IP allocation optimizes address management. The deployment of firewalls with dual-machine hot standby (master and standby mode), ACL access control and NAT address translation at the exit effectively improves network security and illegal access. Web servers, FTP resource libraries,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platforms are set up within the main campus to support remote teaching and cooperative off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main campus and branch campuses build IPSEC VPN site-to-site communication to isolate the external network.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IPSEC VPN; planning and design; branch campuses;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高校校园网发展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需求分析 

2.1 用户需求 

2.2 网络性能需求 

2.3 安全需求 

第3章 校园网总体设计 

3.1 总体设计原则 

3.2 拓扑结构设计 

3.3 关键技术应用 

第4章 校园网模拟实验 

4.1 接入层配置 

4.2 汇聚层配置 

4.3 核心层配置 

4.4 OSPF配置 

4.5 防火墙双机热备配置 

4.6 分部校区配置 

4.7 IPSEC VPN配置 

4.8 nat配置 

第5章 验证测试 

5.1 OSPF验证 

5.2 有线测试网络连通性 

5.3 无线测试网络连通性 

5.4 AC双机热备测试 

5.5 IPSec VPN验证测试 

5.6 防火墙双机热备测试 

5.7 NAT测试 

结论及展望 

5.8 结论 

5.9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全球信息化浪潮推动教育模式变革,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构校园网络架构,高校需适应新型教学与科研需求。中国教育信息化政策导向明确,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构建“泛在化、智能化”校园网络环境,推动教育公平与资源开放共享。 

1.2研究意义

探索多技术融合方案,为高校网络架构优化提供方法。完善需求分析模型,解决用户行为数据与网络资源配置的协同问题。通过高速网络实现跨校区资源共享(如虚拟实验室),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普及。构建科研专网支持海量数据传输,降低中小团队IT成本,推动产学研协作。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如上网行为预测),提升行政效率30%以上。缩小区域教育资源差距(如远程帮扶薄弱院校),助力教育公平。  网络性能滞后与技术迭代的矛盾,需提出可扩展的分层架构设计。结合5G与AI技术,探索智慧校园网络的自适应运维体系。  

1.3国内外现状

欧美高校普遍实现100%有线网络覆盖,无线网络渗透率达98%(2025年数据),图书馆、实验室等区域率先部署Wi-Fi 6E技术。美国高校IPv6部署率超95%,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院校已实现IPv6单栈运行。

覆盖规模与带宽提升:全国高校有线网络覆盖率达100%,无线网络覆盖从2019年78%提升至2025年97%。主干带宽达10Gbps以上,华东理工大学等院校实现多校区万兆互联。  SDN应用率从2020年12%增至2025年39%,但中西部高校仍以传统三层架构为主(占比65%)。  

1.4论文结构安排

以第二章开始简要概述章节主要内容,校园网的需求分析主要从三方面来简述,用户需求、网络性能需求、安全需求。

第三章简要概述章节主要内容,校园网总体设计,传统的三层架构来设计规划,结合拓扑结构配置双核冗余,校园网能够做到模块化和可扩展性极高的要求。

第四章简要概述章节主要内容,校园网仿真模拟实验,主要展示主校区的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出口层和分部校区之间的配置实施。

第五章简要概述章节主要内容,校园网仿真模拟实验的验证与测试,从有线到无线的网络连通性测试,从内网到外网的网络连通性测试,各层的双机热备测试。主校区和分部校区之间的数据通信测试。

最后一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次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对未来的智慧校园的憧憬。

第二章需求分析

2.1用户需求

教学场景:在线课程平台接入(MOOC、SPOC)与虚拟仿真实验支持,需实现课件点播、4K/VR教学资源传输。电子备课室与光盘阅览室建设,要求支持多媒体素材共享与高速下载。

科研场景:多校区科研协作网络支持,需跨地域实验室设备互联(如基因测序数据传输)。云计算资源池访问,降低中小型科研团队IT成本。

行政管理:无纸化办公系统部署,支持教务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实时交互。物联网设备接入(如智能安防、能耗监控)。

生活服务:一卡通系统集成(消费、水电费缴纳、账户查询)与无线网络全覆盖。宿舍区每间宿舍4个信息点配置,支持移动终端无缝漫游。多校区互联需求通过VPN技术实现跨校区虚拟局域网互联,确保教学资源共享与统一管理。

2.2网络性能需求

主干网络采用100/1000Mbps光纤以太网,核心层带宽不低于10Gbps,满足高峰期用户并发访问(如在线考试、视频直播)。无线网络支持802.11ax标准,单用户峰值速率≥1.2Gbps,教室区域吞吐量需达到5Gbps。

教学区网络端到端延迟≤20ms,科研数据传输延迟≤50ms5。双核心冗余架构设计,关键链路聚合(如LACP协议),故障切换时间≤1s。

无线AP部署密度:每间教室2-3个AP,宿舍区每层12间宿舍配置独立集线箱。支持单AP并发用户数≥50,全校最大在线用户数≥10,000。

2.3安全需求

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未来25G/50G以太网升级。兼容IPv4/IPv6双栈协议,确保新旧设备平滑过渡。

有实验或毕设相关问题或者需要本章源文件的同学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季十七】名片了解,本文仅供参考。

1 绪 论 1 1.1 校园网的发展 1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 1.3 校园网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2 1.4论文结构安排 3 2 校园网设计系统需求分析及目标 4 2.1 设计背景及现状 4 2.2 系统需求分析 4 2.3 校园网系统建设目标 5 2.3.1校园网系统高可靠性 5 2.3.2校园网系统高稳定性 5 2.3.3校园网系统可扩展性 6 2.3.4校园网系统可维护性 6 3 校园网总体结构设计 7 3.1 网络设计 7 3.1.1 主干网络设计 8 3.1.2 工作组网络 10 3.2 网络组网技术的选择 10 3.3 网络设计方案描述 11 3.3.1 网络总体规划设计 11 3.3.2 网络拓扑结构 12 3.3.3 网络设备的选择原则 14 3.3.4 主要网络设备配置 14 4 网络操作系统 20 4.1 网络服务器 20 4.1.1 主域服务器 20 4.1.2 INTERNET 服务器 20 4.2 网络操作系统 21 4.2.1 UNIX网络操作系统 22 4.2.2 Windows Server 2003网络操作系统 23 5 应用系统 27 5.1 办公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27 5.2 教学管理系统软件 27 5.3 图书管理系统 27 5.4 远程教育系统 27 5.5 校园网通讯服务系统 28 6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9 6.1设计依据 29 6.1.1 系统设计标准 29 6.1.2 安装设计规范 29 6.2 设计范围及要求 29 6.3布线的设备选择 30 6.4 布线系统设计方案描述 30 6.4.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30 6.4.2 水平布线子系统设计 31 6.4.3 垂直主干子系统 31 6.4.4 管理子系统 31 6.4.5 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31 6.4.6 建筑群主干子系统设计 31 8 结 论 32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