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治法——9月24日课堂知识小结(上)

目录

概述

原问题的解与子问题的解之间的关系:

减治法3种主要变种:

例一、两个序列的中位数

例二、折半查找


概述

         分治法是将大问题划分为若干小问题,逐一求解,将子问题的解合并得到原问题的解。减治法也将一个大问题细分,但不需要分别求解,只需求出其中一个子问题。

        举个例子:

原问题的解与子问题的解之间的关系:

                ① 原问题的解只存在于其中一个较小规模的子问题中;

                ② 原问题的解与其中一个较小规模的解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因此,一旦问题中能建立这种关系,就可以从顶至下递归的来用该关系,也可以从底至上非递归的来运用该关系。

减治法3种主要变种:

  • 减一个常量,如冒泡排序、汉诺塔问题(每次递归,都有一个碟子放在塔C,问题规模-1)。
  • 减一个常因子,如二分查找(循环一次,排除一半元素)。
  • 减可变规模,如欧几里得算法。

例一、两个序列的中位数

【问题描述】

一个长度为n(n≥1)的升序序列S,处在第n/2个位置的数成为序列S的中位数。
两个序列的中位数是他们所有元素的升序序列的中位数。
现有两个等长升序序列A和B,找出两个序列的中位数。

【思路】

1.循环直到序列A和序列B均只有一个元素
    1.1 a = 序列A的中位数;
    1.2 b = 序列B的中位数;
    1.3 比较a和b,执行下面三种情况之一:
        1.3.1 若a=b,则返回a,算法结束;
        1.3.2 若a<b,则在序列A中舍弃a之前的元素,在序列B中舍弃b之后的元素,转步骤1;
        1.3.3 若a>b,则在序列A中舍弃a之后的元素,在序列B中舍弃b之前的元素,转步骤1;

2.序列A和序列B均只有一个元素,返回较小者;

为什么要求两个序列的中位数a和b呢,举两个例子:

        上述思路还有个需要留心的点,每次舍弃元素后要保证序列A和序列B中剩余元素的个数相等。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

A序列{1,2},B序列{3,4}

        对于这两个序列分别求中位数,得a=1,b=3。由于a<b,则应该保留A序列中位数右侧元素,保留B序列中位数左侧元素。但是对于中位数值较大的一方,也就是B序列,在更新序列上下界时,由于奇数除2向下取整,就相当于B序列自动舍弃了一个元素。但反观A序列并不会舍弃元素,就会变成

A序列{1,2} B序列{3}

的情形。因此在序列上下界指针的下标和为奇数时,对于中位数较小的一方的左指针要+1。

【复杂度】

        每次求两个序列的中位数后,得到两个子序列的长度为原序列的一半,可知循环共执行\log_{2}{n}次,时间按复杂度为O(\log_{2}{n}),无开辟临时空间,空间复杂度为O(1)

例二、折半查找

【问题】

在一个有序序列中查找值为k的记录。
查找成功,返回记录k在序列中的位置;
若查找失败,返回失败信息。

【折半查找的条件】

1.序列有序
2.序列要用顺序存储结构,而不是用链式存储结构

【思路】

1.取有序序列的中间元素mid作为比较对象:
    1.1若查找值k与mid相等,则查找成功;
    1.2若查找值k小于mid,则在mid的左半区继续查找;
    1.3若查找值k大于mid,则在mid的右半区继续查找;
2.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查找成功,或所查找的区间不存在,查找失败。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治法拓扑排序是一种基于DFS的算法,可以用于解决拓扑排序问题。下面是一个使用C语言实现治法拓扑排序的例子: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_VERTEX_NUM 100 // 最大顶点数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int adjvex; // 邻接点在数组中的位置下标 struct ArcNode *nextarc; // 指向下一个邻接点的指针 }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 int data; // 顶点信息 ArcNode *firstarc; // 指向第一个邻接点的指针 int indegree; // 顶点的入度 } VNode, AdjList[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vertices; // 邻接表 int vexnum, arcnum; // 顶点数和弧数 } ALGraph; // 初始化邻接表 void InitGraph(ALGraph *G) { int i; G->vexnum = G->arcnum = 0; for (i = 0; i < MAX_VERTEX_NUM; i++) { G->vertices[i].firstarc = NULL; G->vertices[i].indegree = 0; } } // 添加一条边 void AddArc(ALGraph *G, int u, int v) { ArcNode *p = (ArcNode *)malloc(sizeof(ArcNode)); p->adjvex = v; p->nextarc = G->vertices[u].firstarc; G->vertices[u].firstarc = p; G->vertices[v].indegree++; G->arcnum++; } // 治法拓扑排序 void TopoSort(ALGraph *G) { int i, j, k, count = 0; int topo[MAX_VERTEX_NUM]; // 存储拓扑序列的数组 ArcNode *p; for (i = 0; i < G->vexnum; i++) { if (G->vertices[i].indegree == 0) { // 入度为0的顶点入队 topo[count++] = i; } } for (i = 0; i < count; i++) { // 依次删除队头顶点及其所有出边 k = topo[i]; printf("%d ", G->vertices[k].data); // 输出拓扑序列 for (p = G->vertices[k].firstarc; p; p = p->nextarc) { j = p->adjvex; if (--G->vertices[j].indegree == 0) { // 入度为0的顶点入队 topo[count++] = j; } } } } int main() { ALGraph G; int i, u, v; printf("请输入顶点数和弧数:"); scanf("%d%d", &G.vexnum, &G.arcnum); printf("请输入%d个顶点的值:", G.vexnum); for (i = 0; i < G.vexnum; i++) { scanf("%d", &G.vertices[i].data); } printf("请输入%d条弧的起点和终点:", G.arcnum); for (i = 0; i < G.arcnum; i++) { scanf("%d%d", &u, &v); AddArc(&G, u, v); } printf("拓扑序列为:"); TopoSort(&G); printf("\n"); return 0; } ```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DDD_duck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