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OSFET的了解
MOSFET可以形象的比喻为大功率的三极管,其开关作用与三极管相同,主要的区别只是MOSFET为压控器件,而三极管为流控器件。
二、MOSFET的寄生电容
MOSFET同三极管一样,因为工艺的原因不能避免寄生电容的产生,而寄生电容有三个,分别与MOSFET的三个端口两两形成。
C2为Ciss中的其中一个电容,其主要的影响便是对MOSFET开通时间的影响,栅极的开通电流向C2进行充电,在C2电容达到栅极阈值开通电压时才能导致MOSFET开通,因此主要影响为开通延时时间。
C3为Coss的其中一个电容,其主要影响便是会对电路造成谐振,C3的开通充电到关闭通过R1放电,这个过程都取决于C3的大小,可能在电路上造成谐振的影响。
C1电容则是关键的米勒电容,也是影响开通米勒平台的重要因素,具体的解释需要通过充电阶段来理解。
可以把MOSFET分为上面几个阶段:
阶段1:此阶段为MOSFET上电之前的阶段。
阶段2:这个阶段为MOSFET开始上电阶段,其实应该把阶段2和阶段3合在一起,但是分开更好理解,在阶段2的过程中,MOSFET是不导通的,也就是说MOSFET可以看作电阻无穷大,此时没有电流或者可以说只有很小的漏电流,这个时候的栅极电压很小,慢慢上升。
阶段3:这个阶段就是情况转变的阶段,因为阶段2中说的MOSFET电阻无穷大且没有电流,在阶段2和阶段3的某个点时,随着栅极电压的慢慢增大,MOSFET慢慢导通,这里的慢慢导通不是只导通,是指MOSFET的电阻在慢慢变小,而电阻慢慢变小后电流就会慢慢上升,直到电流上升到你负载的电流值,此时就达到了第4阶段。
阶段4:此时的电流以及达到了你负载的最大电流,同时栅极也达到了阈值电压,可以理解为MOSFET已经亚导通但是没有完全导通,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已经导通,因为阈值电压已经达到,且电流也已经为负载电流,但实际上并未完全导通。
而阶段却呈现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则是与C1有关,因为此时可以看作MOSFET导通,可以理解为此时的漏极电压已经下降到阈值电压,为什么这么说,其实MOSFET的导通就是对地的钳位,漏极电压会从电源电压下降到接近地的电压,而这个漏极电压开始下降就是在阶段3,也就是电阻变小,电流上升时,漏极电压也在慢慢被钳位变小。当达到电流最大后,漏极电压也被钳位到阈值电压。但是这个时候MOSFET并未完全导通,因此,随着漏极电压慢慢下降会慢慢下降到接近地的电压,那么C1电容接漏极端的电压同样也会下降,此时C1电容就形成通路,此时栅极对C1电容充电,C1电容对地进行短路,而C1电容充电的这段时间就是米勒平台的时间,因此这样就会形成米勒平台,当C1电容充满则进入下一个阶段,继续对C2充电,栅极电压上升。
阶段5:这个阶段便是米勒电容充满电后,继续对C2进行充电。
阶段6:此阶段则为MOSFET栅极满电后的状态。
米勒平台越长,意味着MOSFET越危险,所有要减小米勒平台可以增加栅极电压电流。
因此可以看出,MOSFET在电阻变化,也就是电流变化的阶段会形成开关损耗,因为会有功率的变化导致MOSFET发热,而MOSFET的损耗也就是开关损耗最为必要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