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Simulink电力系统仿真恒功率负荷功率不平衡现象的解释以及需求侧响应受控负荷的建模建议

摘要

        在做电网需求侧响应相关项目时,通常要考虑供求端功率平衡。在进行单端供电的简单电力系统 Simulink 仿真时,发现恒功率负荷供求功率不平衡的现象(如图)。具体来说,设置PV电源节点,输出功率为1,设置恒功率负载,吸收功率也为1,但是测量负荷功率,竟然测出大于1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多出的功率是哪里来的?这种现象是由于仿真封装内部结构导致,还是可以通过电力系统相关基础理论解释?

        本文首先得出结论:当且仅当在 powergui 中做潮流计算时(load flow analyzer),才会将恒功率负载处理为恒功率负载本身,在普通仿真(使用Phasor求解器)时,PQ constant 负荷也会被处理为 Z constant 负荷。如果需要一个恒功率负荷,建议使用动态负荷(Three-Phase Dynamic Load)而不是三相并联RLC负荷(Three-Phase Parallel RLC Load)。之所以功率不平衡,是因为轻载长线末端电压升高,再加上仿真将恒功率负荷处理为恒阻抗负荷,导致末端功率测量值(3.125W)高于电源输出最大功率值(1W)。

        其次,本文在现象描述中,描述轻载,低压情况下输送功率在仿真中能见到的个别诡异现象及其解释;

        再次,本文在解决方案中,给出两个恒功率负荷的仿真方法,分别是使用潮流计算得到的电压作为 PQ constant 负荷的额定电压 和 使用动态负荷(Three-Phase Dynamic Load)

        最后,本文在相关理论部分详细介绍轻载线路的工频电压升高、线路功率传输极限等本文涉及到的基础理论;最最后,把仿真开源,仅供学习交流。

        关键字:Simulink仿真;供求端功率平衡;电网需求侧响应;恒功率负载

结论

这种功率不平衡的原因由两个原因:

1. 仿真底层封装结构导致:恒功率负载在端口实际电压低于或高于对话框设置电压时,强制将恒功率负载处理为恒阻抗负载,并且阻抗由对话框设置的电压(Nominal phase-to-phase voltage Vn (Vrms))和功率(Active power P (W))计算得到,这就意味着,仿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将恒功率负载按照对话框中确定的额定 P 和 V 处理为恒阻抗负载;当且仅当在 powergui 中做潮流计算时(load flow analyzer),才会将恒功率负载处理为恒功率负载。

2. 空载(轻载)长线导致电压升高,在恒阻抗负载下(恒功率负载被强制处理为恒阻抗),功率大于额定电压下的负载功率,产生了负载功率大于发电机能提供最大功率的功率不平衡现象。

p.s. 太坑爹了 simulink,说白了就是这个所谓的恒功率 PQ constant 负载,只有做潮流计算(load flow analyzer)才算做恒功率负载,做普通的仿真,例如在 powergui 选择 phasor 求解器,都是按照恒阻抗仿真的。

解决方案:

1. 第一个解决方案是先进行一次潮流计算,确定这个节点的实际电压,例如是 0.98pu,再点进负荷模块修改其额定电压,这样它在仿真中也会在误差范围内保持设置的功率。

2. 第二个解决方案是使用动态负荷(Three-Phase Dynamic Load)而不是三相并联RLC负荷(Three-Phase Parallel RLC Load)。

说在前面

        在 Simulink 仿真黑库(Simscape / Electrical / Specialized Power Systems)中,powergui 是其专用的编译和求解器,在该求解器中,内置了潮流分析功能(如图):

        这个潮流计算功能和仿真相互独立,仿真指的是按下绿色小按钮开始的一系列计算。而刚刚所说的潮流计算是基于牛顿-拉弗逊法的一个功能。

        

绿色小按钮(QwQ)

现象描述与猜想证明

        为了证明上述结论,下文设计了三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

        下图是一个单端供电网络,电源是 PV 节点,提供 1W 的功率,保持端口电压为120*sqrt(3)V,负荷是一个 PQ 节点,其接受功率恒定为 1W ,不接受无功功率。

       在需求侧响应项目的背景下,我们希望研究仿真在能量级别的特点,也就是功率平衡。 一个最朴素的想法是,如果规定了负荷吸收的功率保持不变,那么仿真测量它的功率也应该是规定值。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搭建复杂的需求侧网络。

        上面这个网络比较极端,原因是它用 220V 上输电线传送 50km。在现实中,不会有人敢这样规划电网,因为显然高压送远距离,是一个常识。之所以在这里这样设置,是为了体现轻载长线的压升对负荷侧的影响。在相关理论中,我们也会看到,哪怕不是轻载,电网也有个别情况会出现输电线末端电压升高的故障。

        从上图的测量值就能发现,当电压高于 Three-Phase Parallel RLC Load1 对话框设置的额定电压时,恒功率负荷强制规定为恒阻抗,即满足电压平方关系。

        证明:空载长线导致电压上升,按平方计算恒阻抗功率:

P_0*(V/V_0)^2 = 1*(1.768/1)^2 = 3.125

        电源最多提供1W能量,而负荷却有3.125W能量,这是因为轻载长线的充电功率抬高了线路末端电压,从而使得负载功率大于电源最大功率。有关轻载/空载长线电压升高的理论内容见后文。

        从电压平方-功率对应关系,已经可以初步推测出一个猜想:空载长线导致末端电压上升,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不匹配,恒功率负载被强制处理为恒阻抗负载,这使得负载功率大于电源能提供的最大功率。

第二个实验

        如果输电线较短,或者没有输电线时,也可以通过计算证明,当线路较短(或没有输电线)时,负荷额定电压高于实际电压,恒功率负载被强制处理为恒阻抗负载,这使得负载功率小于恒功率负载的设定值1W。

        到这里已经可以初步下一个结论了,这坑爹simscape,在仿真(绿色小按钮)时,无论你选 constant Z 还是 constant PQ ,它统统把负荷处理成 constant Z(如下图所示),而节点的选择只在潮流分析功能中有用!

第三个实验

        这个实验可以基本实锤结论:

“恒功率负载在端口实际电压低于或高于对话框设置电压时,强制将恒功率负载处理为恒阻抗负载,并且阻抗由对话框设置的电压(Nominal phase-to-phase voltage Vn (Vrms))和功率(Active power P (W))计算得到,这就意味着,仿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将恒功率负载按照对话框中确定的额定 P 和 V 处理为恒阻抗负载;当且仅当在 powergui 中做潮流计算时(load flow analyzer),才会将恒功率负载处理为恒功率负载。”

        保持 PV 节点的电压不变,修改 Three-Phase Parallel RLC Load3 对话框中的额定电压(Nominal phase-to-phase voltage Vn (Vrms)),从100V修改为110V,再修改为120V,直到130V,发现消耗的功率总是和端口电压的平方成正比,而如果假设是恒阻抗负载,可以恰好计算出这个负荷消耗功率,和测量值一致。

        这就意味着,仿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将恒功率负载按照对话框中确定的额定 P 和 V 处理为恒阻抗负载。

         在 官方示例 power_LFnetwork_5bus 中,官方也默认了这一点,为了保证仿真(绿色小按钮)和潮流计算(load flow analyzer)的结果偏差不大,官方偷偷的将 PQ constant 负荷的额定电压改为了潮流计算的结果电压 0.98pu 。

        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按照恒阻抗计算出的功率,和在 PQ 恒定负荷设定的功率是可能不相同的,因为电网不能保证节点电压严格等于设定值。

        那么这个 PQ constant 选项卡就完全没有作用吗?非也。它是潮流计算的标签。从下图就能看出,这个节点的计算结果,PQ的功率数值严格等于先前在对话框中设置的功率。

        于是我们得到了这个结论:当且仅当在 powergui 中做潮流计算时(load flow analyzer),才会将恒功率负载处理为恒功率负载。

        那么如果我在仿真中,需要一个恒功率负载参与调节,要怎么办?请接着看:

解决方案

其一:潮流计算确定节点实际电压

        第一个解决方案是先进行一次潮流计算,确定这个节点的实际电压,例如是 0.98pu,再点进负荷模块修改其额定电压,这样它在仿真中也会在误差范围内保持设置的功率。例如官方示例 power_LFnetwork_5bus 中:

        但是在本文的环境中,需要进行电力系统需求侧响应,就是需要一个无论电压如何改变有功都不改变的负荷,这种解决方案就无能为力了。因为正如前文所述,在普通 Phasor 仿真中,无论你选择 constant PQ 还是 constant Z,最终都是按照恒定阻抗(constant Z)来处理的。

其二:使用动态负荷

        第二个解决方案是使用动态负荷(Three-Phase Dynamic Load)而不是三相并联RLC负荷(Three-Phase Parallel RLC Load)。在动态负荷中勾选启用外部信号控制 PQ:

        实际上,动态负载就是构造一个受控电流源,常见的恒功率负载可以用 P/V 构造法构造。利用公式:

I = P/V

        当 P 固定,负载从电网取 电流 I 由电网实际电压 V 决定。当电压上升,电流下降,功率不变,反之也是同理。

        如图所示,设定参考有功为1W,无功设置为 0 。

        从仿真可以看出,即便输电线很长,负载吸收的功率也可以保持在 1W附近。至于图中额外并联的那个负载,设置的有功功率很小,对测量的影响不大。之所以多并联一个负载,是因为动态负载等效为一个电流源,不可以直接和变压器(电感串联)。

        之所以有较大的波动,是因为使用220V传送50km实属逆天,对于正常的电网结构不会有这么大的波动。

        总之,如果想要在仿真中使用吸收恒定功率的负载,建议使用动态负荷,而不是 RLC load,以免引起误解。如果是做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可以使用RLC load。

相关理论

空载(轻载)长线电压升高

        对于需求侧响应仿真的指导意义:线路的选择和输送功率的选择相互影响,线路确定后,输送功率不能选的过小。

        空载长线的电压升仿真实验(如图)。可以看到,线路空载(低功率传输)的情况下,当线路选择50km,电压升高从线路首段就开始达到额定电压的1.795倍,在线路尾段,电压达到额定电压的1.798倍,也就是说,充电电流导致的电压升高为原电压的几乎两倍。当选择线路长度为0.001,该电压升现象消失。

        简单分析,是轻载长线使得容抗>感抗,从而导致了电压上升。定量分析来看,测量左数第一个变压器右侧电压,发现电压上升到1.795,长线末端电压上升到1.798 。前者可以通过分析包含长线在内的后续所有负载的输入阻抗得到。在A相接入阻抗测量,测量单相阻抗:

        打开 powergui 中的阻抗计算功能:

        读到输入阻抗为:

6129∠-82.409 ohm

        同理,对变压器做短路实验,即输入阻抗计算:

6913∠88.56 ohm

        发现 变比 k = 0.95 接近于1, 于是省略。利用分压原理计算输电线端电压为:

| 120∠0 * 6129∠-82.409 / (6129∠-82.409 +6913∠88.56 )| = 538.472 V

        所以线路的容抗导致在线路首段就有很大的电压偏移。这种情况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串联电感来解决。

        接着解释长线轻载(空载)时,的电压上升。

         根据《电力系统分析 上/何仰攒 温增银 4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2.1节第20页,可知分布式长导线的末端电压和首端电压关系为:

        

        当输送功率小,甚至空载时,可以忽略电流 I_2, 即 I_2 = 0,认为线路是无损的,可以将双曲函数简化,并得到电压关系(12.2.1节 208页 高电压工程基础/施围,邱毓昌,张乔根编著。一2版。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7)

        

        L_0 和 C_0 分别代表单位长度电感和电容。代入仿真实际数据计算得:

alpha = 2*pi*f sqrt(0.9337E-3 *12.74E-9) = 1E-3 (度/km)

cos(alpha*L) = cos( 1E-3*50) = 0.999

计算末端电压:

U2 = 1.795 / 0.999 = 1.797

与仿真差异不大。

        对于需求侧搭建仿真的场景来讲,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线路的选择和输送功率的选择相互影响,线路确定后,输送功率不能选的过小。

极限传输功率

        上一个理论表明,线路的选择和输送功率的选择相互影响,线路确定后,输送功率不能选的过小。那么功率可以无限大吗?显然是不可以的,通过输电线的功率圆图可以知道,输电线存在极限功率,写出输电线的二端口公式,代入功率公式,得到:(电力系统分析。下/何仰赞,温增银。一4版。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5 ISBN978-7-5680-1772-5):

        

        两个相量分别是圆心相量和绕圆心旋转的相量,即功率圆:

从图中可以看出,功率传输极限是:

        这就是输电线路在给定的首、末端电压下所能传送的最大功率,称为功率极限。正常运行
时,线路两端电压应在额定值附近,因此,输电线路的功率极限约与线路的额定电压的平方
成正比。

        想要计算相量中的ABCD,可以参考电路二端口网络的参数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由于本文上述的所有仿真都是在低电压,低功率下探究的电力系统,也就是说,仿真中的系统都是现实中不会实际采用的系统首末电压受功率影响大(因为本例主要想探究长线轻载下的电压升),所以不用本例子做功率极限的仿真验证,今后有时间再写一篇博客关于功率极限吧。

参考资料

分布式输电线方程

《电力系统分析 上/下 何仰攒 温增银 4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工频电压升高

《高电压工程基础/施围,邱毓昌,张乔根编著。一2版。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7》

长线传输功率极限

仿真下载

        包含上文提到的三个小实验,还有动态负荷的设置。

下载渠道

        开源到git了,没魔法的用 网易uu 学术加速就行:

CSDN_Blog/Blog_share_ConstPowerLoad at main · Tim970331638/CSDN_Blog (github.com)

注意事项

        开源精神,注意版权,随缘点赞。

  • 26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