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应用层(http)

                                

       今天我们正式来介绍计算机网络协议的第一层--应用层(http协议)。当然,针对https协议博主在下一篇博客再来讲解,毕竟https是针对网络安全工程师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博主是后端开发的,所以今天着重介绍http协议。

目录

再谈OSI七层协议中上三层

认识URL

urlencode和urldecode

HTTP协议格式

Http.cc

Sock.hpp

​编辑 HTTP的方法

在Linux终端访问

Http代码验证GET方法 

stat函数

Http.cc

Sock.hpp

./WWWROOT/index.html

Http代码验证POST方法 

Http.cc

Sock.hpp

./WWWROOT/index.html

GET和POST方法总结

第一批结论:概念问题

第二批结论:区别

第三批结论:如何选择

HTTP的状态码

301永久重定向

Location

Http.cc

 302/307临时重定向

 HTTP常见的Header

Connect中长链接&&短连接

cookie && session

单纯使用cookie带来的问题 

session


再谈OSI七层协议中上三层

还记得博主上一篇博客写的CS模式的网络在线版本计算器吗,本质就是一个应用层网络服务。

http协议,本质在定位上 和博主上次写的网络计算器没有区别,都是应用层协议。

网络通信、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协议细节在http协议内部,它都要实现。

认识URL

        我们请求的图片,html,css,js,视频,音频,标签,文档等这些都称之为"资源"。在服务器后台,是用Linux做的。

       我们也知道,IP + Port唯一的确定一个进程,但是无法唯一的确认一个资源!公网IP地址是唯一确认一台主机的,而我们所谓的网络"资源",都一定是存在于网络中的一台Linux机器上!Linux或者传统的操作系统,保存资源的方式,都是以文件的方式保存的。单Linux系统,标识一个唯一资源的方式,是通过路径!

所以,IP + Linux路径,就可以唯一的确认一个网络资源。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URL。

注意:/data/# games 中的 / 不是根目录,而是web根目录的首页,这个在后面我们来验证。

        所以URL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网址,通过URL,那么就可以IP+Linux路径,来确认网络中唯一的一个资源。

urlencode和urldecode

/ ? : 等这样的字符, 已经被url当做特殊意义理解了。因此这些字符不能随意出现。
比如, 某个参数中需要带有这些特殊字符, 就必须先对特殊字符进行转义。
转义的规则如下:
将需要转码的字符转为16进制,然后从右到左,取4位(不足4位直接处理),每2位做一位,前面加上%,编码成%XY格式。

举个栗子:

从上面我们发现+就被处理成了%2B。 

同时对于解码,我们可以使用网页在线解码工具:

这个呢就不是重点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 

HTTP协议格式

简化认识:

无论是请求还是响应,基本上http都是按照行(\n)为单位进行构建请求或者相应的!

无论是请求还是相应,几乎都是由3或者4部分组成。

博主画个图来形象展示一下:

思考1:http如何解包,如何封装,如何分用?

解包和封装都是使用空行(特殊字符来实现的),用空行将长字符串一分为二。

至于如何分用的问题,不是http解决的,是具体的应用代码解决,http需要有接口来帮助上层获取参数。

思考2:http请求或者响应,是如何被读取的?http请求是如何被发送的?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问题转换成http request和http response被如何看待,我们可以把请求和响应整体看作是一个大的字符串!!!

形如:

 

思考3:如何理解普通用户的上网行为?是为了简单吗?

1、向目标服务器上传你的数据。

2、从目标服务器拿到你要的资源。

这其实就是IO的过程。

我们来写个代码来看一下Http的响应格式:

Http.cc

#include "Sock.hpp"
#include<pthread.h>
#include<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HandlerHttpRequest(void* args)
{
    //Htttp协议,如果自己写的话,本质是我们根据协议内容,来进行文本分析
    int sock = *(int*)args;
    delete (int*)args;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

#define SIZE 1024*10
    char buffer[SIZE];
    memset(buffer, 0, sizeof(buffer));

    ssize_t s = recv(sock, buffer, sizeof(buffer)-1, 0);
    if(s > 0)
    {
        buffer[s] = 0;
        cout << buffer;//查看http的请求格式!

        //要构建响应,必须有协议!
        string http_response = "http/1.0 200 OK\n"; //协议版本 + 状态码 + 状态码描述
        http_response += "Content-Type: text/plain\n"; //text/plain 正文是普通的文本
        http_response += "\n"; //传说中的空行
        http_response += "hello world, hello cyq!"; //正文

        send(sock, http_response.c_str(), http_response.size(), 0);
    }
    
    close(sock);
    return nullptr;
}
void Usage(string proc)
{
    cout << "Usage: " << proc << "port" << endl;
}
// ./Http port
int main(int args, char* argv[])
{
    if(args != 2)
    {
        Usage(argv[0]);
        return -1;
    }
    uint16_t port = atoi(argv[1]);
    int listen_sock = Sock::Socket();
    Sock::Bind(listen_sock, port);
    Sock::Listen(listen_sock);

    for(;;)
    {
        int sock = Sock::Accept(listen_sock);
        if(sock > 0)
        {
            pthread_t tid;
            int* parm = new int(sock);
            pthread_create(&tid, nullptr, HandlerHttpRequest, (void*)parm);
        }
    }
    return 0;
}

Sock.hpp

#pragma once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ring>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dlib.h>
#include<sys/socket.h>
#include<netinet/in.h>
#include<arpa/inet.h>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ock
{
public:
    static int Socket()
    {
        int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if(sock < 0)
        {
            cerr << "socket err" << endl;
            exit(2); 
        }
        return sock;
    }

    static void Bind(int sock, uint16_t port)
    {
        struct sockaddr_in local;
        memset(&local, 0, sizeof(local));
        local.sin_family = AF_INET;
        local.sin_port = htons(port);
        local.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服务端 ip地址

        if(bind(sock, (struct sockaddr*)&local, sizeof(local)) < 0)
        {
            cerr << "bind error" << endl;
            exit(3);
        }
    }

    static void Listen(int sock)
    {
        if(listen(sock, 5) < 0)
        {
            cerr << "listen error" << endl;
            exit(4);
        }
    }

    static int Accept(int sock)
    {
        struct sockaddr_in peer; //输出型参数
        socklen_t len = sizeof(peer);
        int fd = accept(sock, (struct sockaddr*)&peer, &len);
        if(fd >= 0)
        {
            return fd;
        }
        return -1;
    }

    static void Connect(int sock, string ip, uint16_t port)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
        memset(&server, 0, sizeof(server));

        serve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er.sin_port = htons(port);
        serve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ip.c_str()); //字符串转整型

        if(connect(sock, (struct sockaddr*)&server, sizeof(server)) == 0)
        {
            cout << "Connect Success" << endl;
        }
        else
        {
            cout << "Connect failed" << endl;
            exit(5);
        }
    }
};

实验结果:

我们看一下服务端给客户端的响应:

我们来看一下客户端的请求:

 HTTP的方法

 HTTP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只需要学会GET和POST方法就可以了。

在Linux终端访问

注意:GET / HTTP/1.0 中的第一个/不是表示根目录,而是请求该网站的首页(web根目录)。即:index.html或index.htm。

如图所示:

Http代码验证GET方法 

stat函数

const char* payh:文件路径

struct stat* buf:输出型参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文件的属性信息。

在这里我们使用这个系统调用来计算一个文本的大小。

Http.cc

#include "Sock.hpp"
#include<pthread.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stat.h>
#include<f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WWWROOT "./WWWROOT/"
#define HOME_PAGE "index.html"


void* HandlerHttpRequest(void* args)
{
    //Htttp协议,如果自己写的话,本质是我们根据协议内容,来进行文本分析
    int sock = *(int*)args;
    delete (int*)args;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

#define SIZE 1024*10
    char buffer[SIZE];
    memset(buffer, 0, sizeof(buffer));

    ssize_t s = recv(sock, buffer, sizeof(buffer)-1, 0);
    if(s > 0)
    {
        buffer[s] = 0; //打印客户端请求
        cout << buffer;

        string html_file = WWWROOT;
        html_file += HOME_PAGE;

        struct stat st;
        stat(html_file.c_str(), &st); //计算index.html文件大小

        //构建响应
        //返回的时候,不仅仅是返回正文网页信息,而且还要包括http的请求
        string http_response = "http/1.0 200 OK\n";
        //正文部分的数据类型
        http_response +=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n";
        http_response += "Content-Length: ";
        http_response += to_string(st.st_size); //取出结构体中的这个变量
        http_response += "\n";

        http_response += "\n"; //空行

        //接下来才是正文
        ifstream in(html_file);
        if(!in.is_open())
        {
            cerr << "open html error!" << endl;
        }
        else
        {
            string content;
            string line;
            while(getline(in, line)) //可以读\n
            {
                content += line;
            }
            http_response += content;
            in.close();
            send(sock, http_response.c_str(), http_response.size(), 0);
        }
    }

    close(sock);
    return nullptr;
}
void Usage(string proc)
{
    cout << "Usage: " << proc << "port" << endl;
}
// ./Http port
int main(int args, char* argv[])
{
    if(args != 2)
    {
        Usage(argv[0]);
        return -1;
    }
    uint16_t port = atoi(argv[1]);
    int listen_sock = Sock::Socket();
    Sock::Bind(listen_sock, port);
    Sock::Listen(listen_sock);

    for(;;)
    {
        int sock = Sock::Accept(listen_sock);
        if(sock > 0)
        {
            pthread_t tid;
            int* parm = new int(sock);
            pthread_create(&tid, nullptr, HandlerHttpRequest, (void*)parm);
        }
    }
    return 0;
}

Sock.hpp

这一片段代码上面有,就不赋值过来了~

./WWWROOT/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h3>hello world, hello wmm!</h3> -->
        <h2>hello 我是首页!</h2>

        <h2>hello 我是表单!</h2>

        <!-- /a/b/handler_from该路径并不存在,也不处理-->
        <form action="/a/b/handler_from" method="GET">
            姓名: <input type="text" name="name"><br/>
            密码: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d"><br/>
            <!-- value表示按钮上写的什么 -->
            <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陆">
        </form>
    </body>
</html>

运行结果&&现象:

Http代码验证POST方法 

Http.cc

和上面代码一样,这里就不复制了~

Sock.hpp

和上面代码一样,这里就不复制了~

./WWWROOT/index.html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head>
    <body>
        <!-- <h3>hello world, hello wmm!</h3> -->
        <h2>hello 我是首页!</h2>

        <h2>hello 我是表单!</h2>

        <!-- /a/b/handler_from该路径并不存在,也不处理-->
        <form action="/a/b/handler_from" method="POST">
            姓名: <input type="text" name="name"><br/>
            密码: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d"><br/>
            <!-- value表示按钮上写的什么 -->
            <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陆">
        </form>
    </body>
</html>

前端页面代码,我们将GET方法改为POST方法。

运行结果&&现象:

        注意,我们写的前端代码,作为正文响应给浏览器,浏览器会自动解析前端页面代码,这个就不需要我们去关系了。 

GET和POST方法总结

第一批结论:概念问题

GET:方法叫做,获取,是最长用的方法,默认一般获取所有的网页,都是GET方法,但是如果GET是要提交参数(它能的!!),通过URL进行参数拼接,从而提交给server端。

POST:方法叫做,推送,是提交参数比较常用的方法,但是如果要提交参数,一般是通过正文部分提交的,但是不要忘记,Content-Length:XXX表示参数的长度。

第二批结论:区别

提交参数的位置不同。

1、参数提交的位置不同,POST方法比较私密(注意,私密 != 安全。安全一般是指经过加密处理的),不会回显到浏览器的url输入框中!get方法不私密,会将重要信息回显到url的输入框中,增加了被盗取的风险。

2、GET是通过url传参的,而url是有大小限制的!和具体浏览器有关。

POST方法是通过正文部分传参的,一般没有大小限制的。

第三批结论:如何选择

1、GET:如果要提交的参数不敏感、数量非常小,可以采用GET。

2、否则,就使用POST方法

总之,GET方法既可以获取参数,也可以提交参数。POST方法用来提交参数。

HTTP的状态码

最常见的状态码, 比如

200(OK):表示请求成功。

404(Not Found):请求的资源不存在。

403(Forbidden):一般在公司内网访问某些资源时权限被禁止。

302(Redirect, 重定向):临时重定向,除此之外还有307。

301:表示永久重定向

504(Bad Gateway) :服务器内部错误的状态码。

针对上面的状态码,我们着重讲解3XX形式的状态码。

301永久重定向

Location

搭配3xx状态码使用, 告诉客户端接下来要去哪里访问。该字段用于响应报头中。

我们写一段代码来演示一下:

Http.cc

#include "Sock.hpp"
#include<pthread.h>
#include<unistd.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sys/stat.h>
#include<f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WWWROOT "./WWWROOT/"
#define HOME_PAGE "index.html"


void* HandlerHttpRequest(void* args)
{
    //Htttp协议,如果自己写的话,本质是我们根据协议内容,来进行文本分析
    int sock = *(int*)args;
    delete (int*)args;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

#define SIZE 1024*10
    char buffer[SIZE];
    memset(buffer, 0, sizeof(buffer));

    ssize_t s = recv(sock, buffer, sizeof(buffer)-1, 0);
    if(s > 0)
    {
        buffer[s] = 0;
        cout << buffer;

        string response = "http/1.1 301 Permanently moved\n"; //状态行
        response += "Location: https://www.qq.com/\n"; //server告诉浏览器去新的地址
        response += "\n";
        send(sock, response.c_str(), response.size(), 0);
    }

    close(sock);
    return nullptr;
}
void Usage(string proc)
{
    cout << "Usage: " << proc << "port" << endl;
}
// ./Http port
int main(int args, char* argv[])
{
    if(args != 2)
    {
        Usage(argv[0]);
        return -1;
    }
    uint16_t port = atoi(argv[1]);
    int listen_sock = Sock::Socket();
    Sock::Bind(listen_sock, port);
    Sock::Listen(listen_sock);

    for(;;)
    {
        int sock = Sock::Accept(listen_sock);
        if(sock > 0)
        {
            pthread_t tid;
            int* parm = new int(sock);
            pthread_create(&tid, nullptr, HandlerHttpRequest, (void*)parm);
        }
    }
    return 0;
}

其他部分代码是不改变的,原来打开的网页内容时表单内容,现在我们给它重定向到qq官网中去。

演示结果:

 302/307临时重定向

 对于Http.cc模块,我们只修改部分代码:

 HTTP常见的Header

Content-Type: 数据类型(text/html等)
Content-Length: Body的长度,帮助我们读取到完整的http请求or响应。同时,能够做到将报头和有效载荷进行分离(解包)。如果报头中没有该自描述字段,说明它就没有正文!
Host: 客户端告知服务器, 所请求的资源是在哪个主机的哪个端口上;
User-Agent: 声明用户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版本信息;
referer: 当前页面是从哪个页面跳转过来的;
location: 搭配3xx状态码使用, 告诉客户端接下来要去哪里访问;
Cookie: 用于在客户端存储少量信息. 通常用于实现会话(session)的功能

Connect:keep-alive长链接, close表示短连接

Set-Cookie:Key=value,服务端告诉客户端设置cookie文件来保存用户信息。

Connect中长链接&&短连接

http/1.0采用的网络请求的方案是短链接;http/1.1及以后采用的方案是长链接。

短链接的过程:

       访问一个由多个元素构成的网页的时候,http/1.0,就需要多次进行http请求,http协议是基于tcp协议的,tcp要通信:建立链接 -> 传输数据 -> 断开链接

对于大型网站而言,是需要进行很多次上面的请求过程,这是非常耗时的!

长链接的过程:

http/1.1支持长链接,通过长链接就可以通过一次链接把要访问的资源一起加载完成。

好处:通过减少频繁建立tcp链接,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cookie && session

经验:我们登录一次某个网站后,当我们进行各种页面跳转的时候,网站是认识我的,本质其实就是进行的各种http请求照样认识我!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http协议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无状态协议的有点是简单)

        这时候就出现矛盾了,既然http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那么每一次http请求对上下文是不记录的,不会获取历史请求信息,那么,为什么我们进行各种页面跳转的时候,网站竟然是认识我的?实际上这并不是http协议本身要解决的问题。而是http可以提供一些技术支持,来保证网站具有"会话保持"的功能。

1、浏览器:cookie其实是一个文件,该文件里面保存的是我们用户的私密信息(往往是用户名和密码)。

2、http协议:一旦该网站对应有cookie,再发起任何请求的时候,都会自动在request中携带该cookie信息!!

单纯使用cookie带来的问题 

 如果别人盗取我们cookie文件,别人

1、可以以我的身份进行认证访问特定的资源。

2、如果保存的是我们用户名密码,那么就非常糟糕了!!!

单纯使用cookie是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

        所以又引入了session技术,注意,有session并不代表我们不用cookie,实际中,这两个技术是相辅相成的。

session

核心思路就是:将用户的私密信息,保存在服务器端。

所以,在后续的http请求中,都会由浏览器自动携带cookie内容->当前用户的session id。

后续,server依旧可以做到认识client,这是一种保持会话的功能!!

         但是,我们还有cookie文件被泄露的风险啊!!是的!!但是这是无法避免的,就好比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一样。网络安全工程师和黑客之间就是在不断地博弈过程中,相互进步。虽然被泄露的风险还存在,但是也有衍生出一些防御方案。

        例如:现在的许多网站或者qq、微信登录会自动检测当前IP,如果是异地登录,那么服务端就会清除session中对应的ID文件,并让用户再次认证。随着移动设备--手机的出现,出现了短信认证、新设备登录认证等等。所以,防止cookie文件不被盗取,就尽量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因为我们既然自己可以找到自己的cookie文件,那么别人通过恶意脚本程序也是可以找到的,这也是不安全的~

本质上,cookie和session技术,是为了提高用户访问网站或者平台的体验!

看到这里,给博主点个赞吧~

 

  • 8
    点赞
  • 2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