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第五章:数据链路层

【2009年 题35】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GBN)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根据GBN协议的特点,接收方只对按序到达且正确(无误码)的帧发送确认帧。题中所述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7的帧,但在重传计时器超时时只收到接收方针对0、2、3号帧的确认,这表明接收方已经收到按序到达且正确的编号为0~3的帧,并针对0~3号帧给发送方依次发回了确认,发送方只收到0、2、3号帧的确认,只能表明针对1号帧的确认丢失了,但这并不会引起发送方对1号帧的超时重传,因为收到3号帧的确认就足以说明接收方正确接收了0~3号帧;但编号为4的帧可能未按序到达接收方,也可能丢失,还可能出现误码,因此接收方不会针对4号帧给发送方发回确认,这将导致发送方对4号帧的超时重传,而4号帧后续的已发送的5~7号帧不管是否到达接收方,都会被发送方重传,也就是发送方会重传4~7号帧,选项C正确。

【2009年 题36】以太网交换机进行转发决策时使用的PDU地址是(目的物理地址)

【解析】

(1) PDU(Protocol Data Unit)的意思是协议数据单元,它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对等实体间逻辑通信的对象。物理层对等实体间逻辑通信的对象为比特流数据链路层对等实体间逻辑通信的对象为网络层对等实体间逻辑通信的对象为分组传输层对等实体间逻辑通信的对象为报文段应用层对等实体间逻辑通信的对象为应用报文

(2)以太网交换机收到帧后,提取帧首部中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字段的值,将源MAC地址与该帧进入交换机的端口的端口号作为一条记录写入自己的帧交换表(或称帧转发表),然后在帧交换表中查找目的MAC地址,如果找到了匹配的记录,则从该记录中的端口项所指定的端口“明确”转发该帧;如果找不到匹配的记录,则采用泛洪法转发该帧,也就是通过除该帧进入交换机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转发该帧。

MAC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硬件地址。由(2)可知,以太网交换机根据帧的目的MAC地址对帧进行转发,目的MAC地址又称为目的物理地址或目的硬件地址

【2009年 题37】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Gbp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A.增加160m

B.增加80m

C.减少160m

D.减少80m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采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的最小帧长的相关概念。

解法一:

设最远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为d,单位为m;以太网的最小帧长为Lmin,单位为bit;

Lmin = 数据传输速率 × 争用期(即往返时延),将题目所给的相关量的单位化为标准单位后代入该式为 Lmin = 10^9 × (d / 2×10^8 ) × 2,化简为d = Lmin / 10,很显然,若最小帧长Lmin减少800比特,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d至少会减少80m。

解法二:

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比特,则可以节省发送时间 800b / 10^9b/s = 8×10^(-7)s,那么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往返时延可以允许减少8×10-7s,则最大端到端单程时延可以减少4×10^(-7)s。要使得单程时延减少,且信号的传播速度不变,只有将最远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减少才能满足要求,需要减少的量为 4×10^(-7)s × 2×10^8m/s = 80m。

【2010年 题47】某局域网采用CSMA/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 km,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 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⑴ 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最长需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

⑵ 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1518字节)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字节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的前导码)?

【解析】

(1)如下图所示,只有主机甲和主机乙同时开始发送数据,才能使得它们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它们都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所经过的时间最短。这段时间包括主机发送的数据信号传播到距离中点处所耗费的传播时延,以及发生碰撞后的碰撞信号传播回主机所耗费的时间(这与数据信号传播到距离中点处所耗费的传播时延一样长)。因此,这段时间相当于两台主机间单程的传播时延,简称为端到端单程传播时延。

综上所述,最短需经过的时间为 2km ÷ 200 000km/s = 0.01ms 。

不难想象这样一种情况,当主机甲发送的数据信号传播到无限接近主机乙的某个时刻,主机乙也要发送数据,它检测到信道空闲(但信道此时并不空闲),就立刻开始发送数据,这必然会导致碰撞。主机乙会首先检测到碰撞信号,一段时间后主机甲也会检测到碰撞信号,如下图所示。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最长需要经过的时间为两台主机间信号传播的往返时延,简称为端到端往返时延。端到端往返时延也被称为争用期,若主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碰撞”,经过争用期这么长的时间仍未检测到碰撞,那就表明这次发送没有(也不会)产生碰撞。

综上所述,最长需经过的时间为 (2km ÷ 200 000km/s) × 2 = 0.02ms

(2)如下图所示,主机甲成功发送一个最长以太网数据帧所耗费的时间由a,b,c,d四部分构成。

a为数据帧的发送时延; 

b为数据帧最后一比特的传播时延;

c为确认帧的发送时延;

d为确认帧最后一比特的传播时延,b与d相等b+d为主机间信号传播的往返时延

主机甲成功发送一个最长以太网数据帧所耗费的总时长为 a + b + c + d = a + 2b + c

= ((1518 × 8b) ÷ 10Mb/s) + ((2km ÷ 200 000km/s) × 2) + ((64 × 8b) ÷ 10Mb/s) = 1.2856ms;

请注意,经过1.2856ms,主机甲发送的有效数据载荷为1500字节,也就是不包括以太网帧的首部18字节(6字节源地址字段 + 6字节目的地址字段 + 2字节类型字段 + 4字节帧检验序列),也不包括以太网的前导码(题目要求)。

综上所述,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为 (1500 × 8b) ÷ 1.2856ms ≈ 9.33Mb/s

【2011年 题35】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了0~3号数据帧,现已收到1号帧的确认,而0、2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选择重传协议(SR)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后退N帧(GBN)协议不同,选择重传协议不支持累积确认累积确认是指接收方不必每正确收到一个帧就给发送方发回确认帧,而是可以在连续正确收到几个帧后给发送方发回一个确认帧来表明已经正确接收到了这些帧。例如,接收方收到0~5号帧,可以给发送方发送一个确认帧ACK6,表明已经收到编号0~5的帧,现在想接收编号为6的帧。

综上所述,本题给出发送方只收到1号帧的确认,0、2号帧超时,由于采用的是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不支持累积确认,因此需要重传0、2号帧。题目并没指明3号帧是否正确接收,因此无须考虑3号帧的状态。故选项B正确。

注意:如果本题采用后退N帧(GBN)协议传输数据,则具有累积确认的功能,由于收到1号帧的确认,也就表明0号帧也被正确接收了,因此只需重传1号帧的后续所有帧,也就是需要重传2、3号帧。

【2011年 题36】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MAC协议是

A.CSMA

B.CDMA

C.CSMA/CD

D.CSMA/CA

【答案】D

【解析】

CSMA是指载波监听多点接入

CSMA/CD是对CSMA的改进,指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是早期以太网使用的有线信道访问控制协议。

CSMA/CA是指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避免是802.11局域网采用的无线信道访问控制协议802.11局域网在使用CSMA/CA的同时,还使用停止等待协议。这是因为无线信道的通信质量远不如有线信道,因此无线站点每通过无线局域网发送完一帧后,要等到收到对方的确认帧后才能继续发送下一帧,也就是所谓的链路层确认。

CDMA是指码分多址,是一种信道复用技术,不属于MAC协议。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2011年 题47】某主机的MAC地址为00-15-C5-C1-5E-28,IP地址为10.2.128.100(私有地址)。题47-a图是网络拓扑,题47-b图是该主机进行Web请求的1个以太网数据帧前80个字节的十六进制及ASCII码内容。

1)     Web服务器的IP地址是什么?该主机的默认网关的MAC地址是什么?

2)     该主机在构造题47-b图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MAC地址?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解析】

(1)从题47-c图可知(即便题目不给出,对于以太网帧以及IP数据报首部格式,考生最好能熟记,这样可以加快解题速度、降低对题目的陌生感),以太网帧首部的第一个字段(长度为6B)的取值为目的MAC地址,因此从题47-b图中的第一行(标号为0000)的起始处开始的连续6B内容就是目的MAC地址,具体为00-21-27-21-51-ee(也可以表示为00:21:27:21:51:ee或0021.2721.51ee)。

(2)ARP协议用于解决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问题。主机的ARP进程在自己所在的以太网上以广播形式发送ARP请求,ARP请求封装在以太网帧中,目的MAC地址为广播地址,也就是构成MAC地址的48比特全部取值为1,十六进制表示形式为FF-FF-FF-FF-FF-FF

【2012年 题35】以太网的MAC协议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服务)

【解析】由于以太网的信道质量好,因此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对所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差错处理由高层实现(并不要求在MAC子层实现)。综上所述,以太网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服务

【2012年 题36】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16 kbps,单向传播时延为270ms,数据帧长度范围是128~512 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

A.5

B.4

C.3

D.2

【答案】B

【解析】

(1)要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就需要使发送方尽量连续地发送数据帧,也就是尽量保证信道不空闲。

(2)在给定所传输的数据量后,数据帧长度越小所需要的帧的个数就越多对帧进行编号所需要的比特数量就越多。因此,本题采用最小的数据帧长度128字节。

3)发送方从发送数据帧开始到接收到确认帧所经历的总时间为:

    数据帧的发送时延 + 数据帧的传播时延 + 确认帧的发送时延 + 确认帧的传播时延

由于题目给定了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以及单向传播时延,因此上式可变换为:

数据帧的发送时延 × 2  + 单向传播时延 × 2

= ( (128 × 8b) ÷ 16kb/s ) × 2  +  270ms × 2 = 668ms

在668ms内至少可以发送长度为128字节的数据帧的数量为:

(16kb/s × 668ms) ÷ (128 × 8b) = 10.4375,

也就是说,经历668ms,发送方已经连续发完10个数据帧并正在发送第11个数据帧,因此发送窗口WT为11。数据帧的序号个数 ≥ WT + 1,若采用n个比特对数据帧编号,则应满足2^n≥ (11+ 1),解得n≥4,因此选项B正确。

下图给出了后退N帧协议(GBN)与停止等待协议的对比,可以看出前者比后者的信道利用率要高。请大家认真看懂下图,这对于本题的理解非常有帮助。

【2012年 题47】主机H通过快速以太网连接Internet,IP地址为192.168.0.8,服务器S的IP地址为211.68.71.80。H与S使用TCP通信时,在H上捕获的其中5个IP分组如题47-a表所示。

1)  题47-a表中的IP分组中,哪几个是由H发送的?哪几个完成了TCP连接建立过程?哪几个在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

【解析】

1)-3 以太网的最短帧长为64字节,这包括18字节的固定部分(6字节的目的MAC地址字段,6字节的源MAC地址字段,2字节的类型字段,4字节的帧校验字段)和最小46字节的数据载荷字段。根据题47-a图所示的IP分组头结构可知,题47-a表中的3号分组和5号分组的总长度均为40(28H)字节,将这两个分组分别封装成以太网帧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时,需要分别进行填充,使其长度达到46字节,以满足以太网帧对数据载荷部分最小长度的要求。

【2013年 题37】HDLC协议对01111100 01111110 组帧后对应的比特串为

A.01111100   00111110 10 

B.01111100 01111101 01111110 

C.01111100 01111101 0 

D.01111100 01111110 01111101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HDLC协议中有关帧结构和实现“透明传输”的“零比特填充法”的相关知识。

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是指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它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面向比特的数据帧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IBM公司的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协议扩展开发而成的。

HDLC协议的帧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标志字段的取值为0111 1110,用以标志帧的起始和结束。试想这样一种情况:帧中两个标志字段之间的各字段的取值如果也恰好出现了0111 1110,例如下图所示,


这样就会使接收方对帧是否结束产生误判。因此,需要使用“零比特填充法”来实现“透明传输”。换句话说,即使待发送数据帧的两个标志字段之间的各字段的取值恰好出现了和标志字段取值相同的0111 1110,在使用“零比特填充法”后,标志字段的取值0111 1110在整个数据帧中具有唯一性,不会造成接收方对帧是否结束的误判。

“零比特填充法”的具体操作如下:

发送方监视所发送的比特流,每当发送了连续5个比特1时,就插入一个附加的比特0;

接收方监视所接收的比特流,每当接收了连续5个比特1时,将其后续的比特0删除。

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

【2013年 题38】对于10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当输出端口无排队,以直通交换(cut-through switching)方式转发一个以太网帧(不包括前导码)时,引入的转发延迟至少是

A.0 μs

B.0.48 μs

C.5.12 μs

D.121.44 μs

【答案】B

【解析】

以太网的帧格式如下图所示。

采用直通交换方式的交换机在接收帧时,一般只要接收到帧的前14字节(8字节前导码和6字节的目的MAC地址),就已经知道了帧的目的MAC地址,交换机不缓存帧也不对其进行校验,而是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帧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这比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交换机具有更小的转发延迟。

本题指明不包括前导码,因此只检查帧的目的MAC地址,共6字节,所以引入的转发延迟至少是8b × 6 ÷ 100Mb/s = 0.48μs,因此选项B正确。

  • 3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