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经常问我,如华为的交换机(下图)交换容量和包转发率后面是两个值是什么含义?为什么是两个值呢?!比如:2.88T/5.76T而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呢?!
我在这里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
这个只是针对S93 H3C的75/75E、 Cisco的65,因为这些交换机产品交换模块都集成在主控上面。可以根据选择不同的主控板来达到不同的容量和转发率。还没出其他主控的话,就代表未来可拓展至,所以一般都看前面的数字!
换网板跟整机交换容量、单板性能、槽位带宽之间的关系怎么换算?
整机交换容量是由网板的能力以及网板的个数决定,
比如12808的C类网板有两块芯片,每块芯片128*10.3125G = 1320G,那么两块芯片就是1320*2 = 2640G
12808的整机交换容量就是2640G(单网板提供的能力)*6(网板个数)*2(双向) = 31.68T =32T
单板性能由单板自身转发芯片决定
比如 48*10GE单板,由2块芯片组成,每块芯片240G,2块就是480G
24*40GE单板,有4块芯片组成,每块芯片240G,4块就是960G
整机包转发率由最高单板性能和业务槽位数决定
比如,CE12812有12个业务槽位,单板最高性能是960G,小包800G,换算成包转发率就是1200Mpps。
整机包转发率就是12*1200Mpps=14400Mpps
槽位带宽也是由整机交换容量决定
如12808的C类网板, 整机交换容量是32T(双向),提供给没槽位的交换能力就是32/8=4T, 有槽位带宽按照单向来算,所以就是2T。
12812的C类网板,整机交换容量是48T(双向),同样可以算得槽位带宽为48/12/2=2T
背板带宽是由背板提供的最大能力,必须超过交换能力,要不然就成为瓶颈;
CE12800产品,线卡与交换网板正交设计,无背板走线,整机交换能力与背板无关,也就不需要背板容量这一说;
总结:交换网板能力和个数决定整机交换容量, 整机交换容量决定每槽位带宽
虽然单板性能由自身决定,但是槽位带宽决定该线卡是否可以槽位线速(比如Cisco 的F2单板480G,但是如果插入4块网板却只能提供440G(110G*4),不能满足线速要求)。
现在都流行主控、交换分离,像华为的CE12800,S12700、H3C 10500/12500/12500-x、Cisco的N7K/N7700这些产品都是主控、交换分离,所以这类交换机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