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 文件恢复

inode和block

block

用于存储文件数据。

文件是存储在硬盘上的,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存储512字节。连续八个扇区组成一个"块"(block),一个块是4K大小,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个块一个块的读取的。

inode

中文译名索引节点 用于存储文件元信息。

文件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创建日期、文件大小、文件权限等)

一个文件必须占用一个 inode,并且至少占用一个 block。
inode不包含文件名。文件名是存放在目录当中的。Linux 系统中一切皆文件,因此目录也是一种文件。
每个inode都有一个号码,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对于系统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号码便于识别的别称,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关系,每个inode号码对应一个文件名。

用户在Linux系统中访问一个文件时的流程

  1. 系统根据文件名去查找对应的inode号码
  2. 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
  3. 根据inode信息,看该用户是否具有访问这个文件的权限
  4. 如果有,就指向相对应的数据block,并读取数据

查看文件名对应的 inode 号

ls -i 文件名
stat 文件名

 

最近访问        atime(accesstime):
当使用这个文件的时候就会更新这个时间。

最近更改        mtime(modification time):
当修改文件的内容数据的时候,就会更新这个时间,而更改权限或者属性,mtime不会改变,这就是和ctime的区别。

最近改动        ctime(change time)
当修改文件的权限或者属性的时候(修改文件内容会导致属性里的大小变化,也会改变),就会更新这个时间,ctime并不是create time,更像是change time,
只有当更新文件的属性或者权限的时候才会更新这个时间,但是更改内容的话是不会更新这个时间。

根据inode号查找文件

find ./ -inum 33743461

find ./ -inum 52305140 -exec rm -i {} \;
find ./ -inum 50464299 -delete   #并删除

inode文件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

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另一个是 inode 区,存放 inode 所包含的信息。

每个 inode 的大小,一般是 128 字节或 256 字节。


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关注单个 inode 的大小,而是需要重点关注 inode 总数。inode 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了,执行 “df -i” 命令即可查看每个硬盘分区对应的的 inode 总数和已经使用的inode 数量。

df -i 
查看inode数量

 inode特殊性质

由于 inode 号码与文件名分离,导致Linux 系统具备以下几种特有的现象:
1.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可能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 inode,能够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ls -i   #找到文件对应inode
find ./ -inum 52305140 -exec rm -i {} \;
find ./ -inum 50464299 -delete 
find ./ -inum 52305140 | xargs rm -rf

2.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 inode 号码;(只更改了目录文件名)
3.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 inode 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
4.使用 vi 编辑器修改文件数据保存后,会生成一个新的 inode 号码。(因为vi编辑器使用文件替换方式修改)

ll -i
echo 123 > 123.txt     
ll -i            #inode不变

ll -i
vim 123.txt            
ll -i            #inode改变

inode节点耗尽故障处理

磁盘无法写入什么原因?(重中之重)

  1. 磁盘坏道(badblock命令检测)
  2. 文件系统错误(fack命令检测)
  3. inode号被占满

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b1,分区大小30M即可

fdisk /dev/sdb   #大小此处设置100MB
mkfs.ext4 /dev/sdb1

mount /dev/sdb1 /mnt
df -i

模拟inode节点耗尽故障

cd /mnt

for ((i=1; i<=25680; i++));do touch /mnt/file$i;done
######或者分行显示######
for ((i=1; i<=25680; i++))
do
touch /mnt/file$i
done  
######或者大括号######
touch {1..25680}.txt

df -i
df -hT

可见当inode号占用满后无法继续写入文件

删除文件恢复

EXT 类型文件恢复

extundelete 是一个开源的 Linux 数据恢复工具,支持 ext3、ext4文件系统。

(ext4只能在centos6版本恢复)

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c1,格式化ext3文件系统

fdisk /dev/sdc      
partprobe /dev/sdc  #刷新后显示分区
mkfs.ext3 /dev/sdc1
mkdir /test
mount /dev/sdc1 /test
df -hT

安装依赖包

yum -y install e2fsprogs-devel e2fsprogs-libs


编译安装 extundelete

cd /test

#下载包
wget http://nchc.dl.sourceforge.net/project/extundelete/extundelete/0.2.4/extundelete-0.2.4.tar.bz2

#解压包
tar jxvf extundelete-0.2.4.tar.bz2

#编译 安装
cd extundelete-0.2.4/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extundelete && make && make install

#优化执行路径(软链接到系统path路径中,以便cmd中直接使用)
ln -s /usr/local/extundelete/bin/* /usr/bin/

模拟删除

cd /test
echo a>a
echo a>b    ##创建文件
echo a>c
ls          

extundelete /dev/sdc1 --inode 2   
#查看文件系统/dev/sdc1下存在哪些文件,i 节点是从 2 开始的,2 代表该文件系统最开始的目录。

rm -rf a b        #删除文件
extundelete /dev/sdc1 --inode 2

cd ~         #立刻解挂 避免进一步损失
umount /test

执行恢复操作

extundelete /dev/sdc1 --restore-all  #恢复/dev/sdc1 文件系统下的所有内容
#在当前目录下会出现一个RECOVERED_FILES/目录,里面保存了已经恢复的文件
ls RECOVERED_FILES/

xfs 类型文件备份和恢复

CentOS 7 系统默认采用 xfs类型的文件,xfs 类型的文件可使用 xfsdump 与 xfsrestore 工具进行备份恢复。


xfsdump 的备份级别有两种:0 表示完全备份;1-9 表示增量备份。xfsdump 的备份级别默认为 0。
完整备份增量备份各有好处,增量备份可以增加多少文件备份多少,完整备份可以一次恢复数据而不用像增量备份一样很多文件

 xfsdump使用限制

1.只能备份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2.必须使用root的权限才能操作
3.只能备份XFS文件系统
4.备份后的数据只能让xfsrestore解析
5.不能备份两个具有相同UUID的文件系统(可用 blkid命令查看)

xfsdump 的命令格式

xfsdump -f 备份存放位置 要备份的路径或设备文件

-f:指定备份文件目录
-L:指定标签 session label
-M:指定设备标签 media label
-s:备份单个文件,-s 后面不能直接跟路径

使用fdisk创建分区/dev/sdb1,格式化xfs文件系统

fdisk /dev/sdb
partprobe /dev/sdb     #刷新分区
mkfs.xfs [-f] /dev/sdb1

mkdir /data
mount /dev/sdb1 /data/ #挂载

cd /data
cp /etc/passwd ./      #填充文件
mkdir test
touch test/a

使用 xfsdump 命令备份整个分区

rpm -qa | grep xfsdump
yum install -y xfsdump    #安装

xfsdump -f /opt/dump_sdb1 /dev/sdb1 [-L dump_sdb1 -M sdb1]
#备份 -L-M为自定义标签,可以不加 在执行程序时会提醒输入

模拟数据丢失并使用 xfsrestore 命令恢复文件

cd /data/
rm -rf ./*
ls

xfsrestore -f /opt/dump_sdb1 /data/
xfsrestore -f 备份文件 需要恢复的目录

cpio命令恢复文件

cpio 命令用于从归档包中存入和读取文件,换句话说,cpio 命令可以从归档包中提取文件(或目录),也可以将文件(或目录)复制到归档包中。

  cpio 命令主要有以下 3 种基本模式:

  1. "-o" 模式:指的是 copy-out 模式,就是把数据备份到文件库中,命令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cpio -o[vcB] > [文件丨设备]
    
    -o:copy-out模式,备份;
    -v:显示备份过程;
    -c:使用较新的portable format存储方式;
    -B:设定输入/输出块为 5120Bytes,而不是模式的 512Bytes;
    比如,使用 cpio 备份数据的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find /etc type -f | cpio -ocvB > /root/etc.cpio
    #利用find命令指定要备份/etc/目录,使用>导出到etc.cpio文件
    [root@localhost ~]# ll -h etc.cpio
    -rw--r--r--.1 root root 21M 6月5 12:29 etc.cpio
    #etc.cpio文件生成

  2. "-i" 模式:指的是 copy-in 模式,就是把数据从文件库中恢复,命令格式如下:

    [root@localhost ~]# cpio -i[vcdu] < [文件|设备]
    
    -i:copy-in 模式,还原;
    -v:显示还原过程;
    -c:较新的 portable format 存储方式;
    -d:还原时自动新建目录;
    -u:自动使用较新的文件覆盖较旧的文件;
    比如,使用 cpio 恢复之前备份的数据,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cpio -idvcu < /root/etc.cpio
    #还原etc的备份
    #如果大家査看一下当前目录/root/,就会发现没有生成/etc/目录。这是因为备份时/etc/目录使用的是绝对路径,所以数据直接恢复到/etc/系统目录中,而没有生成在/root/etc/目录中

  3. "-p" 模式:指的是复制模式,使用 -p 模式可以从某个目录读取所有文件,但并不将其备份到 cpio 库中,而是直接复制为其他文件。

        例如,使用 -p 将 /boot/ 复制到 /test/boot 目录中可以执行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 cd /tmp/
#进入/tmp/目录
[root@localhost tmp]#rm -rf*
#删除/tmp/目录中的所有数据
[root@localhost tmp]# mkdir test
#建立备份目录
[root@localhost tmp]# find /boot/ type -f | cpio -p /tmp/test
#备份/boot/目录到/tmp/test/目录中
[root@localhost tmp]# ls test/boot
#在/tmp/test/目录中备份出了/boot/目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