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lude<stdio.h>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zf)//参数也可以写成(int* arr,int zf)
{
int i;
for (i = 0; i < zf - 1; i++)//确定趟数
{
int j = 0;
for (j=0; j < zf - 1 - i; j++)//每趟冒泡排序
{
if (arr[j] > arr[j + 1])//按升序排
{
int temp = arr[j];
arr[j ] = arr[j+1];
arr[j + 1] = temp;
}
}
}
}
void main()
{
int arr[] = {10,9,8,7,6,5,4,3,2,1};
int zf = sizeof(arr)/sizeof(arr[0]);
//sizeof()求数组大小,此时sizeof中的arr表示整个数组大小,40字节。
//所以除arr[0],一个元素是4个字节。
bubble_sort( arr,zf);//传的是首元素地址
int i = 0;
for ( i = 0; i <zf; i++)//打印排好序的数组
{
printf("%3d", arr[i]);
}
}
对于上面一个算法来说,如果一开始就是升序,那么它还是继续排完,效率很低。下面是改良的。
#include<stdio.h>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zf)
{
int i;
for (i = 0; i < zf - 1; i++)//确定趟数
{
int flag = 1;
int j = 0;
for (j=0; j < zf - 1 - i; j++)//每趟冒泡排序
{
if (arr[j] > arr[j + 1])//按升序排
{
int temp = arr[j];
arr[j ] = arr[j+1];
arr[j + 1] = temp;
flag = 0;
}
}
if (flag == 1)
{
break;
}
}
}
总共10个数据,因此只需要排序9趟就可以完成
因为总共10个数据,其中9个排好序之后,最后一个就自然就有位置了
通过flag的变化,确定经过一趟排序之后,有没有交换,如果有,那么flag=0,下一趟还要进行。如果flag值为1,就说明已经是升序,没必要再排下去。这样会将效率提高一些。
这里再说一下传参的问题
#include<stdio.h>
void main()
{
int arr[] = {1,2,3,4,5,6};
printf("%p\n",arr);//C语言规定,数组名中存放的是一个地址常量
//他代表整个数组的首地址,即arr=&arr[0]
printf("%p\n",&arr[0]);
printf("%p\n",&arr);//&arr表示取的是整个数组的地址。
//为了区分我们让地址加一
printf("%p\n",arr+1);
printf("%p\n",&arr[0]+1);
printf("%p\n",&arr+1);
}
我们从输出结果来看,+1之后,增加四个字节。arr=&arr[0],但是&arr+1,增加了24个字节(数组长度*每个元素所占大小);
总结:除了sizeof(arr)和&arr,数组名表示的是整个数组,其他情况都表示的是数组首元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