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目录

1.1因特网概述

1.1.1因特网

1.1.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1.3接入网

1.2因特网的组成

1.3计算机网络类别

1.3.1作用范围分类

1.3.2拓扑结构分类

1.3.3按通信协议分类

1.3.4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5.1 OSI  7层模型 

1.5.2 TCP/TP四层模型

1.5.3体系结构


1.1因特网概述

1.1.1因特网

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互连网: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构成覆盖范更大的网络,因此,互连网是“网络的网络”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

internet(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的网络,在这些之间的通信协议可以是任意的。 

Internet(互联网)专用名词,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由TCP/IP协议作为通信的规则。

 

1.1.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发的第一个分组交换ARPANET

第二阶段:逐步形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1975年,互连网是因特网的雏形,分为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

第三阶段:形成了多层次的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通常说因特网发源于1983年),1983年,TCP/IP协议,政府不再负责因特网的运营,由ISP来运营

1.1.3接入网

1.接入网的用途

  • 接入网的用途是将主机连接到边缘路由器上
  • 边缘路由器是端系统Host去往任何其他远程端系统的路径上的第一台路由器

各种异构网络通过边缘路由器接入

2.接入网分类

  • 光纤到户FTTH
  • 数字用户线DSL
  • 同轴电缆
  • 无线接入
  • 企业和家庭网络

1.2因特网的组成

1.边缘部分:资源子网,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主机之间的通信方式

(1)客户服务器方式(Client/Server方式):运行在一个端系统的客户进程总是主动向运行在另一个端系统上的服务器进程发出服务请求,服务器可以接受来自多个客户进程的请求,并进行响应以提供服务。

(2)对等方式(Peer-to-Peer):每个主机或程序的实例既是客户端也是服务器,每个人都有同等的责任和地位。

2.核心部分:通信子网,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数据连通性和数据交换。

(1)电路交换

适用于数据量很大的实时性传输,核心电路之间可以使用电路交换

建立连接:申请占用通信资源,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道,以保证双方通话时所需的通信资源在通信时不会被其他的用户占用

通话:一直占用系统资源,主叫和被叫双方就能互相通电话

释放连接:释放通信资源(刚才的专用通道)

(2)分组交换

也称为包交换,将用户传输的数据划分为一定的长度,每个部分叫一个分组,在分组前面加上一个分组头(header),指明该分组发往何地址,然后由交换机根据每个分组的地址标志,将他们转往目的地

缺点:

1)转发时延包括接受分组,检验正确性,排队,发送时间,并且网络的通信量越大,造成的时延越大

2)仅仅适用于数字信号,

3)工作繁琐,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者反复分组。

(3)报文交换

这种方式不要求在两个通信节点之间建立专用通道,结点要把发送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数据包-报文,该报文中含有目标节点的地址,完整的报文在网络中一站一站的向前传送,每个结点接受整个报文,检查目标结点地址,根据网络中的交通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转发到下一个结点,经过多次的存储-转发,最后到达目标。

1.3计算机网络类别

1.3.1作用范围分类

1.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覆盖一个国家,地区,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花钱买服务,花钱买带宽

2.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覆盖范围几十公里,大约是一个城市的规模

3.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连接近距离计算机的网络,覆盖范围从几米到数公里,同一建筑物内的网及校园网。自己买设备,带宽固定

4.个人区域PAN(Personal Area Network)不是连接计算机的,而是在个人工作时把属于个人的电子设备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的网络,也称无线个人区域网。

新的理解:不在从距离上区分局域网何广域网

应用了广域网技术何局域网技术

网络核心的两大功能
①路由确定数据分组从源到目标所使用的路径(全局操作)
②转发路由器或交换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分组转发出去(即移动到该设备的某个输出接口)(本地操作) 

1.3.2拓扑结构分类

拓扑结构就是网络的物理连接形式。如果不考虑实际网络的地理位置,把网络中的计算机看作一个节点,把通信线路看作一根连线,这就抽象出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三种。
1.星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以一台设备作为中央节点,其他外围节点都单独连接在中央节点上。各外围节点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必须通过中央节点进行通信,中央节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或专门的接线设备,负责接收某个外围节点的信息,再转发给另外一个外围节点。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服务方便、建网容易、故障诊断与隔离比较简便、便于管理缺点是需要的电缆长、安装费用多;网络运行依赖于中央节点,因而可靠性低;若要增加新的节点,就必须增加中央节点的连接,扩充比较困难。星型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网络中智能集中于中央节点的场合。在目前传统的数据通信中,该拓扑结构仍占支配地位。
2.总线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所有节点都直接连到一条主干电缆上,这条主干电缆就称为总线。该类结构没有关键性节点,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通过主干电缆与连接到总线上的所有节点通信,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布线容易;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增加新节点时,只需在总线的任何点接入,易于扩充。总线结构的缺点是故障检测需要在各个节点进行,故障诊断困难,隔离也困难,尤其是总线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的瘫痪。
3.环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各节点形成闭合的环,信息在环中作单向流动,可实现环上任意两节点间的通信,环形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成本低。该结构的缺点是某一节点出现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且故障诊断涉及到每一个节点,故障诊断困难;若要扩充环的配置,就需要关掉部分已接入网中的节点,重新配置困难。
4.树型拓扑结构

树形拓扑结构是从总线拓扑结构演变而来的,形状像一棵倒置的树。顶端是根结点。根结点下可以有分支,每个分支还可以再带子分支,根结点接收各网络结点发送的数据。然后再广播发送到全网。树形拓扑的优点是扩展容易、管理简单、维护方便;缺点是共享能力差、可靠性低。根结点容易成为系统的瓶颈,一旦根结点发生故障,会导致全网瘫痪。
5.网型拓扑结构

网形拓扑结构中,各网络结点之间根据需要通过通信线路互连,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状。它的优点是不受瓶颈问题和单点故障问题的影响。由于结点之间可以有许多条路径相连,因此可以为数据的传输选择适当的路由,从而绕过故障或繁忙的结点。网形拓扑虽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相应的网络协议也比较复杂,但由于它的可靠性比较高,因此在广域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的因特网即为采用网形拓扑结构的网络。

1.3.3按通信协议分类

通信协议是指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所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在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中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在局域网中,以太网采用CSMA协议,令牌环网采用令牌环协议,广域网中的报文分组交换网采用X.25协议,Internet网采用TCP/IP协议,采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可以称为“×××协议网”。

1.3.4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1)公用网(Public Network):指电信公司出资建造的大型网络。
(2)专用网(Private Network):这是某个部门为本专业的特殊业务工作的需要而建造的网络。

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也称为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 单位是b/s(bps)、kb/s、Mb/s 、Gb/s或Tbit/s

2.带宽(Bandwidth)
(1)“带宽” 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其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2)在计算机网络中,表示网络中某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 bit/s

3.吞吐量
吞吐量(Throughput)也称吞吐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


时延(Delay或Latency)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数据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之和。

5.时延带宽积

6.往返时间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

7.利用率

1.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5.1 OSI  7层模型 

应用层Applicat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会话层Session
传输层Trransport
网络层Network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物理层Physical

(1)物理层:规定电压和接口标准

(2)数据链路层 :输入如何封装,添加物理地址
(3)网络层 :选择最佳路径,IP地址编址


路由(Routing):在网络中选取从源端到目的端转发路径,常常会根据网络可达性动态选取最佳路径,也可以使用静态路由
路由协议:路由器之间交互路由信息所遵循的协议规范,使得单个路由器能够获取网络的可达性等信息

(4)传输层 :将数据从源端口发送到目的端口(进程到进程) 

可靠传输:建立会话,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适合于对通信质量有要求的应用场景,如文件传输
不可靠传输:更快捷、更轻量的端到端数据传输,适合于对通信质量要求不高,对通信响应速度要求高的应用场景,如语音对话、视频会议 

流量控制,避免“淹没”:当快速的发送端遇上慢速的接收端,接收端缓存溢出

(5)会话层 :利用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服务和客户端建立,查木马,netstat -nb)
  (6)表示层:关注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管理数据的表示方法,传输的数据结构(加密,压缩,开大人员)
  (7)应用层:通过应用层协议,提供应用程序便捷的网络服务调用(能够产生网络流量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 

网络排错需要从最底层到最高层

网络安全和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安全

(2)数据链路层安全 ADSL AP密码

(3)网络层安全

(4)应用层安全 SQL注入安全 上传漏洞

1.5.2 TCP/TP四层模型

应用层
传输层
互联网层
网络接口层

两种模型比较

1.OSI模型的不足

(1)TCP/IP已经成为事实标准,OSI缺少厂家支持

(2)技术实现糟糕,会话层,表示层很少内容,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内容繁杂,分层功能重复

(3)OSI被认为政府和机构的强加标准 

2.TCP/IP模型的不足

(1)核心概念未能体现,不能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等核心概念

(2)不具有通用性,不适用于描述TCP/IP之外的其他协议线

(3)混用接口与分层的设计,链路层和物理层一起被定义为网络接口层

(4)模型没有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5.3体系结构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