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序+中序还原二叉树(C++超简单易懂代码)

        学校oj的水题,但我花了一番心思简化了代码,喜出望外!懂得都懂😆

题目描述:

用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和中序遍历序可以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这个算法的核心操作是根据前序遍历序,查找中序遍历序中根节点的位置,以确定左子树序列,根节点,和右子树序列。然后递归找到每个子树的根节点就可以完成二叉树的构造。

输入格式:每行输入为一棵非空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串和中序遍历序串(两串长度均不超过2000),前序遍历序和中序遍历序中间用一个空格隔开。 每个结点为一个字符(字母或数字),且不存在相同结点。

输出格式:对每行输入,输出对应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后换行

输入样例:
abc bac
ab ba
输出样例:
bca
ba

思路:

核心思想就是递归!但递归里面的奥妙需要大家慢慢品味喔~~~

一般的树无非就四种情况:

 由于是后序输出,即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所以条件设置时就考虑子树是否有空的情况和递归的顺序问题。

结合代码:t==0表示该根节点无左子树(不执行),比如样例:ab ab

                t+1表示开始检索右子树,若无即是这种情况:ab ba  ,因此要保证小于b串的长度

还有一种兜底理解法:就跟数学里分母不能为0一样,你瞧substr(下标,个数),个数不能为0吧,

下标得存在吧。

最后直接输出a[0]!   欸嘿,斯~多想想!递归是讲深度,那我们是传的形参,没改变在当前深度下串a的值,输出的a[0]就是根节点(没有子树就是叶子节点咯)。

emm~~~到这还理解不了的话,思考一下:是否搞懂了前中后序遍历的区别?题目给的算法思路提示是否弄懂?

还不懂的可以私我,我手把手教会,别怀疑自己智商,是俺文笔有限,写不到点子上🥺

AC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fun(string a, string b) {
	int t = b.find(a[0]);
	if (t != 0)
		fun(a.substr(1, t), b.substr(0, t));
	if (b.size() > t + 1)
		fun(a.substr(t + 1), b.substr(t + 1));
	cout << a[0];
}

int main() {
	string m, n;
	while (cin >> m >> n) {
		fun(m, n);
		cout << endl;
	}
	return 0;
}


 

  • 11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以下是C++实现前序中序重建二叉树代码和解释: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unordered_map>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 }; class Solution { public: TreeNode* buildTree(vector<int>& preorder, vector<int>& inorder) { unordered_map<int, int> inorder_map; for (int i = 0; i < inorder.size(); i++) { inorder_map[inorder[i]] = i; } return buildTreeHelper(preorder, 0, preorder.size() - 1, inorder, 0, inorder.size() - 1, inorder_map); } TreeNode* buildTreeHelper(vector<int>& preorder, int pre_start, int pre_end, vector<int>& inorder, int in_start, int in_end, unordered_map<int, int>& inorder_map) { if (pre_start > pre_end || in_start > in_end) { return NULL; } int root_val = preorder[pre_start];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root_val); int inorder_root_index = inorder_map[root_val]; int left_subtree_size = inorder_root_index - in_start; root->left = buildTreeHelper(preorder, pre_start + 1, pre_start + left_subtree_size, inorder, in_start, inorder_root_index - 1, inorder_map); root->right = buildTreeHelper(preorder, pre_start + left_subtree_size + 1, pre_end, inorder, inorder_root_index + 1, in_end, inorder_map); return root; } }; int main() { vector<int> preorder = {3, 9, 20, 15, 7}; vector<int> inorder = {9, 3, 15, 20, 7}; Solution s; TreeNode* root = s.buildTree(preorder, inorder); return 0; } ``` 解释: 1. 首先定义二叉树的结构体`TreeNode`,包含一个整型变量`val`和两个指向左右子树的指针`left`和`right`。 2. 定义一个`Solution`类,其中包含一个`buildTree`函数,用于重建二叉树。该函数接受两个参数,分别是前序遍历序列`preorder`和中序遍历序列`inorder`,返回重建后的二叉树的根节点指针。 3. 在`buildTree`函数中,首先创建一个哈希表`inorder_map`,用于存储中序遍历序列中每个元素的值和下标的对应关系。 4. 调用`buildTreeHelper`函数,传入前序遍历序列、中序遍历序列、前序遍历序列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中序遍历序列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以及中序遍历序列的哈希表。 5. 在`buildTreeHelper`函数中,首先判断前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是否为空,如果是,则返回`NULL`。 6. 取出前序遍历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作为根节点的值,创建一个新的`TreeNode`节点。 7. 在中序遍历序列中查找根节点的值,得到根节点在中序遍历序列中的下标`inorder_root_index`。 8. 计算左子树的大小`left_subtree_size`,即中序遍历序列中根节点左边的元素个数。 9. 递归调用`buildTreeHelper`函数,传入前序遍历序列、左子树的前序遍历序列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中序遍历序列、左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以及中序遍历序列的哈希表,得到左子树的根节点指针,将其赋值给当前节点的左指针。 10. 递归调用`buildTreeHelper`函数,传入前序遍历序列、右子树的前序遍历序列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中序遍历序列、右子树的中序遍历序列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以及中序遍历序列的哈希表,得到右子树的根节点指针,将其赋值给当前节点的右指针。 11. 返回当前节点的指针。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