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P软件的使用:
1、接口符号:
1)GE:代表的是千兆接口,最大允许通过的速率为1000Mbps = 1Gbps
2)Ethernet:代表的是百兆接口,最大允许通过100Mbps
2、各种视图:
< >:代表的是用户视图,仅拥有查看配置的权限,但是不能更改配置。
[ ]:代表的是系统视图,可以进行全局类的配置。
3、配置操作
1) --- 在用户视图下输入"display ip interface brief",就可以查看该路由器的配置情况。
Physical --- UP代表该接口具备物理层面的通讯条件
Protocol --- UP代表协议层面具备通讯条件
注:只有在该接口下的两个接口都打开的情况下(即双"up"),该接口才可以进行通讯。
2) --- 在用户视图下输入"system-view",即可以进入系统视图。
3) --- 在系统视图下输入"sysname 想要更改的名字",就可以更改名字。()
注:当虚拟机中,有过多的路由器是,就必须更改名字,防止错记。
4) --- 在系统视图下输入"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就可以进入接口视图。再次输入"ip address"进行配置接口的IP地址,例如更改IP地址为 192.168.1.1.
若查看IP是否配置完成,则在输入"display this",就可以查看当前视图下的所有配置。
若要删除该配置,只需要在该命令前加"undo",就可以删除该配置,该操作也可以使用在其他命令前。
若退出就输入"quit",若是退出至最外层就需要输入。
5) --- 在系统视图下输入"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是查看路由器缓存中的配置
6) --- 在用户试图输入"save",是保存操作
注:缓存中的数据断电后就会丢失,需要将闪存中,防止由于断电或者是关机后,数据突然丢失,造成重大后果。
7) --- 在用户视图下输入"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是查看闪存中的配置信息
注:闪存最大的特性是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
ensp帮助系统:
1、"tab"键,可以自动补全命令
2、"?",可以查看命令后面跟的参数或者可以将所以可用命令展示出来
3、"ctrl"+"z"可以快速回到用户视图。
DNS协议(域名解析协议):是典型的C/S架构协议(客户端/服务器端)。
DNS工作原理:上网前,先根据域名去找DNS服务器对应的IP地址,之后再根据IP地址访问服务器。
因特网的域名空间结构:
顶级域名:
以百度网站网址为例:
www.baidu.com 域名是从右向左等级逐渐降低。
为了配合层次化的域名结构,DNS服务器按照联机分布式系统来部署。
DNS查询的两种方法:递归查询、迭代查询
递归查询:当电脑访问域名时,首先访问本地DNS服务器,若本地服务器知道,就会返回访问页面,若本地服务器不知道,则本地服务器去访问另一个DNS服务器,循环此方法,直至将域名页面返回。最终结果由本地DNS服务器返回。
迭代查询:当电脑访问域名,先访问本地DNS服务器,若本地服务器知道,则返回,若不知道,则返回一个另一个DNS服务器的IP地址,电脑再去访问该IP地址的DNS服务器,若知道则返回数据,若不知道则返回下一个DNS服务器的IP地址,电脑再去访问该IP地址,直至将域名访问到。
递归查询时使用的是UDP的53号端口。
迭代查询时使用的是TCP的52号端口。
电脑先以递归查 询的方式访问本地DNS服务器,适用UDP52号端口,之后,本地DNS服务器将使用迭代查询的方式去找根服务器进行迭代查询,使用TCP53号端口,最终将解析的IP地址反馈给本地电脑。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典型的C/S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DHCP客户端使用的是UDP 68号端口,DHCP服务器使用的是UDP 67号端口。
第一种场景:
计算机首次获取IP地址的过程:
1)客户端 ---> 服务器 ---> 广播包(此时广播包是DHCP - Discover)
(源端口号:68,目标端口号:67,源IP地址:0.0.0.0,目标IP是:255.255.255.255,源MAC地址:自己的MAC地址,目标MAC地址:FFF-FFF-FFF-FFF)
2)服务器 ---> 客户端 ---> 单播包/广播包(此时是DHCP - offer,同时携带一个可以使用的IP地址)
3)客户端 ---> 服务器 ---> 广播包(此时是DHCP - request)
(此时发送的一定是广播包,并且只选择第一个收到的offer包中包含的IP地址)
4)服务器 ---> 客户端 ---> 单播包/广播包(此时是DHCP - ACK)
第二种场景:
计算机再次获取IP地址:
第一次获取的IP地址还存在的情况:
1)客户端 ---> 服务器 ---> 广播包(此时是DHCP - request)
2)服务器 ---> 客户端 ---> 单播包/广播包(此时是DHCP - ACK)
第一次获取的IP地址不存在的情况:
1)客户端 ---> 服务器 ---> 广播包(此时是DHCP - request)
2)服务器 ---> 客户端 ---> 单播包/广播包(此时是DHCP - NAK)
(DHCP - NAK代表的是服务器无法给次IP地址)
3)客户端 ---> 服务器 ---> 广播包(此时广播包是DHCP - Discover)
(源端口号:68,目标端口号:67,源IP地址:0.0.0.0,目标IP是:255.255.255.255,源MAC地址:自己的MAC地址,目标MAC地址:FFF-FFF-FFF-FFF)
4)服务器 ---> 客户端 ---> 单播包/广播包(此时是DHCP - offer,同时携带一个可以使用的IP地址)
5)客户端 ---> 服务器 ---> 广播包(此时是DHCP - request)
(此时发送的一定是广播包,并且只选择第一个收到的offer包中包含的IP地址)
6)服务器 ---> 客户端 ---> 单播包/广播包(此时是DHCP - ACK)
租期 --- 服务器给客户端分配的IP地址默认使用时间是1天
T1 --- 租期的50% --- 12h
以单播的形式发送DHCP - request
T2 --- 租期的87.5% --- 21h
以广播的形式发送DHCP - request
租期的使用:IP地址的默认时间是1天,当时间使用12小时时,客户端会以单播的形式发送DHCP - request,请求继续使用该IP地址。若服务器没有回话,且时间使用了21个小时时,客户端会以广播的形式发送DHCP - request,再次请求继续使用该IP地址。若服务器还是未回应,且使用租期已经到了,客户端只能放弃该IP地址,如果想要继续上网时,只能重新获取IP地址。
利用eNSP虚拟机动态获取IP地址:
第一步:启动DHCP服务器
在系统视图下输入"dhcp enable"
第二步:创建地址池
输入"ip pool aa"(aa是对接口的命名,不同的接口名字不同)
第三步:配置地址池
输入"network 192.168.1.0 mask 24"配置IP地址范围
输入"gateway-lists 192.168.1.1"配置网关信息
输入"dns-list 144.144.144.144"或者"dns-list 8.8.8.8"配置DNS信息(144.144.144.144,8.8.8.8 都可以输入,且最多输入两个DNS服务器)
第四步:在接口选择全局配置
在系统视图下输入"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0 "进入接口视图
输入"dhcp selec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