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关电源的输出回路中,常能看到与核心负载并联的电阻元件,这类电阻被称为 “假负载”。此处的 “假” 并非指其功能无效,而是强调它并非设备正常工作时依赖的 “核心负载”,而是专为保障电源稳定运行增设的辅助元件。

其存在对开关电源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具体作用可从三方面展开:
一、空载稳压:杜绝电压失控飙升
反激式开关电源是当前主流拓扑之一,其能量传递依赖变压器磁芯的充放电过程,反馈控制环路需通过实时采样输出电压,动态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占空比),最终实现输出电压稳定。但当电源处于轻载(如核心负载仅消耗极小电流)或空载状态时,电源需输出的能量大幅减少 —— 若反馈环路的响应速度无法匹配能量变化,控制芯片可能无法将占空比降至最低,导致变压器 / 电感中储存的能量无法被核心负载完全吸收。

这些未被吸收的多余能量会持续堆积在输出端,直接引发输出电压超出额定范围:轻则导致电源进入 “不稳定工作模式”(如电压波动频繁),重则击穿后级用电设备的耐压元件(如芯片、电容)。而假负载恰好能充当 “能量出口”,即使在空载时,它也会持续消耗微小且稳定的电流,确保反馈环路始终能检测到可调控的电压信号,避免开关管因能量堆积而导致电压失控。
二、残压泄放:消除关机后的安全与功能隐患
开关电源输出端通常会并联大容量电解滤波电容,其作用是平滑输出电压、抑制纹波。但这类电容在电源正常工作时会储存大量电荷,若关机后无专门泄放路径,电容上的电荷释放速度极慢,输出电压可能需数分钟甚至更久才能从额定值降至安全范围(通常指 36V 以下)。
这种残留电压会带来双重问题:一方面,维修人员在断电后接触输出端时,可能遭遇电击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需频繁开关机的设备(如工业自动化控制器、医疗仪器),残留电压可能导致系统误判 “未完全关机”,引发关机延迟、重启失败甚至控制逻辑混乱。假负载的存在,能在关机后为滤波电容提供低阻抗放电回路,快速消耗电容电荷,使输出电压在几秒内降至安全值,彻底规避上述隐患。
三、动态响应优化:应对负载突变的 “缓冲器”
实际应用中,开关电源的核心负载电流常出现剧烈跳变 —— 例如工业电机启动时,负载电流可能从几毫安的轻载状态突然跃升至几安培的重载状态。此时电源控制环路需调整开关管工作状态以匹配能量需求,但环路响应存在天然延迟,若延迟期间无最小负载支撑,功率器件(如开关管、二极管)可能处于接近 “休眠” 的低活性状态,导致输出电压瞬间出现跌落(Sag)或过冲(Overshoot),超出后级设备的耐受范围。
假负载提供的 “固定最小负载”,能让功率器件和反馈环路始终处于 “激活状态”,而非在轻载时接近关闭边缘。这种 “预热” 状态可大幅缩短负载突变时的响应延迟,使电源能更快调整能量输出,将电压波动幅度控制在行业标准允许范围内(通常要求 ±5% 以内),保障后级设备稳定运行。

假负载的核心选型:阻值的平衡逻辑
假负载通常由单颗或多颗功率电阻组成,其阻值选择是关键:
阻值过小:会导致空载时消耗的电流过大,直接增加电源的待机功耗 —— 在当前能效等级(如能效 VI 级)要求严苛的场景下,这会导致电源不符合节能标准,增加设备整体能耗;
阻值过大:消耗的电流过小,无法为反馈环路提供稳定的检测信号,也无法快速泄放电容残压,最终失去假负载的核心作用。
实际选型时,需结合电源额定输出电压计算阻值(通常按 “空载电流 = 输出电压 / 假负载阻值” 推导),确保空载电流既满足反馈环路稳定需求(一般需 5-50mA,具体视电源功率而定),又符合待机功耗限制,实现 “功能有效” 与 “节能” 的平衡。

声明:
对所有原创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5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