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入职的公司在做工业通讯,一部分是做轨道交通的通讯网络,一部分是能源存储方向的网络,趁着学习的时候,顺便写一点笔记。
TCMS 列车控制与管理系统
TCMS(Trai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是轨道交通种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实现列车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通过网络化的控制平台对列车各个子系统进行监控、管理和协调。TCMS通常包以下的功能:
- 列车状态监控:TCMS可以实时监控列车各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例如动力系统(牵引)、门控制、空调系统、灯光等,确保列车各部分设备正常工作。
- 列车控制:TCMS控制列车的运行,包括加速、刹车、转向等,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 故障诊断与报警:当系统发生故障时,TCMS能够及时检测并发出报警,并提供故障的具体信息,帮助维修人员进行快速诊断和处理。
- 数据记录与传输:TCMS可以记录列车运行数据,并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用于远程监控和后期分析。
- 车载网络:TCMS通常通过车载网络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这些网络常常采用以太网技术,确保高效、稳定的通信。
- 与地面系统的通信:TCMS系统与地面控制中心、调度系统进行通信,协调列车与其他列车以及路网的运行。
- 自动化控制:在一些高等级的TCMS系统中,列车可以实现自动化运行,包括自动停站、自动编组等。
CBTC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地铁信号系统)
CBTC(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CBTC是一种先进的地铁信号系统,使用的是无线通讯技术代替传统的轨道信号系统。CBTC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列列车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把信息传输刀中央控制系统,实现高效、精确的调度控制。CBTC是现代地铁系统种的主流信号系统,欧洲列车控制系统ETCS(European Train Control System)主要用于铁路运输,采用的是卫星定位和通讯网络结合的方式来实时监测列车的运行。ETCS可以对列车进行实时跟踪和动态调度,确保列车之间不会发生碰撞。
地铁信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 轨道信号:传统的地铁信号系统通过轨道上的信号灯(如红灯、绿灯、黄灯)来指示列车的运行状态。当信号为红灯时,列车必须停车;黄灯提示列车减速,绿灯表示可以通行。
- 车载信号系统:车载信号设备可以接收轨道上发出的信号,或者在现代系统中,列车和轨道之间通过无线信号进行双向通信。车载设备能够实时监控列车位置,并根据信号控制列车的行驶速度和停车。
- 中央控制系统(CCS):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控所有列车的位置、速度、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调度控制,确保列车按时、安全运行。CCS系统能够为每列列车分配适当的信号,避免列车之间发生冲突。
- 信号传输系统:信号传输系统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光纤或电力线进行信号传输,确保信号的准确、高效、低延迟的传递。
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控制系统,用于自动化过程控制,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钢铁、轨道交通等工业领域,主要特点是将控制任务分散到多个控制节点,从而提高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和可拓展性。对于轨道交通系统,尤其是地铁的运行控制,DCS还是非常重要的,具体应用有:
- 地铁运行监控:DCS系统可以监控整个地铁系统的各个部分,如列车、轨道、信号系统、电力系统等。通过对这些设备的实时数据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并对其进行处理。
- 自动化控制:DCS系统负责地铁的自动化控制任务,例如列车的启动、停车、速度调节、调度控制等。通过控制列车运行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地铁的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 数据采集和处理:DCS系统能够收集来自不同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单元、监控摄像头等)的数据,并进行集中处理,提供决策支持。
- 冗余与容错:为了确保地铁系统的高可用性,DCS系统通常会设计冗余机制,当一个控制模块出现故障时,另一个备用模块会接管,确保系统不间断运行。
DCS的优势:
-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DCS能够根据需求灵活配置和扩展系统,支持新设备的接入,且不会影响原有设备的正常工作。
- 集中监控与分散控制:尽管控制任务分布在不同节点上,但DCS系统能够将所有信息汇总到中央控制室,供操作员进行集中监控和决策。
- 实时性和响应速度:DCS系统具备较强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响应地铁系统中发生的各类情况。
ATS 自动列车监控系统
ATS(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是高层次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管理和监督列车运行。ATS系统负责调度和协调多列列车运行,确保列车按时到达、避免冲突并优化列车间隔。
核心功能:
- 列车调度:实时调整列车的发车时间和路线,避免列车发生冲突。
- 监控与跟踪:实时跟踪每列列车的位置、速度等数据,确保列车按预定轨道运行。
- 故障检测与报警:当发现系统异常或设备故障时,ATS会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MSS 消息管理系统
MMS(Message Management System)是用于车地通信中的一种标准化消息管理平台,通常用于高效地处理列车与地面之间的通信消息。MMS系统能有效地管理不同类型的消息,例如列车的故障信息、位置数据、运行状态、调度命令等。
核心功能:
- 消息收发管理:MMS负责确保列车与地面之间的数据包的稳定传输。
- 消息格式化:根据系统需求,MMS对通信中的数据进行格式化和标准化,确保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
- 通信协议支持:MMS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如Modbus、TCP/IP等,用于不同系统之间的互通。
ATC 自动列车控制系统
ATC(Automatic Train Control)是一种通过自动化手段实现列车安全控制的系统。它根据列车当前位置、速度等信息,自动控制列车的速度、制动和停靠。ATC系统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列车在复杂的轨道交通环境中安全运行,避免碰撞并提高运行效率。
核心功能:
- 列车速度控制:自动调节列车的速度,确保列车遵循安全的速度限制。
- 制动控制:当列车接近信号灯、停站或其他障碍物时,自动进行制动,避免发生事故。
- 行驶模式切换:ATC系统通常支持多种行驶模式,如自动驾驶模式、手动驾驶模式等。
ETB 交换机
ETB(Ethernet Train Backbone Switch)列车以太网骨干网交换机是轨道交通系统中的一种核心交换设备,特别是用于列车内的局域网连接,一般是列车网络架构的中枢,连接不同的车厢和系统,确保车厢之间通讯和数据交换。
ETB交换机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 支持高带宽和低延迟:为列车内实时控制和监控系统提供稳定的通信。
- 环网冗余支持:通常具备支持 环网拓扑 的能力,能够自动检测链路故障并切换到备用路径,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 符合轨道交通标准:ETB交换机需要满足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要求,如抗干扰、耐高温、耐震动、抗腐蚀等,并符合 EN 50155 标准。
- 支持多种协议:包括 TRDP(Train Real-Time Data Protocol) 等,用于列车内部设备间的高效数据传输。
- 可靠性与冗余设计:常见的设计支持 STP/RSTP(生成树协议)和 MPLS 等,确保数据的冗余传输和高可用性。
工作原理:ETB交换机一般部署在列车的中央或是主控车厢,负责车厢之间的连接和数据转发。它将列车内的各个设备通过网络链接起来,允许数据在车厢间流动。同时,它也支持一些特定的轨道交通协议,比如TRDP协议,确保在复杂环境中数据能够正确传输。
编组重连机制
列车编组是指多节车厢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列车。编组重连指的是当列车的编组发生变化时(例如,车厢脱离或重新连接),必须确保系统中各个车厢的网络连接能自动恢复。
原理和机制:
-
动态网络拓扑重构:
- 列车编组和解编时,会涉及到车厢之间的物理连接断开和重连。在编组过程中,每个车厢需要通过通信链路(如以太网或无线网络)建立起一个新的逻辑网络拓扑。
- ETB交换机会自动根据列车当前的编组状态调整网络拓扑,确保新的编组关系下,车内设备可以继续正常通信。
-
自动设备发现与地址分配:
- 列车编组时,编组的各车厢会通过 LLDP协议 自动检测并识别到新的设备(其他车厢的交换机、控制单元等)。
- 同时,交换机会根据 DHCP 或静态配置重新分配 IP 地址,确保每个车厢内的设备能够获得有效的网络地址,并在新的拓扑结构中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
网络协议与冗余支持:
- 列车编组后,车内的设备和交换机之间通过 STP/RSTP(生成树协议或快速生成树协议)自动调整网络路径,确保冗余链路能够生效,避免因网络故障导致通信中断。
- 对于更高要求的应用,某些系统可能还会使用 MPLS 或 VLAN 来区分不同的车厢之间的流量,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带宽。
-
链路恢复与重启机制:
- 在列车编组或解编时,可能会出现链路中断或设备重启的情况。交换机会检测到链路中断,并根据预设的 自动恢复机制(如 RSTP)在新的拓扑结构中迅速恢复网络连接。
- 例如,如果某个交换机失联,网络协议会通过其他路径自动调整,恢复正常的通信。
-
实时数据同步:
- 编组后,车内设备(如门控系统、传感器、车载计算机等)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迅速恢复。TRDP协议(Train Real-Time Data Protocol) 可能用于确保列车编组后设备间的数据同步和实时交换,尤其是在控制和监控系统中,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车地通信恢复:
- 在列车编组完成后,车地之间的通信也需要恢复。MOXA的 UC-8540网关 设备通常会在车地之间提供无线通信和数据传输通道(例如通过 5G 或 Wi-Fi)。当列车重新编组时,车地通信会通过自动重连机制恢复,使得地面控制中心能够实时获取所有编组列车的状态信息。
编组重连的实际应用:
在地铁或列车系统中,编组重连机制通常会与以下几个关键组件和技术结合使用:
-
ETB交换机与环网拓扑:
- 列车内的 ETB交换机 会支持环网拓扑和冗余设计,当列车编组或解编时,交换机会根据新编组状态调整网络结构,确保冗余链路继续提供服务。
- 在列车内,使用 STP 或 RSTP 协议动态修复网络路径,避免链路出现故障时网络中断。
-
实时数据传输协议(TRDP):
- TRDP协议 被广泛应用于列车内部的数据交换,特别是在编组时,能够确保各车厢之间的实时数据同步。
- 在编组时,TRDP协议 会确保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不会因为网络拓扑变化而丢失。
-
车地通信网关(如MOXA UC-8540):
- 当列车编组时,车地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需要快速恢复。MOXA的 UC-8540网关 通过 5G/4G 或 Wi-Fi 提供车地之间的高速数据连接。
- UC-8540 在列车编组后,会重新连接到地面控制中心,并恢复列车与地面之间的通信链路。
-
自动配置与网络监控:
- 列车内的设备和交换机能够自动发现彼此,并通过配置协议(如 DHCP、LLDP)调整网络地址和路径。
- 系统还会实时监控网络状态,确保在编组时所有的设备和通信链路都能够快速恢复,避免人为干预。
TRDP 协议
TRDP协议(Train Real-time Data Protocol)是轨道交通中一种专门用于列车控制、监控及安全系统的数据通信协议。它是一种实时数据协议,设计用于高效、可靠地交换列车内部和外部的实时信息,尤其适用于关键任务的应用,如列车控制、车载监控和故障诊断。
主要特点:
- 实时性:TRDP协议专注于实时数据传输,确保列车上的各个设备和系统能够在时间上同步,保证实时响应。例如,列车的制动系统、信号系统等都依赖于实时的数据传输。
- 高可靠性:由于列车运行过程中对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要求极高,TRDP协议采用了多种冗余机制,确保数据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准确传输。
- 网络带宽要求:TRDP协议通常要求网络具有较高的带宽,能够支持高速的实时数据传输,如视频监控信号、设备传感器数据等。
协议结构: TRDP协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物理传输,通常基于Ethernet。
- 传输层:负责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 应用层:传输具体的业务数据,如列车控制数据、监控数据等。
应用场景: TRDP协议常用于以下几种场景:
- 列车控制与监控系统:在列车运行过程中,TRDP协议能够支持列车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确保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
- 故障检测与诊断:TRDP协议能够传输设备的实时状态信息,帮助维护人员快速检测列车中的故障并进行排除。
- 乘客信息系统:TRDP协议支持车厢内各种乘客信息系统的数据传输,包括车内广播、显示屏信息、紧急广播等。
TRDP与其他协议的区别: 与其他一般的工业通信协议(如Modbus、CAN)相比,TRDP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它的设计重点是适应轨道交通中对实时性和安全性的严格要求。
EN 50155
EN 50155标准属于欧洲电气和电子设备的铁路应用标准,专注于确保列车上的设备在极端条件下能可靠工作。这些设备需要承受包括温度波动、震动、湿气、雷电干扰等在内的恶劣工作环境。因此,EN 50155的目标是:
- 确保设备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具有高可靠性。
- 遵循严格的安全和电磁兼容性(EMC)要求。
- 提供针对设备选型、安装和测试的详细指导。
EN50155标准对铁路车辆上的电子设备提出了多项关键要求,确保设备在列车的运行中能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保持高效的性能和稳定性。具体要求如下:
- 正常操作温度范围:设备需要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工作,标准要求设备的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为 -25°C 到 +55°C,并且要求设备能够在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 储存温度范围:设备储存时的温度范围通常为 -40°C 到 +70°C,以适应列车停放时可能遇到的极端环境。
- 震动和冲击:由于列车运行时会遇到振动和冲击,因此设备必须能够承受高强度的震动和冲击。EN 50155规定了设备必须通过模拟列车在不同路况下行驶时的振动和冲击的测试,以确保其稳定运行。
- 电压范围:设备通常使用24V、110V或72V的电源。标准要求设备在电源波动范围内仍能正常工作。例如,24V系统的设备必须能够在16V到36V之间的电压波动下稳定工作。
- 电源波动:要求设备能够承受电压波动、瞬时断电和电源反向接入等情况。
- 电磁兼容性:EN 50155对电磁干扰(EMI)有严格要求,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电磁兼容性要求,确保不会产生过多的电磁干扰,同时能够抵抗外界的电磁干扰,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 防护等级: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防护等级(通常使用IP等级表示),如IP54以上,确保设备能在潮湿、灰尘等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IEEE 1588
IEEE1588是是一种高精度的时钟同步协议,用于确保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设备能够保持高度一致的时间。它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通信等领域。
主要用于:
- 时钟同步: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列车和地面控制系统必须保持精准的时钟同步,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自动列车控制(ATC)系统和自动列车监督(ATS)系统需要通过同步时钟,确保所有列车在同一时刻进行协调调度,避免发生事故。
- 车地数据同步:车载设备和地面控制中心之间通过IEEE 1588协议进行精准的时钟同步,确保实时数据的准确传输。
- 高精度应用:对于需要高精度定位和控制的系统(如智能调度、自动驾驶等),IEEE 1588能够提供微秒级的时间同步,保证系统的高效运作。
车地无线通讯
车地无线通讯系统主要用于将列车内部的各种信息(如故障数据、运行状态、视频监控、乘客信息等)实时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从而实现对列车的远程监控、诊断和调度控制。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数据传输,还包括安全控制和实时反应,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快速响应异常情况。
主要组成部分:
- 车载通信设备:车载设备通常包括无线通信模块、计算机系统、传感器、摄像头等,用于收集列车内外的各种信息。
- 地面控制系统:地面控制中心接收列车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监控和分析,并根据需要发出控制指令,如调度、故障排除、速度调整等。
- 无线通信网络:车地无线通信依赖无线网络,通常使用 4G/5G 和 Wi-Fi 两种通信方式,其中4G/5G网络适用于高速移动过程中的数据传输,而Wi-Fi主要应用于地面车站区域的通信。
MVB和WTB
MVB (Multifunctional Vehicle Bus) 和 WTB (Wire Train Bus) 都是铁路行业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和总线标准,用于在列车内和列车与地面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它们主要用于列车的自动化控制、监控以及其他功能的实现,帮助确保列车系统的安全、高效和可靠运行。
MVB(Multifunctional Vehicle Bus)——多功能车辆总线
MVB 是一种专门用于轨道交通的通信协议和总线标准,主要用于列车内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MVB是EN 50155和IEC 61375标准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列车的通信系统中。
MVB 是基于 RS-485 总线通信的协议,它采用了点对点和多点总线架构,允许列车上的多个设备(如车载计算机、传感器、制动系统、门控系统等)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MVB系统在列车的各种控制系统、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实现了高度集成。特点如下:
- 高可靠性:MVB设计专门考虑到铁路环境中的噪声、震动等恶劣条件,确保数据传输的高可靠性。
- 多功能性:MVB不仅支持常规的信号传输,还可以传输控制命令、监控数据、状态反馈等多种信息,因此被称为“多功能总线”。
- 高带宽:MVB支持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适用于需要高实时性和大数据传输的场景。
- 分布式架构:MVB允许在列车上实现分布式控制系统,不同设备通过MVB总线实现通信,避免了传统集中式架构带来的单点故障问题。
MVB的应用场景
- 列车内部的设备通信:MVB用于连接列车上的各类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如车载计算机、制动控制、门控系统、空调系统等。
- 自动化控制:MVB常常与列车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如自动列车保护系统ATP)一起使用,用于实时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并进行自动调整。
- 车辆与地面间的通信:MVB还可以通过网关设备与地面系统实现数据交换,支持车地信息交互。
MVB工作原理
- MVB使用一个环形拓扑结构,列车上的所有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等)通过MVB总线连接在一起,数据通过该总线在设备之间进行传递。
- 数据传输采用主从式协议,通常由一个主设备控制通信流程,其他设备作为从设备响应主设备的请求。
WTB(Wire Train Bus)——列车线缆总线
WTB 是另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通信标准,它是由德国铁路公司Deutsche Bahn(DB)提出的,用于列车和列车之间或列车与地面之间的数据传输。WTB是一种高速的总线系统,通常在列车的多个控制单元之间进行通信。
WTB 总线系统是专门为铁路车辆间的数据交换而设计,通常用于在列车之间传输控制信号、状态信息、以及与地面控制系统的数据交换。它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并且具有高抗干扰能力,适应铁路环境中复杂的电气噪声。特点如下:
- 高速数据传输:WTB支持高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够快速、实时地处理列车之间和列车与地面之间的数据通信。
- 抗干扰能力:考虑到轨道交通环境中的电磁干扰,WTB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WTB系统通常采用冗余设计,保证在一个总线出现故障时,其他总线仍然能继续工作,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 简化的布线:通过使用WTB总线,列车中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变得更加简单和灵活,减少了传统点对点连接所需要的复杂布线。
WTB的应用场景
- 列车与列车之间的通信:WTB可以用于列车编组之间的通信,例如在列车编组操作时,需要协调前后车的操作。列车通过WTB总线交换相关的状态信息和控制信号。
- 列车与地面之间的通信:WTB还可以用于列车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确保列车与调度系统之间的有效通信。
- 多车联控:WTB在多车联控系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列车之间的协调与同步。
WTB的工作原理
- WTB采用串行总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通常配备多点接入功能,可以支持多个设备(如列车内的各个控制模块)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交换。
- WTB支持实时传输,确保列车控制系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关键控制信息,适应列车运行中的高实时性需求。
MVB和WTB的区别和联系
尽管MVB和WTB都是用于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通信总线,但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下面是它们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特点 | MVB | WTB |
应用范围 | 主要用于列车内部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 | 主要用于列车与列车之间、列车与地面之间的通信 |
数据传输速率 | 支持较高的数据速率传输,适用于实时监控和控制系统 | 高速数据传输、特别适合列车之间或者车地之间的数据传输 |
拓扑结构 | 通常采用环形拓扑,分布式连接设备 | 通常采用星型或者总线型拓扑,简化布线和连接 |
抗干扰能力 | 具有较强的的干扰能力,适用铁路环境中的电气噪声 | 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
通讯协议 | RS-485,支持主从式通信 | WTB使用类似于RS-485的差分信号技术,但在速率和协议支持上更高级。差分信号传输可以有效减少外部干扰和信号损耗。 |
车辆、地面通讯拓扑
在现代轨道交通系统中,通信和控制系统的架构通常由以下几层组成:
- 车辆层:包括车载计算机、传感器、通信设备、视频监控等,负责收集列车状态数据并传输到地面。车辆和地面之间通过5G或Wi-Fi进行通信。
- 地面层:包括地面控制中心、车站、通信网络设备等。地面控制中心通过接收来自列车的数据,对列车进行调度、监控和控制。
- 通信层:车辆与地面之间的数据传输通常依赖于无线通信(5G/Wi-Fi),并通过MMS系统进行高效消息管理和数据传输。
- 控制层:ATC和ATS等系统用于在车辆和地面之间进行协调与调度,确保列车的安全、准时运行。
架构拓扑
01 车载网络
主干交换机 ETB switch
- 可以使用Moxa TN系列(如TN-5516A)作为车载以太网骨干交换机。
- 各车厢的子系统(牵引、空调、车门、乘客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等)通过M12以太网连接到交换机。
- 支持TRDP协议,用于实时数据传输和高速通信。
- 采用冗余环网(Turbo Ring、RSTP),确保车载网络在任意链路故障时,通信不中断。
环网设计
- 每节车厢部署一个交换机,通过M12以太网接口与相邻车厢连接。
- 形成一个车厢到车厢的冗余环网。
02 车地无线通信
车载网关
- 可以采用UC-8540作为车载通信网关。
- 配备4G LTE和Wi-Fi模块,用于列车在移动中与地面控制中心建立可靠的通信。
- 动态切换机制:列车在高速行驶时使用4G,在车站或地面热点覆盖范围内切换到Wi-Fi。
AP
- 在地面部署Moxa AWK系列工业AP,用于为列车提供Wi-Fi接入服务。
- 通过MMS(Message Management System)对车地通信的消息进行管理,包括视频流、实时运行数据和报警信息等。
环网设计
- 列车高速运行时,通过Wi-Fi或4G网络与地面通信设备保持数据连接。
- 地面的无线接入点(AP)需要连接到地面核心网络,形成一个高可用的通信链路。
- 使用Moxa AWK系列无线AP连接地面汇聚交换机,汇聚交换机之间形成冗余环网。
- 支持多路径数据流动,以减少车地通信中断的风险。
- 地铁站台、沿轨旁区域等多个无线AP通过环网连接到控制中心的地面汇聚交换机。
03 地面网络
核心交换机
- 可以使用Moxa PT-7828系列交换机作为地面通信骨干,连接各子系统(如CBTC、DCS、ATS系统)。
- 使用支持IEEE 1588协议的Moxa交换机和网关,确保车地间和地面设备间的时间精确同步。
环网设计
- 地面控制中心需要整合CBTC、DCS、ATS等多个子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
- 地面核心网络的交换机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因此需要冗余环网设计。
- 使用Moxa PT系列(如PT-7828)的三层交换机,部署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核心位置。
- 支持Turbo Ring、ERPS(以太环保护标准)等多种冗余协议。
- 配合Moxa的时间同步功能(支持IEEE 1588),确保精准调度。
- 控制中心内的所有交换机形成环形连接,确保任意交换机或链路故障时,通信不中断。
- 环网用于连接CBTC服务器、DCS系统、SCADA系统和视频监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