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救急!DeepSeek 30分钟自动生成摘要/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

写论文最耗时的,就是把研究成果规范地写成学术论文。尤其是摘要、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些章节。很多研究者花了大量时间查阅文献、整理数据,却依然被导师指出“表述不专业”“文献分析不够深入”。借助DeepSeek可以高效解决这些问题。今天给大家分享4个实用指令,直接复制粘贴就能完成符合学术标准的内容。收藏备用吧~

一、研究背景

构建引人入胜的学术叙事

黄金结构:

宏观背景——领域痛点——现有方案缺陷——本研究突破口

指令:

你是一名[XX学科]领域的研究员,请撰写学术论文的研究背景段落,要求:

1. 宏观背景:用近5年的权威报告/数据说明该研究领域的现实重要性(例如行业规模、影响人群、经济/社会成本等)  

2. 避免模糊表述(如“近年来”“众所周知”),改用具体统计(如“据WHO(2023)统计,全球X%的Y面临Z问题”) 

3. 研究缺口:  指出当前领域未解决的具体问题(例如“现有模型未能解释A与B的非线性关系”或“缺乏针对C群体的实证研究”)  引用2-3篇近5年权威文献(APA格式),说明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4. 过渡到本研究:自然引出研究目标(例如“为此,本研究拟采用D方法,解决E问题”) 

5.  额外要求:  

请给出每篇文献的具体信息DOI号,确保文献的真实性。

语言严谨,避免主观表述(如“我认为”“显然”)  混合引用期刊论文(Q1优先)和国际机构报告(如UN/World Bank等)  

字数要求:XX字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综到述的质变

指令:

请基于上传的文献资料严格按以下要求撰写[XX领域XX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结构安排:国内 vs. 国外研究 

1. 国内研究(约XX字):

聚焦核心进展:国内学者主要在哪些方面做了优化?是算法、模型,还是应用场景?  

具体团队/学者:避免泛泛而谈,举例说明(如“北大A团队2020年提出X方法,随后浙大B团队在2022年改进为Y版本”)。  

指出问题:国内研究常见短板是什么?比如数据量小、实验设计不够严谨,或缺乏跨领域验证?  

2. 国外研究(约XX字):  

对比不同流派:例如:欧美学者更关注什么?日本/德国研究侧重点有何不同?

 临床/实证矛盾点:相同方法在不同国家/数据下的效果差异?是否有争议性结论?  

批判性分析:国外研究虽然严谨,但有没有“水土不服”的问题?如模型复杂度过高,难以落地?  

3. 批判性分析(避免泛泛而谈) 

① 时间维度:  

“早期研究(2020年前)大多依赖小样本,直到2023年XX团队才首次进行大规模验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XX问题,但XX方向仍被忽视。”  

② 地域/文化差异:  

“亚洲研究更注重成本效益,而欧美更强调标准化,导致XX方法的推广受限。”

“在发展中国家,XX技术的应用面临数据质量低的问题,而发达国家则更关注隐私合规性。”  

③ 方法论争议:  

“虽然A方法(文献1,3)被广泛采用,但2024年B团队发现其存在XX偏差。”

”多数研究采用实验室数据,但真实场景下的表现尚未得到充分验证。”  

4. 文献引用技巧:

不要直接复制摘要,用自己的话总结:  

“Smith(2021)通过实验证明,XX方法在准确率上优于传统方案。”  

“近年来的Meta分析(如Zhang et al., 2023)表明,XX技术的稳定性仍有待提高。”  

加入1-2处争议:  

“尽管Lee(2022)声称XX技术有效,但后续研究(Chen, 2023)指出其样本存在偏差。”

5. 混用引用方式:  

直接引用:如“Jones(2020)的结论是…”  间接引用:如“有学者认为(Wang et al., 2021)…”  

群体引用:如“过去三年,多项研究[5-7]尝试解决XX问题,但…”

具体引用文献需标注序号  

小技巧:

1. 如何让文风更自然(避免AI腔) 

用这些表达替代AI常用词:  

  • 不说“值得注意的是…”,改用“一个关键发现是…” 或 “值得反思的是…”  

  • 不说“尽管…但是…”,改用“虽然XX研究取得进展,但YY问题仍未解决”

  • 不说“综上所述…”,改用“综合现有研究,尚存在三个主要局限…”

适度保留谨慎表述:“这一现象可能暗示XX趋势,但仍需更多实验支持。” 

2. 如何自然衔接你的研究创新点? 

先总结研究空白:  

  • “尽管已有大量研究,但XX场景下的XX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 “现有方法大多关注A,而忽略了B的影响。”  

再引出你的研究:  

  • “因此,本研究提出XX方法,旨在解决XX局限性。”  

  •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探索XX与YY的结合,以提高ZZ性能。” 

最终建议:先让AI生成初稿再人工润色  

替换AI高频词  加入具体学者/团队名字(如果AI没写)  

检查逻辑是否连贯  对比真实文献,确保引用和争议点符合事实。 

这样写出来的综述既有学术深度,又自然流畅,完全看不出AI痕迹。 

三、摘要

学术摘要四要素:

研究问题——方法创新——关键结果——价值延伸

指令:

基于以下信息生成结构化摘要:  

目的:解决[描述XX问题]

方法:采用[具体方法],数据集包含[数据量]

结果:实验显示[关键数据']

结论:证明[理论/应用价值]

要求: 

撰写摘要时,请以连贯的段落形式呈现研究内容:

1. 简要说明研究背景和问题的重要性,然后明确研究目标。

2. 在方法部分需具体说明采用的技术路线,包括关键算法、实验设计或理论框架,专业术语首次出现时应标注英文全称。

3. 实验验证部分应当包含数据集规模、对比基准和测试环境等关键信息。

4. 结果呈现需同时包含绝对性能指标和相对提升幅度,建议补充统计显著性数据。最后阐明研究的理论贡献或实际应用价值。  

整篇摘要应控制在[XX字],采用学术书面语体,适当混合使用主动与被动语态,避免出现第一人称表述。关键词需自然融入文本,建议包含3-5个领域核心术语。在数据呈现方面,建议同时给出具体数值和对比提升百分比,方法描述中应包含关键技术参数,实验设计需说明数据来源和验证方式。 "

四、标题优化

打造“吸睛”的标题

指令:

请帮我生成5个论文标题,用于一篇[具体方向]论文,标题需要包含三个关键部分:  

1. 方法(比如‘注意力机制’)  

2. 创新点(比如‘多模态融合’)  

3. 研究对象(比如‘肺癌CT影像')  

标题风格要求: 

长度适中:英文10-15个单词,中文12-20字  

避免模糊词:不要用‘研究’‘探讨’这类泛泛的词,改用更具体的动词,比如‘预测’‘优化’‘验证’‘构建’  

参考《Nature》子刊风格:标题要简洁、直接,突出方法和贡献,慎用缩写  格式可以灵活一点,用直接陈述式或方法前置式,请给我5个不同的备选标题,最好能涵盖不同的表达方式。"

学术写作本该是思想的精彩呈现,而非格式的机械堆砌。通过这4个精心设计的DeepSeek指令,我们希望能帮你突破写作瓶颈,让论文创作回归研究本质——把宝贵的时间留给真正的学术思考,而非繁琐的文字工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