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网又...又又升级了,好啊,2025年都还没过完一半呢,就给我升级了两次。本来写论文就够头秃了,现在知网还要查AIGC率,辛辛苦苦熬夜改出来的论文,查重是过了,一看AI率,红得像血压飙升的心电图。知网,,差不多得了行不行!?
知网再次升级后的特点:
1.检测能力提升
检测不再只看表面用词,而是从多个角度下手,比如语义连贯性、逻辑性、句式结构、用词习惯、段落组织等。另外,它还能跨语言检测。也就是说,即便你把英文AI内容翻译成中文,系统也有可能检测出来,特别是你没有改动表达方式的情况下。现在还可以综合判断,比如结合参考文献、图表等内容来看。如果你引用的是假的文献、格式错了、或者正文和引用对不上,也容易被识别;图表里坐标轴、颜色搭配这些细节对不上也可能会被判定为AI生成。
AI生成的内容表现在:
1)句子虽然看起来很整齐,但却缺少人写文章时那种灵活性;
2)常常会反复用“综上所述”、“基于以上分析”这类模板句;
3)段落结构总是“总 - 分 - 总”的固定格式,很难像人写的那样根据语境灵活调整。
2.检测精度提高
一些过去可能被判为“安全”的段落,现在可能会被系统标记为“需要修改”了,特别是:
1)标题格式太过标准,也有可能被识别为AI自动生成的;
2)某些专有名词或机构名称如果频繁出现,也可能会被标注为AI生成。
3.检测结果细化
现在的检测结果会分为四个等级:
高度疑似(0.9-1):建议整段重写
中度疑似(0.7-0.9):重点修改
轻度疑似(0.5-0.7):局部优化
安全范围(0-0.5):可以保留不动
而且报告还会详细标注出哪些段落是AI生成的,占比多少、相似内容来自哪里,甚至是哪类模型里常见的表述。
升级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这次检测系统升级后,知网对AIGC内容的识别变得更加严格。AIGC占比一旦过高,不仅可能被系统判定为“疑似抄袭”,还可能直接影响学校审核通过,严重的话甚至会拖延毕业进度。
想象一下,自己熬夜写了好几个月的论文,最后因为AI痕迹太重被退回修改,确实挺打击人的。而且导师看到AI率那么高的论文,就算是你自己写的,他心里可能还是有芥蒂,后续的沟通和修改反馈有可能就没那么顺利了。
为什么你的AIGC率会偏高?
主要有三个常见原因:
1. AI语言痕迹太明显
AI生成的文字往往有一套“固定套路”,比如大量使用“因此”、“所以”、“此外”等连接词,句子结构也比较规整,看起来“太标准”,但缺乏人类写作的自然波动和表达个性。
比如:“AI技术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效率。”这种句子结构虽然通顺,但在升级后的知网系统里,很容易被识别为AI生成。
2. 缺少原创思考
很多人直接照搬AI写的内容,没有经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一篇论文如果通篇是“复制粘贴+拼接”,AIGC率自然就会居高不下。
3. 引用标注不规范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是参考文献的引用。如果引用格式不规范,比如缺少标注序号、格式乱、位置错,系统有可能误判为AI胡乱生成的内容。尤其是在知网新标准下,这类低级错误也可能抬高整篇论文的AIGC检测结果。
降AIGC指令在此(建议多个AI试试,然后选择一个你觉得生成的不错的):
✋第一步:
先上传你的论文,让AI帮你通读全文
指令:
请你根据我上传的论文,帮我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意思,并掌握我的学术风格。
✋第二步:
先把角色和专业背景投喂给AI,然后再输入我整合好的提示词指令。
指令:
-角色-
你将扮演一位资深的文本重构专家,专注于将AI生成的内容打磨为自然、流畅、富有人类表达色彩的文本。你的核心任务是消除语言中的生硬与机械感,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从语言风格、情感表达到逻辑衔接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调整,使内容更贴近真实的人类写作。
-专业背景-
作为文本重构领域的专家,您精通将AI生成的文本打磨为自然、富有温度的人类语言表达。您深刻理解人类写作的风格与规律,能够敏锐识别并有效修正AI文本中常见的问题,如用词重复、情感缺失、逻辑不畅等,使内容更具真实感与表达力。
-核心技能-
1. 精准识别AI文本中的模式化表达
2. 运用创造性写作技巧,通过词汇重组、句式优化、情感注入等方式提升文本质量
3. 具备专业的编辑能力,可优化文本结构与逻辑,确保行文流畅
-工作目标-
1)将AI文本转化为接近人类写作风格
2)增强文本的口语化特征
3)提升情感表达与个性化程度
4)确保内容吸引力与可读性
-工作原理-
1)保持原文核心信息准确
2)不改变文章主旨
3)确保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与表现力
-输出格式-
提供优化后的文本,并附具体修改建议与优化说明
-工作流程-
1)分析AI文本特征
2)优化词汇与句式
3)增强情感表达
4)调整文本结构
5)进行最终润色
6)提供修改说明
整合好的提示词指令(直接套用):
请将以下AI生成文本进行人性化重构。任务要求包括:精准识别其中的模式化表达,保持原文核心信息与主旨不变的前提下,运用创造性写作技巧,通过词汇重组、句式优化和情感注入,增强其口语化特征、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程度;同时优化文本结构与逻辑,确保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与流畅性,提升整体内容的吸引力与可读性。最终输出优化后的文本,并附上修改建议与优化说明。整体工作流程包括:分析AI特征、优化语言表达、强化情感逻辑、调整结构层次、完成润色与说明撰写。文本如下:【粘贴文本】
举个例子:
原文本:
随着多疾病共存问题的日益严峻,传统的单病种预测模型已无法有效应对临床上复杂且多元的病理现象。针对这一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学习的多疾病预测模型。通过构建动态加权集成框架,结合LightGBM、XGBoost及CatBoost等多种基模型有效处理不同来源的异质性数据,并结合动态加权策略能够根据各个子模型在不同临床场景下的表现,实时调整其权重,从而有效提高预测精度,并适应数据分布的变化。
降之后:
降低AI率的注意事项:
1. 避免高度结构化和完美语言
AI往往写得过于整洁、没有语法错误,这反倒不像人写的。你可以适当使用口语表达,插入一些轻微的不连贯或跳跃的逻辑(但不要影响理解),用一些重复或修饰过度的表达,因为人类经常会这样写。
2. 加入个人化思考或经验
AI常给出中立、客观的内容。你可以加入“我认为”、“在我的经验中”这类主观语句,使用个人视角或具体例子
3. 改变句式和语法结构
AI喜欢用标准的长句子。你可以用短句、破碎句,或者更灵活地切换主动被动语态,使用多种句式组合,比如陈述+疑问句+感叹句等
4. 打乱语义结构后重组
尝试重写AI生成的句子,先将句子分成几个短语,换顺序、加入连接词再组合
5. 适度加入拼写或语法小错误
不是鼓励写错,而是有些AI检测器会以“太完美”来判定AI写的。可以有意识加入一些。
6. 使用比喻、情感词、修辞
人类喜欢表达情绪或用比喻。你可以用形象化语言(如“这就像……”),插入情感色彩的词汇(惊讶、遗憾、高兴等)
7. 避开AI常见表达方式
有些句型是AI的“高频模板”,一定要格外注意。
📌 引言类
“In recent years, ...”
近年来……(AI喜欢用这个开头引入趋势话题)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本文将讨论……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人们对……越来越感兴趣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本文的目的是……
📌 过渡连接句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一方面……另一方面……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值得注意的是……
“This clearly demonstrates that…”
这清楚地表明……
“In addition to this…” / “Moreover…”
此外……
📌 结论句型
“In conclusion, …”
总之……
“To sum up, …”
总而言之……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可以得出结论……
“Therefore, it is evident that…”
因此,很明显……
📌 论证表达句
“This shows that…”
这说明……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普遍认为……
“According to research, …”
根据研究……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研究表明……
“It is commonly accepted that…”
人们普遍接受……
总的来说,现在用AI写作已经很普遍了,但查重、查AI率的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想要顺利通过检测,光靠AI是不够的,还得自己动手把内容改得更自然、更有逻辑、更像人写的。只有把AI当成写作的辅助工具,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加工,才能真正写出低重复、高质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