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名解

1错觉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和期待的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

经验证后可以认识纠正。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

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妄想

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有以下特征:

(1)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移;

(2)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3)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采。

3原发性妄想

原发性妄想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他异

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包括突发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妄想气氛。原发性妄想是精

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价值

4继发性妄想

继发性妄想是发生在其他病理心理其础上的妄想,或在某些妄想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等。

见于多种精神疾病。

5妄想心境(妄想氛围)

指患者突然产生一种情绪,感到周围发生了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与他有关,患者因此出现焦虑紧张、惶恐不安。属于原发性妄想(不是建立在感知觉障碍的基础上,也不是认识和领悟能力障碍,而是一种直接的、突然的、无中生有的、十分明显的、坚信不疑的妄想体验)的一种。常见于急性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及中毒性精神障碍。

6妄想知觉

是指患者对正常出现的知觉体验突然赋予妄想性意义,正常知觉与妄想性意义之间无法联系,且无法理解。属于原发性妄想

7幻觉

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原因可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损害、情绪影响、暗示、周围感觉器官病变、感觉剥夺。建康人有时也会出现。分为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和嗅幻觉,本体幻觉。

8真性幻觉

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了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患者常叙述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因而患者常常坚信不疑并对幻觉作出相应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9假性幻觉

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如听到肚里有说话的声音,可以不用自己的眼睛就能看到头脑里有一个人像。虽然幻觉的形象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是患者却往往常肯定地认为他的确是听到了或者看到了因而对此坚信不疑。

10恐惧

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表现为紧张、害怕、提心吊胆、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气急、出汗、四肢发抖,甚至大小便失禁等。恐惧常导致逃避。对特定事物的恐惧是恐怖症的主要症状。恐惧亦可见于儿童情绪障碍以及其他精神疾病。

11违拗症

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若患者的行为反应与医生的要求完全相反时称为主动违拗,若患者对医生的要求都加以拒绝而不做出行为反应称为被动违拗。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12谵妄

是多种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全面紊乱,其特征是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和认知功能改变、意识清晰度下降或觉醒程度降低。

13被害妄想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可拒食、控告、逃跑或采取自卫、自伤、伤人等行为。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病。

14关系妄想

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的。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关系。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15遗忘综合征

又称科萨科夫综合征,临床上以记忆障碍为突出的症状,主要表现近事遗忘、错构虚构和定向力障碍,无意识障碍。常见于酒精中毒、感染、脑外伤所致精神病。

16阿尔茨海默病

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执行功能等认知障碍为特征,同时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活动功能减退。

17自知力

又称领悟力或者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的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

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即为自知力恢复。

18易人综合症

患者认为周围某个非常熟悉的人是其他人的化身,多为自己的亲人如父母配偶等等。这种并非感知障碍,患者认为周围人的外形并无改变或稍有改变,本综合症的实质是偏执型妄想,见于精神分裂症偶见于癫痫。

19 cotard综合症

是以虚无妄想和否定妄想为核心症状的一种综合征。患者认为本身的内部器官和外部客观世界都发生了变化,部分甚至不存在了,最严重的病例认为患者本人和外部世界都不存在了。多见于抑郁状态,还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意识模糊状态,癫痫,脑炎,老年痴呆等。但如伴发于抑郁状态,病程可较为持久。一般可以自然恢复,预后一般较好。

20Ganser综合征

指患者回答问题时表现出能理解问题,但做近似而不正确的回答,常伴有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障碍。本综合征的实质为癔症性的分离症状。临床上有两种表现,一类为假性痴呆,患

者能理解语题,但回答错误。即使极简单的问题也是如此,给人以故意打错

癔症。另一类为童样痴呆,患者的言语与表情均似儿童,也常见于癔症。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诈病。

21知觉

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22感觉

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气味等。

23情感淡漠

指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即使对自身有密切利害关系的事情也如此,对周围发生的事物漠不关心,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可见于单纯型及慢性精神分裂症。

24情感低落

患者表情忧愁、唉声叹气、心境苦闷,觉得自己前途灰暗,严重时悲观绝往而有自杀观念企图。常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及某些生理功能的抑制,如食欲不振、闭经等,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25情感高涨

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自我感觉良好,有与环境不符的过分愉快、欢乐。语音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表现可理解的、大有感染性的情绪高涨,且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常见于躁狂症;表现不易理解的、自得其乐的称为欣快时,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或醉酒状态。

26 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况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由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称为思维。

27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幻觉尧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28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以思维障碍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感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障碍的常见精神疾病。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具有知觉、思维、情感、认知、社会功能等多方面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多起病于青年或成年早期,自然病程多迁延,导致衰退和残疾,部分可痊愈或基本痊愈。

29顺行性遗忘

即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指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近期事件记忆差,不能保留新近获得的信息,而远期记忆尚保存。

30逆行性遗忘

即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是对过去的事情遗忘了,新的记忆还是能够形成,是过去的信息与时间梯度相关的丢失。

31虚构

是记忆错误的一种类型。病人以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填补他啊所遗忘的那段经历,内容生动,常瞬间即忘。

32错构

错构症是指患者在回忆往事时,常混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张冠李戴,如把过去可能在生活过程中确曾经历过、然而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里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当作该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诉说,并且不自觉地固执地加以歪曲和渲染。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智力落后、脑器质性精神病和外伤性痴呆等患者常有这种记忆障碍。

33心因性遗忘

病人在应激或某种心因作用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情境的遗忘。

34精神发育迟滞

又称为精神发育不全,低能,先天或围产期或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

诊断:发育筛查测验、发育量表、智力量表、适应行为评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

35痴呆

病人智能发育成熟后由于器质性因素,各种高级皮质功能受损,包括记忆,智能和人格。

37定向力

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38自知力

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又称领悟力和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在临床上一般以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自己的精神症状是病态的。

39焦虑

病人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

40 病理性激情

是一种突然发作,非常强烈的而有较短暂的情感障碍。可发生冲动行为。

41 木僵

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减少活缺失以及无精神运动反应为特征的状态。重时患者保持一个姿势,不语不动,不进饮食,不自动排便,对任何刺激不起反应。在木僵患者中,可出现蜡样屈曲(见于精神分裂紧张型)和“空气枕头”,还可出现违拗症(有主动性违拗和被动型违拗)

42蜡样屈曲

是严重木僵的病人,肌张力增高,其肢体可任人随意摆布,可长时间象雕塑一样维持不动。 以缄默、随意运动减少活缺失以及无精神运动反应为特征的状态。重时患者保持一个姿势,不语不动,不进饮食,不自动排便,对任何刺激不起反应。在木僵患者中,可出现蜡样屈曲(见于精神分裂紧张型)和“空气枕头”,还可出现违拗症

43缄默症

病人缄默不语,不回答问题,有时可以受手示意。

44违拗症

患者对于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但不执行,而且表现抗拒及相反的行为。。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

45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有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

46象征性思维

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旁人无法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47谵妄

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无章、没有目的、注意力无法集中。通常起病急,病情波动明显。该综合征常见于老年患者。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觉醒度改变、感知觉异常、日夜颠倒。谵妄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在意识清晰度降低的同时,出现大量的错觉、幻觉,以幻视多见,视幻觉及视错觉的内容多为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性的情境。

48 不协调性兴奋

患者动作行为与其思维情感活动不一致。表现为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无目的、令人难以理解。患者的动作行为与其整个精神活动不相协调,与外界活动也不相协调。Eg精分紧张型的紧张性兴奋。

49偏执性精神障碍

又称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这是一组不能归类为器质性障碍、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障碍的以长期持续性妄想为唯一或最突出临床特征的各种障碍。 临床表现:妄想具有逻辑性,有系统化的特点,部分患者可伴有幻觉,意识清楚,智能良好病程演进较慢,但人格仍保持完整。

50思维奔逸

一种兴奋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主要指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而言。患者表现为语量多,语速快,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词汇丰富,诙谐幽默。患者自诉脑子反应灵敏(“脑子转得快”)。随境转移。多见于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

51思维迟缓

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与上述思维奔逸相反,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52思维贫乏

患者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得非常简单。回答时的语速并不减慢,这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精神症状鉴别要点之一。多见于(单纯)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

53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

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此时,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

54思维破裂

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5思维不连贯

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成为语词杂拌。

56思维中断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7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若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灵感或思想火花)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思维被夺。两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8强制性思维/思维云集:

又称强制性思维,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59病理性赘述

患者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在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

60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指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2语词新作

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意。有时把几个无关的概念或几个不完全的词拼凑成新的词,以代表某种新的概念或几个不完全的词拼凑成新的词,以代表某种新的含意。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63逻辑倒错性思维

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的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缺乏逻辑根据,尽管如此,患者却坚持己见,不可说服。

64界限性遗忘

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通常与这一阶段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有关。见于癔症,又称为癔症性遗忘。

65戒断反应

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症候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66精神病学

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预防及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

67精分

 一组原因不明的精神病,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缓慢,临床上可表现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 本正常,有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该组疾病以一般病情迁延,可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可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而部分患者经治疗 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

68 内向性思维

 沉浸在自己的思维活动中,分不清主观思维和客观现实间的界限。由思维障碍而形成的概念,只有患者自己懂得,他人完全不能理解,以致患者的思维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绝,这时称为非现实性思维或内向性思维。

69思维化声

是同时包括思维障碍和感觉障碍两种成分的一种症状。患者在思考时,同时感到自己的思想在脑子里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都能听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70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容易兴奋和又容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以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71躯体形式障碍

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的神经症。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反复求医和明显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

72分离(转换性障碍)

一类由明显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和作用于易病个体所导致的以解离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疾病。分离是指患者丧失对过去记忆和自我身份的识别,转换是指患者遭遇精神刺激后引起的不快情绪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

73孤独症

又称为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最常见的形式。起病于三岁前,主要表现为3大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重复的方式。治疗方法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中枢兴奋药、其他药物、早期发育训练。

74注意缺陷障碍

儿童多动症,起病于6岁前,往往伴有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差和自我评价低下,临床表现为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冲动性、学习困难、神经系统异常。治疗原则是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结合。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