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是一类包含卷积计算且具有深度结构的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s),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代表算法之一 。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 learning)能力,能够按其阶层结构对输入信息进行平移不变分类(shift-invariant classification),因此也被称为“平移不变人工神经网络(Shift-Invaria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SIANN)” 。 

 

对卷积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时间延迟网络和LeNet-5是最早出现的卷积神经网络 ;在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深度学习理论的提出和数值计算设备的改进,卷积神经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被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 

 

卷积神经网络仿造生物的视知觉(visual perception)机制构建,可以进行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其隐含层内的卷积核参数共享和层间连接的稀疏性使得卷积神经网络能够以较小的计算量对格点化(grid-like topology)特征,例如像素和音频进行学习、有稳定的效果且对数据没有额外的特征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要求。

积神经网络简介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它的人工神经元可以响应一部分覆盖范围内的周围单元,对于大型图像处理有出色表现。 它包括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和池化层(pooling layer)。

t0123c41208bce4dbf5.jpg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图

卷积神经网络是近年发展起来,并引起广泛重视的一种高效识别方法。20世纪60年代,Hubel和Wiesel在研究猫脑皮层中用于局部敏感和方向选择的神经元时发现其独特的网络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反馈神经网络的复杂性,继而提出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简称CNN)。现在,CNN已经成为众多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在模式分类领域,由于该网络避免了对图像的复杂前期预处理,可以直接输入原始图像,因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K.Fukushima在1980年提出的新识别机是卷积神经网络的第一个实现网络。随后,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对该网络进行了改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Alexander和Taylor提出的"改进认知机",该方法综合了各种改进方法的优点并避免了耗时的误差反向传播。

一般地,CNN的基本结构包括两层,其一为特征提取层,每个神经元的输入与前一层的局部接受域相连,并提取该局部的特征。一旦该局部特征被提取后,它与其它特征间的位置关系也随之确定下来;其二是特征映射层,网络的每个计算层由多个特征映射组成,每个特征映射是一个平面,平面上所有神经元的权值相等。特征映射结构采用影响函数核小的sigmoid函数作为卷积网络的激活函数,使得特征映射具有位移不变性。此外,由于一个映射面上的神经元共享权值,因而减少了网络自由参数的个数。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每一个卷积层都紧跟着一个用来求局部平均与二次提取的计算层,这种特有的两次特征提取结构减小了特征分辨率。

CNN主要用来识别位移、缩放及其他形式扭曲不变性的二维图形,该部分功能主要由池化层实现。由于CNN的特征检测层通过训练数据进行学习,所以在使用CNN时,避免了显式的特征抽取,而隐式地从训练数据中进行学习;再者由于同一特征映射面上的神经元权值相同,所以网络可以并行学习,这也是卷积网络相对于神经元彼此相连网络的一大优势。卷积神经网络以其局部权值共享的特殊结构在语音识别和图像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其布局更接近于实际的生物神经网络,权值共享降低了网络的复杂性,特别是多维输入向量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入网络这一特点避免了特征提取和分类过程中数据重建的复杂度。

神经网络

首先介绍神经网络,这一步的详细可以参考资源1。简要介绍下。神经网络的每个单元如下:

t01f45ddd32eba57531.png

其对应的公式如下:

t018587ba437fce9052.png

其中,该单元也可以被称作是Logistic回归模型。当将多个单元组合起来并具有分层结构时,就形成了神经网络模型。下图展示了一个具有一个隐含层的神经网络。

其对应的公式如下:

t015aaf044ea066fcf1.png

比较类似的,可以拓展到有2,3,4,5,…个隐含层。

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也同Logistic类似,不过由于其多层性,还需要利用链式求导法则对隐含层的节点进行求导,即梯度下降+链式求导法则,专业名称为反向传播。

历史

neocognition的构筑与特征可视化 

对卷积神经网络的研究可追溯至日本学者福岛邦彦(Kunihiko Fukushima)提出的neocognitron模型。在其1979  和1980年 发表的论文中,福岛仿造生物的视觉皮层(visual cortex)设计了以“neocognitron”命名的神经网络。neocognitron是一个具有深度结构的神经网络,并且是最早被提出的深度学习算法之一  ,其隐含层由S层(Simple-layer)和C层(Complex-layer)交替构成。其中S层单元在感受野(receptive field)内对图像特征进行提取,C层单元接收和响应不同感受野返回的相同特征 。neocognitron的S层-C层组合能够进行特征提取和筛选,部分实现了卷积神经网络中卷积层(convolution layer)和池化层(pooling layer)的功能,被认为是启发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开创性研究 。

第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是1987年由Alexander Waibel等提出的时间延迟网络(Time Delay Neural Network, TDNN) 。TDNN是一个应用于语音识别问题的卷积神经网络,使用FFT预处理的语音信号作为输入,其隐含层由2个一维卷积核组成,以提取频率域上的平移不变特征 。由于在TDNN出现之前,人工智能领域在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 BP)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因此TDNN得以使用BP框架内进行学习。在原作者的比较试验中,TDNN的表现超过了同等条件下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 HMM),而后者是二十世纪80年代语音识别的主流算法 。

1988年,Wei Zhang提出了第一个二维卷积神经网络:平移不变人工神经网络(SIANN),并将其应用于检测医学影像。独立于Zhang (1988),Yann LeCun在1989年同样构建了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问题的卷积神经网络,即LeNet的最初版本 。LeNet包含两个卷积层,2个全连接层,共计6万个学习参数,规模远超TDNN和SIANN,且在结构上与现代的卷积神经网络十分接近 。LeCun (1989) 对权重进行随机初始化后使用了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SGD)进行学习,这一策略被其后的深度学习研究所保留。此外,LeCun (1989)在论述其网络结构时首次使用了“卷积”一词 ,“卷积神经网络”也因此得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