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 数据完整性(上):硬件坏了怎么办?

49 | 数据完整性(上):硬件坏了怎么办?

2012 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在工作中,遇到一个因为硬件的不可靠性引发的 Bug。正是因为这个 Bug,让我开始逐步花很多的时间,去复习回顾整个计算机系统里面的底层知识。

当时,我正在 MediaV 带领一个 20 多人的团队,负责公司的广告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其中有一部分工作,就是用 Hadoop 集群处理所有的数据和报表业务。当时我们的业务增长很快,所以会频繁地往 Hadoop 集群里面添置机器。2012 年的时候,国内的云计算平台还不太成熟,所以我们都是自己采购硬件,放在托管的数据中心里面。

那个时候,我们的 Hadoop 集群服务器,在从 100 台服务器往 1000 台服务器走。我们觉得,像 Dell 这样品牌厂商的服务器太贵了,而且能够提供的硬件配置和我们的期望也有差异。于是,运维的同学开始和 OEM 厂商合作,自己定制服务器,批量采购硬盘、内存。

那个时候,大家都听过 Google 早期发展时,为了降低成本买了很多二手的硬件来降低成本,通过分布式的方式来保障系统的可靠性的办法。虽然我们还没有抠门到去买二手硬件,不过当时,我们选择购买了普通的机械硬盘,而不是企业级的、用在数据中心的机械硬盘;采购了普通的内存条,而不是带 ECC 纠错的服务器内存条,想着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

单比特翻转:软件解决不了的硬件错误

忽然有一天,我们最大的、每小时执行一次的数据处理报表应用,完成时间变得比平时晚了不少。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当时数据量每天都在增长,慢一点就慢一点了。但是,接着糟糕的事情开始发生了。

一方面,我们发现,报表任务有时候在一个小时之内执行不完,接着,偶尔整个报表任务会执行失败。于是,我们不得不停下手头开发的工作,开始排查这个问题。

用过 Hadoop 的话,你可能知道,作为一个分布式的应用,考虑到硬件的故障,Hadoop 本身会在特定节点计算出错的情况下,重试整个计算过程。之前的报表跑得慢,就是因为有些节点的计算任务失败过,只是在重试之后又成功了。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程序的错误非常奇怪。有些数据计算的结果,比如 “34+23”,结果应该是 “57”,但是却变成了一个美元符号 “$”。

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周,我们发现,从日志上看,大部分出错的任务都在几个固定的硬件节点上。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问题出现在我们新的一批自己定制的硬件上架之后。于是,和运维团队的同事沟通近期的硬件变更,并且翻阅大量 Hadoop 社区的邮件组列表之后,我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我们推测,这个错误,来自我们自己定制的硬件。定制的硬件没有使用 ECC 内存,在大量的数据中,内存中出现了单比特翻转(Single-Bit Flip)这个传说中的硬件错误。

那这个符号是怎么来的呢?是由于内存中的一个整数字符,遇到了一次单比特翻转转化而来的。 它的 ASCII 码二进制表示是 0010 0100,所以它完全可能来自 0011 0100 遇到一次在第 4 个比特的单比特翻转,也就是从整数 “4” 变过来的。但是我们也只能推测是这个错误,而不能确信是这个错误。因为单比特翻转是一个随机现象,我们没法稳定复现这个问题。

img

ECC 内存的全称是 Error-Correcting Code memory,中文名字叫作纠错内存。顾名思义,就是在内存里面出现错误的时候,能够自己纠正过来。

在和运维同学沟通之后,我们把所有自己定制的服务器的内存替换成了 ECC 内存,之后这个问题就消失了。这也使得我们基本确信,问题的来源就是因为没有使用 ECC 内存。我们所有工程师的开发用机在 2012 年,也换成了 32G 内存。是的,换下来的内存没有别的去处,都安装到了研发团队的开发机上。

奇偶校验和校验位:捕捉错误的好办法

其实,内存里面的单比特翻转或者错误,并不是一个特别罕见的现象。无论是因为内存的制造质量造成的漏电,还是外部的射线,都有一定的概率,会造成单比特错误。而内存层面的数据出错,软件工程师并不知道,而且这个出错很有可能是随机的。遇上随机出现难以重现的错误,大家肯定受不了。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办法,避免这个问题。

其实,在 ECC 内存发明之前,工程师们已经开始通过奇偶校验的方式,来发现这些错误。

奇偶校验的思路很简单。我们把内存里面的 N 位比特当成是一组。常见的,比如 8 位就是一个字节。然后,用额外的一位去记录,这 8 个比特里面有奇数个 1 还是偶数个 1。如果是奇数个 1,那额外的一位就记录为 1;如果是偶数个 1,那额外的一位就记录成 0。那额外的一位,我们就称之为校验码位

img

如果在这个字节里面,我们不幸发生了单比特翻转,那么数据位计算得到的校验码,就和实际校验位里面的数据不一样。我们的内存就知道出错了。

除此之外,校验位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计算非常快,往往只需要遍历一遍需要校验的数据,通过一个 O (N) 的时间复杂度的算法,就能把校验结果计算出来。

校验码的思路,在很多地方都会用到。

比方说,我们下载一些软件的时候,你会看到,除了下载的包文件,还会有对应的 MD5 这样的哈希值或者循环冗余编码(CRC)的校验文件。这样,当我们把对应的软件下载下来之后,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对应软件的校验码,和官方提供的校验码去做个比对,看看是不是一样。

如果不一样,你就不能轻易去安装这个软件了。因为有可能,这个软件包是坏的。但是,还有一种更危险的情况,就是你下载的这个软件包,可能是被人植入了后门的。安装上了之后,你的计算机的安全性就没有保障了。

不过,使用奇偶校验,还是有两个比较大的缺陷。

第一个缺陷,就是奇偶校验只能解决遇到单个位的错误,或者说奇数个位的错误。如果出现 2 个位进行了翻转,那么这个字节的校验位计算结果其实没有变,我们的校验位自然也就不能发现这个错误。

第二个缺陷,是它只能发现错误,但是不能纠正错误。所以,即使在内存里面发现数据错误了,我们也只能中止程序,而不能让程序继续正常地运行下去。如果这个只是我们的个人电脑,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应用,这倒是无所谓了。

但是,你想一下,如果你在服务器上进行某个复杂的计算任务,这个计算已经跑了一周乃至一个月了,还有两三天就跑完了。这个时候,出现内存里面的错误,要再从头跑起,估计你内心是崩溃的。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比简单的校验码更好的解决方案,一个能够发现更多位的错误,并且能够把这些错误纠正过来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工程师们发明的 ECC 内存所使用的解决方案。

我们不仅能捕捉到错误,还要能够纠正发生的错误。这个策略,我们通常叫作纠错码(Error Correcting Code)。它还有一个升级版本,叫作纠删码(Erasure Code),不仅能够纠正错误,还能够在错误不能纠正的时候,直接把数据删除。无论是我们的 ECC 内存,还是网络传输,乃至硬盘的 RAID,其实都利用了纠错码和纠删码的相关技术。

想要看看我们怎么通过算法,怎么配置硬件,使得我们不仅能够发现单个位的错误,而能发现更多位的错误,你一定要记得跟上下一讲的内容。

总结延伸

好了,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我给你介绍了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硬件错误带来的 Bug。由于没有采用 ECC 内存,导致我们的数据处理中,出现了大量的单比特数据翻转的错误。这些硬件带来的错误,其实我们没有办法在软件层面解决。

如果对于硬件以及硬件本身的原理不够熟悉,恐怕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是遥遥无期。如果你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有所了解,并能够意识到,在硬件的存储层有着数据验证和纠错的需求,那你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定位到问题所在。

进一步地,我为你简单介绍了奇偶校验,也就是如何通过冗余的一位数据,发现在硬件层面出现的位错误。但是,奇偶校验以及其他的校验码,只能发现错误,没有办法纠正错误。所以,下一讲,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利用纠错码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推荐阅读

我推荐你去深入阅读一下 Wikipedia 里面,关于 CRC 的内容,了解一下,这样的校验码的详细算法。

课后思考

有人说,奇偶校验只是循环冗余编码(CRC)的一种特殊情况。在读完推荐阅读里面的 CRC 算法的实现之后,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奇偶校验只是 CRC 的一种特殊情况吗?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