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ithub上下载源代码后,打开 文件夹 jieba,找到__init__.py,结巴分词最主要的函数 cut 就定义在这个文件中。
这个函数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根据用户指定的模式 用 正则表达式 将输入的文本 分块(block)。然后针对每一块进行分词,默认情况(精确模式)下使用的 块的分词函数叫 __cut_DAG 。
__cut_DAG 函数调用了 get_DAG(sentence),这是用来生成每一块(sentence)的有向无环图DAG。要生成DAG就必须有语料库的辅助了,所以在 同样在 文件夹 jieba 下,可以找到一个文件:dict.txt。语料库的有3列,第一列是词,第二列是词频,第三列是词性。在程序中初始化语料库的动作在函数 initialize(DICTIONARY) 中,它通过一个包装器 require_initialized 在 get_DAG 函数被调用的时候才执行。代码如下:
def require_initialized(fn):
@wraps(fn) #wraps的作用是保留被包装函数的一些属性,比如__doc__
def wrapped(*args, **kwargs):
global initialized
if initialized:
return fn(*args, **kwargs)
else:
initialize(DICTIONARY)
return fn(*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d
语料库加载后是要保存在 trie 树中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实现中文的 trie 树的。
在 initialize 函数的最开头可以看到作者用with关键词优雅的获取了当前线程的RLock,with 的用法有点类似C#里的关键词using,详见:http://blog.csdn.net/largetalk/article/details/6910277
jieba 分词为了加快语料库的加载使用了缓存技术,它会将生成好的语料库数据结构用 marshal 序列化,然后存放在系统的临时目录(用到了 tempfile 库)下。如果找不到 缓存的 .cache 文件,调用 gen_trie 函数来生成 trie 树。该函数的代码如下:
def gen_trie(f_name):
lfreq = {}
trie = {}
ltotal = 0.0
with open(f_name, 'rb') as f:
lineno = 0
for line in f.read().rstrip().decode('utf-8').split('\n'):
lineno += 1
try:
word,freq,_ = line.split(' ')
freq = float(freq)
lfreq[word] = freq
ltotal+=freq
p = trie
for c in word:
if c not in p:
p[c] ={}
p = p[c]
p['']='' #ending flag
except ValueError, e:
logger.debug('%s at line %s %s' % (f_name, lineno, line))
raise ValueError, e
return trie, lfreq,ltotal
这段代码就是 trie 树的具体实现,发现 trie 树其实就是一个嵌套的 dict,根据我的测试,使用默认的 dict.txt 生成的 trie 树在第一层的节点数高达:11772,这是一个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果使用自己的语料库而且又非常庞大的话,可以使用trie森林这样的手段,以词语的首字为根节点得到一颗trie树,形成一个trie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