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自己经常要干的一件事就是——在镜子前梳洗打扮,换上不同的华服锦装,给人们演一个名叫“徐静蕾”的角色。我觉得很多人是被我的那些角色和称呼 给暗示了,以前我总演偶像剧,可能长相也比较符合传统的审美观,所以会被人称为“玉女”什么的,可随着我自身角色的不断变化,比如做导演开博客之后,拍杂 志照片人家给我拿过来的衣服总是很中性的那种,也许人们心目中的女导演就该是这种样儿,挺先锋的感觉吧。
第二句:
要说叛逆,我一直是挺叛逆的。其实这可能跟我自己的个性有关,我干什么事都不是特有长性,从上小学开始就是那种好动,屁股坐不住,上课总喜欢走神的人,看 书也是,什么书都看,心灵鸡汤,小说,传记,很难把兴趣点集中起来。颠覆谈不上,但我想我的叛逆可能跟自小受到的传统教育方式有关。
第三句:
演戏,演了几年,就想做导演,做了导演又想试着写博客,写完又想做本杂志……是这种性格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一个——杂家。从小我就喜欢性格很独的人,不喜欢那些江湖气十足八面玲珑的。
第四句:
看传记,也不想仅满足于感知他们的那些思想。比如鲁迅,除了阅读他的杂文,我也乐于探究他那时的寻常生活,比如日记什么的。一直到现在,我也不想完全过那种太过循规蹈矩的生活,也许现在干这干那,也是为了多多尝试一下。
第五句:
“我愿意跟比我聪明的人,比我懂得多的人在一起,我身边的朋友一定要比我强,这样才有意思,他们会给我带来‘营养’,我不是那种见了朋友喜欢倾诉,遇到难事喜欢在朋友面前哭鼻子排解的人”。
第六句: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职业艺人的阶段已经过去了,其实可以说就从来未曾开始,先前的状态,也没有经纪人签什么公司的,就这么糊里糊涂的走到了现在,目前的我,想更多的留些时间给自己。
第七句:
这个时代?哈哈,太大了吧,要说有什么总结,我就想告诉别人,教育没有公式,人生也没有公式,更没有捷径。也没有哪本书,哪个人的传记什么的能够改变你的生活,还是得自己感悟,经常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别按那些规矩、程序的套路走,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八句:
有些事我现在不想说,说了就又都会成为外界的话题,不过有一天,等我跟这个圈子彻底脱离关系了,或许我会把那些感受都说出来,记下来。 第九句:
其实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而演员的特性,又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老百姓一样,在家和在外面都是一个人。因为饰演的角色和那些时不时的公开亮相,人们心中会对你产生自己主观的评判标准。
第十句:
生活里的徐静蕾,就像这个办公室,就像我的家,青色的地板,简单的家具,没什么奢华的东西,可人们印象里的徐静蕾,却像外面楼盘的广告招贴。
其实我在生活里也一直穿着平常的衣服,可我的家我的人和我的外界形象却是脱节的,就像每逢去参加什么公开活动,你就不能素面朝天的出去见人,得要梳洗打扮,化妆扑粉,穿不同款式的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