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大脑的左右半球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工。左半球通常与语言、逻辑和分析能力相关,而右半球则更擅长处理空间关系、面部识别和艺术创造。大脑两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优势,那它们是不是完全独立的?是否具有独立的学习、记忆、认知能力?
左右脑通过胼胝体相互连接,胼胝体由数亿根神经纤维所构成,假如将胼胝体切除掉那么两个半球就彼此独立了。最早的实验是在猫脑上做的,通过外科手术将猫的两半脑联系切除。小猫基本表现得很正常,不过如果蒙住一个眼睛让它走迷宫,然后再蒙住另外一只眼则它完全不记得这个迷宫的情况。当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在人类大脑中做这种实验是不被允许的。不过上世纪50年代对癫痫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切除胼胝体,所以在治疗的同时也做了相关的实验。
研究表明,切除胼胝体的人在视觉和触觉方面仍能正常感知,但存在信息交流障碍。主要是因为左脑和右脑分别控制着人体的右半部分和左半部分,称为交叉支配。在切除胼胝体后两只手的触觉都能正常感受并分辨出物体,物体相关信息都能传递到对应半脑。但是将物体放到被试者左手时他无法说出物体的名字,这是因为口头表达能力位于左半球。
大脑为何进化出左右半球的分工仍是一个科学谜题。过去的研究表明,左脑更倾向于语言、逻辑思维和分析性思维,而右脑更倾向于空间感知、情感处理和直觉性思维。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左右脑之间的功能分工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交织和互补的情况。比如,语言处理并不完全由左脑负责,右脑也参与了语言的理解和产生。所以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种分工可以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使大脑能够同时处理不同类型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分裂大脑可以使人类拥有双倍的思考能力,左右脑的协同工作是高效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分工合作是大脑高效运作的关键。
尽管胼胝体是左右大脑主要的连接结构,但研究发现信息传递可能还依赖于其他神经通路。例如,天生没有胼胝体的个体仍能实现两半脑的信息交流,这表明可能存在其他补偿机制。所以,大脑的连接和功能复杂性远超出我们目前的理解,还需要更多研究来揭示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