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编程方法论

今天介绍一些编程方法论,其 中就包含面向对象(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种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程规范、 重构技巧

一、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大家估计也很熟悉了,想重温一下,重新理解一下的可以看之前的文章:

Java对象-CSDN博客

Java之继承这把双刃剑-CSDN博客

Java接口:解耦、规范与扩展性的关键_java接口扩展-CSDN博客

二、设计原则

SOLID原则是面向对象编程和面向对象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由罗伯特·C·马丁在21世纪早期引入。这些原则旨在帮助程序员开发易于维护和扩展的软件系统。以下是SOLID原则的详细介绍:

  1.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变化的原因。换句话说,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职责,当这个类需要承担其他类型的责任时,就需要分解这个类。这有助于保持代码的清晰和模块化,减少耦合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2. 开放封闭原则(Open Closed Principle,OCP):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这意味着在添加新功能时,应该通过添加新代码来实现,而不是修改现有的代码。这有助于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3.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子类必须能够替换其基类。也就是说,任何使用基类的地方都应该能够透明地使用子类。这有助于保持代码的正确性和一致性,降低继承带来的风险。
  4.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使用单一的总接口,客户端不应该被强制依赖它们不需要的接口。这有助于降低接口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5. 依赖反转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DIP):要依赖于抽象,不要依赖于具体。这意味着在设计和编写代码时,应该尽可能地依赖于接口或抽象类,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这有助于降低代码之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SOLID原则在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它们有助于提高代码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增强系统的可复用性和可扩展性。同时,这些原则也是敏捷开发和自适应软件开发等现代软件开发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在特定环境下为解决某一通用软件设计问题提供的一套定制的解决方案,它描述了对象和类之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读性,同时使软件系统更加灵活和易于扩展。

设计模式通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创建型模式:主要用于创建对象。包括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这些模式通过抽象化对象的创建过程,使得代码更加灵活和易于管理。例如,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工厂模式则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接口来创建对象,根据不同的输入参数返回不同的实例。
  2. 结构型模式:用于描述类或对象之间的组合和关联关系。包括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这些模式关注于如何通过组合和关联不同的类或对象来构建更复杂的系统结构。例如,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以便兼容不同的接口;装饰器模式则允许在运行时动态地向一个对象添加行为。
  3. 行为型模式:用于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和通信。包括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这些模式关注于如何通过定义对象之间的交互规则来实现特定的行为。例如,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收到通知;策略模式则定义了一组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在单独的类中,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每种设计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正确运用设计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然而,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设计模式,以免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在实际开发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来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

四、编程规范

Java的编程规范涉及多个方面,旨在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一致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Java编程规范:

  1. 命名规范
  • 类名通常使用大写字母开头,其余字母小写的单词组成,如ClassName
  • 变量和方法名以小写字母开头,后面的单词首字母大写,即驼峰命名法,如variableNamemethodName
  • 常量名应全部大写,单词之间用下划线分隔,如CONSTANT_NAME
  • 包名应全部小写,如com.example.package
  • 避免使用下划线作为变量名、方法名或类名的开头或结尾。
  1. 注释规范
  • 类、接口和重要的方法都应包含注释,简要描述其功能和用途。
  • 注释应清晰、简洁,避免冗余和模糊的描述。
  1. 代码排版规范
  • 程序块应采用缩进风格编写,通常使用4个空格进行缩进,避免使用Tab键。
  • 分界符(如大括号{})应各独占一行,并与引用它们的语句左对齐。
  • 较长的语句、表达式或参数应分成多行书写,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1. 文件编码规范
  • Java源文件必须使用UTF-8编码格式,以确保跨平台的兼容性。
  1. 其他规范
  • 尽量避免使用原生方法(native method)和JNI(Java Native Interface),以减少平台的依赖性和维护成本。
  • 优先使用Java标准库中的类和接口,避免引入不必要的第三方库。
  • 遵循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如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等,以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遵循这些规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编写出高质量、易于维护的Java代码。同时,不同的项目和团队可能会有自己的特定规范,因此在实际开发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遵循。

五、重构技巧

程序的重构是一个在软件开发中至关重要的过程,它涉及在不改变程序外部行为的前提下,对程序的内部结构进行修改和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进而提升软件的整体质量。

重构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 代码清理与简化:通过删除冗余代码、简化复杂的逻辑结构、提炼重复的代码片段为独立的函数或类等方式,使代码更加简洁、清晰。
  2. 架构调整:在需要时,对程序的架构进行大规模的重构,以优化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这可能涉及到重新设计类、接口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3. 性能优化:通过对算法、数据结构或系统资源的优化,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4. 安全性增强:通过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增加输入验证和错误处理机制等,提高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重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

  • 保持外部行为不变:重构后的程序在功能、输出和性能等方面应与重构前保持一致,确保用户不会察觉到任何变化。
  • 逐步进行:避免一次性进行大量的重构工作,而是应该逐步进行,每次只关注一小部分代码或功能,并进行充分的测试,以确保重构的正确性。
  • 测试驱动:在进行重构之前和之后,都应编写相应的测试用例,以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重构过程中,可以根据测试用例来指导重构的方向和验证重构的结果。

总的来说,程序的重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对代码进行审查、优化和改进。通过重构,可以使程序更加符合最佳实践和设计原则,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为软件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后我们再详细介绍,这次主要就是说明这些基本的编程方法论。

 

  • 45
    点赞
  • 2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