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工具的搭建与使用
1.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特点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与工作站或服务器环境的软件开发有所不同。主要是目标环境通常与开发所在的主机不同,因此需要采用主机/目标机的开发模式,即开发者在主机上开发软件,然后下载到目标机上进行测试。这种模式包含开发和调试两个方面。不过,利用Linux的多架构优势,在主机上对目标应用进行少量或无需修改的测试也是可行的,虽然并非所有应用都能这样测试,但能节省大量时间。
在对目标系统上的任何代码进行测试之前,必须建立主机与目标机的连接,这就像是一条脐带,开发者可以通过它与目标系统进行交互,验证所开发的应用是否按预期运行。由于应用通常无法在裸机上运行,目标硬件上需要有一个功能完备的嵌入式Linux系统。考虑到等待最终目标系统搭建完成后再测试应用往往不现实,可以使用开发目标系统的搭建方式。这种方式的打包更为宽松,无需遵循最终版本的大小要求,开发根文件系统可能包含比最终根文件系统更多的应用和库,也允许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不同类型和更大容量的永久存储设备。
2. 开发环境搭建步骤
要实现这样的搭建,需要编译目标应用和库,这可以通过配置或构建各种用于交叉开发的编译器和二进制工具来完成。利用这些工具,可以为目标机构建应用,进而搭建用于进一步开发的目标系统。完成这些后,可以使用各种集成开发环境(IDE)来简化项目组件的开发,还可以使用CVS、Subversion和GIT等工具来协调开发者之间的工作。
部分嵌入式系统性能较强,一些开发者会选择直接在目标系统上进行所有开发。在这种模式下,编译器和相关工具都在目标机上运行,实际上是将主机和目标机整合到了一台机器上,类似于传统的工作站应用开发。其主要优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