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laude更新了经济指数报告,我用Gemini2.5进行可视化总结:
https://www.anthropic.com/news/anthropic-economic-index-insights-from-claude-sonnet-3-7
总体来看,增强仍然是主流。编程和文案类的应用频率非常大,思考模式用于解决软件开发和游戏设计等问题,文案明显反复修改的次数增加,说明有不少用户已经习惯Claude来优化调整文案。
另一篇值得关注的趋势就是
Claude在教育上的应用
Anthropic推出了 Claude for Education ,这是一个专为教育机构设计的Claude版本,旨在帮助教育机构开发和实施AI驱动的教育、学习和管理方法。
https://www.anthropic.com/news/introducing-claude-for-education
核心要点
创新的学习模式
一个全新的 “学习模式” ,通过引导学生的推理过程(而不是直接提供答案),帮助学生培养 批判性思维技能 。
鼓励学生参与的两个新项目
- Claude Campus Ambassadors:校园大使项目,旨在激励学生参与AI相关的教育活动。
- API credits for student-built projects:为学生开发的AI项目提供API积分支持,促进学生在AI领域的创新与开发。
未来那些不会被取代的孩子
看完这两篇,我们应该要好好思考,在AI迅速发展的时代,未来那些不会被取代的孩子,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最近刷到 罗辑思维的这篇文章《未来,什么样的孩子不会被AI取代? 非常认同,我做了些要点总结,分享给大家:
1. 拥有自我驱动的兴趣和热爱
AI可以高效执行任务、处理知识,但它无法真正拥有“热爱”或“兴趣”。
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的观点——“找出你真正喜欢什么,然后专注于此”
——
表明,孩子如果能发现并深耕自己的兴趣领域,就能在AI无法企及的独特价值中立足。成功的核心在于内在驱动,而非外部设定的路径。
2. 具备元能力和创造力
AI擅长解决标准问题,但提出新问题、创造新机会的能力仍属于人类。
从“知识投资”转向“能力投资”,包括批判性思维、自我认知、心理韧性和与AI协同工作的智慧。这些“元能力”让孩子不仅能适应变化,还能主动塑造未来,而非被动被AI淘汰。
3. 适应网状学习生态的灵活性
未来不再是单一的线性学习路径,而是跨界融合的网状生态(社群是一种形态)。孩子需要具备跨学科思维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如“编程+艺术”或“医疗+AI”。这种灵活性让他们能在AI接管常规任务时,找到新的可能性。
4. 拥有选择权和试错的勇气
AI时代充满不确定性,孩子需要从“输不起”的线性决策转向“能转向”的选择权思维。
教育应像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允许试错并及时调整方向。那些不怕“走错”、有能力“重来”的孩子,才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找到立足点。
5. 身心健康且完整的人格
一个身心健康、有安全感、有同理心和责任感的孩子,不会轻易被未来的复杂性压倒。这是AI无法复制的“碳基生物”优势,也是教育最底层的目标。
最后,知道自己是谁(Who)、明白自己为何而活(Why)、懂得如何灵活应对(How)、并能持续探索具体路径(What)的孩子。他们不被分数和文凭定义,而是以兴趣为火种、以能力为根基、以选择权为翅膀,成长为既能在世俗规则中生存、又能超越规则创造价值的独特个体。
——
没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近,我沉迷于 MCP 的架构,制作了好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
- MCP UIUX
探索人机交互界面新的可能性,当把AI的上下文进行的剥离和可组合之后,界面变得更为简单和开放。
- MCP Server的服务发现
我基于stdio,实现了自动发现mcp服务的机制,并且也制作了几个exe的mcp服务。双击即可启动,也可以由客户端自动发现电脑上存在的mcp服务,自动启动服务。
还有一个实验性的Memory的客户端
目前,还在实验各种新的可能。
欢迎交流~~wx: litnmnm
另外,AI编程社区,也有不少好玩的新东西:
欢迎大家领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