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物理层

第一节 数据通信基础

1.物理层协议接口主要任务是解决主机,工作站等数据终端设备与通信线路上通信设备之间的接口问题

1.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1.从物理角度看,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本质就是数据通信
2.通常,将人类能够感知的描述称为消息
3.信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消息中所包含的有意义的内容,而消息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可以度量的
4.通信的本质就是在一点精确或近似地再生另一点的信息
5.能够实现通信功能的各种技术,设备和方法的载体,统称为通信系统
6.传递信息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在传输通道中传播,这样的载体称为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载体
7.信号有连续信号离散信号之分,可以经过各种变换以提高传输效率。
8.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关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及其组合。
9.信道是信号传输的介质,是以传输介质为基础的信号通道

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任何一种通信系统的核心都应该包括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和噪声源
2.通信系统根据信号种类可分为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其区别在于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模拟通信传递模拟信号,数字通信传递数字信息号
3.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因变量完全随着连续消息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号,模拟信号的自变量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但因变量一定是连续的。
4.数字信号是指表示消息的因变量是离散的,自变量时间的取值也是离散的信号。数字信号的因变量状态是有限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在特定步骤下可以相互转变
6.数字通信系统是信道中传输的信号是离散的数字信号。
7.数据通信系统是指在信源与信宿端处理的是二进制数据,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
8.数据通信方式
(1)按传输方向划分
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和双向同时通信
单向通信称为单工
双向交替通信称为半双工,不能同时发送
双向同时通信称为全双工
广播属于典型的单工通信
电话网,计算机网络都属于全双工通信系统
(2)按数据传输的时空顺序划分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是为每一个字节的每一位都设置一个传输通道,全部位同时进行传送。例如计算机与存储器的总线传输
串行通信只为信息传输设置一条通道,数据的每一个字节中每一位依次在这条通道上传输。例如USB接口
(3)按发送和接收方对数据保持步调一致的措施划分
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同步技术是指通信系统中实现收发两端动作统一,保持收发步调一致的过程。
异步数据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独立进行发送
同步数据传输是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发送
9.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
(1)信道的利用
(2)接口及信号产生
(3)同步
(4)差错检测与纠正
(5)寻址与路由
(6)网络管理
(7)安全保证

第二节 物理介质

计算机网络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必须将信号通过某种介质才能进行传输,即物理介质
物理介质是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物理介质分为导引型物理介质非导引型物理介质

1.导引型物理介质

1.导引型传输介质,又叫有线信道,以导线为传输介质,信号沿导线进行传输,信号的能量聚集在导线附近。
2.优点:传输效率高;缺点:部署不够灵活
3.典型代表:架空明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4.架空明线是指平行且相互分离或绝缘的架空裸线线路,通常采用铜线或铝线等金属导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双绞线:将两根相互绝缘的铜线并排绞合在一起可以减少对相邻导线的干扰。这样的一对线称为双绞线。多对双绞线封装到护套之内构成双绞线电缆,简称双绞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抗电磁干扰差
6.同轴电缆由两个导体组成,外导体是空心圆柱形网状编制金属导体,内导体是金属导线,两者之间填充绝缘实心介质。抗电磁干扰性能好。主要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上,频带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光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光纤是由两种折射率不同的导光介质复合纤维制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按照光纤内光波传输模式的不同,光纤可以分为多模光纤单模光纤两种,单模光纤性能最好。
9.光纤的优点
(1)信道容量大
(2)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
(3)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4)干扰小,保密性好
(5)体积小重量轻
10.缺点:
(1)易断裂
(2)接头安装较复杂,需要专业设备
11.使用光纤通信需要将一般形式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然后在光纤上传输,在接收端需要再将光信号还原为电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非导引型传输介质(无线)

1.将自由空间称为非导引型传输媒介,又称无线信道
2.不同频率或波长的电磁波其带宽与传输特性也不同,因此适用于不同的通信系统。
3.实际应用中,电磁波按频率划分为若干频段,用于不同目的或场合的无线通信
4.根据电磁波频率,通信距离与位置的不同,电磁波的传播可分为地波传播天波传播视线传播
(1)地波传播:低频信号,沿地球表面传播
(2)天波传播:较高频信号,利用电离层的反射传播
(3)视线传播:高频信号,点对点直线传播,中继传输

第三节 信道与信道容量

1.信道是信号在通信系统中传输的通道

1.信道分类与模型

1.信道是通信系统中连接发送端与接收端的通信设备,实现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信号传送。
2.信道的定义区分为广义信道狭义信道
3.狭义信道即为信号的传输介质。
4.广义信道包括信号传输介质和通信系统的一些变换装置
5.广义信道按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调制信道编码信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调制信道是指信号从调制器的输出端传输到解调器的输入端经过的部分。
7.编码信道是指数据信号由编码器输出端传输到译码器输入端经过的部分。
8.编码信道是包括调制信道及解调器,调制器在内的信道。
9.编码信道可分为无记忆编码信道有记忆编码信道
10.无记忆编码信道是指信道中码元的差错发生是相互独立的。
11.有记忆编码信道是指信道中码元的差错发生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联系的。

2.信道传输特性

1.恒参信道传输特性
(1)对信号幅值产生固定的衰减
(2)对信号输出产生固定的时延
2.随参信道传输特性
(1)信号的传输衰减随时间随机变化
(2)信道的时延随时间随机变化
(3)存在多径传播现象
3.多径传播是指发射出的电磁波可能经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端
4.信道的带宽是指能够有效通过该信道的信号的最大频带宽度

3.信道容量

1.信道容量是指信道无差错传输信息的最大平均信息速率。
2.广义信道可以分为调制信道编码信道
3.调制信道是一种连续的信道,即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取值都是连续的
4.编码信道是一种离散信道,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取值离散的时间函数。
5.连续信道容量
(1)奈奎斯特公式:C=2B(log2)M 应用前提:理想无噪声信道的信道容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为信道容量,单位为bit/s,B为信道带宽,单位为Hz,M为进制数,即信号状态数

(2)香农公式:C=B(log2)(1+(S/N)) 应用前提:有噪声连续信道容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为信道容量,单位为bit/s,
B为信道带宽,
N为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功率,
S为输入信号的功率,S/N为信噪比
例题:信道带宽为8kHz,信噪比为30db,求洗脑容量。
解: S/N=10log10(S/N),
30=10
log10(S/N),
S/N=1000
C=Blog2(1+S/N)=8*1000log2(1+1000)约等于80kbps
6.离散信道容量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个符号能够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量表示的信道容量,另一种是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量表示的信道容量。

第四节 基带传输

1.信源可以分为模拟信源数字信源
2.模拟信源发出的原始电信号是模拟基带信号。
3.数字信源发出的基带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
4.模拟基带信号可以通过信源编码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
5.模拟基带信号可以直接在模拟通信系统上直接传输,也可以通过信源编码转换为数字基带信号在数字通信系统上传输。
6.数字信号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传输主要有两种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

1.基带传输基本概念

1.直接在信道中传送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实现基带传输的系统称为基带传输系统
2.在信道中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相应的系统称为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3.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主要由信号形成器信道接收滤波器抽样判决器以及同步提取等部分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输入是由数字信源发出的数字基带信号或者是模拟信源发出的模拟基带信号经过信源编码后得到的数字基带信号。
5.基带信号比较适合在具有低通特性的有线信道中传输,通常不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
5.接收滤波器的作用是消除噪音

2.数字基带传输编码

1.单极不归零码(NRZ)
(1)二进制数字符号0和1分别用零电平和正电平表示。脉冲幅值要么是正电平,要么是零电平,永远只有一个极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不归零是指在整个脉冲持续时间内,电平表示不变,且脉冲持续结束也不要求必须回归0电平。
(3)优点:易于产生;缺点:不适合长距离传输
2.双极不归零码
(1)二进制符号数0和1分别代表负电平和正电平
(2)双极不归零码在0和1等概率出现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直流分量,有利于在信道中传输,且抗干扰能力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单极归零码(RZ)
(1)二进制数字-和1分别用零电平和正电平表示
(2)在每个正脉冲持续的中间时刻,电平要从正电平回归零电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双极归零码:每个正负脉冲周期的中间时刻 ,电平都要回归零电平,双极归零码的占空比为5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差分码:差分码又称相对码,差分码利用电平的变化与否来表示信息。通过电平是否跳变来表示0和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际的基带传输系统需要对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码型进行变换,变换为合适传输的数字基带传输码型。
6.AMI码
(1)AMI码的全称是信号交替反转码,用三种电平进行编码
(2)AMI码编码规则:0编码为AMI编码传输中的0(零电平),信号码中的1交替编码为AMI编码中的+1(正脉冲)和-1(负脉冲)
(3)AMI码的优点:不会产生直流分量的积累,有利于进行基带传输,
7.双向码
(1)双向码又叫曼彻斯特码对于1,前半周期为正,后半周期为负,对于0,前半周期为负,后半周期为正。 1从正到负,0从负到正
(2)双向码只有正负两种电平,每位持续时间的中间时刻要进行电平跳变,双向码就是利用该跳变编码信息,正电平跳变到负电平表示1,反之为0。
(3)双向码的另一种码型是差分双向码,也称为差分曼彻斯特码。差分曼彻斯特码的每位周期的中间时刻也要进行电平跳变,但该跳变仅用于同步,而利用每位开始处是否存在电平跳变编码信息。
相对于前一个编码,对于1,前半周期正跳负,后半周期不变,相对于0,反之亦然,简述之,1起始跳变,0起始无跳变,中间都要变
(4)双向码可以实现在传输数据的同时提供准确的同步信号,但由于开销大,只适合近距离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米勒码
(1)米勒码是一种双向码的变形,也称延迟调制码
(2)米勒码最初主要用于气象卫星通信和磁记录
9.CMI码
(1)CMI码即传号反转码,是一种双极性二电平码,并且也是将信息码的1位映射为双极不归零码的2位
(2)CMI码波形具有较多的电平跳变,有利于定时信息的提取
(3)10作为禁用码型,可利于宏观检测
10.利用两位二进制码编码信息码中的一位二进制码信息的码型,概括的称为1B2B码。双向码,米勒码,CMI码均属于1B2B码
10.nBmB码
(1)nBmB码将n位二进制信息吗作为一组,映射为m位二进制新码组,其中m>n
(2)在光纤数字传输系统中,通常选择m=n+1构造编码
(3)nBmB码在带来良好的同步和检错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宽带的要求
11.nBmT码
(1)nBmT码即将n位二进制信息码作为一组,映射为三进制新码组,且m>=n

第五节 频带传输

1.基带信号具有低通特性,可以在具有低通特性的信道中传输

1.频带传输基本概念

1.利用模拟基带信号调制载波,称为模拟调制;利用数字基带信号调制载波,称为数字调制
2.计算机网络以数字通信为主。
3.数字调制就是利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些特征参量,使载波信号的这些参量变化反应数字基带信号的信息,进而将数字基带信号转变为数字通带信号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基本信息是二进制的0和1
5.数字调制的基本方法就是利用0或1控制或者选择载波的不同幅值,频率或相位,即利用两种不同的幅值,频率或相位来分别表示0或1,这种调制方法称为键控法,调制幅值称为幅移键控ASK,调制频率称为频移键控FSK,调制相位称为相移键控PSK
6.二进制数字键控是数字调制的基本方式。

2.频带传输中的三种调制方式

1.二进制数字调试
(1)二进制数字调制包括三种: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二进制差分相依键控2DPSK
(2)二进制幅移键控是利用二进制基带信号控制载波信号的幅值变化,即根据二进制基带信号电平的高低,控制载波信号选择两种不同的幅值。
(3)2ASK最早应用于无线电报传输,是最简单的数字调制方式之一
(4)2ASK调制的载波幅值容易受噪声影响而变化,抗噪声能力差
(5)二进制频移键控选择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进行调制
(6)2FSK调制的抗噪声能力优于2ASK,单带宽要求较高。应用较广泛
(7)二进制相移键控是利用二进制基带信号调制载波信号的相位变化,即根据二进制基带信号电平的高低,控制载波信号选择两种不同的相位。
(8)二进制差分相依键控2DPSK是利用相邻两个码元载波间的相位变化表示数字基带信号的数字信息,又叫相对相移键控
(9)二进制数字调制性能
1)频带利用率:2FSK频带利用率最低,其余相同
2)误码率:2PSK>2FSK>2ASK
3)对信道特性的敏感性:2ASK较敏感,其余不敏感
2.多进制数字调制
(1)二进制数字调制是数字通信系统频带传输的基本方式,具有良好的抗噪声能力。
(2)在确定带宽与频带利用率的情况下,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提高每个码元传输信息量来实现,每个码元调制多位信息,即多进制数字调制
(3)多进制数字调制需要区分多个幅值,频率或相位,因此更容易受到噪声干扰。
3.正交幅值调制QAW
(1)正交幅值调制是一种具有高频带利用率,且可以自适应调整调制速率的调制技术
(2)QAM具有频带利用率高,抗噪声能力强,调制解调系统简单等优点,在实际中被广泛使用

第六节 物理层接口规程

1.物理层接口概述

1.物理层在为实现数据端设备提供传输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以及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过程中,定义了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的规范和标准,同时也定义了物理层接口通信的标准,即物理层接口的四大特性
2.物理层接口协议主要是解决主机、工作站等数据终端设备与通信线路上通信设备之间的接口问题。
3.典型的物理层接口协议有IRDA物理层USB物理层等。
4.物理层接口规范定义了DCE和DTE设备之间的接口定义

2.物理层接口特征

1.机械特性:也叫物理特性,指明通信实体之间硬件连接接口的机械特点,例如接线器的形状及大小,引线数目等
2.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导致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电路的特性
3.功能特性:指明物理接口各条信号线的用途
4.规程特性:即通信协议,指明利用接口传输比特流的全过程,以及各项用于传输的事件发生的合法顺序。

后记:第六章内容完结,有删减,后期补充
重点:信道容量,基带传输编码,频带传输与调制技术

  • 0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