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竞赛领域的重磅消息:CCF NOI科学委员会和竞赛委员会已召开会议,正式确定了2024年CSP-J/S第二轮评级规则及名额分配方案。这一调整不仅关乎数万名参赛选手的成绩认定,也将直接影响竞赛的公平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提高级和入门级两大赛道的评级规则出发,分析其核心逻辑与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提高级评级规则解读
1. 一等名额分配
提高级一等评级基准分数线为165分,名额分配由三部分组成:
-
基于第二轮实际成绩与人数的分配(A)
- 计算公式为:
A=((R−165)×0.1%+20%)×QA = ((R - 165) \times 0.1\% + 20\%) \times QA=((R−165)×0.1%+20%)×Q
其中,RRR 为省平均分,QQQ 为省第二轮参赛人数。
每提升10分,评级比例增加1%。
- 计算公式为:
-
基于第一轮参赛人数的分配(B)
- B=(S−全国A总和)×P/全国PB = (S - \text{全国}A\text{总和}) \times P / \text{全国}PB=(S−全国A总和)×P/全国P
其中,SSS 定义为 5505,PPP 为省第一轮人数。 - 参赛人数超过10000的省,每多1000人额外增加1个名额。
- B=(S−全国A总和)×P/全国PB = (S - \text{全国}A\text{总和}) \times P / \text{全国}PB=(S−全国A总和)×P/全国P
-
基于第一轮晋级比例的分配(C)
- 晋级比例低于20%的省无C名额;
- 晋级比例超过20%的,每增加10%可多获一个名额,最高不超过总名额的40%。
2. 二等和三等评级规则
- 二等:一等基准线以上未获一等者,105分(含)以上均可评二等。
- 三等:60分(含)以上未获一二等者,可评三等(但部分低于一等基准线的省份不设三等)。
二、入门级评级规则解读
1. 一等名额分配
入门级一等评级基准分数线为250分,名额分配同样由三部分组成:
-
基于第二轮实际成绩与人数的分配(A)
- A=((R−250)×0.1%+20%)×QA = ((R - 250) \times 0.1\% + 20\%) \times QA=((R−250)×0.1%+20%)×Q
其中,RRR 为省平均分,QQQ 为省第二轮参赛人数。
- A=((R−250)×0.1%+20%)×QA = ((R - 250) \times 0.1\% + 20\%) \times QA=((R−250)×0.1%+20%)×Q
-
基于第一轮参赛人数的分配(B)
- 参赛人数超过20000时,每多1000人额外增加1个名额。
-
基于第一轮晋级比例的分配(C)
- 晋级比例低于20%的省无C名额;
- 晋级比例超过20%的,每增加10%可多获一个名额,最高不超过总名额的40%。
2. 二等和三等评级规则
- 二等:一等基准线以上未获一等者,170分(含)以上均可评二等;对于低于基准线的省,80分(含)以上均评二等。
- 三等:80分(含)以上未获一二等者,可评三等(部分省份不设三等)。
三、规则变化对竞赛的影响
1. 名额分配更注重多维因素
通过综合考虑成绩、参赛人数和晋级比例,各省评级更具科学性和公平性,但也增加了竞争的复杂性。
2. 高水平选手获益明显
全国认证基准分数线的设定,使得成绩优秀的选手在全国范围内更具竞争力。
3. 低线城市的机会和挑战并存
参赛人数和晋级比例直接影响名额分配,低线城市需要提升基础教育和参赛积极性,以获取更多资源。
四、未来展望:公正与发展并重
CSP-J/S评级规则的调整,显示了科学委员会对竞赛公平性和质量的高度重视。通过精准的数据计算和动态调整机制,新的规则不仅保障了竞争的透明度,也为各省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
对于参赛选手来说,了解规则不仅有助于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更能激发他们的拼搏精神。在未来的竞赛中,努力与实力并重,才能在全国舞台上脱颖而出。
结语
信息学竞赛的改革是一场科学与公平的较量,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一步。让我们一起期待CSP-J/S 2024的精彩表现!
如果您对本文内容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信息学竞赛的规则和备赛策略,请点击关注、点赞、收藏并分享,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