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了这首小诗,保存了下来,本以为就这样默默的存在手机,等着某天内存不够再清理掉。可是,诗歌确实有直击人心的力量,我本该好好当一个考研狗,却让这首诗引起对自己灵魂的鄙夷。
我也曾数万次的鄙夷自己的灵魂,鄙夷的内容与纪伯伦的这其次鄙夷相似。其中,第一次,当我本可以进取时,却选择故作谦卑;第二次,当他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第三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选择了容易;第七次,他侧身与生活的污泥之中,虽不甘心,却畏首畏尾。这四次鄙视常是我对自己的鄙视。
第一次鄙视:我一直都可以锐意进取,却只能选择了谦卑。不是反省心智1的自我选择了谦卑,而是我的能力选择了谦卑,这是一种无奈,一种能力支持给你不起野心的无奈,一种能力支撑不起锐意进取的表现的无奈。更深一层的鄙视,不是鄙视自己故作谦虚,而是鄙视自己没有积累到这个年龄本该具备的基本的能力。于是,一个锐意进取的人只好故作谦卑,长期如此,就只能是一个妄人2了 。在锐意进取的时候,要小心的你谦卑,着很可能不是谦卑,而是无能。
第三次鄙视:在困难和容易之间,选择了容易。这是无能与低能的根源,这是人与人之间拉开距离的开始。
选择容易就意味着用低标准要求自己。
人和人在特定的标准下是有高低之分的,而且,与尘世相关的所有事情,都逃不过评价标准。人的一生不只有一个评价标准,人生的某个阶段也不只有一个评价标准,是这些评价标准衡量我们是否优秀,我们也自然在这些评价标准种分出了高低。在人生的前20左右年,学习成绩就是权重最大的评价标准。学习好的草根可以凭借的着好的高考成绩,跨越自身的阶层,摆托草根的命运。对于不指望着用学习成绩来改变命运的富家子弟来说,好的学习成绩至少可以锦上添花,而锦上添花的影响就是收到社会的认可。
反省心智:
算法心智:
自主心智:
我觉得这三种心智就对应着三个自我:自主心智对应着选择容易、快速、不加思索的自我;算法心智对应着一个思考,处理数据的自己;反省心智对应着憧憬,反思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