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设备驱动程序的前一个实例仍在内存中,Windows 无法加载这个硬件的设备驱动程序。 (代码 38)

一、起因

刚买的 SSD 用了半个月,有一次在笔记本上用光驱刻录了一个东西,再插 SSD 笔记本就识别不出来了。但是这个移动硬盘在其他电脑上可以使用。
具体表现为在右下角有插入 U 盘的提示,但是此电脑中没有 SSD 的图标。设备中提示驱动程序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磁盘管理中显示磁盘未初始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点击确定显示拒绝访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管理器中如下显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有黄色叹号。
点击属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测可能是之前插入光驱后造成的问题。

二、解决方案

点击禁用设备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重启电脑,启用设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成功。

  • 10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  录 第1章 引言 1 1.1 演进 1 1.2 gnu copyleft 2 1.3 kernel.org 2 1.4 邮件列表和论坛 3 1.5 linux发行版 3 1.6 查看源代码 4 1.7 编译内核 7 1.8 可加载的模块 8 1.9 整装待发 9 第2章 内核 11 2.1 启动过 11 2.1.1 bios-provided physical ram map 12 2.1.2 758mb lowmem available 14 2.1.3 kernel command line: ro root=/dev/hda1 14 2.1.4 calibrating delay...1197.46 .bogomips (lpj=2394935) 15 2.1.5 checking hlt instruction 16 2.1.6 net: registered protocol family 2 17 2.1.7 freeing initrd memory: 387k freed 17 2.1.8 io scheduler anticipatory registered (default) 18 2.1.9 setting up standard pci resources 18 2.1.10 ext3-fs: mounted filesystem 19 2.1.11 init: version 2.85 booting 19 2.2 内核模式和用户模式 20 2.3 进上下文和断上下文 20 2.4 内核定时器 21 2.4.1 hz和jiffies 21 2.4.2 长延时 22 2.4.3 短延时 24 2.4.4 pentium时间戳计数器 24 2.4.5 实时钟 25 2.5 内核的并发 26 2.5.1 自旋锁和互斥体 26 2.5.2 原子操作 30 2.5.3 读—写锁 31 2.5.4 调试 32 2.6 proc文件系统 32 2.7 内存分配 33 2.8 查看源代码 34 第3章 内核组件 37 3.1 内核线 37 3.1.1 创建内核线 37 3.1.2 进状态和等待队列 41 3.1.3 用户模式辅助序 42 3.2 辅助接口 43 3.2.1 链表 44 3.2.2 散列链表 49 3.2.3 工作队列 49 3.2.4 通知链 51 3.2.5 完成接口 54 3.2.6 kthread辅助接口 56 3.2.7 错误处理助手 57 3.3 查看源代码 58 第4章 基本概念 61 4.1 设备驱动程序介绍 61 4.2 断处理 63 4.2.1 断上下文 63 4.2.2 分配irq号 64 4.2.3 设备实例:导航杆 65 4.2.4 softirq和tasklet 68 4.3 linux设备模型 71 4.3.1 udev 71 4.3.2 sysfs、kobject和设备类 73 4.3.3 热插拔和冷插拔 76 4.3.4 微码下载 76 4.3.5 模块自动加载 77 4.4 内存屏障 78 4.5 电源管理 79 4.6 查看源代码 79 第5章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 81 5.1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基础 81 5.2 设备实例:系统cmos 82 5.2.1 驱动程序初始化 83 5.2.2 打开与释放 86 5.2.3 数据交换 88 5.2.4 查找 92 5.2.5 控制 94 5.3 检测数据可用性 95 5.3.1 轮询 95 5.3.2 fasync 98 5.4 和并行端口交互 99 5.5 rtc子系统 108 5.6 伪字符驱动程序 109 5.7 混杂驱动程序 110 5.8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注意事项 115 5.9 查看源代码 115 第6章 串行设备驱动程序 118 6.1 层次架构 119 6.2 uart驱动程序 121 6.2.1 设备实例:手机 122 6.2.2 rs-485 132 6.3 tty驱动程序 132 6.4 线路规 134 6.5 查看源代码 141 第7章 输入设备驱动程序 143 7.1 输入事件驱动程序 144 7.2 输入设备驱动程序 150 7.2.1 serio 150 7.2.2 键盘 150 7.2.3 鼠标 152 7.2.4 触摸控制器 157 7.2.5 加速度传感器 158 7.2.6 输出事件 158 7.3 调试 159 7.4 查看源代码 160 第8章 i2c协议 161 8.1 i2c/smbus是什么 161 8.2 i2c核心 162 8.3 总线事务 164 8.4 设备实例:eeprom 164 8.4.1 初始化 165 8.4.2 探测设备 167 8.4.3 检查适配器的功能 169 8.4.4 访问设备 169 8.4.5 其他函数 170 8.5 设备实例:实时时钟 171 8.6 i2c-dev 174 8.7 使用lm-sensors监控硬件 174 8.8 spi总线 174 8.9 1-wire总线 176 8.10 调试 176 8.11 查看源代码 176 第9章 pcmcia和cf 179 9.1 pcmcia/cf是什么 179 9.2 linux-pcmcia子系统 181 9.3 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 183 9.4 pcmcia核心 183 9.5 驱动程序服务 183 9.6 客户驱动程序 183 9.6.1 数据结构 184 9.6.2 设备实例:pcmcia卡 185 9.7 将零件组装在一起 188 9.8 pcmcia存储 189 9.9 串行pcmcia 189 9.10 调试 191 9.11 查看源代码 191 第10章 pci 193 10.1 pci系列 193 10.2 寻址和识别 195 10.3 访问pci 198 10.3.1 配置区 198 10.3.2 i/o和内存 199 10.4 dma 200 10.5 设备实例:以太网—调制解调器卡 203 10.5.1 初始化和探测 203 10.5.2 数据传输 209 10.6 调试 214 10.7 查看源代码 214 第11章 usb 216 11.1 usb体系架构 216 11.1.1 总线速度 218 11.1.2 主机控制器 218 11.1.3 传输模式 219 11.1.4 寻址 219 11.2 linux-usb子系统 220 11.3 驱动程序的数据结构 221 11.3.1 usb_device结构体 221 11.3.2 urb 222 11.3.3 管道 223 11.3.4 描述符结构 223 11.4 枚举 225 11.5 设备实例:遥测卡 225 11.5.1 初始化和探测过 226 11.5.2 卡寄存器的访问 230 11.5.3 数据传输 233 11.6 类驱动程序 236 11.6.1 大容量存储设备 236 11.6.2 usb-串行端口转换器 241 11.6.3 人机接口设备 243 11.6.4 蓝牙 243 11.7 gadget驱动程序 243 11.8 调试 244 11.9 查看源代码 245 第12章 视频驱动程序 247 12.1 显示架构 247 12.2 linux视频子系统 249 12.3 显示参数 251 12.4 帧缓冲api 252 12.5 帧缓冲驱动程序 254 12.6 控制台驱动程序 265 12.6.1 设备实例:手机 266 12.6.2 启动logo 270 12.7 调试 270 12.8 查看源代码 271 第13章 音频驱动程序 273 13.1 音频架构 273 13.2 linux声音子系统 275 13.3 设备实例:mp3播放器 277 13.3.1 驱动程序函数和结构体 278 13.3.2 alsa编 287 13.4 调试 288 13.5 查看源代码 289 第14章 块设备驱动程序 291 14.1 存储技术 291 14.2 linux块i/o层 295 14.3 i/o调度器 295 14.4 块驱动程序数据结构和方法 296 14.5 设备实例:简单存储控制器 298 14.5.1 初始化 299 14.5.2 块设备操作 301 14.5.3 磁盘访问 302 14.6 高级主题 304 14.7 调试 306 14.8 查看源代码 306 第15章 网络接口卡 308 15.1 驱动程序数据结构 308 15.1.1 套接字缓冲区 309 15.1.2 网络设备接口 310 15.1.3 激活 311 15.1.4 数据传输 311 15.1.5 看门狗 311 15.1.6 统计 312 15.1.7 配置 313 15.1.8 总线相关内容 314 15.2 与协议层会话 314 15.2.1 接收路径 314 15.2.2 发送路径 315 15.2.3 流量控制 315 15.3 缓冲区管理和并发控制 315 15.4 设备实例:以太网nic 316 15.5 isa网络驱动程序 321 15.6 atm 321 15.7 网络吞吐量 322 15.7.1 驱动程序性能 322 15.7.2 协议性能 323 15.8 查看源代码 324 第16章 linux无线设备驱动 326 16.1 蓝牙 327 16.1.1 bluez 328 16.1.2 设备实例:cf卡 329 16.1.3 设备实例:usb适配器 330 16.1.4 rfcomm 331 16.1.5 网络 332 16.1.6 hid 334 16.1.7 音频 334 16.1.8 调试 334 16.1.9 关于源代码 334 16.2 红外 335 16.2.1 linux-irda 335 16.2.2 设备实例:超级i/o芯片 337 16.2.3 设备实例:ir dongle 338 16.2.4 ircomm 340 16.2.5 联网 340 16.2.6 irda套接字 341 16.2.7 lirc 341 16.2.8 查看源代码 342 16.3 wifi 343 16.3.1 配置 343 16.3.2 设备驱动程序 346 16.3.3 查看源代码 347 16.4 蜂窝网络 347 16.4.1 gprs 347 16.4.2 cdma 349 16.5 当趋势 350 第17章 存储技术设备 352 17.1 什么是闪存 352 17.2 linux-mtd子系统 353 17.3 映射驱动程序 353 17.4 nor芯片驱动程序 358 17.5 nand芯片驱动程序 359 17.6 用户模块 361 17.6.1 块设备模拟 361 17.6.2 字符设备模拟 361 17.6.3 jffs2 362 17.6.4 yaffs2 363 17.7 mtd工具 363 17.8 配置mtd 363 17.9 xip 364 17.10 fwh 364 17.11 调试 367 17.12 查看源代码 367 第18章 嵌入式linux 369 18.1 挑战 369 18.2 元器件选择 370 18.3 工具链 371 18.4 bootloader 372 18.5 内存布局 374 18.6 内核移植 375 18.7 嵌入式驱动程序 376 18.7.1 闪存 377 18.7.2 uart 377 18.7.3 按钮和滚轮 378 18.7.4 pcmcia/cf 378 18.7.5 sd/mmc 378 18.7.6 usb 378 18.7.7 rtc 378 18.7.8 音频 378 18.7.9 触摸屏 379 18.7.10 视频 379 18.7.11 cpld/fpga 379 18.7.12 连接性 379 18.7.13 专用领域电子器件 380 18.7.14 更多驱动程序 380 18.8 根文件系统 380 18.8.1 nfs挂载的根文件系统 381 18.8.2 紧凑型间件 382 18.9 测试基础设施 383 18.10 调试 383 18.10.1 电路板返工 384 18.10.2 调试器 385 第19章 用户空间的驱动程序 386 19.1 进调度和响应时间 387 19.1.1 原先的调度器 387 19.1.2 o(1)调度器 387 19.1.3 cfs 388 19.1.4 响应时间 388 19.2 访问i/o区域 390 19.3 访问内存区域 393 19.4 用户模式scsi 395 19.5 用户模式usb 397 19.6 用户模式i2c 400 19.7 uio 401 19.8 查看源代码 402 第20章 其他设备驱动程序 403 20.1 ecc报告 403 20.2 频率调整 407 20.3 嵌入式控制器 408 20.4 acpi 408 20.5 isa与mca 410 20.6 火线 410 20.7 智能输入/输出 411 20.8 业余无线电 411 20.9 voip 411 20.10 高速互联 412 20.10.1 infiniband 413 20.10.2 rapidio 413 20.10.3 光纤通道 413 20.10.4 iscsi 413 第21章 调试设备驱动程序 414 21.1 kdb 414 21.1.1 进入调试器 415 21.1.2 kdb 415 21.1.3 kgdb 417 21.1.4 gdb 420 21.1.5 jtag调试器 421 21.1.6 下载 423 21.2 内核探测器 423 21.2.1 kprobe 423 21.2.2 jprobe 427 21.2.3 返回探针 429 21.2.4 局限性 431 21.2.5 查看源代码 431 21.3 kexec与kdump 431 21.3.1 kexec 432 21.3.2 kdump与kexec协同工作 432 21.3.3 kdump 433 21.3.4 查看源代码 437 21.4 性能剖析 437 21.4.1 利用oprofile剖析内核性能 438 21.4.2 利用gprof剖析应用序性能 440 21.5 跟踪 441 21.6 ltp 444 21.7 uml 444 21.8 诊断工具 444 21.9 内核修改配置选项 444 21.10 测试设备 445 第22章 维护与发布 446 22.1 代码风格 446 22.2 修改标记 446 22.3 版本控制 447 22.4 一致性检查 447 22.5 构建脚本 448 22.6 可移植代码 450 第23章 结束语 451 23.1 流一览表 451 23.2 下一步该做什么 452 附录a linux汇编 453 附录b linux与bios 457 附录c seq文件 461
基本信息 原书名: Essential Linux Device Drivers 原出版社: Prentice Hall 作者: (印)Sreekrishnan Venkateswaran 译者: 宋宝华 何昭然 史海滨 吴国成 丛书名: 图灵序设计丛书 操作系统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21674 出版日期:2010 年6月 页码:468 内容简介   本书是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领域的权威著作。全书基于2.6内核,不仅透彻讲解了基本概念和技术,更深入探讨了其他书没有涵盖或浅尝辄止的许多重要主题和关键难点,如pcmcia、i2c和usb等外部总线以及视频、音频、无线连网和闪存等驱动程序的开发,并讲解了相关的内核源码文件,给出了完整的开发实例。   本书适合高级linux开发人员阅读。 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演进1 1.2 gnu copyleft2 1.3 kernel.org2 1.4 邮件列表和论坛3 1.5 linux发行版3 1.6 查看源代码4 1.7 编译内核7 1.8 可加载的模块8 1.9 整装待发9 第2章 内核11 2.1 启动过11 2.1.1 bios-provided physical ram map12 2.1.2 758mb lowmem available14 2.1.3 kernel command line: ro root=/dev/hda114 2.1.4 calibrating delay...1197.46 .bogomips (lpj=2394935)15 2.1.5 checking hlt instruction16 2.1.6 net: registered protocol family 217 2.1.7 freeing initrd memory: 387k freed17 2.1.8 io scheduler anticipatory registered (default)18 2.1.9 setting up standard pci resources18 2.1.10 ext3-fs: mounted filesystem19 2.1.11 init: version 2.85 booting19 2.2 内核模式和用户模式20 2.3 进上下文和断上下文20 2.4 内核定时器21 2.4.1 hz和jiffies21 2.4.2 长延时22 2.4.3 短延时24 2.4.4 pentium时间戳计数器24 2.4.5 实时钟25 2.5 内核的并发26 2.5.1 自旋锁和互斥体26 2.5.2 原子操作30 2.5.3 读—写锁31 2.5.4 调试32 2.6 proc文件系统32 2.7 内存分配33 2.8 查看源代码34 第3章 内核组件37 3.1 内核线37 3.1.1 创建内核线37 3.1.2 进状态和等待队列41 3.1.3 用户模式辅助序42 3.2 辅助接口43 3.2.1 链表44 3.2.2 散列链表49 3.2.3 工作队列49 3.2.4 通知链51 3.2.5 完成接口54 3.2.6 kthread辅助接口56 3.2.7 错误处理助手57 3.3 查看源代码58 第4章 基本概念61 4.1 设备驱动程序介绍61 4.2 断处理63 4.2.1 断上下文63 4.2.2 分配irq号64 4.2.3 设备实例:导航杆65 4.2.4 softirq和tasklet68 4.3 linux设备模型71 4.3.1 udev71 4.3.2 sysfs、kobject和设备类73 4.3.3 热插拔和冷插拔76 4.3.4 微码下载76 4.3.5 模块自动加载77 4.4 内存屏障78 4.5 电源管理79 4.6 查看源代码79 第5章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81 5.1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基础81 5.2 设备实例:系统cmos82 5.2.1 驱动程序初始化83 5.2.2 打开与释放86 5.2.3 数据交换88 5.2.4 查找92 5.2.5 控制94 5.3 检测数据可用性95 5.3.1 轮询95 5.3.2 fasync98 5.4 和并行端口交互99 5.5 rtc子系统108 5.6 伪字符驱动程序109 5.7 混杂驱动程序110 5.8 字符设备驱动程序注意事项115 5.9 查看源代码115 第6章 串行设备驱动程序118 6.1 层次架构119 6.2 uart驱动程序121 6.2.1 设备实例:手机122 6.2.2 rs-485132 6.3 tty驱动程序132 6.4 线路规134 6.5 查看源代码141 第7章 输入设备驱动程序143 7.1 输入事件驱动程序144 7.2 输入设备驱动程序150 7.2.1 serio150 7.2.2 键盘150 7.2.3 鼠标152 7.2.4 触摸控制器157 7.2.5 加速度传感器158 7.2.6 输出事件158 7.3 调试159 7.4 查看源代码160 第8章 i2c协议161 8.1 i2c/smbus是什么161 8.2 i2c核心162 8.3 总线事务164 8.4 设备实例:eeprom164 8.4.1 初始化165 8.4.2 探测设备167 8.4.3 检查适配器的功能169 8.4.4 访问设备169 8.4.5 其他函数170 8.5 设备实例:实时时钟171 8.6 i2c-dev174 8.7 使用lm-sensors监控硬件174 8.8 spi总线174 8.9 1-wire总线176 8.10 调试176 8.11 查看源代码176 第9章 pcmcia和cf179 9.1 pcmcia/cf是什么179 9.2 linux-pcmcia子系统181 9.3 主机控制器驱动程序183 9.4 pcmcia核心183 9.5 驱动程序服务183 9.6 客户驱动程序183 9.6.1 数据结构184 9.6.2 设备实例:pcmcia卡185 9.7 将零件组装在一起188 9.8 pcmcia存储189 9.9 串行pcmcia189 9.10 调试191 9.11 查看源代码191 第10章 pci193 10.1 pci系列193 10.2 寻址和识别195 10.3 访问pci198 10.3.1 配置区198 10.3.2 i/o和内存199 10.4 dma200 10.5 设备实例:以太网—调制解调器卡203 10.5.1 初始化和探测203 10.5.2 数据传输209 10.6 调试214 10.7 查看源代码214 第11章 usb216 11.1 usb体系架构216 11.1.1 总线速度218 11.1.2 主机控制器218 11.1.3 传输模式219 11.1.4 寻址219 11.2 linux-usb子系统220 11.3 驱动程序的数据结构221 11.3.1 usb_device结构体221 11.3.2 urb222 11.3.3 管道223 11.3.4 描述符结构223 11.4 枚举225 11.5 设备实例:遥测卡225 11.5.1 初始化和探测过226 11.5.2 卡寄存器的访问230 11.5.3 数据传输233 11.6 类驱动程序236 11.6.1 大容量存储设备236 11.6.2 usb-串行端口转换器241 11.6.3 人机接口设备243 11.6.4 蓝牙243 11.7 gadget驱动程序243 11.8 调试244 11.9 查看源代码245 第12章 视频驱动程序247 12.1 显示架构247 12.2 linux视频子系统249 12.3 显示参数251 12.4 帧缓冲api252 12.5 帧缓冲驱动程序254 12.6 控制台驱动程序265 12.6.1 设备实例:手机266 12.6.2 启动logo270 12.7 调试270 12.8 查看源代码271 第13章 音频驱动程序273 13.1 音频架构273 13.2 linux声音子系统275 13.3 设备实例:mp3播放器277 13.3.1 驱动程序函数和结构体278 13.3.2 alsa编287 13.4 调试288 13.5 查看源代码289 第14章 块设备驱动程序291 14.1 存储技术291 14.2 linux块i/o层295 14.3 i/o调度器295 14.4 块驱动程序数据结构和方法296 14.5 设备实例:简单存储控制器298 14.5.1 初始化299 14.5.2 块设备操作301 14.5.3 磁盘访问302 14.6 高级主题304 14.7 调试306 14.8 查看源代码306 第15章 网络接口卡308 15.1 驱动程序数据结构308 15.1.1 套接字缓冲区309 15.1.2 网络设备接口310 15.1.3 激活311 15.1.4 数据传输311 15.1.5 看门狗311 15.1.6 统计312 15.1.7 配置313 15.1.8 总线相关内容314 15.2 与协议层会话314 15.2.1 接收路径314 15.2.2 发送路径315 15.2.3 流量控制315 15.3 缓冲区管理和并发控制315 15.4 设备实例:以太网nic316 15.5 isa网络驱动程序321 15.6 atm321 15.7 网络吞吐量322 15.7.1 驱动程序性能322 15.7.2 协议性能323 15.8 查看源代码324 第16章 linux无线设备驱动326 16.1 蓝牙327 16.1.1 bluez328 16.1.2 设备实例:cf卡329 16.1.3 设备实例:usb适配器330 16.1.4 rfcomm331 16.1.5 网络332 16.1.6 hid334 16.1.7 音频334 16.1.8 调试334 16.1.9 关于源代码334 16.2 红外335 16.2.1 linux-irda335 16.2.2 设备实例:超级i/o芯片337 16.2.3 设备实例:ir dongle338 16.2.4 ircomm340 16.2.5 联网340 16.2.6 irda套接字341 16.2.7 lirc341 16.2.8 查看源代码342 16.3 wifi343 16.3.1 配置343 16.3.2 设备驱动程序346 16.3.3 查看源代码347 16.4 蜂窝网络347 16.4.1 gprs347 16.4.2 cdma349 16.5 当趋势350 第17章 存储技术设备352 17.1 什么是闪存352 17.2 linux-mtd子系统353 17.3 映射驱动程序353 17.4 nor芯片驱动程序358 17.5 nand芯片驱动程序359 17.6 用户模块361 17.6.1 块设备模拟361 17.6.2 字符设备模拟361 17.6.3 jffs2362 17.6.4 yaffs2363 17.7 mtd工具363 17.8 配置mtd363 17.9 xip364 17.10 fwh364 17.11 调试367 17.12 查看源代码367 第18章 嵌入式linux369 18.1 挑战369 18.2 元器件选择370 18.3 工具链371 18.4 bootloader372 18.5 内存布局374 18.6 内核移植375 18.7 嵌入式驱动程序376 18.7.1 闪存377 18.7.2 uart377 18.7.3 按钮和滚轮378 18.7.4 pcmcia/cf378 18.7.5 sd/mmc378 18.7.6 usb378 18.7.7 rtc378 18.7.8 音频378 18.7.9 触摸屏379 18.7.10 视频379 18.7.11 cpld/fpga379 18.7.12 连接性379 18.7.13 专用领域电子器件380 18.7.14 更多驱动程序380 18.8 根文件系统380 18.8.1 nfs挂载的根文件系统381 18.8.2 紧凑型间件382 18.9 测试基础设施383 18.10 调试383 18.10.1 电路板返工384 18.10.2 调试器385 第19章 用户空间的驱动程序386 19.1 进调度和响应时间387 19.1.1 原先的调度器387 19.1.2 o(1)调度器387 19.1.3 cfs388 19.1.4 响应时间388 19.2 访问i/o区域390 19.3 访问内存区域393 19.4 用户模式scsi395 19.5 用户模式usb397 19.6 用户模式i2c400 19.7 uio401 19.8 查看源代码402 第20章 其他设备驱动程序403 20.1 ecc报告403 20.2 频率调整407 20.3 嵌入式控制器408 20.4 acpi408 20.5 isa与mca410 20.6 火线410 20.7 智能输入/输出411 20.8 业余无线电411 20.9 voip411 20.10 高速互联412 20.10.1 infiniband413 20.10.2 rapidio413 20.10.3 光纤通道413 20.10.4 iscsi413 第21章 调试设备驱动程序414 21.1 kdb414 21.1.1 进入调试器415 21.1.2 kdb415 21.1.3 kgdb417 21.1.4 gdb420 21.1.5 jtag调试器421 21.1.6 下载423 21.2 内核探测器423 21.2.1 kprobe423 21.2.2 jprobe427 21.2.3 返回探针429 21.2.4 局限性431 21.2.5 查看源代码431 21.3 kexec与kdump431 21.3.1 kexec432 21.3.2 kdump与kexec协同工作432 21.3.3 kdump433 21.3.4 查看源代码437 21.4 性能剖析437 21.4.1 利用oprofile剖析内核性能438 21.4.2 利用gprof剖析应用序性能440 21.5 跟踪441 21.6 ltp444 21.7 uml444 21.8 诊断工具444 21.9 内核修改配置选项444 21.10 测试设备445 第22章 维护与发布446 22.1 代码风格446 22.2 修改标记446 22.3 版本控制447 22.4 一致性检查447 22.5 构建脚本448 22.6 可移植代码450 第23章 结束语451 23.1 流一览表451 23.2 下一步该做什么452 附录a linux汇编453 附录b linux与bios457 附录c seq文件461
这是书的光盘。共分为两部分,这是第二部分。 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Windows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与调试技巧。本书共分23章,内容涵盖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NT驱动程序与WDM驱动程序的构造、驱动程序的同步异步处理方法、驱动程序即插即用功能、驱动程序的各种调试技巧等。同时,还针对流行的PCI驱动程序、USB驱动程序、虚拟串口驱动程序、摄像头驱动程序、SDIO驱动程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每一节的例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力求让读者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掌握各类Windows驱动程序的开发技巧,学习尽可能多的Windows底层知识。   本书适用于、高级系统序员,同时也可用做高校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实验课的补充教材。 原创经典,威盛一线工师倾力打造。深入驱动核心,剖析操作系统底层运行机制,通过实例引导,快速学习编译、安装、调试的方法。   从Windows最基本的两类驱动程序的编译、安装、调试入手讲解,非常容易上手,用实例详细讲解PCI、USB、虚拟串口、虚拟摄像头、SDIO等驱动程序的开发,归纳了多种调试驱动程序的高级技巧,如用WinDBG和VMWARE软件对驱动进行源码级调试,深入Windows操作系统的底层和内核,透析Windows驱动开发的本质。 本书是作者结合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不仅详细介绍了Windows内核原理,而且介绍了编技巧和应用实例,兼顾了在校研究生和工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对教学、生产和科研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专著。              ——国工院院士   院士推荐   目,电子系统设计广泛采用通用操作系统,达到降低系统的设计难度和缩短研发周期。实现操作系统与硬件快速信息交换是电子系统设计的关键。   通用操作系统硬件驱动程序的开发,编写者不仅需要精通硬件设备、计算机总线,而且需要Windows操作系统知识以及调试技巧。学习和掌握Windows硬件驱动程序的开发是电子系统设计人员必备的能力。   本书是作者结合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不仅详细介绍了Windows内核原理,并且介绍了编技巧和应用实例,兼顾了在校研究生和工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对教学、生产和科研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专著。 第1篇 入门篇 第1章 从两个最简单的驱动谈起 本章向读者呈现两个最简单的Windows驱动程序一个是NT式的驱动程序,另一个是WDM式的驱动程序。这两个驱动程序没有操作具体的硬件设备,只是在系统里创建了虚拟设备。在随后的章节,它们会作为基本驱动程序框架,被本书其他章节的驱动程序开发所复用。笔者将带领读者编写代码、编译、安装和调试序。   1.1 DDK的安装   1.2 第一个驱动程序HelloDDK的代码分析    1.2.1 HelloDDK的头文件    1.2.2 HelloDDK的入口函数    1.2.3 创建设备    1.2.4 卸载驱动    1.2.5 默认派遣例   1.3 HelloDDK的编译和安装    1.3.1 用DDK环境编译HelloDDK    1.3.2 用VC集成开发环境编译HelloDDK    1.3.3 HelloDDK的安装   1.4 第二个驱动程序HelloWDM的代码分析    1.4.1 HelloWDM的头文件    1.4.2 HelloWDM的入口函数    1.4.3 HelloWDM的AddDevice例    1.4.4 HelloWDM处理PNP的回调函数    1.4.5 HelloWDM对PNP的默认处理    1.4.6 HelloWDM对IRP_MN_REMOVE_DEVICE的处理    1.4.7 HelloWDM对其他IRP的回调函数    1.4.8 HelloWDM的卸载例   1.5 HelloWDM的编译和安装    1.5.1 用DDK编译环境编译HelloWDM    1.5.2 HelloWDM的编译过    1.5.3 安装HelloWDM   1.6 小结  第2章 Windows操作驱动的基本概念  驱动程序被操作系统加载在内核模式下,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的其他组件进行密切交互。本章主要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的基本概念,同时还介绍应用序和驱动程序之间的通信方法。   2.1 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    2.1.1 Windows家族    2.1.2 Windows特性    2.1.3 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    2.1.4 操作系统与应用序   2.2 操作系统分层    2.2.1 Windows操作系统总体架构    2.2.2 应用序与Win32子系统    2.2.3 其他环境子系统    2.2.4 Native API    2.2.5 系统服务    2.2.6 执行序组件    2.2.7 驱动程序    2.2.8 内核    2.2.9 硬件抽象层    2.2.10 Windows与微内核   2.3 从应用序到驱动程序   2.4 小结  第3章 Windows驱动编译环境配置、安装及调试  本章将带领读者一步步对驱动程序进行编译、安装和简单的调试工作。这些步骤虽然简单,但往往困惑着初次接触驱动程序的开发者。  3.1 用C语言还是用C++语言    3.1.1 调用约定    3.1.2 函数的导出名    3.1.3 运行时函数的调用   3.2 用DDK编译环境编译驱动程序    3.2.1 编译版本    3.2.2 nmake工具    3.2.3 build工具    3.2.4 makefile文件    3.2.5 dirs文件    3.2.6 sources文件    3.2.7 makefile.inc文件    3.2.8 build工具的环境变量    3.2.9 build工具的命令行参数   3.3 用VC编译驱动程序    3.3.1 建立驱动程序    3.3.2 修改编译选项    3.3.3 修改链接选项    3.3.4 其他修改    3.3.5 VC编译小结   3.4 查看调试信息    3.4.1 打印调试语句    3.4.2 查看调试语句   3.5 手动加载NT式驱动   3.6 编写加载NT式驱动    3.6.1 SCM组件和Windows服务    3.6.2 加载NT驱动代码    3.6.3 卸载NT驱动代码    3.6.4 实验   3.7 WDM式驱动加载    3.7.1 WDM的手动安装    3.7.2 简单的INF文件剖析   3.8 WDM设备安装在注册表的变化    3.8.1 硬件子键    3.8.2 类子键    3.8.3 服务子键   3.9 小结  第4章 驱动程序的基本结构  本章首先对Windows驱动程序的两个重要数据结构进行介绍,分别是驱动对象和设备对象数据结构。另外还要介绍NT驱动程序和WDM驱动程序的入口函数、卸载例、各种IRP派遣上函数等。   4.1 Windows驱动程序重要的数据结构    4.1.1 驱动对象(DRIVER_OBJECT)    4.1.2 设备对象(DEVICE_OBJECT)    4.1.3 设备扩展   4.2 NT式驱动的基本结构    4.2.1 驱动加载驱动入口函数(DriverEntry)    4.2.2 创建设备对象    4.2.3 DriverUnload例    4.2.4 用WinObj观察驱动对象和设备对象    4.2.5 用DeviceTree观察驱动对象和设备对象   4.3 WDM式驱动的基本结构    4.3.1 物理设备对象与功能设备对象    4.3.2 WDM驱动的入口序    4.3.3 WDM驱动的AddDevice例    4.3.4 DriverUnload例    4.3.5 对IRP_MN_REMOVE_DEVICE IRP的处理    4.3.6 用Device Tree查看WDM设备对象栈   4.4 设备的层次结构    4.4.1 驱动程序的垂直层次结构    4.4.2 驱动程序的水平层次结构    4.4.3 驱动程序的复杂层次结构   4.5 实验    4.5.1 改写HelloDDK查看驱动结构    4.5.2 改写HelloWDM查看驱动结构   4.6 小结  第5章 Windows内存管理   本章围绕着驱动程序内存操作进行了介绍。在驱动程序开发,首先要注意分页内存和非分页内存的使用。同时,还需要区分物理内存地址和虚拟内存地址这两个概念。   5.1 内存管理概念    5.1.1 物理内存概念(Physical Memory Address)    5.1.2 虚拟内存地址概念(Virtual Memory Address)    5.1.3 用户模式地址和内核模式地址    5.1.4 Windows驱动程序和进的关系    5.1.5 分页与非分页内存    5.1.6 分配内核内存   5.2 在驱动使用链表    5.2.1 链表结构    5.2.2 链表初始化    5.2.3 从首部插入链表    5.2.4 从尾部插入链表    5.2.5 从链表删除    5.2.6 实验   5.3 Lookaside结构    5.3.1 频繁申请内存的弊端    5.3.2 使用Lookaside    5.3.3 实验   5.4 运行时函数    5.4.1 内存间复制(非重叠)    5.4.2 内存间复制(可重叠)    5.4.3 填充内存    5.4.4 内存比较    5.4.5 关于运行时函数使用的注意事项    5.4.6 实验   5.5 使用C++特性分配内存   5.6 其他    5.6.1 数据类型    5.6.2 返回状态值    5.6.3 检查内存可用性    5.6.4 结构化异常处理(try-except块)    5.6.5 结构化异常处理(try-finally块)    5.6.6 使用宏需要注意的地方    5.6.7 断言   5.7 小结 第6章 Windows内核函数  本章介绍了Windows内核模式下的一些常用内核函数,这些函数在驱动程序的开发将会经常用到。   6.1 内核模式下的字符串操作    6.1.1 ASCII字符串和宽字符串    6.1.2 ANSI_STRING字符串与UNICODE_STRING字符串    6.1.3 字符初始化与销毁    6.1.4 字符串复制    6.1.5 字符串比较    6.1.6 字符串转化成大写    6.1.7 字符串与整型数字相互转换    6.1.8 ANSI_STRING字符串与UNICODE_STRING字符串相互转换   6.2 内核模式下的文件操作    6.2.1 文件的创建    6.2.2 文件的打开    6.2.3 获取或修改文件属性    6.2.4 文件的写操作    6.2.5 文件的读操作   6.3 内核模式下的注册表操作    6.3.1 创建关闭注册表    6.3.2 打开注册表    6.3.3 添加、修改注册表键值    6.3.4 查询注册表    6.3.5 枚举子项    6.3.6 枚举子键    6.3.7 删除子项    6.3.8 其他   6.4 小结  第7章 派遣函数   本章重点介绍了驱动程序的处理IRP请求的派遣函数。所有对设备的操作最终将转化为IRP请求,这些IRP请求会被传送到派遣函数处理。   7.1 IRP与派遣函数    7.1.1 IRP    7.1.2 IRP类型    7.1.3 对派遣函数的简单处理    7.1.4 通过设备链接打开设备    7.1.5 编写一个更通用的派遣函数    7.1.6 跟踪IRP的利器IRPTrace   7.2 缓冲区方式读写操作    7.2.1 缓冲区设备    7.2.2 缓冲区设备读写    7.2.3 缓冲区设备模拟文件读写   7.3 直接方式读写操作    7.3.1 直接读取设备    7.3.2 直接读取设备的读写   7.4 其他方式读写操作    7.4.1 其他方式设备    7.4.2 其他方式读写   7.5 IO设备控制操作    7.5.1 DeviceIoControl与驱动交互    7.5.2 缓冲内存模式IOCTL    7.5.3 直接内存模式IOCTL    7.5.4 其他内存模式IOCTL   7.6 小结 第2篇 进阶篇  第8章 驱动程序的同步处理  本章介绍了驱动程序常用的同步处理办法,并且将内核模式下的同步处理方法和用户模式下的同步处理方法做了比较。另外,本章还介绍了断请求级、自旋锁等同步处理机制。   8.1 基本概念    8.1.1 问题的引出    8.1.2 同步与异步   8.2 断请求级    8.2.1 断请求(IRQ)与可编断控制器(PIC)    8.2.2 高级可编控制器(APIC)    8.2.3 断请求级(IRQL)    8.2.4 线调度与线优先级    8.2.5 IRQL的变化    8.2.6 IRQL与内存分页    8.2.7 控制IRQL提升与降低   8.3 自旋锁    8.3.1 原理    8.3.2 使用方法   8.4 用户模式下的同步对象    8.4.1 用户模式的等待    8.4.2 用户模式开启多线    8.4.3 用户模式的事件    8.4.4 用户模式的信号灯    8.4.5 用户模式的互斥体    8.4.6 等待线完成   8.5 内核模式下的同步对象    8.5.1 内核模式下的等待    8.5.2 内核模式下开启多线    8.5.3 内核模式下的事件对象    8.5.4 驱动程序与应用序交互事件对象    8.5.5 驱动程序驱动程序交互事件对象    8.5.6 内核模式下的信号灯    8.5.7 内核模式下的互斥体    8.5.8 快速互斥体   8.6 其他同步方法    8.6.1 使用自旋锁进行同步    8.6.2 使用互锁操作进行同步    8.7 小结  第9章 IRP的同步  本章详细地介绍了IRP的同步处理方法和异步处理方法。另外,本章还介绍了StartIO例断服务例、DPC服务例。   9.1 应用序对设备的同步异步操作    9.1.1 同步操作与异步操作原理    9.1.2 同步操作设备    9.1.3 异步操作设备(方式一)    9.1.4 异步操作设备(方式二)   9.2 IRP的同步完成与异步完成    9.2.1 IRP的同步完成    9.2.2 IRP的异步完成    9.2.3 取消IRP   9.3 StartIO例    9.3.1 并行执行与串行执行    9.3.2 StartIO例    9.3.3 示例   9.4 自定义的StartIO    9.4.1 多个串行化队列    9.4.2 示例   9.5 断服务例    9.5.1 断操作的必要性    9.5.2 断优先级    9.5.3 断服务例(ISR)   9.6 DPC例    9.6.1 延迟过调用例(DPC)    9.6.2 DpcForISR   9.7 小结  第10章 定时器  本章总结了在内核模式下的四种等待方法,读者可以利用这些方法灵活地用在自己的驱动程序。最后本章还介绍了如何对IRP的超时情况进行处理。   10.1 定时器实现方式一    10.1.1 I/O定时器    10.1.2 示例代码   10.2 定时器实现方式二    10.2.1 DPC定时器    10.2.2 示例代码   10.3 等待    10.3.1 第一种方法:使用KeWaitForSingleObject    10.3.2 第二种方法:使用KeDelayExecutionThread    10.3.3 第三种方法:使用KeStallExecutionProcessor    10.3.4 第四种方法:使用定时器   10.4 时间相关的其他内核函数    10.4.1 时间相关函数    10.4.2 示例代码   10.5 IRP的超时处理    10.5.1 原理    10.5.2 示例代码   10.6 小结  第11章 驱动程序调用驱动程序 本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在驱动程序调用其他驱动程序。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将被调用的驱动程序以文件的方式操作。比较高级的方法是构造各种IRP,并将这些IRP传送到被调用的驱动程序。   11.1 以文件句柄形式调用其他驱动程序    11.1.1 准备一个标准驱动    11.1.2 获得设备句柄    11.1.3 同步调用    11.1.4 异步调用方法一    11.1.5 异步调用方法二    11.1.6 通过符号链接打开设备   11.2 通过设备指针调用其他驱动程序    11.2.1 用IoGetDeviceObjectPointer获得设备指针    11.2.2 创建IRP传递给驱动的派遣函数    11.2.3 用IoBuildSynchronousFsdRequest创建IRP    11.2.4 用IoBuildAsynchronousFsdRequest创建IRP    11.2.5 用IoAllocateIrp创建IRP   11.3 其他方法获得设备指针    11.3.1 用ObReferenceObjectByName获得设备指针    11.3.2 剖析IoGetDeviceObjectPointer    11.4 小结  第12章 分层驱动程序   本章主要介绍了分层驱动的概念。分层驱动可以将功能复杂的驱动程序分解为多个功能简单的驱动程序。多个分层的驱动程序形成一个设备堆栈,IRP请求首先发送到设备堆栈的顶层,然后依次穿越每层的设备堆栈,最终完成IRP请求。   12.1 分层驱动程序概念    12.1.1 分层驱动程序的概念    12.1.2 设备堆栈与挂载    12.1.3 I/O堆栈    12.1.4 向下转发IRP    12.1.5 挂载设备对象示例    12.1.6 转发IRP示例    12.1.7 分析    12.1.8 遍历设备栈   12.2 完成例    12.2.1 完成例概念    12.2.2 传播Pending位    12.2.3 完成例返回STATUS_SUCCESS    12.2.4 完成例返回STATUS_MORE_PROCESSING_REQUIRED   12.3 将IRP分解成多个IRP    12.3.1 原理    12.3.2 准备底层驱动    12.3.3 读派遣函数    12.3.4 完成例    12.3.5 分析   12.4 WDM驱动程序架构    12.4.1 WDM与分层驱动程序    12.4.2 WDM的加载方式    12.4.3 功能设备对象    12.4.4 物理设备对象    12.4.5 物理设备对象与即插即用   12.5 小结  第13章 让设备实现即插即用  本章首先介绍即插即用的概念和驱动程序支持即插即用功能的必要性。另外,本章还介绍如何利用WDM驱动程序开发框架设计支持即插即用功能的驱动程序。   13.1 即插即用概念    13.1.1 历史原因    13.1.2 即插即用的目标    13.1.3 Windows即插即用相关组件    13.1.4 遗留驱动程序   13.2 即插即用IRP    13.2.1 即插即用IRP的功能代码    13.2.2 处理即插即用IRP的派遣函数   13.3 通过设备接口寻找设备    13.3.1 设备接口    13.3.2 WDM驱动设置接口    13.3.3 应用序寻找接口    13.3.4 查看接口设备   13.4 启动和停止设备    13.4.1 为一个实际硬件安装HelloWDM    13.4.2 启动设备    13.4.3 转发并等待    13.4.4 获得设备相关资源    13.4.5 枚举设备资源    13.4.6 停止设备   13.5 即插即用的状态转换    13.5.1 状态转换图    13.5.2 IRP_MN_QUERY_STOP_DEVICE    13.5.3 IRP_MN_QUERY_REMOVE_DEVICE   13.6 其他即插即用IRP    13.6.1 IRP_MN_FILTER_RESOURCE_REQUIREMENTS    13.6.2 IRP_MN_QUERY_CAPABILITIES   13.7 小结  第14章 电源管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在WDM驱动程序进行电源处理。电源处理主要是处理好电源状态和设备状态。   14.1 WDM电源管理模型    14.1.1 概述    14.1.2 热插拔    14.1.3 电源状态    14.1.4 设备状态    14.1.5 状态转换   14.2 处理IRP_MJ_POWER   14.3 处理IRP_MN_QUERY_CAPABILITIES    14.3.1 DEVICE_CAPABILITIES    14.3.2 一个试验   14.4 小结 第3篇 实用篇  第15章 I/O端口操作  本章总结了多种I/O端口操作的方法。这些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将端口输入输出的汇编指令运行在内核模式。   15.1 概述    15.1.1 从DOS说起    15.1.2 汇编实现    15.1.3 DDK实现   15.2 工具软件WinIO    15.2.1 WinIO简介    15.2.2 使用方法   15.3 端口操作实现方法一    15.3.1 驱动序    15.3.2 应用序端序   15.4 端口操作实现方法二    15.4.1 驱动序    15.4.2 应用序端序   15.5 端口操作实现方法三    15.5.1 驱动序    15.5.2 应用序端序   15.6 端口操作实现方法四    15.6.1 原理    15.6.2 驱动序    15.6.3 应用序端序   15.7 驱动PC喇叭    15.7.1 可编定时器    15.7.2 PC喇叭    15.7.3 操作代码   15.8 操作并口设备    15.8.1 并口设备简介    15.8.2 并口寄存器    15.8.3 并口设备操作   15.9 小结 第16章 PCI设备驱动 本章主要介绍PCI设备驱动开发。首先介绍了PCI总线协议。作为驱动程序员,开发PCI驱动程序首先要了解PCI配置空间。根据读取PCI配置空间,可以得到PCI设备的所有资源。另外,本章还总结了四种获取PCI配置空间的方法。   16.1 PCI总线协议    16.1.1 PCI总线简介    16.1.2 PCI配置空间简介   16.2 访问PCI配置空间方法一    16.2.1 两个重要寄存器    16.2.2 示例   16.3 访问PCI配置空间方法二    16.3.1 DDK函数读取配置空间    16.3.2 示例   16.4 访问PCI配置空间方法三    16.4.1 通过即插即用IRP获得PCI配置空间    16.4.2 示例   16.5 访问PCI配置空间方法四    16.5.1 创建IRP_MN_READ_CONFIG    16.5.2 示例   16.6 PCI设备驱动开发示例    16.6.1 开发步骤    16.6.2 断操作    16.6.3 操作设备物理内存    16.6.4 示例   16.7 小结 第17章 USB设备驱动  本章首先介绍了USB总线协议的基本框架,其包括USB总线的拓扑结构,USB通信的流,还有USB的四种传输模式。另外,本章介绍了如何编写USB总线设备驱动程序。   17.1 USB总线协议    17.1.1 USB设备简介    17.1.2 USB连接拓扑结构    17.1.3 USB通信的流    17.1.4 USB四种传输模式   17.2 Windows下的USB驱动    17.2.1 观察USB设备的工具    17.2.2 USB设备请求    17.2.3 设备描述符    17.2.4 配置描述符    17.2.5 接口描述符    17.2.6 端点描述符   17.3 USB驱动开发实例    17.3.1 功能驱动与物理总线驱动    17.3.2 构造USB请求包    17.3.3 发送USB请求包    17.3.4 USB设备初始化    17.3.5 USB设备的插拔    17.3.6 USB设备的读写   17.4 小结  第18章 SDIO设备驱动 本章首先介绍了SDIO协议,讲述了SD内存卡和SDIO卡的兼容问题。然后介绍了SDIO协议的发送命令、回应命令、传送数据等相关协议。随后,本章又介绍了Windows,DDK提供的对SDIO卡设备的支持。然后介绍了如何利用总线驱动,使SDIO设备初始化,接收断,发送和接收数据等操作。   18.1 SDIO协议    18.1.1 SD内存卡概念    18.1.2 SDIO卡概念    18.1.3 SDIO总线    18.1.4 SDIO令牌    18.1.5 SDIO令牌格式    18.1.6 SDIO的寄存器    18.1.7 CMD52命令    18.1.8 CMD53命令   18.2 SDIO卡驱动开发框架    18.2.1 SDIO Host Controller驱动    18.2.2 SDIO卡的初始化    18.2.3 断回调函数    18.2.4 获得和设置属性    18.2.5 CMD52    18.2.6 CMD53   18.3 SDIO开发实例   18.4 小结  第19章 虚拟串口设备驱动  本章介绍了串口开发的框架模型,在串口的AddDevice例需要暴露出一个串口的符号连接,另外在相应的注册表需要进行设置。在串口与应用序的通信,主要是一组DDK定义的IO控制码,这些IO控制码负责由应用序向驱动发出请求。   19.1 串口简介   19.2 DDK串口开发框架    19.2.1 串口驱动的入口函数    19.2.2 应用序与串口驱动的通信    19.2.3 写的实现    19.2.4 读的实现   19.3 小结  第20章 摄像头设备驱动程序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软提供的摄像头驱动框架。在该框架,微软提供了类驱动和小驱动的概念。对于驱动程序员的任务就是编写小驱动程序。   20.1 WDM摄像头驱动框架    20.1.1 类驱动与小驱动    20.1.2 摄像头的类驱动与小驱动    20.1.3 编写小驱动程序    20.1.4 小驱动的流控制   20.2 虚拟摄像头开发实例    20.2.1 编译和安装    20.2.2 虚拟摄像头入口函数    20.2.3 对STREAM_REQUEST_BLOCK的处理函数    20.2.4 打开视频流    20.2.5 对视频流的读取   20.3 小结 第4篇 提高篇  第21章 再论IRP  本章将相关IRP的操作做了进一步的总结。首先是转发IRP,归纳了几种不同的方式。其次总结了创建IRP的几种不同方法。创建IRP总的来说分为创建同步IRP和创建异步IRP。对于创建同步IRP,操作比较简单,I/O管理器会负责回收IRP的相关内存,但是使用不够灵活。对于创建异步IRP,操作比较复杂,序员需要自己负责对IRP及相关内存回收,但使用十分灵活。   21.1 转发IRP    21.1.1 直接转发    21.1.2 转发并且等待    21.1.3 转发并且设置完成例    21.1.4 暂时挂起当IRP    21.1.5 不转发IRP   21.2 创建IRP    21.2.1 IoBuildDeviceIoControlRequest    21.2.2 创建有超时的IOCTL IRP    21.2.3 用IoBuildSynchronousFsdRequest创建IRP    21.2.4 关于IoBuildAsynchronousFsdRequest    21.2.5 关于IoAllocateIrp   21.3 小结 第22章 过滤驱动程序  本章主要介绍WDM和NT式过滤驱动程序开发。过滤驱动程序开发十分灵活,可以修改已有驱动程序的功能,也可以对数据进行过滤加密。另外,利用过滤驱动程序还能编写出很多具有相当功能强大的序来。  22.1 文件过滤驱动程序   22.1.1 过滤驱动程序概念   22.1.2 过滤驱动程序的入口函数   22.1.3 U盘过滤驱动程序   22.1.4 过滤驱动程序加载方法一   22.1.5 过滤驱动程序加载方法二   22.1.6 过滤驱动程序的AddDevice例   22.1.7 磁盘命令过滤  22.2 NT式过滤驱动程序   22.2.1 NT式过滤驱动程序   22.2.2 NT过滤驱动的入口函数   22.2.3 挂载过滤驱动   22.2.4 过滤键盘读操作  22.3 小结  第23章 高级调试技巧  本章将介绍一些Windows开发驱动的高级调试技巧。有一些高级驱动程序调试技巧,可以帮助序员找出驱动程序的Bug。另外,利用一些第三方工具软件,也可以帮助序员找到驱动程序的漏洞,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23.1 一般性调试技巧   23.1.1 打印调试信息   23.1.2 存储dump信息   23.1.3 使用WinDbg调试工具  23.2 高级内核调试技巧   23.2.1 安装VMWare   23.2.2 在虚拟机上加载驱动程序   23.2.3 VMWare和WinDbg联合调试驱动程序  23.3 用IRPTrace调试驱动程序  23.4 小结
文件为doc版,可自行转成txt,在手机上看挺好的。 本资源来自网络,如有纰漏还请告知,如觉得还不错,请留言告知后来人,谢谢!!!!! 入门学习Linux常用必会60个命令实例详解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 Linux提供了大量的命令,利用它可以有效地完成大量的工作,如磁盘操作、文件存取、目录操作、进管理、文件权限设定等。所以,在Linux系统上工作离不开使用系统提供的命令。要想真正理解Linux系统,就必须从Linux命令学起,通过基础的命令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Linux系统。 不同Linux发行版的命令数量不一样,但Linux发行版本最少的命令也有200多个。这里笔者把比较重要和使用频率最多的命令,按照它们在系统的作用分成下面六个部分一一介绍。 ◆ 安装和登录命令:login、shutdown、halt、reboot、install、mount、umount、chsh、exit、last; ◆ 文件处理命令:file、mkdir、grep、dd、find、mv、ls、diff、cat、ln; ◆ 系统管理相关命令:df、top、free、quota、at、lp、adduser、groupadd、kill、crontab; ◆ 网络操作命令:ifconfig、ip、ping、netstat、telnet、ftp、route、rlogin、rcp、finger、mail、 nslookup; ◆ 系统安全相关命令:passwd、su、umask、chgrp、chmod、chown、chattr、sudo ps、who; ◆ 其它命令:tar、unzip、gunzip、unarj、mtools、man、unendcode、uudecode。 本文以Mandrake Linux 9.1(Kenrel 2.4.21)为例,介绍Linux下的安装和登录命令。 immortality按:请用ctrl+f在本页查找某一部分的内容或某一命令的用法。 --------------------------------------------------------------------------------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1)-安装与登陆命令 login 1.作用 login的作用是登录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login [name][-p ][-h 主机名称] 3.主要参数 -p:通知login保持现在的环境参数。 -h:用来向远登录的之间传输用户名。 如果选择用命令行模式登录Linux的话,那么看到的第一个Linux命令就是login:。 一般界面是这样的: Manddrake Linux release 9.1(Bamboo) for i586 renrel 2.4.21-0.13mdk on i686 / tty1 localhost login:root password: 上面代码,第一行是Linux发行版本号,第二行是内核版本号和登录的虚拟控制台,我们在第三行输入登录名,按“Enter”键在Password后输入账户密码,即可登录系统。出于安全考虑,输入账户密码时字符不会在屏幕上回显,光标也不移动。 登录后会看到下面这个界面(以超级用户为例): [root@localhost root]# last login:Tue ,Nov 18 10:00:55 on vc/1 上面显示的是登录星期、月、日、时间和使用的虚拟控制台。 4.应用技巧 Linux 是一个真正的多用户操作系统,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登录,还允许一个用户进行多次登录。这是因为Linux和许多版本的Unix一样,提供了虚拟控制台的访问方式,允许用户在同一时间从控制台(系统的控制台是与系统直接相连的监视器和键盘)进行多次登录。每个虚拟控制台可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工作站,工作台之间可以切换。虚拟控制台的切换可以通过按下Alt键和一个功能键来实现,通常使用F1-F6 。 例如,用户登录后,按一下“Alt+ F2”键,用户就可以看到上面出现的“login:”提示符,说明用户看到了第二个虚拟控制台。然后只需按“Alt+ F1”键,就可以回到第一个虚拟控制台。一个新安装的Linux系统允许用户使用“Alt+F1”到“Alt+F6”键来访问六个虚拟控制台。虚拟控制台最有用的是,当一个序出错造成系统死锁时,可以切换到其它虚拟控制台工作,关闭这个序。 shutdown 1.作用 shutdown命令的作用是关闭计算机,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shutdown [-h][-i][-k][-m][-t] 3.重要参数 -t:在改变到其它运行级别之,告诉init序多久以后关机。 -k:并不真正关机,只是送警告信号给每位登录者。 -h:关机后关闭电源。 -c:cancel current process取消目正在执行的关机序。所以这个选项当然没有时间参数,但是可以输入一个用来解释的讯息,而这信息将会送到每位使用者。 -F:在重启计算机时强迫fsck。 -time:设定关机的时间。 -m: 将系统改为单用户模式。 -i:关机时显示系统信息。 4.命令说明 shutdown 命令可以安全地将系统关机。有些用户会使用直接断掉电源的方式来关闭Linux系统,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Linux与Windows不同,其后台运行着许多进,所以强制关机可能会导致进的数据丢失,使系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甚至在有的系统会损坏硬件设备(硬盘)。在系统关机使用 shutdown命令,系统管理员会通知所有登录的用户系统将要关闭,并且login指令会被冻结,即新的用户不能再登录。 halt 1.作用 halt命令的作用是关闭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halt [-n] [-w] [-d] [-f] [-i] [-p] 3.主要参数说明 -n:防止sync系统调用,它用在用fsck修补根分区之后,以阻止内核用老版本的超级块覆盖修补过的超级块。 -w:并不是真正的重启或关机,只是写wtmp(/var/log/wtmp)纪录。 -f:没有调用shutdown,而强制关机或重启。 -i:关机(或重启),关掉所有的网络接口。 -f:强迫关机,不呼叫shutdown这个指令。 -p: 当关机的时候顺便做关闭电源的动作。 -d:关闭系统,但不留下纪录。  4.命令说明 halt 就是调用shutdown -h。halt执行时,杀死应用进,执行sync(将存于buffer的资料强制写入硬盘)系统调用,文件系统写操作完成后就会停止内核。若系统的运行级别为0或6,则关闭系统;否则以shutdown指令(加上-h参数)来取代。  reboot 1.作用 reboot命令的作用是重新启动计算机,它的使用权限是系统管理者。 2.格式 reboot [-n] [-w] [-d] [-f] [-i] 3.主要参数 -n: 在重开机不做将记忆体资料写回硬盘的动作。 -w: 并不会真的重开机,只是把记录写到/var/log/wtmp文件里。 -d: 不把记录写到/var/log/wtmp文件里(-n这个参数包含了-d)。 -i: 在重开机之先把所有与网络相关的装置停止。 install 1.作用 install命令的作用是安装或升级软件或备份数据,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1)install [选项]... 来源 目的地 (2)install [选项]... 来源... 目录 (3)install -d [选项]... 目录... 在两种格式,会将复制至或将多个文件复制至已存在的,同时设定权限模式及所有者/所属组。在第三种格式,会创建所有指定的目录及它们的主目录。长选项必须用的参数在使用短选项时也是必须的。 3.主要参数 --backup[=CONTROL]:为每个已存在的目的地文件进行备份。 -b:类似 --backup,但不接受任何参数。 -c:(此选项不作处理)。 -d,--directory:所有参数都作为目录处理,而且会创建指定目录的所有主目录。 -D:创建的所有主目录,然后将复制至 ;在第一种使用格式有用。 -g,--group=组:自行设定所属组,而不是进的所属组。 -m,--mode=模式:自行设定权限模式 (像chmod),而不是rwxr-xr-x。 -o,--owner=所有者:自行设定所有者 (只适用于超级用户)。 -p,--preserve-timestamps:以文件的访问/修改时间作为相应的目的地文件的时间属性。 -s,--strip:用strip命令删除symbol table,只适用于第一及第二种使用格式。 -S,--suffix=后缀:自行指定备份文件的。 -v,--verbose:处理每个文件/目录时印出名称。 --help:显示此帮助信息并离开。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并离开。 mount 1.作用 mount命令的作用是加载文件系统,它的用权限是超级用户或/etc/fstab允许的使用者。 2.格式 mount -a [-fv] [-t vfstype] [-n] [-rw] [-F] device dir 3.主要参数 -h:显示辅助信息。 -v:显示信息,通常和-f用来除错。 -a:将/etc/fstab定义的所有文件系统挂上。 -F:这个命令通常和-a一起使用,它会为每一个mount的动作产生一个负责执行。在系统需要挂上大量NFS文件系统时可以加快加载的速度。 -f:通常用于除错。它会使mount不执行实际挂上的动作,而是模拟整个挂上的过,通常会和-v一起使用。 -t vfstype:显示被加载文件系统的类型。 -n:一般而言,mount挂上后会在/etc/mtab写入一笔资料,在系统没有可写入文件系统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个选项取消这个动作。 4.应用技巧 在Linux 和Unix系统上,所有文件都是作为一个大型树(以/为根)的一部分访问的。要访问CD-ROM上的文件,需要将CD-ROM设备挂装在文件树的某个挂装点。如果发行版安装了自动挂装包,那么这个步骤可自动进行。在Linux,如果要使用硬盘、光驱等储存设备,就得先将它加载,当储存设备挂上了之后,就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目录来访问。挂上一个设备使用mount命令。在使用mount这个指令时,至少要先知道下列三种信息:要加载对象的文件系统类型、要加载对象的设备名称及要将设备加载到哪个目录下。 (1)Linux可以识别的文件系统 ◆ Windows 95/98常用的FAT 32文件系统:vfat ; ◆ Win NT/2000 的文件系统:ntfs ; ◆ OS/2用的文件系统:hpfs; ◆ Linux用的文件系统:ext2、ext3; ◆ CD-ROM光盘用的文件系统:iso9660。 虽然vfat是指FAT 32系统,但事实上它也兼容FAT 16的文件系统类型。 (2)确定设备的名称 在Linux 设备名称通常都存在/dev里。这些设备名称的命名都是有规则的,可以用“推理”的方式把设备名称找出来。例如,/dev/hda1这个 IDE设备,hd是Hard Disk(硬盘)的,sd是SCSI Device,fd是Floppy Device(或是Floppy Disk?)。a代表第一个设备,通常IDE接口可以接上4个IDE设备(比如4块硬盘)。所以要识别IDE硬盘的方法分别就是hda、hdb、hdc、 hdd。hda1的“1”代表hda的第一个硬盘分区 (partition),hda2代表hda的第二主分区,第一个逻辑分区从hda5开始,依此类推。此外,可以直接检查 /var/log/messages文件,在该文件可以找到计算机开机后系统已辨认出来的设备代号。 (3)查找挂接点 在决定将设备挂接之,先要查看一下计算机是不是有个/mnt的空目录,该目录就是专门用来当作挂载点(Mount Point)的目录。建议在/mnt里建几个/mnt/cdrom、/mnt/floppy、/mnt/mo等目录,当作目录的专用挂载点。举例而言,如要挂载下列5个设备,其执行指令可能如下 (假设都是Linux的ext2系统,如果是Windows XX请将ext2改成vfat): 软盘 ===>mount -t ext2 /dev/fd0 /mnt/floppy cdrom ===>mount -t iso9660 /dev/hdc /mnt/cdrom SCSI cdrom ===>mount -t iso9660 /dev/sdb /mnt/scdrom SCSI cdr ===>mount -t iso9660 /dev/sdc /mnt/scdr 不过目大多数较新的Linux发行版本(包括红旗 Linux、软Linux、Mandrake Linux等)都可以自动挂装文件系统,但Red Hat Linux除外。 umount 1.作用 umount命令的作用是卸载一个文件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或/etc/fstab允许的使用者。 2.格式 unmount -a [-fFnrsvw] [-t vfstype] [-n] [-rw] [-F] device dir 3.使用说明 umount 命令是mount命令的逆操作,它的参数和使用方法和mount命令是一样的。Linux挂装CD-ROM后,会锁定CD—ROM,这样就不能用CD- ROM面板上的Eject按钮弹出它。但是,当不再需要光盘时,如果已将/cdrom作为符号链接,请使用umount/cdrom来卸装它。仅当无用户正在使用光盘时,该命令才会成功。该命令包括了将带有当工作目录当作该光盘的目录的终端窗口。 chsh 1.作用 chsh命令的作用是更改使用者shell设定,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使用者。 2.格式 chsh [ -s ] [ -list] [ --help ] [ -v ] [ username ] 3.主要参数 -l:显示系统所有Shell类型。 -v:显示Shell版本号。 4.应用技巧 面介绍了Linux下有多种Shell,一般缺省的是Bash,如果想更换Shell类型可以使用chsh命令。先输入账户密码,然后输入新Shell类型,如果操作正确系统会显示“Shell change”。其界面一般如下: Changing fihanging shell for cao Password: New shell [/bin/bash]: /bin/tcsh 上面代码,[ ]内是目使用的Shell。普通用户只能修改自己的Shell,超级用户可以修改全体用户的Shell。要想查询系统提供哪些Shell,可以使用chsh -l 命令,见图1所示。 图1 系统可以使用的Shell类型 从图1可以看到,笔者系统可以使用的Shell有bash(缺省)、csh、sh、tcsh四种。 exit 1.作用 exit命令的作用是退出系统,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exit 3.参数 exit命令没有参数,运行后退出系统进入登录界面。 last 1.作用 last命令的作用是显示近期用户或终端的登录情况,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通过last命令查看该序的log,管理员可以获知谁曾经或企图连接系统。 2.格式 1ast[—n][-f file][-t tty] [—h 节点][-I —IP][—1][-y][1D] 3.主要参数 -n:指定输出记录的条数。 -f file:指定用文件file作为查询用的log文件。 -t tty:只显示指定的虚拟控制台上登录情况。 -h 节点:只显示指定的节点上的登录情况。 -i IP:只显示指定的IP上登录的情况。 -1:用IP来显示远端地址。 -y:显示记录的年、月、日。 -ID:知道查询的用户名。 -x:显示系统关闭、用户登录和退出的历史。 动手练习 上面介绍了Linux安装和登录命令,下面介绍几个实例,动手练习一下刚才讲过的命令。 1.一次运行多个命令 在一个命令行可以执行多个命令,用分号将各个命令隔开即可,例如: #last -x;halt 上面代码表示在显示系统关闭、用户登录和退出的历史后关闭计算机。 2.利用mount挂装文件系统访问Windows系统 许多Linux发行版本现在都可以自动加载Vfat分区来访问Windows系统,而Red Hat各个版本都没有自动加载Vfat分区,因此还需要进行手工操作。 mount 可以将Windows分区作为Linux的一个“文件”挂接到Linux的一个空文件夹下,从而将Windows的分区和/mnt这个目录联系起来。因此,只要访问这个文件夹就相当于访问该分区了。首先要在/mnt下建立winc文件夹,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下面命令: #mount -t vfat /dev/hda1 /mnt/winc 即表示将Windows的C分区挂到Liunx的/mnt/winc目录下。这时,在/mnt/winc目录下就可以看到WindowsC盘的内容了。使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访问Windows系统的D、E盘。在Linux系统显示Windows的分区一般顺序这样的:hda1为C盘、hda5为D盘、 hda6为E盘……以此类推。上述方法可以查看Windows系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Windows的所有文文件名或文件夹名全部显示为问号 “?”,而英文却可以正常显示。我们可以通过加入一些参数让它显示文。还以上面的操作为例,此时输入命令: #mount -t vfat -o iocharset=cp936 /dev/hda1 /mnt/winc 现在它就可以正常显示文了。 3.使用mount加挂闪盘上的文件系统 在Linux下使用闪盘非常简单。Linux对USB设备有很好的支持,当插入闪盘后,闪盘被识别为一个SCSI盘,通常输入以下命令: # mount /dev/sda1 /usb 就能够加挂闪盘上的文件系统。 小知识 Linux命令与Shell 所谓Shell,就是命令解释序,它提供了序设计接口,可以使用序来编。学习Shell对于Linux初学者理解Linux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Linux系统的Shell作为操作系统的外壳,为用户提供了使用操作系统的接口。Shell是命令语言、命令解释序及序设计语言的统称,是用户和 Linux内核之间的接口序。如果把Linux内核想象成一个球体的心,Shell就是围绕内核的外层。当从Shell或其它序向Linux传递命令时,内核会做出相应的反应。Shell在Linux系统的作用和MS DOS下的COMMAND.COM和Windows 95/98 的 explorer.exe相似。Shell虽然不是系统核心的一部分,只是系统核心的一个外延,但它能够调用系统内核的大部分功能。因此,可以说 Shell是Unux/Linux最重要的实用序。 Linux的Shell有多种类型,其最常用的是Bourne Shell(sh)、C Shell(csh)和Korn Shell(ksh)。大多数Linux发行版本缺省的Shell是Bourne Again Shell,它是Bourne Shell的扩展,简称bash,与Bourne Shell完全向后兼容,并且在Bourne Shell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特性。bash放在/bin/bash,可以提供如命令补全、命令编辑和命令历史表等功能。它还包含了很多C Shell和Korn Shell的优点,有灵活和强大的编接口,同时又有很友好的用户界面。Linux系统200多个命令有40个是bash的内部命令,主要包括 exit、less、lp、kill、 cd、pwd、fc、fg等。 --------------------------------------------------------------------------------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2)-文件处理命令 Linux 系统信息存放在文件里,文件与普通的公务文件类似。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名字、内容、存放地址及其它一些管理信息,如文件的用户、文件的大小等。文件可以是一封信、一个通讯录,或者是序的源语句、序的数据,甚至可以包括可执行的序和其它非正文内容。 Linux文件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系统提供了很多文件处理序。这里主要介绍常用的文件处理命令。 file 1.作用 件内容判断文件类型,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file通过探测文 file [options] 文件名 3.[options]主要参数 -v:在标准输出后显示版本信息,并且退出。 -z:探测压缩过的文件类型。 -L:允许符合连接。 -f name:从文件namefile读取要分析的文件名列表。 4.简单说明 使用file命令可以知道某个文件究竟是二进制(ELF格式)的可执行文件, 还是Shell Script文件,或者是其它的什么格式。file能识别的文件类型有目录、Shell脚本、英文文本、二进制可执行文件、C语言源文件、文本文件、DOS的可执行文件。 5.应用实例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没有后缀的文件grap,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 file grap grap: English text 此时系统显示这是一个英文文本文件。需要说明的是,file命令不能探测包括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类型。 mkdir 1.作用 mkdir命令的作用是建立名称为dirname的子目录,与MS DOS下的md命令类似,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mkdir [options] 目录名 3.[options]主要参数 -m, --mode=模式:设定权限,与chmod类似。 -p, --parents:需要时创建上层目录;如果目录早已存在,则不当作错误。 -v, --verbose:每次创建新目录都显示信息。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后离开。 4.应用实例 在进行目录创建时可以设置目录的权限,此时使用的参数是“-m”。假设要创建的目录名是“tsk”,让所有用户都有rwx(即读、写、执行的权限),那么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 mkdir -m 777 tsk grep 1.作用 grep命令可以指定文件搜索特定的内容,并将含有这些内容的行标准输出。grep全称是Global Regular Expression Print,表示全局正则表达式版本,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grep [options] 3.主要参数 [options]主要参数: -c:只输出匹配行的计数。 -I:不区分大小写(只适用于单字符)。 -h:查询多文件时不显示文件名。 -l:查询多文件时只输出包含匹配字符的文件名。 -n:显示匹配行及行号。 -s:不显示不存在或无匹配文本的错误信息。 -v:显示不包含匹配文本的所有行。 pattern正则表达式主要参数: \:忽略正则表达式特殊字符的原有含义。 ^:匹配正则表达式的开始行。 $: 匹配正则表达式的结束行。 \:到匹配正则表达式的行结束。 [ ]:单个字符,如[A]即A符合要求 。 [ - ]:范围,如[A-Z],即A、B、C一直到Z都符合要求 。 。:所有的单个字符。 * :有字符,长度可以为0。 正则表达式是Linux/Unix系统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则表达式(也称为“regex”或“regexp”)是一个可以描述一类字符串的模式(Pattern)。如果一个字符串可以用某个正则表达式来描述,我们就说这个字符和该正则表达式匹配(Match)。这和DOS用户可以使用通配符 “*”代表任意字符类似。在Linux系统上,正则表达式通常被用来查找文本的模式,以及对文本执行“搜索-替换”操作和其它功能。 4.应用实例 查询DNS服务是日常工作之一,这意味着要维护覆盖不同网络的大量IP地址。有时IP地址会超过2000个。如果要查看nnn.nnn网络地址,但是却忘了第二部分的其余部分,只知到有两个句点,例如nnn nn..。要抽取其所有nnn.nnn IP地址,使用[0-9 ]\{3 \}\.[0-0\{3\}\。含义是任意数字出现3次,后跟句点,接着是任意数字出现3次,后跟句点。 $grep '[0-9 ]\{3 \}\.[0-0\{3\}\' ipfile 补充说明,grep家族还包括fgrep和egrep。fgrep是fix grep,允许查找字符串而不是一个模式;egrep是扩展grep,支持基本及扩展的正则表达式,但不支持\q模式范围的应用及与之相对应的一些更加规范的模式。 dd 1.作用 dd命令用来复制文件,并根据参数将数据转换和格式化。 2.格式 dd [options] 3.[opitions]主要参数 bs=字节:强迫 ibs=及obs=。 cbs=字节:每次转换指定的。 conv=关键字:根据以逗号分隔的关键字表示的方式来转换文件。 count=块数目:只复制指定的输入数据。 ibs=字节:每次读取指定的。 if=文件:读取内容,而非标准输入的数据。 obs=字节:每次写入指定的。 of=文件:将数据写入,而不在标准输出显示。 seek=块数目:先略过以obs为单位的指定的输出数据。 skip=块数目:先略过以ibs为单位的指定的输入数据。 4.应用实例 dd命令常常用来制作Linux启动盘。先找一个可引导内核,令它的根设备指向正确的根分区,然后使用dd命令将其写入软盘: $ rdev vmlinuz /dev/hda $dd if=vmlinuz of=/dev/fd0 上面代码说明,使用rdev命令将可引导内核vmlinuz的根设备指向/dev/hda,请把“hda”换成自己的根分区,接下来用dd命令将该内核写入软盘。 find 1.作用 find命令的作用是在目录搜索文件,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find [path][options][expression] path指定目录路径,系统从这里开始沿着目录树向下查找文件。它是一个路径列表,相互用空格分离,如果不写path,那么默认为当目录。 3.主要参数 [options]参数: -depth:使用深度级别的查找过方式,在某层指定目录优先查找文件内容。 -maxdepth levels:表示至多查找到开始目录的第level层子目录。level是一个非负数,如果level是0的话表示仅在当目录查找。 -mindepth levels:表示至少查找到开始目录的第level层子目录。 -mount:不在其它文件系统(如Msdos、Vfat等)的目录和文件查找。 -version:打印版本。 [expression]是匹配表达式,是find命令接受的表达式,find命令的所有操作都是针对表达式的。它的参数非常多,这里只介绍一些常用的参数。 —name:支持统配符*和?。 -atime n:搜索在过去n天读取过的文件。 -ctime n:搜索在过去n天修改过的文件。 -group grpoupname:搜索所有组为grpoupname的文件。 -user 用户名:搜索所有文件属主为用户名(ID或名称)的文件。 -size n:搜索文件大小是n个block的文件。 -print:输出搜索结果,并且打印。 4.应用技巧 find命令查找文件的几种方法: (1)根据文件名查找 例如,我们想要查找一个文件名是lilo.conf的文件,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find / -name lilo.conf find命令后的“/”表示搜索整个硬盘。 (2)快速查找文件 根据文件名查找文件会遇到一个实际问题,就是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特别是大型Linux文件系统和大容量硬盘文件放在很深的子目录时。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文件存放在某个目录,那么只要在这个目录往下寻找就能节省很多时间。比如smb.conf文件,从它的文件后缀“.conf”可以判断这是一个配置文件,那么它应该在/etc目录内,此时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find /etc -name smb.conf 这样,使用“快速查找文件”方式可以缩短时间。 (3)根据部分文件名查找方法 有时我们知道只某个文件包含有abvd这4个字,那么要查找系统所有包含有这4个字符的文件可以输入下面命令: find / -name '*abvd*' 输入这个命令以后,Linux系统会将在/目录查找所有的包含有abvd这4个字符的文件(其*是通配符),比如abvdrmyz等符合条件的文件都能显示出来。 (4) 使用混合查找方式查找文件 find命令可以使用混合查找的方法,例如,我们想在/etc目录查找大于500000字节,并且在24小时内修改的某个文件,则可以使用-and (与)把两个查找参数链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混合的查找方式。 find /etc -size +500000c -and -mtime +1 mv 1.作用 mv命令用来为文件或目录改名,或者将文件由一个目录移入另一个目录,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该命令如同DOS命令的ren和move的组合。 2.格式 mv[options]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3.[options]主要参数 -i:交互方式操作。如果mv操作将导致对已存在的目标文件的覆盖,此时系统询问是否重写,要求用户回答“y”或“n”,这样可以避免误覆盖文件。 -f:禁止交互操作。mv操作要覆盖某个已有的目标文件时不给任何指示,指定此参数后i参数将不再起作用。 4.应用实例 (1)将/usr/cbu的所有文件移到当目录(用“.”表示): $ mv /usr/cbu/ * . (2)将文件cjh.txt重命名为wjz.txt: $ mv cjh.txt wjz.txt  ls 1.作用 ls命令用于显示目录内容,类似DOS下的dir命令,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ls [options][filename] 3.options主要参数 -a, --all:不隐藏任何以“.” 字符开始的项目。 -A, --almost-all:列出除了“ . ”及 “.. ”以外的任何项目。 --author:印出每个文件著作者。 -b, --escape:以八进制溢出序列表示不可打印的字符。 --block-size=大小:块以指定的字节为单位。 -B, --ignore-backups:不列出任何以 ~ 字符结束的项目。 -f:不进行排序,-aU参数生效,-lst参数失效。 -F, --classify:加上文件类型的指示符号 (*/=@| 其一个)。 -g:like -l, but do not list owner。 -G, --no-group:inhibit display of group information。 -i, --inode:列出每个文件的inode号。 -I, --ignore=样式:不印出任何符合Shell万用字符的项目。 -k:即--block-size=1K。 -l:使用较长格式列出信息。 -L, --dereference:当显示符号链接的文件信息时,显示符号链接所指示的对象,而并非符号链接本身的信息。 -m:所有项目以逗号分隔,并填满整行行宽。 -n, --numeric-uid-gid:类似-l,但列出UID及GID号。 -N, --literal:列出未经处理的项目名称,例如不特别处理控制字符。 -p, --file-type:加上文件类型的指示符号 (/=@| 其一个)。 -Q, --quote-name:将项目名称括上双引号。 -r, --reverse:依相反次序排列。 -R, --recursive:同时列出所有子目录层。 -s, --size:以块大小为序。 4.应用举例 ls 命令是Linux系统使用频率最多的命令,它的参数也是Linux命令最多的。使用ls命令时会有几种不同的颜色,其蓝色表示是目录,绿色表示是可执行文件,红色表示是压缩文件,浅蓝色表示是链接文件,加粗的黑色表示符号链接,灰色表示是其它格式文件。ls最常使用的是ls- l,见图1所示。 图1 使用ls-l命令 文件类型开头是由10个字符构成的字符串。其一个字符表示文件类型,它可以是下述类型之一:-(普通文件)、d(目录)、l(符号链接)、b(块设备文件)、c(字符设备文件)。后面的9个字符表示文件的访问权限,分为3组,每组3位。第一组表示文件属主的权限,第二组表示同组用户的权限,第三组表示其他用户的权限。每一组的三个字符分别表示对文件的读(r)、写(w)和执行权限(x)。对于目录,表示进入权限。s表示当文件被执行时,把该文件的UID 或GID赋予执行进的UID(用户ID)或GID(组 ID)。t表示设置标志位(留在内存,不被换出)。如果该文件是目录,那么在该目录的文件只能被超级用户、目录拥有者或文件属主删除。如果它是可执行文件,那么在该文件执行后,指向其正文段的指针仍留在内存。这样再次执行它时,系统就能更快地装入该文件。接着显示的是文件大小、生成时间、文件或命令名称。 diff 1.作用 diff命令用于两个文件之间的比较,并指出两者的不同,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diff [options] 源文件 目标文件 3.[options]主要参数 -a:将所有文件当作文本文件来处理。 -b:忽略空格造成的不同。 -B:忽略空行造成的不同。 -c:使用纲要输出格式。 -H:利用试探法加速对大文件的搜索。 -I:忽略大小写的变化。 -n --rcs:输出RCS格式。 cmp 1.作用 cmp(“compare”的缩写)命令用来简要指出两个文件是否存在差异,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cmp[options] 文件名 3.[options]主要参数 -l: 将字节以十进制的方式输出,并方便将两个文件不同的以八进制的方式输出。 cat 1.作用 cat(“concatenate”的缩写)命令用于连接并显示指定的一个和多个文件的有关信息,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cat [options] 文件1 文件2…… 3.[options]主要参数 -n:由第一行开始对所有输出的行数编号。 -b:和-n相似,只不过对于空白行不编号。 -s:当遇到有连续两行以上的空白行时,就代换为一行的空白行。 4.应用举例 (1)cat命令一个最简单的用处是显示文本文件的内容。例如,我们想在命令行看一下README文件的内容,可以使用命令: $ cat README  (2)有时需要将几个文件处理成一个文件,并将这种处理的结果保存到一个单独的输出文件。cat命令在其输入上接受一个或多个文件,并将它们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打印到它的输出。例如,把README和INSTALL的文件内容加上行号(空白行不加)之后,将内容附加到一个新文本文件File1 : $ cat README INSTALL File1 (3)cat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对行进行编号,见图2所示。这种功能对于序文档的编制,以及法律和科学文档的编制很方便,打印在左边的行号使得参考文档的某一部分变得容易,这些在编、科学研究、业务报告甚至是立法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图2 使用cat命令/etc/named.conf文件进行编号 对行进行编号功能有-b(只能对非空白行进行编号)和-n(可以对所有行进行编号)两个参数: $ cat -b /etc/named.conf ln 1.作用 ln命令用来在文件之间创建链接,它的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ln [options] 源文件 [链接名] 3.参数 -f:链结时先将源文件删除。 -d:允许系统管理者硬链结自己的目录。 -s:进行软链结(Symbolic Link)。 -b:将在链结时会被覆盖或删除的文件进行备份。 链接有两种,一种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另一种被称为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默认情况下,ln命令产生硬链接。 硬连接指通过索引节点来进行的连接。在Linux的文件系统,保存在磁盘分区的文件不管是什么类型都给它分配一个编号,称为索引节点号(Inode Index)。在Linux,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索引节点是存在的。一般这种连接就是硬连接。硬连接的作用是允许一个文件拥有多个有效路径名,这样用户就可以建立硬连接到重要文件,以防止“误删”的功能。其原因如上所述,因为对应该目录的索引节点有一个以上的连接。只删除一个连接并不影响索引节点本身和其它的连接,只有当最后一个连接被删除后,文件的数据块及目录的连接才会被释放。也就是说,文件才会被真正删除。 与硬连接相对应,Lnux系统还存在另一种连接,称为符号连接(Symbilc Link),也叫软连接。软链接文件有点类似于Windows的快捷方式。它实际上是特殊文件的一种。在符号连接,文件实际上是一个文本文件,其包含的有另一文件的位置信息。 动手练习 上面我们介绍了Linux文件处理命令,下面介绍几个实例,大家可以动手练习一下刚才讲过的命令。 1.利用符号链接快速访问关键目录 符号链接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假设有一些目录或文件需要频繁使用,但由于Linux的文件和目录结构等原因,这个文件或目录在很深的子目录。比如, Apache Web服务器文档位于系统的/usr/local/httpd/htdocs,并且不想每次都要从主目录进入这样一个长的路径之(实际上,这个路径也非常不容易记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主目录创建一个符号链接,这样在需要进入该目录时,只需进入这个链接即可。 为了能方便地进入Web服务器(/usr/local/httpd/htdocs)文档所在的目录,在主目录下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 ln -s /usr/local/httpd/htdocs gg 这样每次进入gg目录就可访问Web服务器的文档,以后如果不再访问Web服务器的文档时,删除gg即可,而真正的Web服务器的文档并没有删除。 2.使用dd命令将init.rd格式的root.ram内容导入内存 dd if=/dev/fd0 of=floppy.fd dd if=root.ram of=/dev/ram0 # 3.grep命令系统调用 grep是Linux/Unix使用最广泛的命令之一,许多Linux系统内部都可以调用它。 (1)如果要查询目录列表的目录,方法如下: $ ls -l | grep '∧d' (2)如果在一个目录查询不包含目录的所有文件,方法如下: $ ls -l | grep '∧[∧d]' (3)用find命令调用grep,如所有C源代码的“Chinput”,方法如下: $find /ZhXwin -name *.c -exec grep -q -s Chinput {} \;-print --------------------------------------------------------------------------------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3)-系统管理命令 Linux必学的系统管理命令 对于Linux系统来说,无论是央处理器、内存、磁盘驱动器、键盘、鼠标,还是用户等都是文件,Linux系统管理的命令是它正常运行的核心。熟悉了Linux常用的文件处理命令以后,这一讲介绍对系统和用户进行管理的命令。 df 1.作用 df命令用来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df [options] 3.主要参数 -s:对每个Names参数只给出占用的数据块总数。 -a:递归地显示指定目录各文件及子目录各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则只显示Names的每一个目录及其的各子目录所占的磁盘块数。 -k:以1024字节为单位列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x:跳过在不同文件系统上的目录不予统计。 -l:计算所有的文件大小,对硬链接文件则计算多次。 -i:显示inode信息而非块使用量。 -h:以容易理解的格式印出文件系统大小,例如136KB、254MB、21GB。 -P:使用POSIX输出格式。 -T: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4.说明 df命令被广泛地用来生成文件系统的使用统计数据,它能显示系统所有的文件系统的信息,包括总容量、可用的空闲空间、目的安装点等。 超级权限用户使用df命令时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某个分区的容量超过了100%。这是因为Linux系统为超级用户保留了10%的空间,由其单独支配。也就是说,对于超级用户而言,他所见到的硬盘容量将是110%。这样的安排对于系统管理而言是有好处的,当硬盘被使用的容量接近100%时系统管理员还可以正常工作。 5.应用实例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非常多,包括JFS、ReiserFS、ext、ext2、ext3、ISO9660、XFS、Minx、vfat、MSDOS等。使用df -T命令查看磁盘空间时还可以得到文件系统的信息: #df -T 文件系统 类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hda7 reiserfs 5.2G 1.6G 3.7G 30% / /dev/hda1 vfat 2.4G 1.6G 827M 66% /windows/C /dev/hda5 vfat 3.0G 1.7G 1.3G 57% /windows/D /dev/hda9 vfat 3.0G 2.4G 566M 82% /windows/E /dev/hda10 NTFS 3.2G 573M 2.6G 18% /windows/F /dev/hda11 vfat 1.6G 1.5G 23M 99% /windows/G 从上面除了可以看到磁盘空间的容量、使用情况外,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挂载点等信息也一览无遗。 top 1.作用 top命令用来显示执行序进,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top [-] [d delay] [q] [c] [S] [s] [i] [n] 3.主要参数 d:指定更新的间隔,以秒计算。 q:没有任何延迟的更新。如果使用者有超级用户,则top命令将会以最高的优先序执行。 c:显示进完整的路径与名称。 S:累积模式,会将己完成或消失的子行的CPU时间累积起来。 s:安全模式。 i:不显示任何闲置(Idle)或无用(Zombie)的行。 n:显示更新的次数,完成后将会退出top。 4.说明 top命令是Linux系统管理的一个主要命令,通过它可以获得许多信息。这里我们结合图1来说明它给出的信息。 图1 top命令的显示 在图1,第一行表示的项目依次为当时间、系统启动时间、当系统登录用户数目、平均负载。第二行显示的是所有启动的进、目运行的、挂起 (Sleeping)的和无用(Zombie)的进。第三行显示的是目CPU的使用情况,包括系统占用的比例、用户使用比例、闲置(Idle)比例。第四行显示物理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总的可以使用的内存、已用内存、空闲内存、缓冲区占用的内存。第五行显示交换分区使用情况,包括总的交换分区、使用的、空闲的和用于高速缓存的大小。第六行显示的项目最多,下面列出了详细解释。 PID(Process ID):进标示号。 USER:进所有者的用户名。 PR:进的优先级别。 NI:进的优先级别数值。 VIRT:进占用的虚拟内存值。 RES:进占用的物理内存值。 SHR:进使用的共享内存值。 S:进的状态,其S表示休眠,R表示正在运行,Z表示僵死状态,N表示该进优先值是负数。 %CPU:该进占用的CPU使用率。 %MEM:该进占用的物理内存和总内存的百分比。 TIME+:该进启动后占用的总的CPU时间。 Command:进启动的启动命令名称,如果这一行显示不下,进会有一个完整的命令行。 top命令使用过,还可以使用一些交互的命令来完成其它参数的功能。这些命令是通过快捷键启动的。 :立刻刷新。 P:根据CPU使用大小进行排序。 T:根据时间、累计时间排序。 q:退出top命令。 m:切换显示内存信息。 t:切换显示进和CPU状态信息。 c:切换显示命令名称和完整命令行。 M:根据使用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W:将当设置写入~/.toprc文件。这是写top配置文件的推荐方法。 可以看到,top命令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监控系统的工具,对于系统管理员而言尤其重要。但是,它的缺点是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 5.应用实例 使用top命令可以监视指定用户,缺省情况是监视所有用户的进。如果想查看指定用户的情况,在终端按“U”键,然后输入用户名,系统就会切换为指定用户的进运行界面,见图2所示。 图2 使用top命令监视指定用户 free 1.作用 free命令用来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free [-b|-k|-m] [-o] [-s delay] [-t] [-V] 3.主要参数 -b -k -m:分别以字节(KB、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s delay:显示每隔多少秒数来显示一次内存使用情况。 -t:显示内存总和列。 -o: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4.应用实例 free命令是用来查看内存使用情况的主要命令。和top命令相比,它的优点是使用简单,并且只占用很少的系统资源。通过-S参数可以使用free命令不间断地监视有多少内存在使用,这样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方便实时监控器。 #free -b -s5 使用这个命令后终端会连续不断地报告内存使用情况(以字节为单位),每5秒更新一次。 quota 1.作用 quota命令用来显示磁盘使用情况和限制情况,使用权限超级用户。 2.格式 quota [-g][-u][-v][-p] 用户名 组名 3.参数 -g:显示用户所在组的磁盘使用限制。 -u:显示用户的磁盘使用限制。 -v:显示没有分配空间的文件系统的分配情况。 -p:显示简化信息。 4.应用实例 在企业应用磁盘配额非常重要,普通用户要学会看懂自己的磁盘使用情况。要查询自己的磁盘配额可以使用下面命令(下例用户账号是caojh): #quota caojh Disk quotas for user caojh(uid 502): Filesystem blocks quota limit grace files quota limit grace /dev/hda3 58 200000 400000 41 500 1000 以上显示ID号为502的caojh账号,文件个数设置为500~1000个,硬盘空间限制设置为200MB~400MB。一旦磁盘配额要用完时,就需要删除一些垃圾文件或向系统管理员请求追加配额。 at 1.作用 at命令用来在指定时刻执行指定的命令序列。 2.格式 at [-V] [-q x] [-f file] [-m] time 3.主要参数 -V:显示标准错误输出。 -q:许多队列输出。 -f:从文件读取作业。 -m:执行完作业后发送电子邮件到用户。 time:设定作业执行的时间。time格式有严格的要求,由小时、分钟、日期和时间的偏移量组成,其日期的格式为MM.DD.YY,MM是分钟,DD是日期,YY是指年份。偏移量的格式为时间+偏移量,单位是minutes、hours和days。 4.应用实例 #at -f data 15:30 +2 days 上面命令表示让系统在两天后的17:30执行文件data指明的作业。 lp 1.作用 lp是打印文件的命令,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lp [-c][-d][-m][-number][-title][-p] 3.主要参数 -c:先拷贝文件再打印。 -d:打印队列文件。 -m:打印结束后发送电子邮件到用户。 -number:打印份数。 -title:打印标题。 -p:设定打印的优先级别,最高为100。 4.应用实例 (1)使用lp命令打印多个文件 #lp 2 3 4 request id is 11 (3 file(s)) 其2、3、4分别是文件名;“request id is 11 (3 file(s)) ”表示这是第11个打印命令,依次打印这三个文件。 (2)设定打印优先级别 #lp lp -d LaserJet -p 90 /etc/aliases 通过添加“-p 90”,规定了打印作业的优先级为90。它将在优先级低于90的打印作业之打印,包括没有设置优先级的作业,缺省优先级是50 useradd 1.作用 useradd命令用来建立用户帐号和创建用户的起始目录,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useradd [-d home] [-s shell] [-c comment] [-m [-k template]] [-f inactive] [-e expire ] [-p passwd] [-r] name 3.主要参数 -c:加上备注文字,备注文字保存在passwd的备注栏。  -d:指定用户登入时的启始目录。 -D:变更预设值。 -e:指定账号的有效期限,缺省表示永久有效。 -f:指定在密码过期后多少天即关闭该账号。 -g:指定用户所属的群组。 -G: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群组。 -m: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M:不要自动建立用户的登入目录。 -n:取消建立以用户名称为名的群组。 -r:建立系统账号。 -s:指定用户登入后所使用的shell。 -u:指定用户ID号。 4.说明 useradd可用来建立用户账号,它和adduser命令是相同的。账号建好之后,再用passwd设定账号的密码。使用useradd命令所建立的账号,实际上是保存在/etc/passwd文本文件。 5.应用实例 建立一个新用户账户,并设置ID: #useradd caojh -u 544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ID值时尽量要大于500,以免冲突。因为Linux安装后会建立一些特殊用户,一般0到499之间的值留给bin、mail这样的系统账号。 groupadd 1.作用 groupadd命令用于将新组加入系统。 2.格式 groupadd [-g gid] [-o]] [-r] [-f] groupname 3.主要参数 -g gid:指定组ID号。 -o:允许组ID号,不必惟一。 -r:加入组ID号,低于499系统账号。 -f:加入已经有的组时,发展序退出。 4.应用实例 建立一个新组,并设置组ID加入系统: #groupadd -g 344 cjh 此时在/etc/passwd文件产生一个组ID(GID)是344的项目。 kill 1.作用 kill命令用来一个。 2.格式 kill [ -s signal | -p ] [ -a ] pid ... kill -l [ signal ] 3.参数 -s:指定发送的信号。 -p:模拟发送信号。 -l:指定信号的名称列表。 pid:要止进的ID号。 Signal:表示信号。 4.说明 进是Linux系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Linux是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系统上经常同时运行着多个进。我们不关心这些进究竟是如何分配的,或者是内核如何管理分配时间片的,所关心的是如何去控制这些进,让它们能够很好地为用户服务。 Linux 操作系统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进,每种进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属性。交互进是由一个Shell启动的进。交互进既可以在台运行,也可以在后台运行。批处理进和终端没有联系,是一个序列。监控进(也称系统守护进)时Linux系统启动时启动的进,并在后台运行。例如,httpd是著名的 Apache服务器的监控进。 kill命令的工作原理是,向Linux系统的内核发送一个系统操作信号和某个序的进标识号,然后系统内核就可以对进标识号指定的进进行操作。比如在top命令,我们看到系统运行许多进,有时就需要使用kill止某些进来提高系统资源。在讲解安装和登陆命令时,曾提到系统多个虚拟控制台的作用是当一个序出错造成系统死锁时,可以切换到其它虚拟控制台工作关闭这个序。此时使用的命令就是kill,因为kill是大多数Shell内部命令可以直接调用的。 5.应用实例 (1)强行止(经常使用杀掉)一个标识号为324的进: #kill -9 324 (2)解除Linux系统的死锁 在Linux 有时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序崩溃,并且处于死锁的状态。此时一般不用重新启动计算机,只需要止(或者说是关闭)这个有问题的序即可。当 kill处于X-Window界面时,主要的序(除了崩溃的序之外)一般都已经正常启动了。此时打开一个终端,在那里止有问题的序。比如,如果 Mozilla浏览器序出现了锁死的情况,可以使用kill命令来止所有包含有Mozolla浏览器的序。首先用top命令查处该序的PID,然后使用kill命令停止这个序: #kill -SIGKILL XXX 其,XXX是包含有Mozolla浏览器的序的进标识号。 (3)使用命令回收内存 我们知道内存对于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回收内存可以提高系统资源。kill命令可以及时地止一些“越轨”的序或很长时间没有相应的序。例如,使用top命令发现一个无用 (Zombie) 的进,此时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kill -9 XXX 其,XXX是无用的进标识号。 然后使用下面命令: #free 此时会发现可用内存容量增加了。 (4)killall命令 Linux下还提供了一个killall命令,可以直接使用进的名字而不是进标识号,例如: # killall -HUP inetd crontab 1.作用 使用crontab命令可以修改crontab配置文件,然后该配置由cron公用序在适当的时间执行,该命令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crontab [ -u user ] 文件 crontab [ -u user ] { -l | -r | -e } 3.主要参数 -e:执行文字编辑器来设定时表,内定的文字编辑器是vi。 -r:删除目的时表。 -l:列出目的时表。 crontab 文件的格式为“M H D m d cmd”。其,M代表分钟(0~59),H代表小时(0~23),D代表天(1~31),m代表月(1~12),d代表一星期内的天(0~6,0为星期天)。cmd表示要运行的序,它被送入sh执行,这个Shell只有USER、HOME、SHELL三个环境变量。 4.说明 和at命令相比,crontab命令适合完成固定周期的任务。 5.应用实例 设置一个定时、定期的系统提示: [cao @www cao]#crontab -e 此时系统会打开一个vi编辑器。 如果输入以下内容:35 17 * * 5 wall "Tomorrow is Saturday I will go CS",然后存盘退出。这时在/var/spool/cron/目录下会生产一个cao的文件,内容如下: # DO NOT EDIT THIS FILE - edit the master and reinstall. # (/tmp/crontab.2707 installed on Thu Jan 1 22:01:51 2004) # (Cron version -- $Id: crontab.c,v 2.13 1994/01/17 03:20:37 vixie Exp $) 35 17 * * 5 wall "Tomorrow is Saturday I will play CS " 这样每个星期五17:35系统就会弹出一个终端,提醒星期六可以打打CS了!显示结果见图3所示。 图3 一个定时、定期的系统提示 动手练习 1.联合使用kill和top命令观察系统性能的变化 首先启动一个终端运行top命令,然后再启动一个终端使用kill命令,见图4所示。 图4 观察kill命令对top终端的影响 这时利用上面介绍的kill命令来止一些序: #kill SIGKILL XXX 然后再看top命令终端的变化,包括内存容量、CPU使用率、系统负载等。注意,有些进是不能止的,不过学习Linux命令时可以试试,看看系统有什么反应。 2.使用at和halt命令定时关机 首先设定关机时间是17:35,输入下面代码: #at 17:35 warning: commands will be executed using (in order) a) $SHELL b) login shell c) /bin/sh at>halt `-i -p at> job 6 at 2004-01-01 17:35 此时实际上就已经进入Linux系统的Shell,并且编写一个最简单序:halt -i -p。上面Shell的文本结束符号表示按“Ctrl+D”组合键关闭命令,提交任务退出Shell。“Job 6 at 2004-01-01 17:35”表示系统接受第6个at命令,在“2004-01-01 17:35”时执行命令:先把所有网络相关的装置停止,关闭系统后关闭电源。 3.用crontab命令实现每天定时的病毒扫描 面已经介绍了一个简单的crontab命令操作,这里看一些更重要的操作。 (1)建立一个文件,文件名称自己设定,假设为caoproject: #crontab -e (2)文件内容如下: 05 09 * * * antivir 用vi编辑后存盘退出。antivir是一个查杀Linux病毒的软件,当然需要时先安装在系统。 (3)使用crontab命令添加到任务列表: #crontab caoproject 这样系统内所有用户在每天的9点05分会自动进行病毒扫描。 4.用kill使修改的配置文件马上生效 Windows用户一般都知道,重要配置文件修改后往往都要重新启动计算机才能使修改生效。而Linux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实时设定服务。这里以网络服务inetd为例介绍一些操作技巧。 inetd 是一个监听守护进,监听与提供互联网服务进(如rlogin、telnet、ftp、rsh)进行连接的要求,并扩展所需的服务进。默认情况下, inetd监听的这些daemon均列于/etc /inetd.conf文件。编辑/etc/inetd.conf文件,可以改变inetd启动服务器守护进的选项,然后驱使inetd以 SIGHUP(signal 1)向当的inetd进发送信号,使inetd重读该文件。这一过由kill命令来实现。 用vi或其它编辑器修改inetd.conf后,首先使用下面命令: #ps -ef |grep inetd 上面代码表明查询inetd.conf的进号(PID),这里假设是1426,然后使用下面命令: # kill -1426 inetd 这样配置文件就生效了。 这一讲介绍的系统管理命令都是比较重要的,特别是crontab命令和quota命令使用起来会有一定难度,需要多做一些练习。另外,使用kill命令要注意“-9“这个参数,练习时最好不要运行一些重要的序。 --------------------------------------------------------------------------------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4)-网络操作命令 Linux必学的60个命令:网络操作命令 因为Linux系统是在Internet上起源和发展的,它与生俱来拥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和丰富的网络应用软件,尤其是TCP/IP网络协议的实现尤为成熟。 Linux的网络命令比较多,其一些命令像ping、 ftp、telnet、route、netstat等在其它操作系统上也能看到,但也有一些Unix/Linux系统独有的命令,如ifconfig、 finger、mail等。Linux网络操作命令的一个特点是,命令参数选项和功能很多,一个命令往往还可以实现其它命令的功能。 ifconfig 1.作用 ifconfig用于查看和更改网络接口的地址和参数,包括IP地址、网络掩码、广播地址,使用权限是超级用户。 2.格式 ifconfig -interface [options] address 3.主要参数 -interface:指定的网络接口名,如eth0和eth1。 up:激活指定的网络接口卡。 down:关闭指定的网络接口。 broadcast address:设置接口的广播地址。 pointopoint:启用点对点方式。 address:设置指定接口设备的IP地址。 netmask address:设置接口的子网掩码。 4.应用说明 ifconfig是用来设置和配置网卡的命令行工具。为了手工配置网络,这是一个必须掌握的命令。使用该命令的好处是无须重新启动机器。要赋给eth0接口IP地址207.164.186.2,并且马上激活它,使用下面命令: #fconfig eth0 210.34.6.89 netmask 255.255.255.128 broadcast 210.34.6.127 该命令的作用是设置网卡eth0的IP地址、网络掩码和网络的本地广播地址。若运行不带任何参数的ifconfig命令,这个命令将显示机器所有激活接口的信息。带有“-a”参数的命令则显示所有接口的信息,包括没有激活的接口。注意,用ifconfig命令配置的网络设备参数,机器重新启动以后将会丢失。 如果要暂停某个网络接口的工作,可以使用down参数: #ifconfig eth0 down ip 1.作用 ip是iproute2软件包里面的一个强大的网络配置工具,它能够替代一些传统的网络管理工具,例如ifconfig、route等,使用权限为超级用户。几乎所有的Linux发行版本都支持该命令。 2.格式 ip [OPTIONS] OBJECT [COMMAND [ARGUMENTS]] 3.主要参数 OPTIONS是修改ip行为或改变其输出的选项。所有的选项都是以-字符开头,分为长、短两种形式。目,ip支持如表1所示选项。 OBJECT是要管理者获取信息的对象。目ip认识的对象见表2所示。 表1 ip支持的选项 -V,-Version 打印ip的版本并退出。 -s,-stats,-statistics 输出更为详尽的信息。如果这个选项出现两次或多次,则输出的信息将更为详尽。 -f,-family 这个选项后面接协议种类,包括inet、inet6或link,强调使用的协议种类。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告诉ip使用的协议种类,ip就会使用默认值inet或any。link比较特殊,它表示不涉及任何网络协议。 -4 是-family inet的简写。 -6 是-family inet6的简写。 -0 是-family link的简写。 -o,-oneline 对每行记录都使用单行输出,回行用字符代替。如果需要使用wc、grep等工具处理ip的输出,则会用到这个选项。 -r,-resolve 查询域名解析系统,用获得的主机名代替主机IP地址 COMMAND 设置针对指定对象执行的操作,它和对象的类型有关。一般情况下,ip支持对象的增加(add)、删除(delete)和展示(show或list)。有些对象不支持这些操作,或者有其它的一些命令。对于所有的对象,用户可以使用help命令获得帮助。这个命令会列出这个对象支持的命令和参数的语法。如果没有指定对象的操作命令,ip会使用默认的命令。一般情况下,默认命令是list,如果对象不能列出,就会执行help命令。 ARGUMENTS 是命令的一些参数,它们倚赖于对象和命令。ip支持两种类型的参数:flag和parameter。flag由一个关键词组成;parameter由一个关键词加一个数值组成。为了方便,每个命令都有一个可以忽略的默认参数。例如,参数dev是ip link命令的默认参数,因此ip link ls eth0等于ip link ls dev eth0。我们将在后面的详细介绍每个命令的使用,命令的默认参数将使用default标出。 4.应用实例 添加IP地址192.168.2.2/24到eth0网卡上: #ip addr add 192.168.1.1/24 dev eth0 丢弃源地址属于192.168.2.0/24网络的所有数据报: #ip rule add from 192.168.2.0/24 prio 32777 reject ping 1.作用 ping检测主机网络接口状态,使用权限是所有用户。 2.格式 ping [-dfnqrRv][-c][-i][-I][-l][-p][-s][-t] IP地址 3.主要参数 -d:使用Socket的SO_DEBUG功能。 -c:设置完成要求回应的次数。 -f:极限检测。 -i:指定收发信息的间隔秒数。 -I:网络界面使用指定的网络界面送出数据包。 -l:置载入,设置在送出要求信息之,先行发出的数据包。 -n:只输出数值。 -p:设置填满数据包的范本样式。 -q:不显示指令执行过,开头和结尾的相关信息除外。 -r:忽略普通的Routing Table,直接将数据包送到远端主机上。 -R:记录路由过。 -s:设置数据包的大小。 -t:设置存活数值TTL的大小。 -v:详细显示指令的执行过。 ping 命令是使用最多的网络指令,通常我们使用它检测网络是否连通,它使用ICMP协议。但是有时会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浏览器查看一个网页,但是却无法 ping通,这是因为一些网站处于安全考虑安装了防火墙。另外,也可以在自己计算机上试一试,通过下面的方法使系统对ping没有反应: # echo 1 > /proc/sys/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netstat 1.作用 检查整个Linux网络状态。 2.格式 netstat [-acCeFghilMnNoprstuvVwx][-A][--ip] 3.主要参数 -a--all:显示所有连线的Socket。 -A:列出该网络类型连线的IP相关地址和网络类型。 -c--continuous:持续列出网络状态。 -C--cache:显示路由器配置的快取信息。 -e--extend:显示网络其它相关信息。 -F--fib:显示FIB。 -g--groups:显示多重广播功能群组组员名单。 -h--help:在线帮助。 -i--interfaces:显示网络界面信息表单。 -l--listening:显示监控的服务器的Socket。 -M--masquerade:显示伪装的网络连线。 -n--numeric:直接使用IP地址,而不通过域名服务器。 -N--netlink--symbolic:显示网络硬件外围设备的符号连接名称。 -o--timers:显示计时器。 -p--programs:显示正在使用Socket的序识别码和序名称。 -r--route:显示Routing Table。 -s--statistice:显示网络工作信息统计表。 -t--tcp:显示TCP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u--udp:显示UDP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v--verbose:显示指令执行过。 -V--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w--raw:显示RAW传输协议的连线状况。 -x--unix:和指定“-A unix”参数相同。 --ip--inet:和指定“-A inet”参数相同。 4.应用实例 netstat 主要用于Linux察看自身的网络状况,如开启的端口、在为哪些用户服务,以及服务的状态等。此外,它还显示系统路由表、网络接口状态等。可以说,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网络状态的察看工具。在默认情况下,netstat只显示已建立连接的端口。如果要显示处于监听状态的所有端口,使用-a参数即可: #netstat -a 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only servers)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tcp 0 0 *:32768 *:* LISTEN tcp 0 0 *:32769 *:* LISTEN tcp 0 0 *:nfs *:* LISTEN tcp 0 0 *:32770 *:* LISTEN tcp 0 0 *:868 *:* LISTEN tcp 0 0 *:617 *:* LISTEN tcp 0 0 *:mysql *:* LISTEN tcp 0 0 *:netbios-ssn *:* LISTEN tcp 0 0 *:sunrpc *:* LISTEN tcp 0 0 *:10000 *:* LISTEN tcp 0 0 *:http *:* LISTEN ...... 上面显示出,这台主机同时提供HTTP、FTP、NFS、MySQL等服务。 telnet 1.作用 telnet表示开启终端机阶段作业,并登入远端主机。telnet是一个Linux命令,同时也是一个协议(远登陆协议)。 2.格式 telnet [-8acdEfFKLrx][-b][-e][-k][-l][-n][-S][-X][主机名称IP地址] 3.主要参数 -8:允许使用8位字符资料,包括输入与输出。 -a:尝试自动登入远端系统。 -b:使用别名指定远端主机名称。 -c:不读取用户专属目录里的.telnetrc文件。 -d:启动排错模式。 -e:设置脱离字符。 -E:滤除脱离字符。 -f:此参数的效果和指定“-F”参数相同。 -F:使用Kerberos V5认证时,加上此参数可把本地主机的认证数据上传到远端主机。 -k:使用Kerberos认证时,加上此参数让远端主机采用指定的领域名,而非该主机的域名。 -K:不自动登入远端主机。 -l:指定要登入远端主机的用户名称。 -L:允许输出8位字符资料。 -n:指定文件记录相关信息。 -r:使用类似rlogin指令的用户界面。 -S:服务类型,设置telnet连线所需的IP TOS信息。 -x:假设主机有支持数据加密的功能,就使用它。 -X:关闭指定的认证形态。 4.应用说明 用户使用telnet命令可以进行远登录,并在远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用户通过网络在远计算机上登录,就像登录到本地机上执行命令一样。为了通过 telnet登录到远计算机上,必须知道远机上的合法用户名和口令。虽然有些系统确实为远用户提供登录功能,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要限制来宾的操作权限,因此,这种情况下能使用的功能是很少的。 t
仅收录该书籍以供学习和讨论 包含pdf书籍及经过验证的示例 执行demo的示例方式 在编译环境下进入demo目录,执行nmake命令在bin目录下生成可执行文件 注:demo无注释,对应书本部分示例。 目录 第1章 Windows应用序开发入门 1 1.1 第一个实例序 1 1.1.1 start.exe 1 1.1.2 Windows API 2 1.1.3 序入口函数 2 1.1.4 start.c代码分析 2 1.2 编译代码 3 1.2.1 安装Visual Studio 3 1.2.2 安装Microsoft Platform SDK 4 1.2.3 集成Microsoft Platform SDK与Visual C++速成版 5 1.2.4 Vista SDK与Visual Studio 2008 6 1.2.5 Visual Studio专业版或团队系统版 7 1.2.6 使用图形化IDE建立工、进行编译 7 1.2.7 “解决方案”与“工” 8 1.2.8 使用命令行工具编译 8 第2章 Windows API概要 10 2.1 Windows数据类型 10 2.1.1 Windows数据类型示例 10 2.1.2 Windows数据类型与标准C数据类型的关系 14 2.1.3 Windows数据类型与Windows API 14 2.1.4 Windows的数据结构 15 2.2 Windows API的功能分类 15 2.2.1 系统基本服务 15 2.2.2 系统管理 17 2.2.3 用户界面 17 2.2.4 图像和多媒体 20 2.2.5 网络 20 2.2.6 系统安全 20 2.2.7 其他功能 21 2.3 Windows API核心DLL 21 2.3.1 Kernel32.dll 21 2.3.2 User32.dll 21 2.3.3 Gdi32.dll 22 2.3.4 标准C函数 22 2.3.5 其他Dll 22 2.4 Unicode和多字节 22 2.4.1 W版本和A版本的API 24 2.4.2 Unicode与ASCII的转换 24 2.5 对Windows序设计规范的建议 25 第3章 开发工具配置与使用 26 3.1 使用Visual C/C++编译链接工具 26 3.1.1 编译器cl.exe 27 3.1.2 资源编译器rc.exe 31 3.1.3 链接器link.exe 32 3.1.4 其他工具 38 3.1.5 编译链接工具依赖的环境变量 39 3.1.6 示例:使用/D选项进行条件编译 42 3.2 使用Platform SDK 43 3.2.1 Platform SDK的目录结构与功能 43 3.2.2 为编译链接工具设置环境变量 45 3.2.3 Platform SDK工具集 46 3.2.4 Windows Vista SDK 48 3.3 编写Makefile 48 3.3.1 使用nmake.exe构建工 48 3.3.2 Makefile实例 50 3.3.3 注释 50 3.3.4 宏 50 3.3.5 描述块:目标、依赖项和命令 53 3.3.6 makefile预处理 55 3.3.7 在Platform SDK的基础上使用nmake 56 3.4 使用WinDbg调试 57 3.4.1 安装WinDbg 57 3.4.2 编译可调试的序 58 3.4.3 WinDbg命令 59 3.4.4 调试过演示 59 3.5 集成开发环境 Visual Studio 62 3.5.1 工类型选择与配置 62 3.5.2 Visual Studio快捷方式 64 3.5.3 生成项目 64 3.5.4 调试 65 3.5.5 选项与设置 65 3.6 开发环境配置总结 66 第4章 文件系统 67 4.1 概述 67 4.1.1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 67 4.1.2 文件系统主要API 68 4.2 磁盘和驱动器管理 70 4.2.1 遍历卷并获取属性 70 4.2.2 操作驱动器挂载点 76 4.2.3 判断光驱是否有光盘 81 4.2.4 获取磁盘分区的总容量、空闲容量、簇、扇区信息 83 4.3 文件和目录管理 86 4.3.1 删除、复制、重命名、移动文件 87 4.3.2 创建、打开、读写文件,获取文件大小 90 4.3.3 创建目录 96 4.3.4 获取序所在的目录、序模块路径,获取和设置当目录 97 4.3.5 查找文件、遍历指定目录下的文件和子目录 100 4.3.6 递归遍历目录树 103 4.3.7 获取、设置文件属性和时间 105 4.4 内存映射文件 110 4.4.1 使用Mapping File提高文件读写的效率 110 4.4.2 通过Mapping File在进间传递和共享数据 115 4.4.3 通过文件句柄获得文件路径 118 4.5 总结 121 第5章 内存管理 122 5.1 Windows内存管理原理 122 5.1.1 基本概念 122 5.1.2 分页与分段内存管理、内存映射与地址转换 123 5.1.3 进内存空间 125 5.1.4 虚拟内存布局、内存的分工、堆与栈 127 5.1.5 内存的保护属性和存取权限 127 5.1.6 本章API列表 127 5.2 堆管理 129 5.2.1 获取堆句柄、分配与再分配堆 129 5.2.2 获取堆内存块的大小信息 133 5.2.3 释放内存、销毁堆 134 5.3 全局(Global)和局部(Local)内存管理 136 5.3.1 Global函数 136 5.3.2 Local函数 137 5.3.3 使用全局和局部函数分配和释放内存、改变内存块属性 137 5.4 虚拟内存管理 138 5.4.1 虚拟地址空间与内存分页 139 5.4.2 分配和释放可读可写的虚拟内存页面 139 5.4.3 修改内存页面状态和保护属性、将页面锁定在物理内存 142 5.4.4 管理其他进的虚拟内存 143 5.5 内存操作与内存信息管理 144 5.5.1 复制、填充、移动、清零内存块、防止缓冲区溢出 144 5.5.2 获得当系统内存使用情况 146 5.5.3 判断内存指针的可用性 147 5.6 各种内存分配方式的关系与比较 148 5.6.1 标准C内存管理函数与Windows内存管理API的关系 149 5.6.2 功能性区别 149 5.6.3 效率的区别 149 第6章 进、线和模块 150 6.1 基本概念 150 6.1.1 应用序与进 150 6.1.2 控制台应用序与图形用户界面应用序 151 6.1.3 动态链接库、模块 151 6.1.4 线、纤与作业 152 6.1.5 权限与优先级 153 6.2 进管理 153 6.2.1 创建进、获取进相关信息、获取启动参数 153 6.2.2 编写控制台序和图形用户界面应用序 158 6.2.3 获取和设置环境变量 158 6.3 线、纤 162 6.3.1 创建线、退出线、获取线信息 162 6.3.2 挂起、恢复、切换、终止线 164 6.3.3 创建远线、将代码注入其他进执行 167 6.3.4 创建纤、删除纤、调度纤 170 6.3.5 纤与线的互相转换 171 6.4 进状态信息 176 6.4.1 PS API与Tool help API 176 6.4.2 遍历系统的进 178 6.4.3 列举进的模块、线 182 6.4.4 进的堆使用、内存占用、虚拟内存大小,页面错误情况 184 6.5 动态链接库 185 6.5.1 加载、释放DLL、通过句柄获取DLL相关信息 186 6.5.2 编写动态链接库、导出函数 186 6.5.3 创建动态链接库工,配置DLL编译链接选项 188 6.5.4 运行时动态获取DLL导出函数地址并调用 189 6.5.5 声明导出函数、创建lib库,为其他模块提供导入表调用接口 190 6.5.6 通过构建导入表调用DLL导出函数 191 第7章 线同步 192 7.1 基本原理 192 7.1.1 线同步的过 193 7.1.2 同步对象 193 7.1.3 等待函数 193 7.2 同步对象示例 194 7.2.1 使用事件对象(Event) 194 7.2.2 使用互斥对象(Mutex) 199 7.2.3 使用信号量控制访问共享数据的线数量 202 7.2.4 使用可等待计时器(Timer) 206 7.3 等待进和线的执行完成 209 第8章 服务 210 8.1 基本概念 210 8.1.1 服务控制器(SCM) 211 8.1.2 服务序 211 8.1.3 服务控制管理序 211 8.1.4 系统服务管理工具 211 8.1.5 服务的属性 211 8.2 编写服务序 212 8.2.1 入口函数 212 8.2.2 服务主函数 212 8.2.3 控制处理函数 213 8.3 实现对服务的控制和管理 216 8.3.1 创建、删除服务 216 8.3.2 启动、停止服务,向服务发送控制请求 219 8.3.3 管理服务状态、配置服务、服务的依赖关系 222 第9章 图形用户界面 229 9.1 字符界面序 229 9.1.1 基本概念 230 9.1.2 控制台读写 231 9.1.3 控制台字体、颜色等属性,操作屏幕缓存 234 9.1.4 控制台事件 244 9.2 图形用户界面:基本概念 246 9.2.1 窗口 246 9.2.2 窗口类 246 9.2.3 消息和消息处理函数 247 9.2.4 控件 247 9.2.5 资源 248 9.2.6 对话框 248 9.3 图形用户界面:窗口 248 9.3.1 注册窗口类 249 9.3.2 创建窗口 251 9.3.3 窗口消息处理函数 253 9.3.4 窗口属性、位置和大小 256 9.3.5 窗口显示方式 257 9.3.6 线消息队列和消息循环 258 9.4 图形用户界面:控件 258 9.4.1 Tree View控件 258 9.4.2 为Tree View控件增加节点 260 9.4.3 Tree View右键菜单 262 9.4.4 List View控件 263 9.4.5 为List View控件增加分栏 265 9.4.6 为List View控件增加项 266 9.4.7 文本框控件 267 9.4.8 为文本框控件设置文字 268 9.5 界面资源 269 9.5.1 资源脚本(.rc) 269 9.5.2 资源ID定义和头文件 272 9.5.3 在使用资源 273 9.6 菜单 273 9.6.1 菜单资源和菜单句柄 273 9.6.2 动态增加、删除、设置菜单及菜单项 274 9.6.3 菜单消息处理 274 9.7 对话框 275 9.7.1 创建对话框 275 9.7.2 对话框消息处理函数 276 第10章 系统信息的管理 277 10.1 Windows系统信息 277 10.1.1 获取系统版本 277 10.1.2 获取计算机硬件信息 279 10.1.3 获取系统目录等信息 281 10.1.4 用户名、计算机名、域名 282 10.1.5 处理系统颜色信息、尺度信息等 284 10.1.6 鼠标、键盘等外设信息 285 10.2 时间信息 286 10.2.1 设置、获取系统时间 286 10.2.2 获取开机至现在持续的时间 287 10.2.3 文件时间与系统时间的转换 287 10.3 注册表 288 10.3.1 注册表的作用及组织形式 288 10.3.2 键、子键、键属性及键值的相关操作 289 10.3.3 列举注册表项及键值 292 10.3.4 通过注册表设置一个自启动的序 293 10.3.5 设置随序启动而启动的调试器(任何序) 294 10.3.6 指定序崩溃实时调试器 294 第11章 进间通信 295 11.1 邮槽(MailSlot) 295 11.1.1 创建邮槽、从邮槽读取消息 296 11.1.2 通过邮槽发送消息 299 11.2 管道(Pipe) 300 11.2.1 创建命名管道 300 11.2.2 管道监听 302 11.2.3 使用异步I/O进行读写 303 11.2.4 关闭管道实例 307 11.2.5 客户端 307 11.3 剪贴板 310 11.3.1 获取、设置剪贴板数据 310 11.3.2 监视剪贴板 317 11.3.3 剪贴板数据格式 325 11.4 数据复制消息(WM_COPYDATA) 327 11.4.1 数据发送端 327 11.4.2 数据接收端 330 11.5 其他进间通信方式 332 11.5.1 动态数据交换(DDE)和网络动态数据交换(NDDE) 332 11.5.2 通过File Mapping在进间共享数据 333 11.5.3 Windows Socket 333 第12章 Windows Shell序设计 334 12.1 Windows Shell目录管理 335 12.1.1 Shell对目录和文件的管理形式 335 12.1.2 “我的文档”等特殊目录相关操作 335 12.1.3 绑定、遍历、属性获取 337 12.1.4 浏览文件对话框 339 12.2 文件协助(File Associations) 340 12.2.1 文件类型相关注册表键值 340 12.2.2 为文件指定默认打开序 341 12.2.3 定制文件类型的图标 342 12.3 Shell扩展 343 12.3.1 对象及概念 343 12.3.2 CLSID,处理例的GUID 344 12.3.3 注册Shell扩展 345 12.3.4 COM序开发基础 346 12.3.5 编写Handler序 346 12.3.6 Shell扩展序的调试 362 12.3.7 总结 363 12.4 任务栏通知区域(Tray)图标 363 12.4.1 创建图标窗口 364 12.4.2 创建图标和图标菜单 367 12.4.3 最小化主窗口到通知区域 370 12.4.4 弹出气泡通知 372 12.4.5 动态图标 374 12.4.6 其他功能 376 第13章 Windows GDI 379 13.1 GDI编接口概述 379 13.1.1 Windows GDI的功能 379 13.1.2 链接库与头文件 380 13.2 设备上下文(DC)、输出操作与图形对象 380 13.2.1 设备上下文类型与关联设备 380 13.2.2 图形对象的作用及与DC的关系 380 13.2.3 各类图形对象的具体属性与作用 383 13.2.4 绘制、填充、写入等图形输出操作 384 13.2.5 修剪与坐标变换 385 13.2.6 设备上下文的图形模式 385 13.3 一个最简单的GDI序 386 13.3.1 示例 386 13.3.2 DC的操作 387 13.3.3 颜色的表示 388 13.3.4 图形对象:画刷和画笔 389 13.3.5 输出操作:绘制图形和线条 390 13.4 文字和字体 391 13.4.1 选择、设置字体 393 13.4.2 选择字体图形对象 394 13.4.3 文字的颜色 394 13.4.4 输出文字 395 13.4.5 DC图形模式设置 395 13.4.6 遍历字体 396 13.4.7 为系统安装、删除字体文件 398 13.5 绘制线条 398 13.5.1 选择画笔对象 399 13.5.2 直线 399 13.5.3 绘制任意曲线 399 13.5.4 跟踪鼠标轨迹 399 13.5.5 弧线 405 13.6 绘制图形 405 13.6.1 填充颜色与边缘勾勒 406 13.6.2 绘制矩形、椭圆、圆角矩形 406 13.6.3 椭圆弓形和椭圆扇形 411 13.6.4 多边形 411 13.6.5 RECT结构及对RECT的操作 412 13.7 位图操作 414 13.7.1 截取屏幕、保存位图文件 414 13.7.2 将位图显示在界面上 419 13.8 区域(Regions)、路径(Paths)与修剪(Clip)操作 422 13.8.1 区域的创建及形状、位置等属性 422 13.8.2 区域边沿、区域填充、反转与勾勒操作 423 13.8.3 组合、比较、移动等操作 426 13.8.4 点击测试(Hit Testing) 427 13.8.5 路径的创建与操作 431 13.8.6 路径转换为区域 432 13.8.7 使用区域和路径进行修剪操作,限制输出 432 13.9 坐标变换 438 13.9.1 缩放 439 13.9.2 旋转 440 13.10 调色板 440 第14章 网络通信与配置 443 14.1 Socket通信 444 14.1.1 客户端 444 14.1.2 服务端 449 14.1.3 处理并发的客户端连接 455 14.1.4 网络通信的异步I/O模式 456 14.2 IP Helper 456 第15章 序安装与设置 463 15.1 创建cab文件 463 15.1.1 makecab.exe 463 15.1.2 压缩多个文件 464 15.1.3 Cabinet软件开发工具包(CABSDK) 466 15.2 编写INF文件 466 15.2.1 INF文件格式 466 15.2.2 Install节 468 15.2.3 CopyFiles和AddReg等安装过 468 15.2.4 源路径和目的路径 469 15.2.5 字符串表 469 15.3 安装序setup.exe的编号 469 15.4 使用msi文件进行安装 472 15.4.1 Windows Installer Service 472 15.4.2 msi文件的创建与修改工具orca.exe 474 15.4.3 准备工作 475 15.4.4 编辑表组 475 第16章 设备驱动管理与内核通信 476 16.1 设备管理 476 16.1.1 列举设备接口 477 16.1.2 监控设备加载和卸载 483 16.2 I/O控制、内核通信 488 16.2.1 加载驱动程序 488 16.2.2 控制驱动程序、与驱动程序进行通信 495 16.3 编写设备驱动程序 498 16.3.1 驱动程序开发包:DDK 499 16.3.2 开发驱动程序 499 16.4 I/O模式,同步与异步 504 第17章 用户、认证和对象安全 506 17.1 基本概念 506 17.1.1 访问令牌、权限和用户标识 506 17.1.2 进的系统操作权限 507 17.1.3 安全对象 508 17.1.4 访问控制列表(ACL) 508 17.2 安全机制序示例 509 17.2.1 列举进访问令牌内容和权限 509 17.2.2 修改进的权限 514 17.2.3 列举安全对象的安全描述符 515 17.2.4 修改安全描述符 521 17.3 用户 522 17.3.1 创建用户 522 17.3.2 用户组 523 17.3.3 删除用户 525 17.3.4 列举用户和用户组、获取用户信息 525 第18章 Windows API的内部原理 532 18.1 关于API的补充说明 532 18.1.1 Windows API的版本演进和Vista新增API 532 18.1.2 64位操作系统的接口 533 18.2 Windows系统的对象封装 533 18.2.1 什么是对象 534 18.2.2 面向对象的思想 534 18.2.3 Windows系统的对象:内核对象、GDI对象等 534 18.3 Windows序设计参考:文档资源与样例代码 534 18.3.1 SDK文档和MSDN 534 18.3.2 SDK示例代码 535 18.4 x86平台序函数调用原理 535 18.4.1 函数调用的真实过 535 18.4.2 函数调用约定 539 18.4.3 为什么通过参数返回数据时只能使用指针 540 18.4.4 缓冲区溢出 540 18.4.5 序运行错误的调试技巧 540 18.5 可执行序结构与API函数接口内部机理 541 18.5.1 Windows可执行序结构 541 18.5.2 导入表、导出表、动态链接 543 18.5.3 NTDLL.DLL、NATIVE API和SSDT 544 18.5.4 API HOOK 546 18.6 发布序 546 18.6.1 合理选择编译链接选项 546 18.6.2 构建到指定路径 546 18.7 模块化,向Windows API学习接口定义 547 18.7.1 lib文件 547 18.7.2 头文件 547 18.7.3 为第三方应用软件提供SDK 547
这是书的光盘。共分为两个部分,这是第一部分。 本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Windows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与调试技巧。本书共分23章,内容涵盖了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NT驱动程序与WDM驱动程序的构造、驱动程序的同步异步处理方法、驱 动即插即用功能、驱动程序的各种调试技巧等。同时,还针对流行的PCI驱动程序、USB驱动程序 、虚拟串口驱动程序、摄像头驱动程序、SDIO驱动程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每一节 的例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力求让读者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掌握各类Windows驱动 序的开发技巧,学习尽可能多的Windows底层知识。   本书适用于、高级系统序员,同时也可用做高校计算机专业操作系统实验课的补充教材。 原创经典,威盛一线工师倾力打造。深入驱动核心,剖析操作系统底层运行机制,通过实例引导,快 速学习编译、安装、调试的方法。   从Windows最基本的两类驱动程序的编译、安装、调试入手讲解,非常容易上手,用实例详细讲解 PCI、USB、虚拟串口、虚拟摄像头、SDIO等驱动程序的开发,归纳了多种调试驱动程序的高级技巧,如 用WinDBG和VMWARE软件对驱动进行源码级调试,深入Windows操作系统的底层和内核,透析Windows驱动 开发的本质。 本书是作者结合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不仅详细介绍了Windows内核原理,而且介绍了编技 巧和应用实例,兼顾了在校研究生和工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对教学、生产和科研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专著。              ——国工院院士   院士推荐   目,电子系统设计广泛采用通用操作系统,达到降低系统的设计难度和缩短研发周期。实现操作 系统与硬件快速信息交换是电子系统设计的关键。   通用操作系统硬件驱动程序的开发,编写者不仅需要精通硬件设备、计算机总线,而且需要Windows 操作系统知识以及调试技巧。学习和掌握Windows硬件驱动程序的开发是电子系统设计人员必备的能力。   本书是作者结合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不仅详细介绍了Windows内核原理,并且介绍了编 技巧和应用实例,兼顾了在校研究生和工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对教学、生产和科研有现实的指导 意义,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专著。 第1篇 入门篇 第1章 从两个最简单的驱动谈起 本章向读者呈现两个最简单的Windows驱动程序一个是NT式的驱动程序,另一个是WDM式的驱动程序。 这两个驱动程序没有操作具体的硬件设备,只是在系统里创建了虚拟设备。在随后的章节,它们会作 为基本驱动程序框架,被本书其他章节的驱动程序开发所复用。笔者将带领读者编写代码、编译、安装 和调试序。   1.1 DDK的安装   1.2 第一个驱动程序HelloDDK的代码分析    1.2.1 HelloDDK的头文件    1.2.2 HelloDDK的入口函数    1.2.3 创建设备    1.2.4 卸载驱动    1.2.5 默认派遣例   1.3 HelloDDK的编译和安装    1.3.1 用DDK环境编译HelloDDK    1.3.2 用VC集成开发环境编译HelloDDK    1.3.3 HelloDDK的安装   1.4 第二个驱动程序HelloWDM的代码分析    1.4.1 HelloWDM的头文件    1.4.2 HelloWDM的入口函数    1.4.3 HelloWDM的AddDevice例    1.4.4 HelloWDM处理PNP的回调函数    1.4.5 HelloWDM对PNP的默认处理    1.4.6 HelloWDM对IRP_MN_REMOVE_DEVICE的处理    1.4.7 HelloWDM对其他IRP的回调函数    1.4.8 HelloWDM的卸载例   1.5 HelloWDM的编译和安装    1.5.1 用DDK编译环境编译HelloWDM    1.5.2 HelloWDM的编译过    1.5.3 安装HelloWDM   1.6 小结  第2章 Windows操作驱动的基本概念  驱动程序被操作系统加载在内核模式下,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的其他组件进行密切交互。本章主 要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的基本概念,同时还介绍应用序和驱动程序之间的通信方法。   2.1 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    2.1.1 Windows家族    2.1.2 Windows特性    2.1.3 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    
Windows系统尝试加载某个硬件设备驱动程序时,如果发现同一设备驱动程序一个实例仍然存在于内存,则会出现无法加载设备驱动程序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先设备驱动程序未能正确地卸载或关闭导致的。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 1. 重新启动计算机:选择重新启动计算机可以清空内存,以便操作系统可以重新加载设备驱动程序。这将关闭任何先设备驱动程序实例,重新加载新的设备驱动程序。 2. 卸载或禁用设备:打开设备管理器,找到相关设备,并尝试卸载或禁用它。只有在关闭设备的情况下,系统才能重新加载设备驱动程序。 3. 更新或重装设备驱动程序:从设备制造商的官方网站下载并安装最新的设备驱动程序,或者尝试使用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光盘进行重装。 4. 清理注册表:使用系统维护工具或第三方注册表清理工具,执行注册表清理操作,删除掉任何与相关设备驱动程序实例相关的项。 5. 使用设备清理工具:使用设备清理工具,如Device Cleanup Tool,来卸载或删除先设备驱动程序实例。 在执行以上操作之,请务必备份您的重要数据,并确保您具备管理员权限。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建议咨询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支持团队,以获取更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