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休假
小朋友幼儿园毕业旅行,答应她去海岛玩沙子,玩水,看鲨鱼,看恐龙。于是,去了趟科莫多。
画外音:印尼,以恐怖的大蜥蜴出圈,比较小众。
一周的休假,和小朋友相处,和当地的一些居民相处,我最大的感触,四个字:松弛感!
【1】小朋友的世界
一片海水,浮潜,看珊瑚,喂鱼,一玩就是一上午。
一片海滩,挖沙子,捡贝壳,堆沙堡,一玩又是一下午。
画外音:海滩,最不费爹的带娃出行方式。
小朋友的松弛感,是不是因为,较少的责任?
没有成年人赚钱,养家的压力,于是能够更轻松的享受生活?
我脑子里,却是“要记得收消息,回邮件”,很难集中精神放松。
小朋友的松弛感,是不是因为,即时满足,对当下的事物充满热情?
我脑子里都是,自己的事,家里的事,公司的事... 未来要怎么办。
小朋友的松弛感,是不是因为,简单的社会关系?
家里娃想看海星,当地的小朋友就跑到海里抓海星,不可思议。
而成年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感情与利益。
小朋友的松弛感,是不是因为,好奇心与新鲜感?
额,而我,时常对世界抱着“哎,还不就那样”的心态。
小朋友的松弛感,真的羡慕。
【2】当地人的世界
科莫多不大,用我世俗的眼光判断,甚至有点“落后”,当地人平均收入也就3000RMB左右,可当地的一瓶矿泉水,路边摊的普通炒饭,超市里的日常百货,和国内的价格却是差不多。
money,你们不焦虑吗?
money,我们不够用吗?
日常够用,生病怎么办?
生病了吗?
自己够用,小孩长大后怎么办?
长大了吗?
现在够用,未来怎么办?
未来来了吗?
...
我甚至没办法和当地人就这个话题持续聊下去。
我看他们,就像他们看我一样。
“这个人好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我的世界
在我工作生活的地方,经常听到一句话:
到底有什么用?到底有什么帮助?
每做一件事...
对高考有帮助吗?
对找工作有帮助吗?
对赚钱有帮助吗?
对养娃有帮助吗?
...
积极的一面,自我反省。
积极的一面,目标感强。
画外音:先寻找积极的一面安慰自己吧。
消极的一面,压力大,焦虑。
消极的一面,缺乏创造力,好奇心,冒险精神。
消极的一面,决策的僵化。
消极的一面,缺乏乐趣和幸福感。
...
在尝试着理解科莫多当地居民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功利主义。
究竟自己什么时候,面对:
“就知道躺着,有用吗?”能理直气壮的回复:
“没用,但我就想躺着”。
我接触的一些当地居民,他们心理与身体上那种放松的状态,那种内心的静宁,那种积极与冷静(毫无紧张与焦虑),那种对生活节奏的把控与过程的享受(我感觉不到对效率的追求),那种与人相处时的那种舒适感与不伪装,我,不理解。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是这样?
难道环境对一个人心态的养成真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也太宿命论了吧。
我不相信,我不理解。
但是,我很羡慕。
【4】休假结束
一周很快。
脑子里每天掺杂着很多想法,累。
明天,我又即将回归到那个现实的世界中去。
...
末了,放一张和科莫多龙的合影吧。
看它的爪子,一巴掌,我就被拍死了。
会把我吃得,只剩头骨。
画外音:不是只剩“骨头”,是只剩“头骨”,骨头会嚼碎。
【-1】结尾
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情绪稳定,内心平和,时刻从容的人。那是,我梦寐以求的,松弛感。
人就是这样,道理都懂,可仍过不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