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控制论的革命者感悟(一)

书目:《控制论的革命者:阿拉德时代智利的技术与政治》

本书背景位于南美国家智利,版图形如窄条,夹在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之间。1970年,智利选民选择了在萨尔瓦多·阿连德·戈森斯(Salvador Guillermo Allende Gossens)的领导下通过民主道路进行社会主义变革。

内容:在本书中,我研究了政治与科技愿景的交汇点,以及促成它们成为现实的历史人物,借此理解历史中科技与政治相互之间产生的影响。本书借鉴了历史学和科技社会学早期重要作品的一些观点:科技不只是技术工作的产物,还是社会协商的结果。P7

感悟:

以前我总觉得科技就是科技,和政治没什么关系。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都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项目的资助、科技成果的分配,这些都受到政治的影响。政治不仅给科技发展指方向,还为科技的应用定框架。

比如新能源车,这个领域的发展不仅是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也是国家意志、市场需求和环保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为了打破西方的技术垄断,也在新能源车上下了不少功夫。 新能源车的发展和国家对能源安全的重视、对环保的承诺是分不开的。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也就是碳达峰和碳中和,这推动了新能源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越来越关注,新能源车因为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很快在市场上流行起来。而且,石油汽车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解释权大多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他们因为先发优势,已经有了像奔驰这样的大品牌。

但是新能源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因为技术难题、成本高、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新能源车市场并不景气。这时候,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开始一起想办法。政府通过补贴购车、免征购置税等政策降低购车成本;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电池性能,优化车辆设计;科研机构则研究新材料、新技术,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这样,新能源车才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张名片。

新能源车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在能源战略上的转变,也反映了中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寻求新定位的政治意愿。这种政治意愿推动了科技创新,让新能源车技术快速发展。所以,新能源车技术的成功,不只是科研人员的智慧,也是国家、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果没有社会协商,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就不可能实施,化石燃料车企也不会满意。

因此科技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而是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紧密相关的。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往往受到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影响。科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所以,在推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的影响,加强科技和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和互动。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和挑战,加强社会治理和监管,确保科技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内容:与其说科技是价值中立的,还不如说科技是历史环境的产物,科技本身也参与进对历史环境的塑造之中。P7

感悟:这句话强调了科技与历史环境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科技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例如,控制论的兴起与二战后对通讯和控制的需求密切相关,而智利的协同控制工程则是在冷战背景下,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变革而探索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另一方面,科技本身也会对历史环境产生深远影响,改变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传统观点认为科技是价值中立的,即科技本身不带有任何价值判断,其价值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然而,这句话指出,科技并非完全中立,而是嵌入了特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可能来自科技的设计者、使用者或社会环境。例如,智利的协同控制工程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还被赋予了民主参与、去中心化和工人管理等政治价值。这种价值嵌入性意味着科技的设计和使用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科技的发展并非孤立的线性过程,而是深深植根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技术需求和条件,这些需求和条件塑造了科技的发展方向。科技的历史性也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种技术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剥离出来,而应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理解和评价。

科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不仅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也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演变。例如,早期的计算机技术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计算机逐渐普及到商业和家庭领域。这种动态性也表明,科技的价值和影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对科技的评价和应用需要与时俱进。

此外,科技与社会的共同演化关系。科技的发展会推动社会变革,而社会变革又会催生新的技术需求。

内容:不同意、不一致与争论弥漫于智利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这种观点的多元性使创造一门用于实现政治理想的技术变得困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P9

感悟:这句话反映了智利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复杂性。政治目标的实现需要统一的行动和明确的方向,但智利的情况却充满了分歧和争议。这种分歧不仅来自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对立,还体现在执政联盟内部对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具体路径上。从社会层面来看,这种观点的多样性反映了智利社会内部的阶级差异、利益诉求和文化背景。阿连德希望通过民主和法治不使用暴力或外国援助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改革其领导的“人民团结阵线”是由六个智利左翼政党组成的联盟,其构成党派分别是社会党、共产党、激进党、社会民主党、统一人民行动运动和独立人民行动。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期望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导致了在技术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难以平衡各方利益,进而影响了技术系统的社会接受度和实际效果。

技术本身是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但技术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明确的需求和目标。智利的情况表明,技术专家们不仅要面对技术难题,还要应对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复杂性。例如,协同控制工程的设计初衷是通过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但这种技术系统的设计需要嵌入特定的政治价值,如民主参与和去中心化。然而,不同的观点和利益诉求使得技术专家难以在设计中达成一致,导致技术系统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

智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观点的多样性。作为一个长期拥有民主传统的国家,智利的公民社会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多元性,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主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但也增加了实现统一目标的难度。

此外,智利的社会主义实践并非孤立进行,而是处于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对智利的干预和经济封锁进一步加剧了智利内部的分歧和矛盾。外部压力使得智利政府在追求社会主义目标时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也使得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内容:社会技术工程的理念是讨论的重点,我使用社会技术工程这个术语来指代技术的设计与围绕着设计本身的社会的、组织的关系。P9

感悟:社会技术工程”这一概念强调了技术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涉及社会和组织层面的复杂关系。这意味着技术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其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如何与现有的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和组织形式相互作用。例如,在智利的协同控制工程中,技术专家不仅要设计出能够实时控制经济的计算机系统,还要考虑如何让这个系统与智利的社会和政治目标相契合,比如工人参与管理和去中心化控制。

技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入在社会和组织的背景中。技术的设计和使用受到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和组织结构的制约。(抗艾滋病婴儿)

技术与组织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技术的设计和实施会影响组织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结构;另一方面,组织的现有结构和文化也会对技术的接受和应用产生影响。(智慧城市治理)这种互动关系表明,技术设计需要与组织变革相结合,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技术并非纯粹的科学产物,而是社会构建的结果。技术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技术并非纯粹的科学产物,而是社会构建的结果。技术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例如,智利的协同控制工程不仅是一个技术项目,也是一个政治项目,它反映了智利政府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变革的政治目标。这种社会构建性表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能脱离其社会背景,而应被视为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技术的设计和实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改变社会结构、文化模式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例如,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管理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种社会影响要求技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并采取措施来引导技术的积极影响,减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内容:这个系统包含了一种能在国家控制增强的情况下保护个人自由的机制。

感悟:

这句话揭示了技术系统在增强国家控制的同时,也可以设计出保护个人自由的机制。这表明技术本身并非天然倾向于压迫或自由,而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实现不同的社会和政治目标。在智利的协同控制工程中,技术专家试图在实现国家对经济的有效管理的同时,确保个人自由不受侵犯。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技术的双重性:一方面,技术可以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增强政府的管控能力;另一方面,技术也可以嵌入保护个人自由的机制,从而平衡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

技术系统的设计往往需要在不同的价值之间进行权衡。在增强国家控制的同时保护个人自由,是一种典型的权衡。这种权衡反映了技术设计中的伦理和社会价值考量。例如,协同控制工程的设计者需要在实现经济管理效率和保护工人及公民的个人自由之间找到平衡。这种平衡的实现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创新,还需要对社会和政治价值的深刻理解。设计者必须在技术系统中嵌入明确的价值观,以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的期望和伦理标准。

技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对个人自由的影响。在增强国家控制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个人自由不受侵犯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协同控制工程的设计者通过在系统中嵌入保护个人自由的机制,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这种设计思路表明,技术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对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特别是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影响。技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其社会影响。

这句话还体现了技术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在增强国家控制的同时保护个人自由,是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技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支持民主价值,包括个人自由、平等和参与。协同控制工程的设计者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民主目标,例如通过工人参与管理和去中心化控制来增强民主参与。这种设计思路表明,技术可以作为民主工具,支持民主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仅仅作为国家权力的工具。

技术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伦理问题,特别是在涉及个人自由和国家控制的情况下。设计者需要在技术系统中嵌入伦理机制,以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伦理标准。例如,协同控制工程的设计者试图在系统中嵌入保护个人自由的机制,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伦理问题。这种伦理设计要求技术专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和政治价值,确保技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符合伦理和社会期望。

内容:科技是历史文本。只有阅读了这些文本,我们才能理解历史。P10

感悟:

科技是历史文本。只有阅读了这些文本,我们才能理解历史。” 这句话揭示了科技与历史之间复杂而深刻的关系。

科技本身就是历史的“文本”。每一次技术革新,无论是印刷术的发明、蒸汽机的诞生,还是互联网的普及,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些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态。例如,印刷术的发明不仅推动了知识的传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和传播的渴望。通过研究这些技术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像阅读历史文本一样,还原过去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

科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其他要素紧密相连。科技的发展受到社会需求的推动,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社会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例如,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也引发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催生了现代城市和工厂制度。使得科技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成为理解历史的关键。

科技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它我们可以解读历史的“文本”。每一种技术都承载着特定的时代信息和文化内涵。例如,古代的农业技术反映了当时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和改造能力,而现代的数字技术则体现了人类对信息和效率的追求。通过解读这些“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脉络和发展方向。

科技的发展并非线性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同时,历史也在不断地塑造科技的发展方向。例如,在冷战时期,军事竞争推动了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这些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了冷战的格局。这种动态关系使得科技成为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使得历史成为理解科技发展的关键。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每一项技术,无论是简单的工具还是复杂的系统,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人类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挑战和创新。通过研究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像阅读一本历史书一样,深入了解过去的社会结构、文化背景和人类行为模式。

科技并非仅仅是技术的堆砌,而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人类对自身能力和社会需求的重新认识。例如,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重塑了社会的交往模式和经济结构。这种深刻的影响使得科技成为理解历史的重要窗口。

此外,科技与历史的关系是动态的。科技的发展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而历史的进程也受到科技发展的推动。使得科技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同时也使得历史成为科技发展的背景。

内容:智利的特殊历史、政治和科技环境允许阿连德政府以不同于更发达的国家的方式来采用计算机技术和控制论理念。P13

感悟:

智利的历史背景为其采用计算机技术和控制论理念提供了独特的土壤。作为一个长期拥有民主传统的国家,智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尤其是在1970年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总统后,智利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通过民主选举实现社会主义变革的国家。这种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智利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更加注重民主和和平变革,而不是通过暴力革命。这种历史传统为阿连德政府采用计算机技术和控制论理念提供了思想基础,使其能够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方式探索技术与政治的结合。

智利的科技环境在当时相对落后,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然而,这种相对落后的科技环境反而促使阿连德政府采取更加创新的方式。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足够的技术人才,智利政府不得不依靠有限的资源,通过国际合作(如与英国的技术专家合作)来实现技术突破。这种局限性反而激发了智利的技术创新,使其能够以一种不同于更发达国家的方式来采用计算机技术和控制论理念。例如,协同控制工程在设计中采用了简化的计算机系统和创新的通讯网络,以适应智利的实际情况。

智利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对计算机技术和控制论理念的采用。智利社会具有较强的民主传统和公民参与意识,这种文化背景使得阿连德政府在采用新技术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工人参与。例如,协同控制工程的设计中融入了工人参与管理和去中心化控制的理念,这不仅反映了智利的社会文化传统,也体现了阿连德政府对社会公平和民主参与的重视。

内容:在一个危机时刻——换句话说,在一个以卡车司机罢工开始并威胁到阿连德政权的大罢工时期——本用于协同控制工程的通讯网络将国家政府的垂直命令和智利工厂车间内的水平活动联结到了一起。P17

感悟:协同控制工程的通讯网络在危机时刻的关键作用。在卡车司机罢工引发的大罢工期间,智利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威胁。然而,原本用于经济管理的通讯网络被迅速转化为一种危机应对工具,将国家政府的垂直命令与工厂车间的水平活动联结在一起。这表明技术系统在危机时刻可以发挥超出其设计初衷的作用,成为应对紧急情况的重要手段。

危机时刻,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准确传递至关重要。通讯网络使得政府能够实时获取工厂车间的生产情况和其他相关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制定和调整应对策略。同时,政府的指令也能迅速传达给工厂和基层单位,确保政策的快速执行。这种信息的双向流通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决策效率,还增强了政府对危机的掌控能力。

技术系统在危机中的作用也体现了政治与技术的深度互动。政府利用通讯网络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运行,这表明技术不仅是工具,也是政治权力的延伸。技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需要考虑其在政治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支持政府的政治目标。同时,技术系统的使用也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通讯网络不仅支持了政府的垂直指挥,还促进了工厂车间内的水平活动。这意味着技术系统不仅能够支持自上而下的指令传递,还能促进基层的自主组织和协调。这种双向支持有助于在危机中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动员,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应对能力。这也表明技术系统在危机管理中可以发挥多层次的作用,支持不同层面的活动。

此外技术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是其在危机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也是其设计和维护的重要考量因素。

第二章

内容:我对这些事实的反思越多,越觉得所谓社会系统中渐进的适应方式已经在根本上行不通了……因此,我非常清楚,我多年以来一直在倡导革命。P19

感悟:他认为,传统的渐进式改革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系统时已经无法有效解决问题。这种观点反映了比尔对现有社会系统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反思。

比尔强调了革命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性的变革才能解决社会系统中的根本问题。这里的“革命”并非指暴力革命,而是指一种彻底的、系统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目标是重新设计和优化社会系统,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比尔的这种观点与当时智利的政治环境形成了呼应,智利的阿连德政府也在寻求通过和平的社会主义变革来解决长期存在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比尔的控制论思想为革命性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控制论强调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自适应能力,这与比尔所倡导的革命性变革的目标一致。通过控制论的方法,比尔试图找到一种能够在不破坏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变革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技术系统,也适用于社会和政治系统。比尔的这种思想与智利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协同控制工程这一独特的技术和社会实验。

比尔通过控制论的方法为智利的社会主义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科学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范例。这种结合表明,科学和技术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而政治目标也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实现。

比尔的这句话还体现了他的个人信念和对社会变革的承诺。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改革者。他的信念驱使他将科学思想应用于实际的社会问题中,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内容:控制的想法通常与统治(domination)有关。比尔提供了不同的定义:控制被他定义为自我调节,或者叫做系统适应内部和外部变化并生存的能力。P36

感悟:黑箱的概念起源于电气工程,指的是一个密封的无法观测内部的盒子,它可以接收电输入,工程师也可以观察到它的输出。通过改变输入并观察输出,工程师可以辨别一些有关盒子的内容的东西,而无需亲自看盒子的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系统的黑箱部分保留了原始系统的行为,但不需要观察者制作一套系统工作方式的准确表征。比尔认为,在不完全了解其内部工作原理的情况下,对极其复杂的系统进行调节是可能的,这是比尔所说 “无需进入黑箱即可了解其执行的功能的性质(nature)”或掌握子系统行为的范围。 [54]换句话说,掌握事物的作用比完全了解它们的工作方式更为重要。为了调节其系统行为,需要一个和被调节的系统适应性相配的灵活的调节器,它要能响应和调节被黑匣子化的子系统的所有行为。

造这样的调节器是极其困难的。想象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比如国民经济。它具有许多组成部分,包括工厂,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商以及劳动力,所有配置都错综复杂并且相互依赖。每个组成部分都可以被假设一系列可能的状态,例如,国民经济的工厂可以构成一个子系统。该工厂的生产水平通常会落在一定范围内。但罢工可能会使生产停顿。石油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工厂的运输成本大幅度上升,并对全国范围内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简而言之,工厂可以被假设为(assume)很多状态,但它只需要其中的一个子集。比尔将可能状态的总数称为系统的“多样性”(variety)。在此处的示例中,每个工厂能得到(pass through)一系列的状态。一旦这些经济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联系起来,总体系统(国民经济)的状态就会更加复杂,或者拥有更多的多样性。

因此,要控制一个子类繁多的极其复杂的系统,需要一个调节器,它可以对这些潜在状态中的每一个做出反应并进行控制,换句话说,就是响应系统的多样性。“人们经常听到乐观的要求:‘给我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不会出错的那种。’”比尔写道, “这种'简单'的控制系统的麻烦在于,它们的多样性不足以应对环境中的多样性……只有控制机制的多样性才能成功地应对被控制系统的多样性。”[56]最后的结果是:只有多样性才能控制多样性。这是阿什比的“必需多样性法则”(Law of Requisite Variety)的本质,也是比尔控制论工作的基本原理。[57]

必需多样性法则具有直觉上的意义:你不可能真正地控制系统,除非你能应对每个颠覆性的企图。如果控制被定义为支配,那么控制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极其困难的。历史上充满着人类试图控制自然,生物学和其他人类的例子,这些努力由于多样性有限而失败。许多最强大的药物无法适应疾病的所有形态(permutations)。比尔挑战了作为统治的控制的通常定义,他认为这种控制是专断和压迫的,不可取。它也“幼稚,原始,和报应性的因果关系密不可分”。这种人们自以为是控制的,强调其片面观察的观点,比尔认为:它除了 是“粗暴的胁迫过程”之外什么都不是。[59]科学家不应使用科学来统治外部世界,而应着重于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平衡条件并开发控制器,以帮助整个系统达到其自然的稳定状态。Beer强调要在不同子系统之间创建横向通信渠道,以便一个子系统中的变化可以被其他子系统中的变化理解(absorbed)。[60]他认为,这种方法利用了每个子系统的灵活性。他并没有创建一个调节器来修复每个子系统的行为,而是找到了将子系统耦合在一起的方法,以便它们可以相互响应并适应。这样的自适应耦合有助于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比尔称系统稳定稳态为动态平衡:系统通过自身的动态自调节(如将子系统彼此耦合)来承受外部环境中的干扰的能力。比尔认为动态平衡对每个系统的存活都必不可缺,不管是生物系统、机械系统还是社会系统。他还认为,通过动态平衡而不是统治来控制系统,可以系统更加灵活并促进适应性。因此,他提出了另一种控制思想,他将其定义为“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器”。[62]在1969年联合国教育,社会及文化组织的演讲中(译注:原文如此),比尔以这段话作为他的开场白:“对于管理人员而言,明智的做法不是尝试更改系统内部的行为……而是更改系统结构,以使其自然的系统性行为变得不同。所有这些都表明,管理(mamagement)与其说是系统管理(system manage)的一部分,不如说是(系统)自己的设计者。”[63]也就是说,比尔的控制论力求一种重新设计企业和国企的方法,以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趋于稳定,需求趋于正常。

内容:比尔的管理控制论思想与智利的民主社会主义类似。首先,像比尔一样,阿连德和人民团结阵线也希望进行结构上的改变,并希望它们的发生越快越好。但是,他们需要以不威胁现有民主机构稳定的方式进行变革。P41

感悟:1. 管理控制论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相似性

比尔的管理控制论和智利的民主社会主义在理念上存在显著的相似性。两者都强调通过结构性变革来实现快速而深刻的改变,但同时又都认识到这种变革必须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进行,以避免对现有稳定造成威胁。这种相似性不仅体现在对变革速度的追求上,还体现在对变革方式的谨慎态度上。

结构性变革的追求:比尔的管理控制论强调通过系统性的方法来优化组织和管理,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适应性。同样,阿连德和人民团结阵线希望通过结构性变革来解决智利长期存在的经济不平等和社会问题。

对现有稳定的尊重:比尔的控制论方法强调在不破坏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变革,这与阿连德政府试图在民主框架内进行社会主义变革的目标一致。两者都认识到,快速的变革可能会带来不稳定,因此需要在变革速度和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

2. 变革的速度与稳定性

比尔和阿连德都认识到,快速的变革是必要的,但这种变革必须在不威胁现有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观点反映了对复杂系统的深刻理解,即系统在变革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以避免因变革过快而导致的崩溃。

快速变革的必要性:比尔的管理控制论强调通过创新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系统中的问题,这与阿连德政府希望通过快速变革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目标一致。两者都认为,传统的渐进式改革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系统中的根本问题。

稳定性的维护:比尔的控制论方法强调通过反馈机制和自适应控制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这与阿连德政府试图在民主框架内进行变革的目标一致。两者都认识到,变革过程中需要保持系统的动态平衡,以避免因变革过快而导致的不稳定。

3. 民主框架内的变革

比尔和阿连德都强调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进行变革的重要性。这种观点反映了对民主价值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稳定的维护。

民主价值的尊重:阿连德政府试图在民主框架内进行社会主义变革,这与比尔的管理控制论中强调的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进行优化的目标一致。两者都认识到,变革必须在尊重现有制度和法律的前提下进行,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民主价值。

社会稳定的维护:比尔的控制论方法强调通过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来维持稳定性,这与阿连德政府试图在变革过程中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一致。两者都认识到,快速的变革可能会带来不稳定,因此需要在变革速度和稳定性之间找到平衡。

4. 系统性方法的应用

比尔的管理控制论和智利的民主社会主义都强调系统性方法的应用。这种方法不仅关注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还关注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

系统性方法的重要性:比尔的管理控制论强调通过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来实现变革,这与阿连德政府试图通过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目标一致。两者都认识到,复杂系统中的问题需要通过系统性方法来解决,而不能仅仅依赖于局部的、孤立的改革。

动态平衡的实现:比尔的控制论方法强调通过反馈机制和自适应控制来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这与阿连德政府试图在变革过程中保持社会稳定的目标一致。两者都认识到,变革过程中需要通过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来维持动态平衡,以避免因变革过快而导致的不稳定。

内容:与苏联实行的集中式计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连德对社会主义的阐述强调了对分散式治理(decentralized governance)的承诺,要求工人参与管理,从而强化了他对个人自由的自称的(professed)信念。但他也承认,面对政治多元化,政府将支持“那些靠自己的工作谋生的人的利益”,而革命应该用“坚定引导的手”开始进行。P52

感悟:阿连德对马克思著作的解释强调了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时尊重智利现有的民主进程的重要性。这种解释与马克思在19世纪的理论有所不同,马克思更多地关注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手段实现社会主义,而阿连德则强调在现有民主框架内进行和平变革的可能性。这种重新诠释反映了阿连德对智利独特历史和政治环境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和平变革路径的坚定信念。

尊重民主进程:阿连德认识到,智利有着长期的民主传统,这种传统是智利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主张在现有的民主框架内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而不是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现有制度。

和平变革的可能性:阿连德的解释强调了和平变革的可能性,这与马克思在19世纪的理论有所不同。马克思更多地关注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手段实现社会主义,而阿连德则认为在智利的特定历史和政治条件下,和平变革是可行的。

2. 分散式治理与工人参与

阿连德对社会主义的阐述强调了对分散式治理的承诺,要求工人参与管理。这种理念与苏联实行的集中式计划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阿连德对个人自由和民主参与的重视。

分散式治理:阿连德主张分散式治理,即权力下放,让工人和基层社区更多地参与决策过程。这种治理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性,还能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参与感。

工人参与管理:阿连德强调工人参与管理,这不仅是对工人阶级的尊重,也是对个人自由的保障。通过工人参与管理,可以更好地反映工人的利益和需求,增强工人对改革的支持和参与度。

3. 个人自由与政治多元化

阿连德承认,在面对政治多元化时,政府将支持“那些靠自己的工作谋生的人的利益”,但同时强调革命需要“坚定引导的手”来推动。这种观点反映了他在推动社会主义改革时对个人自由和政治多元化的平衡。

个人自由的保障:阿连德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主义改革不应牺牲个人自由。这种理念与传统的集中式社会主义模式有所不同,更接近于社会民主主义的实践。

政治多元化:阿连德认识到智利社会的政治多元化,因此在推动改革时需要平衡不同政治派别的利益。这种平衡不仅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还能增强改革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坚定引导的手:尽管阿连德强调民主和自由,但他也认识到在推动改革时需要“坚定引导的手”来确保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这种观点反映了他对改革的坚定信念和对社会稳定的重视。

4. 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影响

阿连德的社会主义理念深受智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影响。智利有着长期的民主传统和强烈的公民参与意识,这些因素使得阿连德在推动改革时更加注重民主和自由。

民主传统:智利有着长期的民主传统,这种传统使得阿连德在推动改革时更加注重民主程序和公民参与。

公民参与意识:智利社会有着强烈的公民参与意识,这种意识使得阿连德在推动改革时更加注重工人和基层社区的参与。

内容:比尔认为,这种价值冲突只能从顶端(top)开始解决,这是阿连德坚决支持的信念,即智利政府仍将主张保护工人权益的政策,尽管立法条文赋予反对派同等的权利。P53

感悟:1. 价值冲突的本质

阿连德所面临的价值冲突主要体现在如何平衡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与民主制度下的政治多元化。一方面,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平等、工人权益保护和社会正义;另一方面,民主制度要求尊重反对派的权利和多元化的政治声音。这种冲突反映了在追求社会变革的同时,如何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找到平衡的挑战。

2. 从顶端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阿连德认为,这种价值冲突只能从顶端开始解决,即通过政府的坚定领导和政策引导来推动改革。这种观点反映了他对政府在社会变革中的关键作用的认识。政府需要通过立法和政策来保障工人权益,同时也要在民主框架内尊重反对派的权利。这种从顶端解决问题的方式强调了政府在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中的重要性。

3. 保护工人权益与尊重反对派权利的平衡

阿连德坚决支持保护工人权益的政策,但同时也承认立法条文赋予反对派同等的权利。这种平衡反映了他在追求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对民主价值的尊重。他认识到,尽管改革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正义,但在民主制度下,必须尊重反对派的权利,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民主的合法性。

4. 政府的角色与责任

阿连德的信念强调了政府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和责任。政府不仅是改革的推动者,也是社会稳定的维护者。通过主张保护工人权益的政策,政府可以推动社会正义和经济平等,但同时也要通过民主程序和法律框架来尊重反对派的权利。这种双重角色要求政府在推动改革的同时,保持对民主价值的承诺。

5. 政治多元化与社会变革

阿连德的信念也反映了他对政治多元化的认识。他意识到,在一个民主社会中,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利益群体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因此,政府在推动社会变革时,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达成共识,减少社会冲突。这种对政治多元化的尊重不仅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也有助于推动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6. 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影响

阿连德的信念深受智利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影响。智利有着长期的民主传统和强烈的公民参与意识,这些因素使得阿连德在推动改革时更加注重民主和自由。同时,智利的社会不平等和经济依赖问题也使得阿连德更加坚定地推动社会主义改革。这种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使得阿连德在推动改革时更加注重平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

内容:不要让我们用艰难的方式(the hard way)进行革命,否则人类成功建造的一切都可能被破坏。我们不需要用炸弹和烈火开始革命进程,但是我们必须从一个真正的革命意图开始:设计全新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的问题。P53

感悟:比尔在这句话中明确区分了“艰难的方式”和“真正的革命意图”。他批判了传统革命中常见的暴力手段(如炸弹和烈火),认为这种方式不仅破坏性极大,而且可能导致社会的全面崩溃,甚至摧毁人类文明的成果。这种反思体现了对比尔对革命方式的深刻思考,他试图寻找一种更加温和、更具建设性的变革路径。

比尔强调,尽管不需要通过暴力手段来启动革命,但必须有“真正的革命意图”。这意味着革命不仅仅是手段的改变,更是目标和理念的转变。真正的革命意图要求人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延续现有的、无效的模式。这种意图需要创新和勇气,同时也需要智慧和策略。

比尔认为,面对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传统的渐进式改革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需要一种系统性的、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例如控制论所倡导的系统分析和自适应控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设计,可以实现社会系统的优化和升级,而不是通过暴力和破坏。

比尔的这句话也反映了他对和平变革的信念。他相信,通过科学和技术的力量,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的深刻变革。这种信念与智利阿连德政府的和平社会主义变革理念不谋而合。阿连德试图通过民主选举和和平手段实现社会主义转型,而不是通过暴力革命。比尔的控制论思想为这种和平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

比尔的这句话还体现了科学与社会的结合。他认为,科学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工具,也是社会变革的工具。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设计,可以解决社会中的复杂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进步。这种结合不仅需要科学家的参与,也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合作。比尔的控制论思想和他在智利的实践展示了科学如何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内容:想象一下从一个国家的政府那收到希望运用你的思想去协助管理一个国家和一个你坚信的乌托邦工程的邀请。在斯塔福德·比尔的事例中,这个机会在规模、范围和复杂性上使他之前参与过的所有项目,比如钢铁工业和出版界的工作,都黯然失色。这个邀请也给了他充实和实践他的一些新的控制论思想的机会,包括可行系统模型(Viable System model)与解放机器(Liberty Machine),并使他“变革(change)的理由”不仅仅只停留在空口说白话。P56

感悟:对学者而言,受邀直接参与国家治理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终极机会。比尔此前在钢铁工业、出版界的工作经验在此次国家级项目中显得微不足道,智利项目成为其职业生涯的高潮。比尔提出的“可行系统模型”和“解放机器”等控制论思想,终于有机会在真实场景中验证。他不再停留于理论构建,而是通过智利项目证明控制论能够成为变革的工具。

比尔抵达智利后面对物资短缺(如雪茄、巧克力依赖进口)、政治复杂性(如工人接管工厂的“自下而上革命”),需快速适应文化与制度差异,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政策。

阿连德试图通过合法选举与宪政框架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强调“温和革命”(红酒与肉馅卷饼的比喻)。然而,经济国有化、土地改革等政策激化了国内外矛盾。智利政府急需解决国有化后工业管理的混乱(如特派员能力不足、跨党派斗争)。弗洛雷斯等年轻技术官僚认为,控制论能提供高效、去政治化的管理工具,帮助政府应对生产斗争。美国通过经济封锁、CIA秘密行动(如FUBELT计划)试图颠覆阿连德政权,而比尔的项目成为智利抵抗外部干预的“技术武器”。项目成败不仅是学术问题,更是冷战意识形态对抗的一部分。

比尔设想通过计算机系统(如“解放机器”)连接政府与企业,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这一理念超前于时代,类似苏联的经济控制论尝试,但更强调去中心化与适应性。智利仅有4台老旧大型计算机(IBM System/360),且受美国禁运影响难以更新设备。尽管比尔团队试图利用有限资源构建网络,但技术基础薄弱成为瓶颈。阿连德政府将科技视为“社会正义工具”,强调本土化技术创新(如INTEC的定向研发)。控制论项目既是技术实验,也是政治宣言——证明社会主义能通过科学管理实现高效生产。

控制论模型假设经济系统可被精准调控,但现实中的工人罢工、官僚腐败、跨国资本干预等因素难以量化。比尔可能低估了政治与人性对系统的扰动。项目高度依赖弗洛雷斯的个人权力与资源调配(如非正式招募团队、挪用CORFO预算),缺乏制度保障。一旦政治风向变化(如1973年政变),整个系统可能瞬间崩塌。国学者主导的“技术方案”是否真正适应智利本土需求?未能解决基层工人参与度低、分配不公等核心矛盾。1973年皮诺切特政变后,阿连德政府覆灭,控制论项目被废弃。其遗产更多体现为思想实验,而非实际成果。

尽管受限于美国技术禁运,项目成为第三世界国家追求技术独立的先驱案例。

在数字时代,比尔的思想(如实时数据网络、去中心化管理)在区块链、智慧城市等领域重现。智利项目提醒我们:技术乌托邦需与政治现实、社会公平深度结合,否则可能沦为权力工具。
内容:比尔把智利当局的邀请给他带来的头脑风暴非常兴奋。从他在职业展望、智识上的求知欲和个人信念来看,智利当局确实给比尔提供了他梦寐以求的环境。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这位控制论学者决定跨越半个地球去和智利政府合作了。P56

感悟:对于比尔来说,智利当局的邀请不仅是一个职业上的巨大机遇,更是一个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平台。比尔一直致力于将控制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而智利的邀请为他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让他能够在国家层面实践自己的理论。比尔的职业生涯一直围绕着控制论和管理科学展开。智利的邀请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理论和方法的广阔舞台,使他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验证和推广自己的思想。智利的乌托邦工程在规模、范围和复杂性上都远超比尔之前参与的任何项目。这种挑战不仅激发了他的专业兴趣,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有助于提升他的专业能力和声誉。

比尔一直坚信控制论可以用于实现社会变革和乌托邦理想,智利的邀请为他提供了一个实现个人信念的机会。智利的社会主义实验与比尔的个人信念高度契合,使他能够在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中推动自己的理念。

比尔跨越半个地球与智利政府合作,这不仅是一次职业上的冒险,也是一次跨文化交流的体验。这种国际合作为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有助于他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己的理论。
比尔的决定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职业追求和智识探索,也反映了他与社会的互动。他的选择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职业生涯(回来以后成为嬉皮士),也对智利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容:管理控制论给人民团结阵线的计划提出了一个主要挑战,即,如何提高智利工业的生产量水平,特别是在国民经济中正在增长的国营部门的生产量水平。

感悟:这句话揭示了技术在政治目标中的作用,强调了技术必须服务于政治和社会目标。

智利在阿连德总统领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措施,包括对重要工业部门的国有化。这一时期,智利政府试图通过国家干预来实现经济的快速转型,以解决长期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和经济依赖外国资本的问题。此外,智利的社会主义改革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美国政府对阿连德政府采取了敌对政策,包括经济封锁和政治干预,这使得智利的经济改革更加困难。管理控制论的应用需要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实现经济目标,同时避免成为外部干预的目标。

管理控制论的核心在于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优化复杂系统的运行。强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计算机网络、实时数据处理等)来优化管理流程。在智利的案例中,斯塔福德·比尔提出了“解放机器”(Liberty Machine)的概念,试图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国营企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管理控制论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国有化后的工业部门能够高效运作并提高生产量。

内容:改革将会以一种无痛的、有鲜明智利特色的方式发生。

感悟:反映了智利在20世纪70年代初阿连德政府时期对社会主义改革的一种理想化愿景,也揭示了技术在实现这种“无痛”改革中的潜在作用。

阿连德政府试图通过和平、民主的途径实现社会主义改革,而不是通过暴力革命。通过合法的选举程序和现有的法律框架来推动社会变革。这种不仅符合智利的民主传统,也试图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一种和平、合法的社会主义转型典范。智利的社会主义改革试图结合智利的本土文化和历史传统,试图通过社会对话和协商来推动改革,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社会参与来增强改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阿连德政府的经济改革计划包括大规模的国有化、土地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旨在减少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实现经济的独立和自主发展。通过国有化和土地改革,阿连德政府试图减少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实现经济的独立和自主发展。这种策略不仅有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主权,也试图通过经济改革来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条件。这次改革尝试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视为一种可能的“第三条道路”,即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种尝试不仅吸引了许多进步人士的关注,也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这种压力不仅对智利的经济改革构成了严峻挑战,也对阿连德政府的执政合法性提出了质疑。因此,智利的经济改革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包括经济结构调整的困难、国有化过程中的管理问题以及外部经济压力。不同政治派别对改革的方向和方式存在巨大分歧。这种分裂不仅加剧了社会冲突,也对改革的推进构成了严峻挑战。尽管最终未能成功,但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提醒我们,任何改革都需要考虑其实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否则可能会面临失败。同时,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也是改革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内容:智利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通过承诺把智利经济改造为一个具有适应性并不断发展的有机体,管理控制论似乎提供了一条使阿连德的经济计划保持活力并良好运作的道路。

感悟:这句话揭示了技术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强调了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和政治变革中。萨尔瓦多·阿连德领导的人民团结阵线(UP)政府试图通过和平的民主途径实现社会主义转型。阿连德政府的经济计划包括大规模的国有化、土地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旨在减少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实现经济的独立和自主发展。然而,这一过程面临着国内外的巨大压力,美国政府对阿连德政府采取了敌对政策,试图通过经济封锁和政治干预来推翻其政权。这种外部压力使得智利的经济改革面临严峻挑战。阿连德政府内部也存在意识形态分歧,不同党派对改革的速度和方式有不同的看法。

管理控制论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控制论原理来优化组织和经济系统的管理,强调通过实时数据处理和反馈机制来实现系统的自我调节和适应性。

因此,管理控制论被看作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阿连德政府应对经济管理中的复杂问题。通过建立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智利政府可以更快速地获取和分析经济数据,从而做出更科学、更及时的决策。这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减少官僚主义的拖累。通过引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理念,智利政府试图在经济管理中实现技术赋能,从而提升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管理控制论强调系统的适应性,这意味着智利政府可以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经济政策,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和外部压力。管理控制论还强调工人在企业管理中的参与度,这与阿连德政府倡导的工人共管理念相契合。通过让工人参与决策,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民主性。建立一种更加公平和民主的社会经济体系。

然而,智利当时的计算机技术相对落后,缺乏足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来实现比尔提出的“解放机器”概念。此外,技术人才的短缺也限制了系统的实施。阿连德政府的经济改革面临着国内外的强大阻力,包括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国内反对派的反对。这些阻力使得管理控制论的应用难以顺利推进。政府内部的意识形态分歧也影响了管理控制论的应用。不同党派对改革的速度和方式有不同的看法,这使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变得复杂。

尽管如此,智利的管理控制论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尝试之一,将控制论和计这一实验也展示了技术与社会变革相结合的可能性,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启示,即技术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智利的实验也提醒我们,技术的应用需要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相适应。任何技术解决方案都需要考虑其实施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否则可能会面临失败。算机技术应用于国家经济管理。这种尝试为后来的经济管理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内容:技术本身不是最终目的,但它是达成社会目的的手段。

感悟:这句话强调了技术的社会属性,指出技术必须服务于社会目标。

技术并非是一个独立于社会之外的抽象概念,而是深深植根于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之中。其发展和应用始终受到社会需求、价值观及目标的驱动。技术往往是为了应对社会的具体需求而得以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模式也受到社会价值观的深远影响,这在中国的环保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本质上,技术是一种工具,其价值在于能够帮助人类达成特定的目标。技术本身并无内在的“善”或“恶”,其善恶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和使用方式。技术仅仅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它可以被用来实现积极的社会目标,例如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保护环境等;也可能被用于消极的目的,如战争、监控和压迫。技术的工具性本质决定了其价值完全取决于使用者的意图。因此,我们在使用技术时需要谨慎行事,并制定相应的规范。

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应当服务于社会的整体目标,而非成为目标本身。技术应当是实现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的手段。社会目标,如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保护环境等,应当置于技术发展的优先位置。技术的发展应当服务于这些社会目标,而不是成为技术发展的借口或障碍。技术开发者和使用者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

事实上,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受到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的深刻影响。这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过程:技术不仅影响社会,社会也反过来影响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其社会属性和工具性,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的整体目标,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引导技术的发展,我们应当努力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内容:弗洛雷斯把控制论看作一条加强政府对国营企业的控制并有助于提高生产水平的出路

感悟:这句话揭示了技术在解决经济问题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技术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

弗洛雷斯视控制论为一条强化政府对国营企业控制并提升生产水平的途径,这既体现了当时智利政府在经济管理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也彰显了控制论在经济改革中的巨大潜力。智利当时正经历大规模的国有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随着众多企业被纳入国有体系,政府需应对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经济网络。然而,国有化后的企业管理效率低下,监督和激励机制缺失,导致生产效能难以提升。此外,智利经济结构复杂,涵盖多个行业领域,政府亟需一种高效的管理工具来协调各部门,确保经济稳定与增长。同时,智利经济改革还承受着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巨大外部压力,包括经济封锁和政治干预,这无疑增加了经济管理的难度。

控制论的应用为政府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政府能够迅速获取并分析经济数据,从而做出更为科学、及时的决策,进而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效率,减轻官僚主义负担。控制论还强调系统的适应性,使政府能够灵活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效调整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和外部压力。此外,控制论倡导工人在企业管理中的参与,这与阿连德政府推行的工人共管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工人参与决策,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还增强了企业的民主氛围。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和局限性,但这一尝试仍为后来的经济管理和技术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引导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内容:相反,他提出了“向上滚动”(roll-up)的思想,这是一个迭代的过程,政策从政府传到工厂,而工厂将需求向上传递。他把管理层放在中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稳态调节器(homeostat),以便将下端的需求与从上端分配的资源结合起来。由此,只要这种调整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政府官员就可以改变和调整政府政策以满足工厂的需求。比尔写道:“这个系统打破了集中化和分散化的教条,它是有机的。” [1] “向上滚动”也是连续的(continual)和具有适应性的,符合比尔的控制论管理观点。此外,它将控制论作为政府实施阿连德式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参照标准(reference point);它让国家控制生产,但仍允许人(在生产中/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参与(broad participation)。P90

感悟:斯塔福德·比尔提出的“向上滚动”思想,这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政策往往是从上至下传递和执行,而“向上滚动”思想则强调政策从政府传到工厂后,工厂能将实际需求向上反馈,形成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这种思想打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集中化和分散化教条,使得管理更加灵活(允许政府根据工厂的实际需求调整政策,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应对经济变化和挑战。)和有机(政府不再是单向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而是与工厂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决策效果和执行力。)。

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向上滚动”思想体现了控制论的核心原则,即反馈(反馈机制有助于政府及时了解工厂的实际需求,从而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和调节(通过调节政策和资源分配,确保系统能够保持稳态运行。)。在“向上滚动”思想中,管理层作为稳态调节器,负责将下端的需求与从上端分配的资源结合起来,以实现系统的稳态。

在政治方面,“向上滚动”思想体现了阿连德式的民主社会主义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国家控制生产,但允许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参与。“向上滚动”思想有助于政府更好地了解工厂的实际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同时,这种思想也有助于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和工人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及时反馈和调节,政府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而提高了政策的有效性。工厂能够及时反馈需求并获得所需的资源,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参与到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中,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内容:这种信息交换将迅速,持续且始终以促进(facilitating)行动为目标。沟通,适应和行动及其它们的相互作用都是管理控制论的核心考量因素,这是比尔在组织与有机生物体之间的相似之处中得出的:两者都需要迅速适应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弗洛雷斯和比尔都非常关注时间;这两个人都认为,如果收集的数据不用于行动,那就是浪费。P91

感悟:管理控制论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即信息交换的迅速性、持续性和以促进行动为目标。这一理念强调了沟通、适应和行动在管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重要性。比尔通过类比组织与有机生物体,指出两者都需要具备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进一步强调了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在管理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弗洛雷斯和比尔对时间的关注也体现了效率意识,他们认为如果收集的数据不用于行动,就是资源的浪费,这反映了管理实践中对资源有效利用的追求。在现代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成为可能。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企业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信息交换和决策过程,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信息技术的灵活性也支持了企业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快速适应。

内容:通常,在工业环境中的计算机与工厂自动化联系在一起,而工厂自动化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productivity levels),也允许公司进行裁员(downsize their workforce)。该系统并不谋求将劳动自动化或取代管理者,而是给工厂管理者和国开提供有用的工具,帮助他们利用现有的能力和物质资源提升工厂的产量。P94

感悟:传统的工厂自动化主要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但往往伴随着裁员,减少了人力需求。然而,控制论跃进计划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策略。它并不追求完全的自动化,而是将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工厂管理者和国家开发公司(CORFO)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质资源来提升产量。这种方法强调自动化辅助而不是替代,避免了因自动化导致的失业问题,同时增强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这种技术应用方式有助于缓解因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此外,这种策略也体现了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过度依赖自动化可能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灵活性不足,使管理者能够通过实时数据和分析工具更好地理解生产流程,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内容:创建控制论跃进计划的提案时的比尔符合社会学家约翰·劳(John Law)所提的“异质工程师”(heterogeneous engineer)的定义——一位能够越过工程技术层面并调动人力和物力来实现目标的技术专家。P95

感悟:在创建控制论跃进计划的过程中,比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位技术专家,更是社会学家约翰·劳所定义的“异质工程师”(heterogeneous engineer)。这种角色的定义突破了传统工程师的范畴,强调了技术专家在跨领域、跨文化、跨资源的复杂环境中整合多种要素的能力。比尔不仅在技术层面设计了复杂的计算机系统,还深入到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层面,调动人力和物力资源,推动项目的实施。

这种“异质工程师”的角色让我深刻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比尔在智利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的输出,更是对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深刻理解和回应。他通过技术手段帮助智利政府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同时也推动了技术与社会的融合。这种跨领域的思维方式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全球性问题时,单一的技术解决方案往往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像比尔这样的“异质工程师”,他们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之间架起桥梁,整合资源,推动创新,从而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变革。

内容:阿连德一熟悉比尔模型的机制和控制论跃进计划,就开始强调该项目的政治含义,并坚持要求该系统应以“非集权化(decentralizing)、工人参与和反官僚主义的方式”运行[16]这些话留在了比尔的脑海中,让他相信这个系统不该仅仅是技术官僚式(technocratic)管理的工具箱;它需要建立与阿连德政府政治理想相一致的社会关系。

当比尔最终将讨论进行到系统层级的最高级别,即他在模型中为阿连德保留的位置时,总统向后靠在椅子上说,“最终,是人民。(At last,el pueblo)”[17] .

感悟:这段内容深刻地揭示了技术与政治理念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技术系统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阿连德对控制论跃进计划的评价,不仅体现了他对技术功能的认可,更凸显了他对技术背后政治和社会价值的深刻理解。他强调的“非集权化、工人参与和反官僚主义”原则,为技术系统赋予了明确的意识形态方向,使其成为实现社会理想的重要工具,而不仅仅是技术官僚式的管理手段。

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来看,阿连德的坚持提醒我们,技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结构和政治目标紧密相连。技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应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价值,如民主、平等和人民的广泛参与。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了技术的最终目标——服务于人民,推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同时,阿连德的“最终,是人民”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技术系统的最高目标。这不仅是对技术功能的定位,更是对技术背后社会关系的重塑。它表明,技术的发展不应仅仅追求效率和功能的提升,而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增强人民的自主性和参与感,如何促进社会的整体福祉。

从比尔的角度来看,他深刻理解了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并将这种理解融入到系统设计中。他的实践表明,技术专家不应局限于技术本身的实现,而应关注技术如何与社会互动,如何推动社会的进步。这种跨领域的思考方式提醒我们,技术的发展需要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

这段内容让我深刻感受到,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如何服务于社会,如何推动社会的变革。技术不应成为少数人的工具,而应成为实现社会理想的重要手段。这种以人为本的技术观,不仅是对技术发展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

内容:邓斯缪尔在对项目进行综述时偶然发现了这种方法。他让比尔相信,新方法将识别生产数据中的显著变化,并预测这些初始数据点是否意味着线性趋势、指数趋势、阶跃函数或恢复正常等状况的开端(图3.1)。通过这种方式,软件可以预测未来趋势,而不是仅仅对过往业绩进行记录与汇编此外,当计算机操作员输入新的生产值时,软件可以动态地修正其预测。P103

感悟:这种方法通过识别生产数据中的显著变化,并预测未来趋势,或者叫做模型预测控制。传统的方法往往局限于对历史数据的记录和分析,这种静态的思维方式难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现实环境。而新方法通过动态预测和实时修正,将数据分析从“事后总结”转变为“事前预测”,使管理者能够提前洞察趋势,及时调整策略。这种方法的引入,使整个系统具备了更强的适应性。通过动态修正预测,系统能够快速响应新数据的输入,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样,这种动态预测和修正机制也为组织提供了一种“免疫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市场变化、资源短缺或其他挑战时迅速做出反应。新方法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将数据转化为更有意义的信息。传统方法往往淹没在海量数据中,难以提取关键信息。而通过识别数据中的显著变化和趋势,新方法能够帮助管理者聚焦于最重要的问题,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能量理论??——>心理控制

内容:他认为,与人类不同,计算机可以研究的多个产生非线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反馈回路。因此,它们可以帮助行业经理或政策制定者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头痛医头。福瑞斯特的建模方法侧重于结构而不是数据。他认为,更重要的是确定复杂系统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建立模型时加以考虑,而不是为每个参数编译全面的数据集。福瑞斯特写道,这种方法“更多地遵循管理者或政治领袖的哲学,而不是科学家的哲学”,他承认管理者和政治领袖经常不得不用不完整的信息做出决策。P106

感悟:福瑞斯特建模方法的核心思想:在面对复杂系统时,关注结构和关系比单纯依赖数据更为重要。这种方法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强调从整体出发,理解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仅仅是关注局部的细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数据的堆砌,更是对系统本质的洞察。福瑞斯特的方法强调了系统内部结构的重要性。在复杂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会产生非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局部的改变可能会在全局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这种思维方式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问题的表面现象,而应深入理解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和因果关系。只有通过系统分析,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往往需要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做出决策。这与科学家追求全面数据和精确模型的思维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观点让我认识到,决策的本质是一种权衡,是在有限信息下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关注系统结构和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判断。

内容:作为回应,我们必须强调,目标不是建成事无巨细的模拟经济运作的路线图,而是通过对模型的实验找出那些决定其行为的动态的量。如果在二十阶导数系统的限制内(译注:这里可能是指动力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就需要更深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增长模型。”[62]这一方法与代表性的建模方法,即试图复制被研究的系统中发现的复杂关系网方式,有很大不同。[63]相反,它着重于理解这个极其复杂的系统的行为,并确定对经济绩效影响最大的关键变量。强调行为而不是表现(representation),与比尔进行复杂建模的一般方法是一致的。P113

感悟:这段内容深刻揭示了建模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理念:与其追求对复杂系统的完美复制和详尽描述,不如专注于理解系统的核心行为和关键变量。(PCA)

传统的建模方法试图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和构建复杂的数学关系来精确复制现实系统的运作。这种方法虽然在理论上具有很高的精确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模型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操作,甚至可能因为数据的不完整或错误而失去意义。比尔的方法则关注那些真正影响系统行为的关键变量。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模型的复杂性,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应用,还能够更有效地揭示系统的核心动态。这种从复杂性到关键性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优化配置。

比尔的方法强调的是系统的“行为”(behavior),而非“表现”(representation)。这实际上是一种哲学上的转变,从对外在形式的关注转向对内在本质的关注。

比尔的经济模拟器不仅是一个技术工具,也是一个社会工具。它被设计用来帮助智利政府更好地管理经济,支持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种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实际上是一种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受到社会需求的推动;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内容:Cyberfolk与Cyberstride在构成比尔控制论的特征的几个方面是共通的:利用技术创建实时沟通渠道,寻求增加从下至上的参与度的方式,重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的实践。P118

感悟: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信息传递往往是单向的、延迟的,而实时沟通渠道的建立使得信息能够在系统内部快速流动,反馈能够即时产生。这种实时性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增强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他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增加从下至上的参与度,让普通工人和公民能够直接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例如,“控制论人项目”中的悲喜度表,允许公众实时表达对政府政策的满意度,这种参与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赋予了普通民众更大的话语权。它不仅增强了民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使得决策更加贴近民众的实际需求,减少了政策执行中的阻力。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权力集中在少数管理者手中,而比尔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种更加分散、更加动态的管理模式。管理层不再依赖于固定的、周期性的报告,而是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做出快速决策。通过技术手段重组管理模式,可以打破传统的权力结构,建立更加公平、高效的管理机制。此外应将技术、社会和管理视为一个整体。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增强社会的参与度和管理的效率,而社会的参与和管理的变革又反过来推动技术的发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