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1.3本文的思路与结构 4
2 流水线物料摆放与相关理论依据 5
2.1笔记本代工行业现状分析 5
2.2原始设计制造商 6
2.3物料摆放改善的理论方法 9
3现场问题描述 12
3.1纬创成都线体现状分析 12
3.2现场问题综述 13
3.3纬创成都流水线分析 13
3.3.1线体的选择 13
3.3.2线不平衡率现状 14
4瓶颈站具体改善 17
4.1物料清单详情 17
4.2定义需要摆放的所有物料 19
4.3瓶颈站原因分析 20
4.4选取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对瓶颈工序的改善 23
4.4.1增加人力作业 23
4.4.2机器辅助 26
4.4.3改善物料摆放 27
4.5三种改善方法比较 30
5 物料摆放整体改善前后对比 31
6 结论与展望 33
6.1结论 33
6.2展望 33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80年代中后期的政策对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起了开拓性的支持作用,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以四项税收优惠政策和基金政策为例。政策效果的主要表现是:第一,为许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据电子部有关资料,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20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七五”时期两批235家,“八五”时期224家)中,计算机和软件企业16l家,基金在“七五”时期安排了87个项目。从1987年到1993年底税收优惠政策停止时,这些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得到20多亿元资金。到目前为止,得到基金支持10多亿元。据“七五”时期的数据,电子工业从优惠政策中得到8亿元资金,从发展基金中得到4.6亿元,其中约一半用于投资,占此期间投入资金的52%。1983年以后中国企业很难得到财政拨款,又无资本市场,只能借款,因此政策对企业发展作用重要。第二,支持方向基本正确,享受政策支持的企业主要是PC机、工作站、软件、软盘磁记录设备(如软盘驱动器)、磁头等企业。第三,中国计算机业主要的民族企业大多曾受益于此政策的支持。原电子部的长城、浪潮、华光、华晶,中科院计算所和联想都享受过税收优惠政策。实达未直接享受此政策,但其于1995年兼并的中国最大的计算机打印设备企业福建计算机外设厂一直是优惠税收和基金政策的受益者。北大方正未享受有关政策,它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的崛起主要靠70年代就得到国家支持的汉字排版系统。这些政策在当时的条件下有利于企业的原始积累。税收优惠政策是优胜者获利的政策,是一种竞争导向的“经济租金”,激励作用较强。第四,有一定的外部效果,有些企业得到政策支持的企业后来垮了,或被外商收购了,但是它带来的影响,如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技术的扩散,也为中国计算机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初步估计政策投入产出的情况,1987年后各种政策投入仅30多亿元,加上一些政府安排的专项贷款,带来了一个年销售额1000多亿元的行业(估计其中30%~50%的产值与得到过政府政策支持的企业有关),应当承认,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政策对中国计算机的开拓和支持作用。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许多行业都在追求更低成本,更高客户响应度的目标,BTO的生产经营模式被广泛地应用至今,笔记本电脑制造业作为早期实施BTO模式的行业,为BTO理论发展提供了许多实战案例与课题,但是在全行业实施BTO的潮流中,各厂商也在面临着笔记本电脑制造业所必须面对的特别状况,如硬件更新快,硬件供应商垄断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短等问题。同时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导致客户订单的内容与发起时间也无法确定,存在着难以预计的变化,企业针对客户订单所做的生产准备工作由于生产计划难以进行而显得非常被动。
目前关内外所研究的物料摆放相关的课题主要是在库房,涉及到流水线上的物料摆放相关的论文很少,至于库房的物料摆放和规划旨在通过建立最少的搬运路径算法来建立一个最为合理的物料布局。但是流水线上的物料摆放有所不同,因为流水线上的物料是当站作业,也就是说不会涉及到很大的移动范围,所以流水线上的物料摆放更多的是需要从微小到手指移动的距离来进行分析的,也许这样的描述会太过狭隘,但是在代工行业里面,即使是再微小的改善也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代工的微薄利润就是工业工程不到那发展的动力。本文的主要研究特征就是利用工业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对BTO线体上的物料进行最细微的分类,移动位置和改变容器形状的方法提高改善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
随着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要求企业的响应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滋生出了不同的客户群体,不同的客户群体就直接性的导致了订单模式的越来越多种多样,然而建立在BTO订单下的BTO线体也已经被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重视。通过我在纬创成都的实习和观察,发现了BTO线体仍然是纬创的主要生产力量,也是它能够保证产量。有可能一笔订单在一条BTO线生产就能生产一个星期,也是由于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模式才有了对其中的一个机种机型物料摆放改善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纬创成啊在BTO的生产的DNE40为基础进行的研究,重点是把物料的摆放放在一个关键的位置,建立一个良好的物料摆放环境来降低生产节拍,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1.3本文的思路与结构
本文从纬创成都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标准作业流程和现场的实际数据,对最终组装车间的BTO流水线前段进行分析,利用工业工程的方法来改善瓶颈站存在的问题,将三种改善方式增加人力,机器辅助和改善物料摆放进行比较,最后得出了物料摆放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效益的结论。具体框架如下:
本文结构如下:
第一章:绪论。从研究背景到研究意义,步步深入说明物料摆放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改善物料摆放说带来的企业利益提升。
第二章:流水线物料摆放与相关理论依据。首先介绍了笔记本代工行业的现状,从笔记本代工的现状出发,来了解原始设备制造商到原始设备设计商的发展趋势,当下的原始设备设计商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要进行不断的改善,而物料摆放的改善开始慢慢的在笔记本代工企业之间被重视。
第三章:现场问题描述。从纬创成都的生产流水线线体的总体布局规划到BTO线体的具体形式分析,用工业工程专业的知识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的观察提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物料摆放的改善。
第四章:瓶颈站具体改善。在确定流水线线不平衡率的具体原因之后,列举出四个瓶颈站,并且用增加人力,机器辅助,本文转载自http://www.biyezuopin.vip/onews.asp?id=16960改善物料摆放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分别去降低瓶颈站工时,对比三种解决方法之后得出了改善物料摆放最优的结论。
第五章:物料摆放改善前后对比。根据上一章的结论开始对整条流水线的进行分析,综合运用动作研究的理论方法来改善,并且把改善之后的效果和改善前的对比,强调改善物料摆放后带来产能的提高和更加的人性化。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本章对整篇论文给予了大体概括,总结了本文写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与成果,最后对研究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