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 要 I
目 录 II
1 绪论 1
1.1 课题的基本内容及研究意义 1
1.3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2
2 无碳越障小车设计 3
2.1 任务分析 3
2.2 无碳越障小车总体方案设计 3
2.3 原动机构的设计 5
2.3.1 滑轮的设计 5
2.3.2 绕绳轮的设计 7
2.3.3 支撑杆的强度计算 8
2.4 传动机构的设计 9
2.4.1 齿轮的设计 9
2.4.2 齿轮的强度计算 11
2.4.3 传动轴的设计 12
2.4.4 传动轴的强度计算 14
2.5 导向机构的设计 16
2.5.1 转向机构强度计算 18
2.6 行走机构的设计 19
2.6.1 行走机构方案的选择 19
2.6.2 后轮尺寸的计算 19
2.7 微调机构的选择 20
2.8 无碳越障小车的总体设计 21
2.9 无碳越障小车部分零件设计 22
2.9.1 无碳越障小车的底板设计 23
2.9.2 无碳越障小车支架的设计 24
2.9.3 底盘的强度计算 25
3 无碳越障小车的仿真 27
3.1 三维模型的建立与运动仿真 27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为“无碳越障小车”。该题目为全国第三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题目,无碳越障小车前进的动力直接由重物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提供,只通过重力势能与机械能的能量转换,使得小车实现前进、转向和调节。无碳越障小车行驶的路线近似于正弦曲线,呈周期性变化,而且障碍物的间距在800mm~1200mm之间可调。
设计一种小车,驱动其行走及转向的能量是根据能量转换原理,由给定重力势能转换来的。给定重力势能为4焦耳(取g=10m/s2),竞赛时统一用质量为1Kg的重块(¢50×65 mm,普通碳钢)铅垂下降来获得,落差400±2mm,重块落下后,须被小车承载并同小车一起运动,不允许从小车上掉落。图1.1为小车示意图。
要求小车为三轮结构,具体设计、材料选用及加工制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小车在前行时能够自动交错绕过赛道上设置的障碍物。障碍物为直径20mm、高200mm的多个圆棒,障碍物沿直线等距离摆放。以小车前行的距离和成功绕障数量来综合评定成绩。见图1.2。
图1.2: 无碳小车在重力势能作用下自动行走示意图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完成一套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设计的作品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报告。小车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机械设计、工艺方案设计、经济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方案设计。命题中的工程管理能力项要求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各方面因素,提出合理的工程规划。设计能力项要求对作品的设计具有创新性和规范性。命题中的制造工艺能力项以要求综合运用加工制造工艺知识的能力为主。
1.3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技术设计阶段我们先对方案进行了分析,综合运用了运动学、动力学、能量学以及机械设计等分析。首先把小车分为车架 、原动机构 、传动机构 、转向机构 、行走机构 、微调机构六个部分分别进行设计。通过对小车的功能分析小车需要完成将重力势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功能,完成自动行走及自行避开障碍物等动作。
在选择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功能、材料、加工、制造成本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同时应当尽量避免直接决策,减少决策时的主观因素,这样才能够使得选择的方案能够综合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