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绪论 2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2
1.2国内外的联合收割机脱粒系统研究状况 2
1.3研究内容 4
1.4研究方法 5
1.5本章小结 6
2脱粒装置整体方案的确定 6
2.1脱粒装置简介 6
2.1.1脱粒装置的基本脱离原理 6
2.2本章小结 9
3主要零部件选择 9
3.1零部件的设计 9
3.1.1脱粒装置的选择 9
3.2本章小结 14
4主要零部件设计与计算 14
4.1脱粒滚筒的设计 14
4.2凹板的设计 15
4.3脱粒间隙的设计 16
4.4复脱机构的设计 17
4.4.1复脱下搅龙的设计 17
4.5本章小结 19
5传动设计及其校核 20
5.1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20
5.2确定传动装置的传动比和链条长度 20
5.3轴的设计与校核 24
5.3.1脱粒滚筒轴设计与校核 24
5.4本章小结 29
6结论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1.3 研究内容
脱粒装置[6]是水稻联合收割机的重要工作部件,它的功用是将谷粒与其禾杆分离,并且将脱下来的谷粒部分或全部从脱出物(谷物脱粒后有谷粒、长茎秆、短茎秆、颖壳和混杂物等组成的混合物)分离出来。谷物的脱粒方式又很多种,依照所学所获设计出纵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脱粒系统。
脱粒分离装置有三大主要部件:脱粒滚筒、凹板和顶盖导向板,它们对脱粒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脱离滚筒的结构形式,脱粒元件及其排列方式,滚筒的转速以及脱离滚筒和凹板、顶盖导向板组合形式;(2)凹板的型式,凹板包角;(3)顶盖中的导向板的结构,导向板的排列及其螺旋角等。在这三大部件中脱粒滚筒是核心部件。今近年来人们对脱粒分离装置做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希望用心的脱粒方式代替原来的脱粒分离装置。
因此现在的脱粒分离装置要向一下方面发展[9]:1.在保证良好性能的前提下,向高效、大功率、大喂入量方向发展,以提高生产率;2.新型复脱分离装置的研究,以减少脱粒损失,降低脱粒损伤和降低能耗为目标,是现代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的发展趋势;3.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脱粒分离装置的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4.向扩大机器的通用性和提高适应性发展;5.提高操纵、调节、更换的灵活、快捷、方便性;6.向智能化发展。
1.4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可以用下面一幅流程图来表示:
机械系统设计[17] 设计任务书
↓
技术文件1: ←系统原理方案及确定→ 原理方案试验
系统工作原理 ↓
↓
功能分析
↓
技术文件2: 功能求解:初步形成物料流、能量流→关键技术验证
主要部件工作原理图 ←及信息方案
↓
机构方案设计,分系统
及总成选配,接口设计
↓
技术文件3:方案评审报告←方案评审
↓
技术文件4:总体设计报告←总体布置设计
技术文件5:总体布置图 ↓
↓
工程设计→设计评审
↓
测试→测试实验
↓
调制调试→调试结果
↓
设计任务完成
机械系统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总体设计,要有系统的原理方案构想,结构方案设计,总体布局与环境设计,主要参数的确定,总体方案的评价与决策。因此,研究方法是相当重要的,用得恰当会事半功倍。
1.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联合收割机脱粒系统的研究现状,并结合了目前联合收割机脱粒系统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并给出了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脱粒装置整体方案的确定
2.1 脱粒装置简介
2.1.1 脱粒装置的基本脱粒原理
脱粒装置的基本脱离原理有以下几种[24]:
1、碾压脱粒:靠脱粒元件对谷穗施加压力使谷粒脱粒,作用在谷粒上的力主要沿谷粒表面的法线方向,使谷粒与穗轴之间形成剪切破坏,同时也存在沿谷粒表面的切向力也起脱粒作用。
2、梳刷脱粒:将谷穗通过排列较密的脱粒元件的缝隙,靠脱粒元件对谷粒施加拉力和冲击力将其脱粒。
3、冲击脱粒:靠脱粒元件与谷物穗头之间相互冲击使谷物脱粒。
4、振动脱粒:利用脱粒元件对谷物施加高频振动进行脱粒。
5、揉搓脱粒:靠脱粒元件对谷物及谷物之间的相互揉搓进行脱粒,主要是切向力。
不过无论何种机械脱粒装置进行脱粒时都不是单一原理,都是采用多种脱粒原理综合应用。
2.1.2 脱粒装置的种类
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又一下几种[26]:
1、根据作物喂入脱粒装置的情况可分为半喂入式脱粒分离装置和全喂入式脱粒分离装置两大类。
2半喂入式脱粒装置根据工作滚筒和作物相应位置不同可分为倒挂输送侧脱、平移输送上脱和平移输送下脱三种脱粒方式。
3、全喂入式脱粒分离装置根据喂入作物沿滚筒的运动方向可分为切流式、轴流式及其组合方式。
4、按脱粒元件的形式脱粒分离装置可分为:纹杆式、钉齿式、弓齿式、齿板式、板齿式[22]等,以及不同脱粒元件的组合式。
2.1.3 脱粒装置的选择
通过对不同脱粒装置的组合方式的理论研究:大多都是以滚筒—凹板的脱粒组合方式,但针对于我研究的这种纵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脱粒系统,能够在不改变机体体积的情况下增长脱粒滚筒的长度,因此加长了脱粒和分离的时间。为了让碎矸和秸秆顺畅的排出,在脱条粒滚筒顶盖加上导向条,呈螺旋分布,因此脱粒装置的模型就为脱粒滚筒—凹板—顶盖导向条。
在脱粒过程中大家都会想到脱粒损失,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这种为脱净的脱粒损失,在此脱粒系统中增加复脱结构,它是将未脱粒完全的谷穗从复脱槽中通过复脱下搅龙轴上的搅龙水平输送到脱复脱刮板处,通过刮板输送到复脱上搅龙轴端,再由它的搅龙输送到脱粒滚筒再次脱粒,提高脱粒效率。
1. 整个脱粒系统我们可以用一张简图来表示:
1.输入轴 2.脱粒滚筒 3.复脱上搅龙 4.复脱刮板 5.主搅龙 6.垂直搅龙短介轴 7.复脱下搅龙 8.垂直搅龙
9.脱粒滚筒轴 10.复脱短介轴11.主搅龙轴 12.付搅龙轴
图1 纵轴流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脱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