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绪论 4
第二章 初步设计 5
2.1 主传动系统的运动设计 5
2.1.1 转速图 5
2.1.1.1 结构式设计 5
2.1.1.2 结构网设计 5
2.1.1.3 转速图中各传动组转速的确定 6
2.1.1.4 齿轮齿数的确定 6
2.1.1.5 主轴转速误差验算 7
2.1.1.6 绘制转速图 8
2.1.2 计算转速 9
2.1.1.1 主轴计算转速 9
2.1.1.2 各传动轴的计算转速 9
2.1.1.3 各个齿轮的计算转速 10
2.2 传动件的选择与初步计算 10
2.2.1 传动轴的估算 10
2.2.1.1 Ⅰ轴的估算 11
2.2.1.2 Ⅱ轴的估算 11
2.2.1.3 Ⅲ轴的估算 11
2.2.2 主轴轴颈的确定 12
2.2.3 齿轮模数的估算 12
2.2.4 普通V带传动传动的计算 12
2.2.5 多片式摩擦离合器的计算 14
第三章 机床零件的校核 16
3.1 齿轮的校核与几何尺寸计算 16
3.1.1 齿轮的校核 16
3.1.2 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 18
3.2 传动轴的校核 18
3.2.1 Ⅰ轴的校核 18
3.2.2 Ⅱ轴校核 21
3.2.3 Ⅲ轴校核 22
3.3 主轴的刚度校核 24
3.3.1 主轴合理跨距的计算 24
3.3.2 主轴弯曲刚度的验算 25
3.3.2.1 计算条件的确定 25
3.3.2.2 主轴组件的静刚度验算 25
3.3.3 主轴扭转刚度的验算 26
3.4 滚动轴承的计算 27
第四章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8
第五章 设计体会 29
第六章 参考文献 30
首先,我所选用的传动比分配设计为3、2、2方式,这样的分配方案其实本身并无不妥,可是无形间使得Ⅰ轴轴向尺寸过大。在设计的开始阶段,我并没有重视这方面设计对后续主轴箱尺寸设计的巨大影响。在设计完摩擦片式离合器后,我才发现摩擦片离合器尺寸有点大了,然后就不得不将Ⅱ轴右侧的齿轮向右侧平移一段距离,这样就使得轴向距离再次加大。我觉得这主要还是因为我没有太多的相关设计经验, 后续的学习中加强经验的积累和思维的缜密性。
其次,在设计装配图的过程中,一开始进行离合器设计的时候,我在对离合器的尺寸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进行画图设计,随性的设计离合器和轴段的尺寸,并没有意识到离合器的设计应该更多的去参考相应的厂家零件样本。后来经过老师的指导,才恍然大悟。不过由于在《手册》上找不到机械式摩擦片式离合器的相关尺寸参数和几何尺寸关系,使得我的装配图设计一度停滞不前。这其实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在今后的设计中,我应该加强对“标准件”、“采购件”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进行设计,是需要根据市场中厂家锁提供的零件产品来设计的。如果说我们的设计中某些关键零部件在市场上无法采购,也无法自己加工,或者说自己加工费时费力,经济效益不高,那么我们的设计附加值就会大打折扣。
最后,在进行主轴刚度校核的时候,我们的计算其实太准确,基本都是按照手册中的经验公式来进行刚度验算,这样其实是不好的,因为实际情况复杂,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并且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编程对主轴刚度进行更加精确的校核,这样也可以缩短我们的人工计算时间。
车床主传动系统设计计算及结构设计
于 2024-07-19 08:30:00 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