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高级编程知识—8.1、Collection接口(List、Set)

8、 集合

概述

面向对象语言对事物的体现都是以对象的形式,为了方便地操作多个对象,就要存储对象。而用数组存储对象具有一些弊端,因此使用集合存储对象,集合就像一种容器,可以动态地把多个对象的引用放入容器中

  • 数组在存储数据方面的特点:
    • 一旦数组初始化后,其长度就确定了
    • 数组一旦定义好,其元素类型就确定了,也就只能操作指定类型的数据了
  • 数组在存储数据方面的弊端:
    • 数组初始化后长度不可变,不便于扩展
    • 数组中提供的属性和方法少,不便于进行添加、删除、插入等操作,且效率不高
    • 数组无法直接获取存储元素的个数
    • 数组存储的数据是有序的、可重复的——存储数据特点单一,不能满足无序、无重复的需求

Java集合类可以用于存储数量不等的多个对象,还可用于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关联数组

8.1、Collection接口

Collection接口:单列集合,用来存储多个对象

  • List接口:存储有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动态数组”
    • 实现类: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
  • Set接口: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 ——数学中的”集合“
    • 实现类HashSet、LinkedHashSet、TreeSet

Collection< E >常用方法:

  • add(E e):将元素e添加到集合中

  • size():获取元素个数

  • addAll(Collection coll):将集合coll中的元素添加到当前集合中

  • clear():清空集合元素

  • isEmpty():判断当前集合是否为空

  • contains(E e):判断当前集合是否包含元素e

    • 向Collection接口的实现类对象中添加数据e时,要求e所在类E要重写equals(),否则无法使用contains、remove以及去重功能
  • containsAll(Collection coll):判断集合coll中的所有元素是否都存在于当前集合中

  • remove(E e):从集合中移除元素e

  • removeAll(Collection coll):从当前集合中移除coll中所有的共有元素

  • retainAll(Collection coll): 获取当前集合和coll集合的交集,并返回给当前集合

  • equals(Object o):返回当前集合和形参集合是否相等

  • hashCode():返回当前对象的哈希值

  • toArray():集合——>数组

    • Arrays.asList(数组):数组——>集合

    • 使用asList将基本数据类型的数组转集合时,必须使用包装类,否则会把数组视为一个元素

    • List list = Arrays.asList(new int[]{123,456,789});
      List list1 = Arrays.asList(new Integer[]{123,456,789});
      System.out.println(list); //[[I@3d82c5f3]
      System.out.println(list1); //[123, 456, 789]
      
  • iterator():返回Iterator接口的实例,用于遍历集合元素

    • hasNext():判断是否还有下一个元素
    • next():指针下移,将下移以后集合位置上的元素返回
    • remove():移除当前指针位置的元素
      • 如果还未调用next()或在上一次调用next()已经调用remove()时,再调用remove(),则会报IllegalStateException异常

Iterator对象称为迭代器(设计模式的一种),主要用于遍历Collection

Iterator iterator = coll.iterator();
//集合对象每次调用iterator()方法都会得到一个全新的迭代器对象,默认游标都在集合第一个元素之前
while(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JDK5.0 新增增强for遍历集合、数组

for(集合元素类型 局部变量 : 集合对象){
	操作局部变量。。。	
    //内部仍然调用了迭代器

结论:使用Collection接口的实现类集合存放数据对象时,数据对象所在类必须重写equals()方法

1.1 List接口

List接口的方法

  • void add(int index,Object obj):在index位置插入obj元素
  • boolean addAll(int index,Collection c):从index位置开始插入集合c中所有元素
  • Object get(int index):获取指定index位置的元素
  • int indexOf(Object obj):返回obj在List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 int lastIndexOf(Object obj):返回obj在List中末次出现的位置
  • Object remove(int index):移除指定index位置的元素并返回
  • Object set(int index,Object obj):设置指定inex位置的元素为obj
  • List sublist(int fromIndex,int toIndex):返回从fromIndex到toIndex位置的子List(左闭右开)

总结常用方法

增:add(Object obj)

删:remove(int index)/ remove(Object obj)

改:set(int index,Object obj)

查:get(int index)、indexOf(Object obj)

插:add(int index,Object obj)

长度:size()

遍历:Iterator迭代器、foreach、普通循环

1.2 List接口实现类

  • ArrayList:作为Lis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效率高;底层使用***Object[ ] elementData***存储
  • LinkedList:底层使用双向链表存储:对于频繁的插入、删除操作,使用此类比ArrayList效率高
  • Vector:作为List接口的古老实现类;线程安全,效率低;底层使用***Object[ ] elementData***存储

比较异同:

  • 同:三个类都实现了List接口,存储数据的特点相同:存储有序的,可重复的数据

一、ArrayList源码分析

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1. JDK7及之前

    底层创建了长度默认为10的Object[]数组elementData

    如果list.add(element)导致底层数组容量不够,则扩容

    默认情况下,底层数组扩容为原来容量的1.5倍,同时需要将原有数组中的数据复制到新数组

    结论:开发中使用带参构造器: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int capacity)

  2. JDK8及之后

    底层Object[]数组elementData初始化为空数组{}

    第一次调用add(element)时,底层才创建了长度为10的数组,并将元素添加到数组中

    后续的添加和扩容操作与JDK7相同

  3. 小结:JDK7中的ArrayList对象的初始化类似于单例模式的饿汉式;JDK8中的初始化类似于懒汉式,延迟了数组的创建,节省内存

二、LinkedList的源码分析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LinkedList内部声明了Node类型的firstlast属性,默认为null

list.add(element):将element封装到Node中,创建了Node对象,其中Node定义为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体现了LinkedList底层的双向链表

三、Vector的源码分析

jDK7和JDK8中通过Vector()构造器创建对象时,底层都创建了长度为10的数组

在扩容方面,默认扩容为原来数组长度的2倍

1.3 Set接口

Set:存储无序的、不可重复的数据,

要求:向Set中添加的数据,其所在类一定要重写**hashCode()equals()**方法

​ 重写的hashCode()和equals()尽量保持一致性: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等的散列码

底层是数组+链表的结构,数组默认初始化容量为16,当使用率超过0.75(负载因子),就会将容量扩大2倍

  1. 无序性:不等同于随机性。存储的数据在底层数组中并非按照数组索引的顺序添加,而是根据数据的哈希值决定的

  2. 不可重复性:保证添加的元素按照所属类的equals()方法判断时,需要返回false,即:相同的元素只能添加一个

  3. 添加元素的过程:以HashSet为例

    1. 向HashSet中添加元素a,首先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hashCode()方法,计算元素a的哈希值
    2. 根据此哈希值利用某种算法计算出在HashSet底层数组中的存放位置(即为索引位置),判断数组的此位置上是否已经有元素
      • 如果没有其他元素,则元素添加成功——情况1:放入数组
      • 如果有其他元素b(或以链表形式存放的多个元素),则比较元素a与b的hash值
        • 如果hash值不同,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2
        • 如果hash值相同,进而需要调用元素a所在类的equals()方法:
          • equals()返回true,元素a添加失败
          • equals()返回false,则元素a添加成功——情况3

    对于添加成功的情况2、3而言:元素a与已经存在指定索引位置上的数据以链表的方式存储

    JDK 7:新元素a放到数组中,指向原来的元素(头插法)

    JDK8:原来的元素在数组中,指向新元素a(尾插法)

问题:为什么hashCode()方法常常用到31这个数字计算?

  • 选择系数时要选择尽量大的,因为计算出来的hash地址越大,所谓的哈希冲突就越少,查找起来效率也会提高(减少冲突)
  • 31是素数,如果用一个数组乘这个素数,那么最终出来的结果只能被素数本身、被乘数还有1来整除(减少冲突)
  • 31只占用5bit,相乘造成数据溢出的概率较小(防止溢出)
  • 31可以由i*31=(i<<5)-1来表示,(提高算法效率)

1.4 Set接口实现类

  • HashSet:Set接口的主要实现类;线程不安全的;可以存储null值
  • LinkedHashSet:HashSet的子类;遍历其内部数据时,可以按照添加的顺序遍历
    • 在添加数据的同时,每个数据还维护了两个引用,记录次数据前一个和后一个数据
    • 优点:对于频繁的遍历操作,LinkedHashSet效率高于HashSet
  • TreeSet:可以按照添加对象的指定属性,进行排序,底层是红黑树
    1. TreeSet中只能添加相同类的对象
    2. 两种排序方式:自然排序(实现Comparable接口)和定制排序(Comparator)
    3. 自然排序中,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同的标准为:compareTo()返回0,而不再是equals()
    4. 定制排序中,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同的标准为:compare()返回0,而不再是equals()

1.5 总结

集合Collection中存储自定义对象时,需要自定义类重写哪个方法?

  • List:equals()

  • Set(HashSet、LinkedHashSet为例):equals()、hashCode()

    • TreeSet:Comparable:compareTo(o1)

      ​ Comparator:compare(o1, o2)

我的学习笔记有更多精彩内容哦
Java编程知识专栏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