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原作名: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译者: 吴叡人
出版年: 2005-4
页数: 199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前沿
ISBN: 9787208054028
“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想象的共同体》本尼德克特安德森
“民族主义不是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是在本不存在民族的地方发明了民族” —-恩斯特杰勒(当代欧洲思想家)
这本书中,安德森认为有三种力量合力催生了民族主义:
1、资本主义的诞生
想想发端于英伦半岛的工业革命,在短短几十年间席卷整个欧洲大陆,资本的力量催生了第二个合力,印刷术等技术力量。
2、印刷术的普及
有了商业需求,印刷术在资本主义的加持下很快勃兴
3、本地语言的兴起
之前的欧洲大陆通行语言是拉丁语,甚至连欧洲人民的权威精神典籍《圣经》这个时候也是由拉丁文写出来的。教会组织掌握了话语的解释权。
而印刷术的出现,加上本地语言的兴起,夺回了精英阶层长期把持的话语权。
但是,民族主义的三大天生矛盾注定了早期的民族主义是狭隘的
1、民族主义是现代构造的产物,但是民族主义者却认为自己的民族自古就有(反观中华民族,我们的民族观念虽然也是近代才有的,但是我们的文化底蕴却是已经稳定运行了几千年,这也是中国维持长期向心力的决定性因素)
2、每个民族都认为自己独一无二,老天赋予了自己这个民族的独特性。这就很容易爆发冲突。比如说第三帝国的日耳曼民族,抬高自己民族为:血统最纯正的民族,引发对犹太民族的种族大灭绝悲剧。
3、和每个民族在资产革命之后拥有的现代巨大能量相比,他们的根植过于孱弱。说白了就是第一点中支持他们民族长期存在的证据不足。
由此,造成民族主义的悖论:
每个民族都想要诉诸自己民族的独立政权,但是世界国土面积又终究有限。一个已经独立成国的现代国家,如何容忍底下各个民族的独立愿景?这明显就是一个悖论。
如何解决民族主义的悖论?
在安德森看来,只有清晰的界定想象的共同体的边界,也就是:共同体不可能无限的大,必须尤其边界来区分共同体内部,以及共同体外部。并且依靠不断加强的想象,增加自己这个共同体的向内凝聚力。
比如说中华民族的5000年传统,炎黄子孙的传说等等,都是为了把56个民族都凝聚在这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下:只要认同该想象,认可该文化,那么就是中华文明这个超大共同体的一部分。你就是我们自己人。
同时,对于共同体内部的分裂和不稳定因素,必须坚定的予以打击。防止土崩瓦解之势的形成。
历次古代中原王朝对边疆部落的征伐,多少都有类似的意思在里面。文化+武力,一手书,一手剑才可能维持好想象的共同体的稳定性。这也是民族主义悖论的终极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