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周周练】033 冒泡排序算法原理详解及代码分享

47 篇文章 162 订阅
45 篇文章 26 订阅

一、冒泡排序

1、冒泡排序简介

从今天开始给大家分享几个经典的交换排序算法,今天是冒泡排序(Bubble Sort),它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这个大小不仅仅是数值的大小,还包括位置的先后)倒置,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故名“冒泡排序”。

主要有下面三个步骤:

1.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就交换他们两个。
2.对每一对相邻元素做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在这一点,最后的元素应该会是最大的数。
3.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4.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这个算法原理是也是比较简单的,同时是一个稳定的算法。这个算法适用于顺序表和链表,本次以数组为例介绍,因为核心是算法本身,而不是采用什么数据结构,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尝试一下哦,该算法的比较次数与排序表的初始状态有关我们设置一个flag,如果在一趟排序过程中,没有交换,说明就无需再进行剩下的比较了,所以,如果排序表是一个已经排好序的表,只需要比较一轮就可以完成。非常棒的一个算法,希望大家能够掌握。

2、算法思想及流程

排序时,从第一个数据开始,与其后一个数据作比较。主要做如下几个步骤:

1.定义一个中间变量和一个flag,中间变量用来交换,flag用来判断在一轮比较中是否交换,交换为0,未交换为1,这样设置主要是为方便后面代码。

2.如果该数据比后面数据大,用中间变量交换两个数据。并将flag置为0。

3.同样方法接着比较下一论,每比较一次,最后一个数据就是最大值,所以每一轮比较次数都要-1。

二、全部代码

刚才上面是分析,接下来我将所有的代码分享一下。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BubbleSort(int Arr[], int length) {
	int temp;
	int flag;
	for (int i = 0; i < length - 1; i++)
	{
		flag = 1;
		for (int j = 0; j < length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flag = 0;
			}
		}
		if (flag)
			return;
	}
}

void OutputArr(int Arr[], int length) {
	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
		cout << Arr[i] << ", ";

	}
	cout << endl;
}

void main() {
	int Arr[] = { 45,57,12,31,1,60,92,71,87 };
	BubbleSort(Arr, 9);
	OutputArr(Arr, 9);
}

三、运行结果

大家有什么问题在下面留言哦!!!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