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常用网络命令操作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Ping、IPConfig、TraceRt、Netstat、ARP等常用网络命令。

    2.学会配置网络接口IP属性(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二、实验环境:

     Cisco Packet Tracer

 

三、实验内容:

     1.设置网络接口为自动获取IP地址方式。运行IPConfig命令查看自己正在使用的网络参数信息,包括:接口类型、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MAC地址、DNS服务器IP地址等信息。

     2.为网络接口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IP地址信息。开始配置时与第1步查看的结果是一致的,然后分别试着调整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IP地址信息,观察可能带来些什么问题。注意:实验室的上网方式是通过校园网的,所以访问内访问及学校网络之外的网络必须登录!

     3.用Ping命令查看网络的可连接性。注意选择合适的访问对象及观察相关参数的影响。

     4.用TraceRt命令查看网络的可连接性。注意选择合适的访问对象。

     5.用ARP命令观察ARP调整缓存的变化情况,也可以用ARP –d或-s命令手动修改ARP调整缓存。

     6.运行NetStat命令查看主机的网络连接状态信息。

微信扫码订阅
UP更新不错过~
关注
  • 10
    点赞
  • 6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RDT(reliable data transfer,可靠数据传输)协议来实现在不可靠的网络通信中的可靠数据传输。 实验方法及实现过程如下: 1. 实验环境搭建: 使用Python编程语言作为实现RDT协议的工具,基于UDP协议模拟不可靠网络通信,采用socket库进行网络通信的实现。 2. 实验内容: 首先定义一个模拟网络模块模块,模拟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实现过程将生成丢失、延迟、乱序等网络环境下常见的问题,对数据传输产生干扰,验证RDT协议的可靠性。 接着定义RDT协议,该协议主要由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组成。实现过程中,为了加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采用了校验和和序列号的方式进行处理,具体过程如下: 发送端: - 将数据分为若干个等大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附带一个序列号和校验和; - 发送数据包到接收端; - 等待接收端返回确认信息(ACK); - 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未收到确认信息,则发送端将对数据包进行重新发送。 接收端: - 接收数据包,并对数据包的校验和进行检验,如果检验通过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 如果数据包的序列号和上次收到的序列号相同,则确认该数据包,并发送确认信息(ACK); - 如果数据包的序列号和上次收到的序列号不同,不予确认,等待下次接收。 最后,利用测试程序,对所实现的RDT协议进行测试和验证。 3. 实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可靠网络环境下,采用RDT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本实验中,我们成功模拟了网络环境下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对数据传输进行可靠的确认和传输,验证了RDT协议的可靠性。 4.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对RDT协议的实现和验证,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在不可靠网络环境下,通过可靠的数据确认和传输,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网络通信中,RDT协议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保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sifangege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2 ¥4 ¥6 ¥10 ¥20
输入1-500的整数
余额支付 (余额:-- )
扫码支付
扫码支付:¥2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C币套餐、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