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202104 S2

不知不觉又走过了一个春秋,满打满算这是我来到税务团队的第二个年头,回顾过往2020这并不平凡的一年,自己的作为,有些庆幸、有些感慨,也有遗憾,只觉得日子过的飞快。恰逢岁末,对自己的工作中的得失做个总结,希望那些好的特性自己能铭记在心继续保持发扬,不足的地方则是给自己一个警醒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错误。
先从和去年相比有进步的地方讲起:1.业务知识的学习及加深,又经过一年自己对TAO业务域的业务知识面又拓宽了,从原来的开票资料、发票,备案单证、订单等域拓展到了资金域和交单域,可能对开票人和函调等域还有些模糊,但也算是对TAO业务知识有了更加囫囵的认识,看待业务问题也会更加全面;2.关于业务域的切换适应,更具体点来说是从TAO侧切换聚焦到整个生态财税,从时间上来讲应该是9月份,自己开始接触学习财税SaaS系统相关知识,到1月初自己负责退税SaaS2.0的整体建设,项目于2月初上线开始对服务商进行灰度试用,过程也是解决了许多困难,目前为止财税系统中的很多问题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对财税业务的脉络的认识也更加的清晰;3.学习利用其他域沉淀赋能财税,财税服务商工作台的建设就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期初衷也很简单,财税Saas的关键在于服务商,对服务商的赋能提效是我们财税业务始终不变的核心攻略点,期间也遇到了如定义及数据的一些问题,和产品同学协商沟通并一一解决;4.对项目过程中的把控也有些许进步,比如2N3N交单系统升级的项目,面对整个陌生系统的升级,自己始终谨慎把控,从前期的学习分析,到中期模型统一,到后期落地及灰度,在业务方的认可中完整交付整项目,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提升。
接着再分析自己工作中暴露的缺陷与不足:1.业务前瞻性不足,目光局限在当前的代码写好,业务做好,对业务变化或者说对周围同事工作内容不够敏感,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团队业务领域的切换其实早有眉头,从19年11月诚e税上线,团对投入开发记账SaaS开始,到上半年团队重心偏向财税业务,自己下半年开始入局显得比较仓促,另一个是上半年重精力投入的费用迁移项目,从始至终自己思考的是把优惠费用这件事的成本从1降为0.1,而不是从1降成0,导致留了个小尾巴分散精力;2.缺乏全局思考习惯,和上面问题类似,处理业务问题不能看透本质,给出通用解决方案,降低日用维护或者升级成本,举例2N3N交单系统升级,实施过程中自己考虑更多的是为以后2N3N项目升级降低成本,而没有看透后续负责的退税SaaS2.0项目本质上也是一个交单系统,没有为系统间的打通留下更大余地;3.做事有些虎头蛇尾,其实我更想表达的是在当前财税整体的业务背景下,项目上线其实仅仅相当于播种,而想让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至到收获是需要付出更多精力的,而自己就是在后续分配精力和跟进上做的不够好。
最后,还是想说市场在变化,所处的业务也在不断更新与变迁,过往成功的经验不足以支撑你走向胜利,但失败的经验却可能防止你再次摔跤,牢记2020的总结,2021还需要自己更加努力,砥砺前行,再接再厉!

 

202010 S1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总感觉不久前才疫情结束自己回到工作岗位,可事实上S1的述职都已经结束。回顾上半年自己较为专注地投入在了TAO营销建设和财税客户体验两个业务方向上,这在业务快速变化的阿里其实是比较难得的机会,业务结果上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也是符合期望的,但是高度集中在两个业务方向上却没有取得较为突破性的进展,还是让自己有些意难平,这里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总结。
1.没有正确的区分业务和技术,首先我是认同技术支持业务先赢才能凸显价值,自加入阿里以来,自己对业务的学习和思考逐步加深,在我看来这是进步,但同时自己在技术上反而有些止步不前,以TAO营销建设为例,前期自己更多的考虑支持业务快速上线,在技术方案上做了太多的妥协,中期加以整改浪费资源投入,只顾着业务结果忽略技术发展,我想这绝不是集团对技术人员的定位,也不符合自己加入集团的初衷,S2自己在技术学习上不会再松懈,业务技术两手抓,争取技术赋能业务,带来更多价值;
2.沟通做的不够充分,从两方面表现来看,首先是自己在团队内部的分享太少,其次是自己主动向领导获取反馈次数太少,很大程度上沟通已经成为自己学习进步的阻碍,也是自己最需要重视和作出改变的地方;
3.行动不够快速,去年我有过类似的总结,也有一些改观,但是还是不够彻底。只有行动迅速,自己才能在客户体验上完成“研发->反馈->优化迭代”的闭环,只有行动快速,自己才能从繁多的业务事务中抽身,去学习技术和沉淀;
4.直面客户获取反馈较少,如老大所说,作为能力建设的成员,自己才是最应该走到前线聆听客户心声的角色,S2自己也会努力争取机会,直面客户获取反馈,在产品上作出改变。
总之,S1已经尘埃落定,自己要做的就是延续自己在九月攻坚战中迸发的热情,从改变自己做起,为业务结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02004 S2

转眼财年已经快接近尾声,回顾过去的一年里,我主要从事一达通税务部门后端研发工作,较为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当然其中少不了领导以及团队成员的帮助。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充满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新财年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扬长避短,现对过去一年工作做如下总结:
       1)新人心态面对业务挑战。马老师说在阿里待三年才算是真正的阿里人,期间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难关。阿里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己是财年初来到阿里,半年后还参加了BU的新人培训。实际过程中也是这样,随着自己对业务的不断熟悉,很多时候都会颠覆以往对业务的认知,不断地拓展边界,思路优化升级,当然期间也伴随新的机遇和挑战。新人心态面对业务,不是说止步不前,而是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虚、好奇与热情。
       2)掌握细节,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的提升。回顾财年初刚到的时候,自己对税务系统仅有模糊的认识,从接手的零碎需求中,完全不能看见整个税务系统是如何运转的,对税务流程的认识也仅存在于认知当中。但到了S2,不论是TAO迁移项目,还是年度大促项目,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同时在需求完成的过程中,我才真正窥见了税务或者一达通业务的全貌,也是在实战中我掌握了更多技术和业务的细节。在这里也提醒自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S2自己在笔记记录方面虽然做的不错,但是还能做的更好。
       3)研发能力外的补齐。作为一名程序员,如果你只有编码能力,那你很难在阿里生存下去。这其实和我以前对程序员的定位是不一样的。S1由于对业务接触的深度有限,还没有很好的体会。经过了S1的绩效打分,自己对这方面才开始重视。完成编码仅仅工作中的一部分,持续探讨需求的业务价值才是根本,包括不限于编码前充分讨论,提出对业务有价值的建议,对业务指标的探讨以及上线后对客户反馈持续跟踪。总而言之就是要有Owner精神,这种精神我在很多优秀的阿里人身上都看到过,对比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也是我下一财年的主要目标之一。
       4)3.75.阿里的KPI考核给我留下最深印象是3.75。在以往的工作经历中,我也拿到过优秀员工,绩效也评定过A,但客观来讲,如果以阿里的考核标准来回顾以往的成绩,我给自己的打分是3.5,什么是3.5,就是很好的完成了职责内的事情,结果达到了预期。简单解释一下3.75,那就是技术人能够从技术或者业务角度提供新方法新思路,推动业务发展,使得业务结果超出预期,上升一个台阶。这样说可能还是太笼统或者自己的理解还是很模糊,但是我从身边很多优秀的阿里人身上的确看到了闪光点,那是和按部就班完成工作不一样的地方,也是我需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
       回顾以往一年的经历和结果,我的内心是充满喜悦的,但我绝不能止步于此,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阿里的研发人员,只有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业务的创新和变化。新的一年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查漏补缺,将能力提升体现在业务成果上,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不知觉中S2已经接近尾声,回顾过去的半年,处理大大小小需求三十余个,其中有对新产品项目的参与,也有跨团队项目合作,还有大促需求的完成,绝大部分需求按时上线,且线上无故障。下面对自己S2的工作表现做一个简单评价:
做的好的地方:
       1)知识沉淀加强。S1很难,对迎面而来的各种新知识应接不暇,很多都接近于走马观花,自己也没能很好的对所学习知识做梳理。没想到S2更难,以往知识沉淀不足,又要面对更多新的问题。但相比下,自己S2对系统知识的整理,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高于S1,梳理过程中也做了很多查漏补缺的工作。
       2)执行能力提升。刚刚也说了,S2很难,不管是参与TAO迁移项目也好,大促项目也好,都十分考验研发人员对税务系统细节的把控,作为一个比较新的人,参与其中自己也感觉到了难度和压力,期间遇到很多问题,靠自己细心专研也好,或者请教他人也好,最终都妥善解决并且保证项目按时交付。
做的不足的地方:
       1)思考深度不足。S1说过自己只顾着做业务需求,没有去思考业务背后的价值。于是S2我做了些改变,做需求是我也要求产品同学给我描绘下需求的价值,但是对这个价值背后的含义,合不合理,能不能达到,为什么能达到自己都没有做进一步的思考,经过TL的几次点拨,我也更深刻明白了价值不仅仅是需求单上附着的数字。希望这方面自己下一年可以做的更好。
       2)团队沟通不足。下半年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都是和别人沟通交流解决完成的,或许是自己的业务理解不够,更多是自己准备不足,总不能讲核心问题很快暴露并解决。再比如协调到其他团队工作时,没能很好的和领导以及团队同步项目进展,这也是自己考虑欠周到的地方,有待改进。
       总之,困难比想象多,但是做个有心人,方法总比困难多,新的财年即将开始,愿自己在新的一年能够提升各项能力,完成目标。

 

201910 S1

从4.15入职算起,我应该是经历了完整的财年S1,简单总结我的财年S1那就是学的比做的多,做的比结果多。学的比做的多是指,在处理实际业务的时候,往往拔出萝卜带出泥,不论是代码相关还是业务相关,往往背后有更多的知识拓展,需要自己花费一定时间来了解这些逻辑;做得比结果多指的是,自己在KPI导向或者结果导向上觉悟太低,做需求时感觉很忙碌,做总结时却发现没有什么可以拿的上台面呈现的,这深层次的说明了自己的S1没有规划好路径,也就不能把握处理事务的内在联系。下面客观评价下自己S1做的好的地方与不足,
 * 做的好的方面:和试用期相比近段时间自己所做的所接触到的业务或需求更日常化和随机化,换句话说也就是所需知识面更广,对细节的要求更高,而自己也乐于去学习和掌握这些细节,当然这也感谢周围同事们的无私分享;得利于上述所说,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出现缺陷与故障;另外自己在处理事务方面也更加熟练,不论是日常需求还是突发事务,自己能更好的借力于集团工具解决问题。
 * 不足之处:沉淀太少,不论是知识上还是业务上,如上所说,自己在近一段的工作实践中学习到了业务细节也好,集团工具使用也好,都没有沉淀成文档;处理事务速度太慢,做需求时在事前和事后的花费太多,一方面自己需要更多学习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要好好审视自己的“拖延症”。
总的来说,S1的自己在学习和探索中平稳度过,但是状态还欠些火候,希望自己能在S2规划好目标,围绕目标,学习更多,成长更快。

 

201907试用期总结

以下是对自己试用期的灵魂拷问:
1.需求都完成了么?
都完成了,负责的需求都已经按时上线,还算不错,没有出现故障。
2.业务都熟悉了么?
不算很熟,知道了ICBU的业务方向,掌握了通关,税务的流程,知道了各个履约通道的含义,能区分TAO/TAN/TAP,也了解了其他各个业务小组是做什么的比如国际站,物流,外汇,国结的。
3.技术体系都掌握了么?
没有,阿里技术体系远比我想的庞杂,常用的HSF,Diamond,Tair,MetaQ,TDDL,SchedulerX,FlushX只能业务中有过应用;还有一些比如精卫,ODPS算是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没有相关实战;甚至有一些中间件可能都还没听说过。
4.价值观怎么样?
个人价值观还是比较正的,业务上我服务着客户同时,生活中我也是客户,能做到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没有问题,但是也没有更进一步。至于团队合作,诚信和敬业也是职业人最基本的素质,试用期表现也在合格范围内。
5.其他
入职三个月,业务文档一篇,技术文档一篇,设计文档两篇,看了半本《重构》,大半本《智能商业》,健身三次,团建爬山一次,博客也停更中。

想说的话:
试用期的三个月是忙碌的,一边感慨着阿里和自己心中所想的完全不一样,一边积极去适应这些变化。这三个月有很多的不易,主要体现在对新环境不太熟悉,比如在我入职第二周的数字化履约通道战役KO大会上,看到各位主将在上面侃侃而谈,心理是激动地,但更多的是疑惑,疑惑他们口中的名词,疑惑部门的业务为何牵连如此广泛、流程如此复杂,更疑惑自己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好在有师兄同事们的讲解,在需求的实践中我从一个外贸小白到找到了门路,逐步了解了部门业务详情和发展方向,对阿里集团的技术体系也有了一些认识。总之,试用期三个月是一个适应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步找到了与之对应的节奏,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自己能够更好的胜任工作并与之共同成长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