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心)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医理论中关于心的生理特性与功能,包括心主通明、心火宜降,以及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等方面。心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调节血液循环、精神活动,并与人体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心的状态可通过面色、舌象、脉象等多方面反映,与四季中的夏季相通应。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取自b站潘毅教授的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四版)郑洪新》。

心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络卫护。形态尖圆,如未开之莲蕊。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心系统包括:心藏神,在志为喜,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心与小肠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

心主宰人的整个生命活动,故称心为 “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一)生理特性

1.心主通明

心主通明(注:通指心主血脉,明指心藏神。),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注:识神主明,元神主清。)。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称为 “阳脏”或 “火脏”。心以阳气为用,心阳有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的作用。

2.心火宜降

人身之火,又称 “少火”,即生理之火,具有温煦脏腑、养神柔筋作用的阳气。人身之火,有君火、相火之分:心为君主之官,故称君火。相对君火而言,肝、肾为相火。由于肝与胆、肾与膀胱、心包络与三焦具有脏腑表里关系,故胆、膀胱、心包络、三焦从之,亦称相火。

心位于人体上部,其气升已而降。君火暖炽,下行以温肾阳,使人体上部不热,下部不寒,维持心肾两脏的水火阴阳平衡协调。若心阳不能下行资助肾阳,可出现上热下寒、阴阳失调的病证。

(二)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1)心主血

心主血的基本内涵,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的作用。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心阳激发心的搏动,心阴抑制心的搏动。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均匀,血液正常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若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或心阴不足,或心阳不足,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

心主血的另一内涵是心生血,即所谓 “奉心化赤”,指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其化为血液,须经心火 (即心阳)的 “化赤”作用。(注:这个概念用得不多,血的生化之源是脾和肾精化血,如果觉得脾和肾的补血效果还不够,可能会加点肉桂,肉桂在下,温五脏六腑,冠桂温中焦,薄桂温上焦,桂枝温四肢,发散,这里也是一个取象的应用,肉桂是热的,但没有那么容易上火,相比于附子。)

(2)心主脉

心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脉为血之府”,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其中心气充沛又起着主导作用。

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从心胸部感觉、面色、舌色、脉象反映出来。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心胸部舒畅(注:不刻意去感受,没有感觉),面色红润有光泽(注:光泽比面色重要,光泽反映神气),舌质淡红(注:不红不淡),脉和缓有力(注:不快不慢不浮不沉,节律一致,脉象取中值,)。

若心气不足,推动血液无力,可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注: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注: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虚无力;甚则气虚血瘀,导致心脉痹阻,可见心胸部憋闷疼痛,面色紫暗,舌质瘀斑或青紫,脉细涩或结代。

心血亏虚,则心悸心烦(注:应该是心悸/怔忡,心悸:有诱因,比如掉落什么东西,吓一跳;怔忡:没有诱因,特然心跳蹦蹦跳,心悸/怔忡的原因,比如正常心搏=80mL/次,心跳=80次/分钟,供血量=6400mL/分钟,血少了,第一种:心搏可能64mL/次,心跳100次/分钟才能维持正常,故心跳快;第二种:心搏并不是全部搏出,可能原本正常100才搏出80,现在血少了,80搏出80,心跳用力了),面色淡白(注:萎黄,黄得来没有光泽,没有血色),舌质淡,脉细弱无力(注:脉细,血管变窄,血管充盈度问题,血少了,这里应该没有弱无力,脉弱是无力感;外加头昏眼花,西医的贫血,中医的血不上溶)等。

心血瘀阻,面色晦暗/青紫,舌晦暗/青紫、舌瘀斑/点,脉涩、心悸、怔忡,心前区疼痛,平时憋闷,发作时绞痛刺痛。

心阳虚:心气虚的基础上加上形寒肢冷,阳虚则寒,血液运行缓慢,容易往气血瘀阻方向走,心阳虚很多兼心血瘀阻,心气虚也会兼心血瘀阻,但心阳虚的概率更大。

2.心主神明

(三)系统联系

1.心藏神

心具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中医学将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分为神、魂、魄、意、志(注:这几个字眼有点敏感,有迷信色彩,由于忌讳,很少解释。),此五者又分藏于五脏,称为“五神脏”。《素问·宣明五气》:“五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为五脏所藏。”精神活动与五脏有关,但都发于心神,以心为主宰,故称 “心藏神”。心神失常,可波及他脏诸神产生变动。(注:癫痫病发作表现四肢抽搐(肝),口中如作猪羊叫(肺),口吐涎沫(脾),二便失禁(肾)。喜怒悲思恐,皆发于心,但映于五脏。)

病理:
兴奋:心烦、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狂躁谵语(注:谵语,昏迷或昏睡状态,胡言乱语,声高有力,有点像睡着说胡话,声音低沉不算,声高有力才算。烦躁:烦到手乱动脚乱动。)。
抑制:反应迟钝、恍惚、健忘、精神萎靡、嗜睡、意识朦胧、昏睡、昏迷(注:昏睡是可以叫醒,但很快又睡过去了、昏迷是叫不醒)。

心气虚属于抑制。
心阳虚属于抑制,比心气虚更重。
心血虚白天抑制,晚上兴奋。
心血瘀阻没有扫描兴奋抑制表现,心绞痛也是,心肌梗塞会有昏迷,属于抑制。

心藏神,包括元神和识神,一个先天的,一个受后天教育得来的。
元神:先天、属水、存于脑、自主发挥作用、养生用元神(注:有不舒服,睡一觉就好)。
识神(思虑神):元神基础上产生的思虑识见活动。后天、属火、存于心、其活动可干扰元神(知识分子,用脑过度,身体不好,入定是最放松的,比睡觉好,睡觉还可能做梦)。

2.心在志为喜

喜,是心对外界刺激应答而产生的良性情绪反应。心血、心气充沛,心阴、心阳协调,是产生喜乐情绪的内在基础。

喜则气缓,过喜则涣散,如范进中举。

3.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有神:柔和有力,节律一致。

体,即五体;脉,即血脉。心在体合脉,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心脏不停地搏动,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脉与心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心主血脉。

华,外荣。全身血气皆上注于面,面部色泽,可以反映心血、心气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强弱,故称心之华在面。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红润光泽。心气不足,可见面色㿠㿠白;心血亏虚,则面色无华;心脉痹阻,则见面色晦滞;心火亢盛,则见面色红赤。

引用一张图,描述面部与脏腑的关系
面部与脏腑的关系

4.心在窍为舌

心开窍于舌,指舌为心之外候,也称 “舌为心之苗”。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司味觉,表达语言。舌主司味觉和语言,均有赖于心主血脉和藏神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藏神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血不足,则舌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生疮;心血瘀阻,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若心主神明的功能失常,则可见舌强、语謇,甚或失语等。

5.心在液为汗

按照西医来讲,与渗透压有关,出汗多了,组织液减少,血管液体进入组织液。

出汗原因:第一种,体内阳气过旺,蒸发体内液体,阳加于阴谓之汗;第二种,精神紧张出汗。
大汗原因:阳盛,亡阳。

自汗:白天稍活动就出汗,甚至不活动都出汗。可能阳盛,出完汗没有什么感觉;可能阳虚,出完汗虚脱或疲惫,气有固摄的作用,气行则血行,不是一股气推着一股血,而是气血混溶,气散,血也跟着散。固摄主要是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控制作用,从而防止其无故流失。
盗汗:偷偷出汗,睡着出汗,阴血虚。

汗的别称,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玄府)排出的液体。气门。

6.心应夏

夏季是一年之中炎热的季节,属阳中之阳的太阳。心为火脏,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与夏季相通应。人体的阳气有着随自然界阴阳升降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规律。一般而言,心脏疾患,尤其是心阳虚衰的患者,其病情多在夏季缓解。而阴虚阳盛之体的心脏病和神志病,又往往在夏季加重。从治疗角度看,中医学提出了 “冬病夏治”理论。如阳虚性心脏病在冬季易于发作,而在夏季阳气隆盛之时给以适当调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注:符合经济学效益。如三伏三九天灸,三伏天,能把补的阳潜伏下来,三九天,阳虚最痛苦的时候。)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