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藏象(小肠)更新至20211017
取自b站潘毅教授的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四版)郑洪新》。
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上端与胃在幽门相接,迂曲回环迭积于腹腔之中,下端与大肠在阑门相连。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液。
(一)小肠主受盛化物
引用视频中的小肠功能流程图
小肠主受盛化物,指小肠具有接受容纳胃腐熟之食糜,并作进一步消化的功能。小肠主受盛化物,包括小肠主受盛和小肠主化物两个方面:一是小肠接受由胃腑下移而来的食糜而容纳之,即受盛作用;二是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注: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与胃的区别,小肠受盛,像容器一样,然后停留一段时间,食物的吸收,基本在小肠完成。)**,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即化物作用。小肠受盛化物的功能失常,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
(二)小肠主泌别清浊
**小肠主泌别清浊,指小肠对食糜作进一步消化,并将其分为清浊两部分的生理功能。清者即精微部分,包括谷精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转输至全身,灌溉四傍;浊者即食物残渣和水液,食物残渣经阑门传送到大肠而形成粪便,水液经三焦下渗膀胱而形成尿液。**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正常,则精微与糟粕各走其道而二便正常。若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清浊不分,就会出现尿少而便溏泄泻等症。临床上,以 “利小便所以实大便”的方法治疗泄泻(注:常用薏苡仁),就是 “小肠主泌别清浊”理论的具体应用。
(三)小肠主液
小肠主液,指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吸收大量津液的生理功能。小肠吸收的津液与谷精合为水谷之精,由脾气转输到全身;部分水液经三焦下渗膀胱,生成尿液。小肠实热,可出现小便短赤涩灼痛等症状,甚则热盛灼伤阳络,可见尿血。
小肠只有小肠实热这个证,它的很多功能都被脾胃瓜分掉了,所以关于消化系统的那堆症状没了,只剩下与小便有关的症状,这个和心火有关,心的阳气过旺。小肠实热症状:心主血脉方面,面红,舌尖红,脉数(洪),心主神志方面,失眠多梦,心烦,发狂,津液方面,口渴,大便干,小便赤涩,疼痛,甚至尿血,小便这组症状像急性泌尿感染,女性多见,与膀胱湿热很像,如果只有小便,下焦症状的,多半是膀胱湿热,如果兼有心火症状的,多半小肠实热。
(四)心与小肠相表里
经络相通,功能配合,属于五脏配五府里面关系最不密切的一对。
引用心与小肠相表里关系图:
心属火,阳气旺,通过经络,下到小肠,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的能力增强,化生营养物质,分清的那部分可以化生血,又可以回到心,心的作用是温煦小肠,增强它分清别浊的能力,小肠和脾胃功能混在一起,再充阳心脉。中医上,一脏配一府,府多与外界联系,脏除了肺,没有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所以要通过府去排出邪气,所以在清心火的同时,加利小便药物,把心火从小便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