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概论、计算机发展及应用
硬件:计算机中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如主机、外设等
软件:计算机中全部程序和文件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应用软件时根据任务需要编制的各种程序
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直接执行)、汇编语言(汇编程序翻译后执行)、高级语言(翻译后执行)
翻译:编译时把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以文件形式保留,然后执行(C);
解释是将源程序的一条语句翻译成机器语言的一条语句并直接执行(JAVA)。
硬件和软件的相互关系:①硬件系统在最内层,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软件在外层,为用户提供具体问题应用系统界面②硬件软件相互转化、互相渗透、互相融合③硬件软件没有一条明确的分界线,硬件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反之亦然。④硬件软件协同发展
计算机层次结构: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操作系统->机器语言->微指令系统
冯诺依曼机的特点:
①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②指令和数据以同等的地位存放在存储器中,按地址寻访
③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
④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指出操作类型,地址码指出操作数地址
⑤指令在存储器中按顺序存放
⑥以运算器为中心(现代计算机以存储器为中心)
冯诺依曼机核心在于存储程序
存储元件:寄存一位二进制代码0或1
存储单元:存放一串二进制代码,称这串代码为存储器,它的长度是存储字长
运算器至少包含:ALU、ACC、MQ、X
控制器(负责译码)包含:CU、IR、PC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是机器字长、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
非时间指标:
机器字长: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的位数,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
存储容量:一台计算机主存所包含的存储单元总数
总线宽度: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送的最大信息位数:
存储带宽:指单位时间内与主存交换的二进制信息量,单位Byte/s。
CPU内核数
时间指标:
主频、周期、外频、倍频
CPI、IPC、MIPS、MFLOPS
CPI(Clock cycles Per Instruction):
执行一条指令 (平均) 需要的时钟周期数.
CPI = 一段程序中所有指令的时钟周期数之和 / 指令条数
= 程序中各类指令的CPI * 程序中该类指令的比例
-------------------------------------------------------------分割线---------------------------------------------------------------
计算机三原则:
①计算机是执行输入、运算、输出的机器
②程序是指令和数据的集合
③计算机的处理方式有时与人们的习惯不同
计算机发展规律:
计算机迭代过程:
1642年 PASCAL 加法机
1673年 莱布尼兹 乘法机
1821年 巴贝奇 差分机
1904年 弗莱明 真空电子二极管
1906年 弗雷斯特 真空电子三极管
1938年 朱斯 Z系列计算机(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
1943年 英国 “巨人”计算机
1946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1959-1964 晶体管造就第二代计算机
1964-1970 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
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工业控制和实时控制、网络技术、CAD与虚拟现实、CAD/CAM/CIMS、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
计算机的展望:
芯片集成度的提高受以下三方面的限制
• 芯片集成度受物理极限的制约
• 按几何级数递增的制作成本
• 芯片的功耗、散热、线延迟
第三章 系统总线
为什么要使用总线:
①减少各部件的连接线
②方便系统的构成、扩充和更新
③便于模块化结构设计和简化系统设计
什么是总线:总线是连接各个部件的信息传输线, 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总线结构框图:
总线的分类:片内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其中系统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决定传输的数据值、地址总线决定内存数据操作的地址、控制总线反映了数据的状态和传输方式
通信总线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传输方式有串行和并行
总线特性:机械特性(尺寸、形状)、电气特性(电平范围)、功能特性(传输线功能)、时间特性(信号和时序的关系)
总线性能指标:
1、总线宽度、总线带宽、时钟同步/异步、总线复用、信号线数、总线控制方式
总线带宽 = (总线宽度)/8*总线工作频率
总线事务:从请求总线到完成总线所使用的操作序列,如存储器读、存储器写、I/O读、读指令、中断响应等
总线标准:
总线控制
总线判优:
主设备:对总线有控制权
从设备:对总线无控制权,仅响应从主设备发来的总线命令
总线判优:在总线争用时,判定总线给哪的设备用
集中式:将控制逻辑做在一个专门的总线控制器或总线判优器中,通过总线请求集中利用一个特定的判优算法进行判优。
分布式:没有专门的总线控制器,其控制逻辑分布在各个设备中
------------------------------------------------------分割线--------------------------------------------------------------------
链式查询:
GRANT从最高优先权设备依次向最低优先权设备串行相连,如果到达设备有总线请求,则不再往下传,使之建立总线连接。
特点:①线数少,设备扩充容易②离总线控制器进的设备具有最高优先权,低优先级难以响应③对电路故障敏感④限制了总线速度
计时器定时查询:
特点:从0开始时,与链式优先级相同(设备号小的优先级高);从终止点开始时,循环优先级,各个部件优先级相等,初始值由程序设定。线数是log2n。
独立请求方式:
特点:①响应速度快②优先控制灵活③线数为2n,控制复杂
自举分布式判优:
冲突检测:
--------------------------------------------------------------分割--------------------------------------------------------------------
总线通信控制
总线周期:
①申请分配阶段。主模块申请,总线判优决定
②寻址阶段。主模块向从模块给出地址和命令
③传输阶段。主模块和从模块交换信息。
④结束阶段。主模块撤销有关信息。
通信方式(由统一时序控制):
同步通信:
优点:①规定明确、统一,模块间配合简单一致②控制逻辑少而速度快
缺点:①主从模块时间配合属于强制性同步,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要求②设计存在局限性和灵活性
异步通信:
特点:①非时钟定时,没有一个公共的时钟标准。②采用应答方式,允许各模块速度不一致。③主模块发出请求信号时,一直等待从模块反馈回来的 应答信号,才开始通信。
分类:不互锁、半互锁、全互锁
优点:灵活,可挂接各种具有不同工作速度的设备
缺点:①对噪声敏感②接口逻辑复杂
半同步通信:
分离式通信:
目的:充分挖掘系统总线潜力
原理:将一个事务分成两个子过程:
特点:①各设备有权申请占用总线②采用同步方式通信,不等对方回答③各设备准备数据时不占用总线④总线被占用时,无空闲
补充:
①总线中数据信号和地址信号分别用一组线路传输,这种方式是并行传输。
②多机系统中,某个CPU需访问共享存储器,通常采用半互锁的联络方式通信
③单机系统,CPU向存储器写信息,采用不互锁联络方式。
④在分离式通信方式中,所有模块都可以称为主模块
⑤串行传输是指数据在一条线路上按位依次传输,成本低但是慢,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⑥并行传输是每个数据位都有一个独立传输线,所有数据位同事传输,速度快成本高,适用于近距离高速传输。
第四章 存储器
存储器分类
按存储介质分:半导体存储器(易失)、磁表面存储器、磁芯存储器、光盘存储器
按存取方式分:
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无关(随机访问):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
存取时间与物理地址有关(串行访问):
顺序存取存储器、直接存取存储器、相联存储器
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类:
按断电后信息的可保存性分类:
非易失:ROM、磁表面存储器、光存储器
易失:RAM、Cache
按功能/容量/速度/所在位置分类:
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储器、外存储器
主存的性能指标:
存储容量:主存存放的二进制代码总数量,存储容量=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
存储速度:从CPU送出内存单元的地址码开始,到主存读出数据并送到CPU(或者是把CPU数据写入主存)所 需要的时间
存储器的带宽:单位时间内存储器存取的信息量
提高主存带宽的措施:缩短存取周期、增加存储字长、增加存储体
SRAM(六晶体管电路,双稳态触发器)一般用于Cache
DRAM(栅极电容的电荷存储信息)用于主存:
刷新(按行):将原存信息读出,再由刷新放大器 形成原信息并重新写入的再生过程。
①集中刷新:前一段时间正常读/写,后一段时间停止读/写,集中逐行刷新。
特点:集中刷新时间长,不能正常读/写(死区),很少使用。
②分散刷新:一个存储周期分为两段: 前一段用于正常读/写操作,后一段用于刷 新操作。
特点:不存在死区,但每个存储周期加长。很少使用。
③异步刷新:结合上述两种方式。
特点:结合前两种,效率高,用得较多。
DRAM和SRAM比较:
只读存储器ROM:
掩膜 ROM ( MROM ):不可修改,可靠性高,灵活性差
PROM (一次性编程):利用熔丝,只可以一次编写
EPROM (多次性编程 )
EPROM不可以代替RAM
①EPROM的寿命是有限的②写入时间过长,远远慢于RAM
闪存(做BIOS):
控制栅加足够正电压 时,浮空栅储存大量 负电荷,为“0”态; 控制栅不加正电压时 ,浮空栅少带或不带 负电荷,为“1”态。
主存与CPU连接(不考?)
提高访存速度的措施(考过不考):
①采用高速器件 ② 采用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③ 采用并行存储器(多体交叉存储器)④ 采用多端口存储器 ⑤ 采用相联存储器,加长存储器的字长
--------------------------------------------------------------------分割线---------------------------------------------------------
单体多字系统:
多个并行工作的存储体共有一套地址寄存器 和译码电路,按同一地址并行地访问各自的对应 单元,也可以将这n个存储体看作一个大存储体, 一次访问n个字,也称为单体多字系统。
前提:指令和数据在主存中必须是连续存放的,一旦遇到转移指令,或者操作 数不能连续存放,这种方法的效果就不明显了。
多体并行系统!!!:
多体并行系统就是采用多体模块组成的存储器,每个模块有相同的容量和速度。
(1)高位交叉
适合并行工作,高位地址表示体号、低位地址表示体内地址。
(2)低位交叉
连续地址分布在相邻的不同模块内,同一模块内的地址都不连续。
优点:①缩短存储周期,提高数据传送速度和主存访问速度②在不改变存取周期的前提下,增加存储器的带宽
为什么多体交叉可以提高访存结构:
多体结构存储器将存储器分为若干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容量和存取周期相等,可独立进行读写操作。将这些独立模块按照高位交叉编址,使不同的请求源同时访问不同模块,可提高速度。
双端口存储器:两个访问端口,即两套MAR、MDR、地 址译码器和读写电路,两个端口分别连接两套独 立总线,同时接收来自两方的访存请求,使存储 器并行工作。
两个访问端口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只有当两个端 口试图在同一时间访问同一地址单元,才会发生 冲突。
时间局部性:刚被访问过的单元很可能不久又被访问
空间局部性:刚被访问过的单元的邻近单元很可能不久被访问
程序访问局部性原理: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间隔内,CPU对 局部范围的存储器地址频繁访问,而对此地址范围之外的地址访问很少。
----------------------------------------------Cache 分割线----------------------------------------------------------------------
程序具有访问局部性的原因:
指令:指令按序存放,地址连续,循环程序段或子程序段重复执行 ;
数据:连续存放,数组元素重复、按序访问
Cache工作原理:
Cache的基本结构:
Cache写入的方式
直写:随时保持主存内容与Cache的数据始终一致,但是可能会增加访存次数。
回写:数据每次只是暂时写入Cache,并用标志将该块注明,直到从Cache取出才写入主存;这种方式速度快但是可能失效。
------------------------------------------分割线------------------------------------------------------------------------------
什么是Cache映射:在主存的地址和Cache地址之间建立一种确定的逻辑关系, 也就是根据主存的地址来构成Cache地址。这种地址间的 逻辑关系称为映射
直接映像:最简单的方式,地址变换速度快,但块冲突概率高,当程序往返访问两个相互冲突的块的数据时,Cache命中率下降。
特点:①容易实现,命中事件短②无需考虑淘汰问题③不够灵活,Cache存储空间利用不充分,命中率低
全相联映像:主存 中的 任一块 可以映像到 缓存 中的 任一块。
特点:提高了Cache利用率,但是命中率实现复杂。
组相联映射:将Cache所有行分组,把主存块映射到Cache固定组的 任一行中。也即:组间直接映像(模映射)、组内全相 联映象(全映射)。
特点:结合前两者优点,当Cache组 数为1时,变为相联映射;当每组只有一个槽时, 变为直接映射。
!!!!!!!!!!!!!!!!!!!!!!!!!!!!!例题
Cache替换算法:
先进先出(FIFO)算法:总是把最先进入的那一块淘汰掉。
特点:不是一种堆栈算法,命中率并不随组的增大而提高。
最近最少用(LRU)算法:总是把最近最少用的那一块淘汰掉。
特点:①是堆栈算法,命中率随着组的增大而提高。②当分块局部化范围超过Cache存储容量时,命令率变得很低,极端情况下,命中率为0,这种情况叫颠簸!!!FIFO 和LRU都会造成颠簸。
最不经常用(LFU)算法:替换掉Cache中最不常用的块。
随机算法:随机的从Cache行中选取一个淘汰。
--------------------------------------------------------分割线---------------------------------------------------------------
辅助存储器
磁表面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道密度:沿磁盘半径方向长度上的磁道数
位密度:位密度是磁道单位长度上可以记录 的二进制代码数位
几个概念:
记录面:磁盘片表面称为记录面。
磁道:记录面上一系列同心圆称为磁道。它的编 址是由外向内依次编号,最外一个同心圆叫做零 磁道。
柱面:所有记录块上半径相等的磁道的集合称为 柱面,一个磁盘组的柱面数等于其中一个记录面 上的磁道数。
扇区:将每一个记录面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一个 区域称为一个扇区。
记录块:将每一个磁道分成若干个段,每段称为 一个记录块或扇段。
磁表面存储器的技术指标:
存储容量:磁盘存储器可以存储的总字节数
格式化容量:是可按照某个特定记录格式利用的磁化单元数,也是用户真正可以使用的容量。
平均寻址时间:从读写命令发出后,磁头从某一 起始位置出发移动到新的记录位置,到开始从盘片 表面读出或写入信息所需要的时间。
寻道时间:将磁头定位到所要求的磁道上的时间
等待时间:等待磁道上需要访问的信息到达磁头下面的时间
平均寻址时间 = 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
平均存取时间 = 寻道时间 + 旋转等待时间 + 数据传输时间(忽略不计)
数据传输率:磁盘存储器在单位时间能 向主机传送的字节数。
--------------------------------------------------分割线-------------------------------------------------------------------------
硬磁盘存储器
组成:
磁记录介质:用来保存信息
磁盘驱动器:包括读写电路、读/写转换开关、读写磁头与磁头 定位伺服系统等
磁盘控制器:包括控制逻辑、时序电路、 “并→串”转换和 “串→并”转换电路等(用于连接主机与盘驱动器)
固态硬盘:
原理:基于闪存技术Flash Memory,属于电可擦除ROM,即EEPROM
组成:闪存翻译层、存储介质
SSD以页为单位进行读写:读慢写快、支持随机访问
SSD与机械硬盘相比:
①SSD读写速度快,随机访问性能高,用电路控制访问 位置;机械硬盘通过移动磁臂旋转控制访问位置,有 寻道时间和旋转延迟;②SSD安静无噪音、耐摔抗震、能耗低,但造价更贵。③SSD的一个“块”被擦除次数过多可能会坏掉,而机 械硬盘的扇区不会因为写的次数太多而坏掉。
冗余磁盘阵列RAID
基本思想:将多个独立操作的磁盘按某种方式组织成磁盘阵列(Disk Array),以增加容量,利用 类似于主存中的多体交叉技术,将数据存储在多个盘体上,通过使这些盘并行工作来 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并用冗余(redundancy)磁盘技术来进行错误恢复(error correction)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特性:(1)RAID是一组物理磁盘驱动器,在操作系统下被视为一个单个逻辑驱动器。 (2)数据分布在一组物理磁盘上。 (3)冗余磁盘用于存储校验信息,保证磁盘万一损坏时能恢复数据。
级别:分为八级
------------------------------------------分割线--------------------------------------------------------------------------------
软盘:
光盘:
---------------------------------------------分割线--------------------------------------------------------------------------
完整的PPT和更多的复习笔记都在这里:复习资料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载复习,其中还包含了三年的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