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进阶(十六)——分布式框架之高性能:Redis分布式锁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smart哥,前中兴通讯、美团架构师,现某互联网公司CTO

联系qq:184480602,加我进群,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对抗互联网寒冬

学习必须往深处挖,挖的越深,基础越扎实!

阶段1、深入多线程

阶段2、深入多线程设计模式

阶段3、深入juc源码解析


阶段4、深入jdk其余源码解析


阶段5、深入jvm源码解析

码哥源码部分

码哥讲源码-原理源码篇【2024年最新大厂关于线程池使用的场景题】

码哥讲源码【炸雷啦!炸雷啦!黄光头他终于跑路啦!】

码哥讲源码-【jvm课程前置知识及c/c++调试环境搭建】

​​​​​​码哥讲源码-原理源码篇【揭秘join方法的唤醒本质上决定于jvm的底层析构函数】

码哥源码-原理源码篇【Doug Lea为什么要将成员变量赋值给局部变量后再操作?】

码哥讲源码【你水不是你的错,但是你胡说八道就是你不对了!】

码哥讲源码【谁再说Spring不支持多线程事务,你给我抽他!】

终结B站没人能讲清楚红黑树的历史,不服等你来踢馆!

打脸系列【020-3小时讲解MESI协议和volatile之间的关系,那些将x86下的验证结果当作最终结果的水货们请闭嘴】

在分布式系统中,为了保证集群的数据一致性,我们经常会有使用分布式锁的需求。生产环境实现分布式锁,最常用的还是基于Zookeeper,或者使用Redis来实现。本章,我就来讲讲Redis分布式锁的原理。

一、RedLock

Redis官方支持原生的分布式锁,采用了RedLock算法。这个分布式锁有3个重要的考量点:

  • 互斥(只能有一个客户端获取锁);
  • 不能死锁;
  • 容错( 大部分Redis节点 获得这个锁,就认为加锁成功)。

1.1 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加锁:

    SET [key] [value] NX PX [30000]

NX的意思是只有key不存在的时候才会设置成功,别人创建的时候如果发现已经有了就不能加锁了;PX 30000的意思是30秒后锁自动释放。

释放锁其实就是删除key,一般是通过Lua脚本删除,客户端会传送[key][value]给服务端,服务端执行Lua脚本比较客户端传过来的值与自己保存的是否一致,一致则删除[key]

    // redis.call("get",KEYS[1])保存的是Redis侧的Key对应的值;ARGV[1]是客户端保存的值
    if redis.call("get",KEYS[1]) == ARGV[1] then
        return redis.call("del",KEYS[1])
    else
        return 0
    end

这里思考一个问题:为啥客户端释放锁时,除了上送[key],还必须上送[value]呢?

因为如果某个客户端获取到了锁,但是自身执行了很长时间才执行完,此时服务端可能已经自动释放锁了,然后别的客户端已经获取到了这个锁。如果这个时候直接删除key的话会有问题,所以得在Lua脚本中进行[value]的判断。

1.2 缺点

如果是普通的Redis主从架构,由于主从异步复制,当主节点挂了时,key还没同步到从节点,此时从节点切换为主节点,就可能导致重复加锁,出现问题。

二、Redisson客户端

使用Redis分布式锁,最常用的还是直接使用Redisson客户端,非常简便易用。

下面给大家看一段简单的使用代码片段,先直观的感受一下:

    RLock lock = redission.getLock("mylock");
    try{
       lock.lock();
       // TODO
    }finally{
       lock.unlock(); 
    }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Redisson这个开源框架对Redis分布式锁的实现原理。

2.1 加锁原理

我们假设现在有一个Redis Cluster集群,如果某个Redisson客户端1要加锁,它会首先根据hash算法,选择一个Redis节点。然后,发送一段Lua脚本到该节点上,Lua脚本如下所示:

    // CASE1:如果服务端不存在锁KEY[1],就加锁,并设置key的过期时间为ARGV[2]
    if (redis.call("exist", KEYS[1]) == 0) then
        redis.call("hset", KEYS[1], ARGV[2],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return nil;
    end;
    // CASE2:如果服务端存在锁KEY[1],且客户端ID也相同,就重入下锁,然后更新过期时间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2]) == 1) then
        redis.call("hincrby", KEYS[1], ARGV[2],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1]);
        return nil;
    end;
    // CASE3:加锁失败,返回key剩余过期时间
    return redis.call("ptt;", KEY[1]);

上述Lua脚本,第一个 if 就是判断一下,如果你要加锁的key不存在的话,就进行加锁。

  • KEYS[1]代表你加锁的那个key,比如说:RLock lock = redisson.getLock("myLock");那加锁的key就是“myLock”;
  • ARGV[1]代表的是锁key的生存时间,默认30秒;
  • ARGV[2]代表的是加锁的客户端ID,类似于下面这样: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Redisson客户端加锁时都会上送自己的客户端ID。

具体如何加锁呢?很简单,用下面的命令:

    hset myLock "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 1

Redis服务端通过这个命令设置了一个hash数据结构:

    myLock:
    {
        "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 1
    }

上述的“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就代表了: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这个客户端,对“myLock”这个锁,完成了1次加锁。

接着会执行pexpire myLock 30000命令,设置myLock这个锁key的生存时间是30秒。

为啥要用Lua脚本呢?因为一大坨复杂的业务逻辑,可以通过封装在Lua脚本中发送给Redis,Redis会保证这段复杂业务逻辑执行的原子性。

2.2 锁互斥机制

那么如果此时,另一个客户端2来尝试加锁,执行了同样的一段Lua脚本,会怎么样呢?很简单:

  • 首先,第一个if判断会执行“exists myLock”,发现myLock这个锁key已经存在了;
  • 接着,第二个if判断,判断一下,myLock锁key的hash数据结构中,是否包含客户端2的ID?但是明显不是的,因为那里包含的是客户端1的ID;
  • 最后,客户端2会获取到pttl myLock返回的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代表了myLock这个锁key的剩余生存时间。此时客户端2会进入一个while循环,不停的尝试加锁。

2.3 watch dog锁延期

客户端1加锁的key默认生存时间才30秒,如果超过了30秒,客户端1还想一直持有这把锁,怎么办呢?

简单!客户端1一旦加锁成功,它就会启动一个watch dog后台线程,会每隔10秒检查一下,如果客户端1还持有锁key,那么就会不断的延长锁key的生存时间。

2.4 可重入锁

那如果客户端1都已经持有了这把锁了,还可以重复加锁吗?比如下面这种代码:

    RLock lock = redission.getLock("mylock");
    
    lock.lock();
    // DO SOMETHING...
    lock.lock();
    
    lock.unlock();
    lock.unlock();

这时我们来分析一下最开头那段Lua脚本:

  • 第一个if判断肯定不成立,“exists myLock”会显示锁key已经存在了;
  • 第二个if判断会成立,因为myLock的hash数据结构中包含的那个ID,就是客户端1的那个ID,也就是“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

此时就会执行可重入加锁的逻辑,通过下面这个命令,对客户端1的加锁次数累加1:

    incrby myLock "8743c9c0-0795-4907-87fd-6c71a6b4586:1" 1

最终,myLock的数据结构变为下面:

    myLock:
    {
        "8743c9c0-0795-4907-87fd-6c719a6b4586:1" 2
    }

2.5 释放锁原理

如果执行lock.unlock(),就可以释放分布式锁,此时的业务逻辑也是非常简单的。说白了就是每次都对myLock数据结构中的那个加锁次数减1。如果发现加锁次数是0了,说明这个客户端已经不再持有锁了,此时就会用del myLock命令删除这个key。这样其它客户端就可以尝试完成加锁了。

2.6 缺点

上面这种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就是如果你对某个redis master节点加了锁,当redis master宕机时,key还没同步到slave节点,此时slave切换为master,就可能导致重复加锁,也就是多个客户端同时获取了同一把锁。

三、总结

采用Redis分布锁时,其实很难解决因为Master节点宕机而造成的重复加锁问题。所以,生产环境,如果对数据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用Redisson客户端来实现Redis的分布式锁。但是,我们更常用Zookeeper来实现分布式锁,这块内容我将在后续章节详细讲解。

  • 10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