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读后感(二)——思维改变生活

本文探讨了人类大脑进化历程及其对现代生活的适应性问题,分析了偏见、决策及思维习惯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Synaptic Self》中曾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由于人的大脑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年代“堆积”起来的,也就是说,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到高级灵长类这些进化阶段,我们的大脑从只有原始的反射模块,到拥有初步的情感区域,一直到进化历史上较为新近的“新皮层(neocortex)”所支撑的高级认知能力,一步步走来。
进化年代较近的大脑模块和进化较久的模块之间要达成完美沟通需要一定的时间(经过一代一代的自然选择来优化),在这之前便会造成多个模块之间面对同一个问题决策不一样的问题。

偏见

有时候我们明知这件事情是不对的,但是经过大脑不同声音的打架,最后在争端中败下阵来的确是代表更先进生产力的高级认知模块。20万年前的生存环境决定了那时候我们的大脑的思维习惯,而现在这个合作共享的社会却要求我们应该具备一些不一样的品质与思维习惯。这样就会导致我们在思考问题的矛盾不一,还有一些思维的禁锢。

为什么我们看图片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画面呢?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生成这张图片的环境参数有一些先验的假设,如“光照来自上方”、“脸是凸曲面的”,这些先验假设并不蕴含在图片中,而是我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无意识统计出来。这个先验假设有时候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枷锁,跳不出这个枷锁,很有可能就会被固定在狭小的范围内。另一方面,积累了这么多的先验假设,当我们从外界接受了含有歧义的信息,然而我们的大脑几乎每次都能够从富含歧义的信息中找到最靠谱的解释,先验假设是双刃剑,其锋刃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偏见”。

有时候打破这种偏见的唯一途径就是开阔眼界,所积累知识,以及和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讨论,否则就算抱着“我是错的”这种信念,你也不知道怎么去证伪自己的一个猜测。

所以,我们要OPEN MIND

决策——遇到20万年前的自己

我们的大脑在进行决策时经常有不同的模块的参与,不同的模块有的是进化比较新的大脑皮层在工作,有的是比较古脑的部分在工作,有的偏向于理论分析,有的更偏向于用直觉进行决策,要么一方压倒另一方,要么陷入纠结状态。

有时候不想去学习,被各种因素诱惑,这个时候可能会放弃学习,去做其他的事,这个过程中反应的大脑过程就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惩罚和收益都估计不足,倾向于就眼下的损益进行决策。这就导致我们天性在决策方面目光短浅,娱乐可以立即获得愉悦,并且并不会导致立即的损失。毕业看似遥遥无期,我们很难提前几年就设想几年后的危机,毕竟,未来的事情谁说的清呢?也许我们的远古生活告诉我们的真理就是,几年后的潜在收益跟眼下的唾手可得的好处无法相比。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远古人。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才短短数百年,因特网的历史则更是短到几十年,和漫长的进化长河相比仿佛一瞬,我们匆匆忙忙把自己推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而进化的齿轮转动得却慢了很多拍。于是我们成了进化时滞的牺牲品。我们有时还是用远古的双眼打量世界,比如,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完全不必害怕,但是我们还是会汗毛倒竖。

然而我们拥有所有动物中神经元和突触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的新皮层。我们拥有神奇的认识自身的能力,这使得我们能够利用情绪系统本身的特点来克服它的自身缺点。
比如:

我们难以做事持之以恒,任何一个新鲜刺激的外部信号都能够激发我们强大的情绪大脑。但是我们发明各种隔绝干扰的办法和技巧来保护我们脆弱的理性大脑,从而能够让自己做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的大脑喜欢事情往积极方向发展,在痛苦中我们让意识能够通过提供不断的进展而变得积极,从而能够激励个体把事情执行到底。

总之,可以发明各种认知方法来“诱使”或“要挟”我们的情绪大脑同意去执行一件事情。

思维习惯

1.我们往往知道答案的结果,却不知道求解的真正思维的过程。
2.有时候我们的理性大脑很善于对自己的行为作出立即的、看上去合理的解释,但其实可能只是“自圆其说”,十分荒诞。
3.只要我们的情绪大脑首先认定了一件事情,我们那点可怜的理性思维便很容易屈从于情绪大脑发下的命令——把事情往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并且掩耳盗铃地认为那是唯一的解释。
4.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布置自制力,而是知识。

客观意味着承认存在未知信息的可能性,理性意味着能够从对面的视角去看问题和思考。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假设自己是站在对立面的立场上帮他说话,往往能够发现很多意料之外的东西。

即使我们并非像一些有天分的人那样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对付自己内心的另一个声音,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我们也能够后天的获得这些方法,而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便可能成功的绕过甚至克服我们大脑天生的缺陷。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学一些心理学的原因。

受用的建议总结

  1. 有些事情并不是一定要亲身经历了才懂,有的人就算亲身经历了,不头破血流几次,也还是不懂。我们如果可以从别人那里汲取教训,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然而,能够切实体会 别人的感受又怎么是件容易的事呢?
  2. 学会抽象问题,举一反三。知识经验可以更好的跨情景转移。
  3. 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写博客也应该坚持下去。
  4. 可能脑子中有一个先验假设是错误的,把潜意识的东西从幕后拉出来,就有了面对并反思他的可能,而不是让他们在幕后阴险的左右你的思维。
  5. 触摸问题的本质,通透地解决问题,深入浅出。
  6. 不要总是说我不能,别给自己找理由,等于否认自己的自由意志和主观能动性。凡事多往自身归因,你才能披荆斩棘,才能“漫漫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7. 遇到问题要自己动手。遇到问题寻找捷径只是小聪明。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不可替代性

1.专业领域技能

2.跨领域的技能
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判断与决策能力,批判性思维,表达沟通能力,等等。

3.学习能力

4.性格要素

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在导入seaborn包时,无法从typing模块中导入名为'Protocol'的对象。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检查你的Python版本是否符合seaborn包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尝试更新Python版本。 2. 检查你的环境中是否安装了typing_extensions包,如果没有安装,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pip install typing_extensions。 3. 如果你使用的是Python 3.8版本以下的版本,你可以尝试使用typing_extensions包来代替typing模块来解决该问题。 4. 检查你的代码是否正确导入了seaborn包,并且没有其他导入错误。 5.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尝试在你的代码中使用其他的可替代包或者更新seaborn包的版本来解决该问题。 总结: 出现ImportError: cannot import name 'Protocol' from 'typing'错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Python版本不兼容、缺少typing_extensions包或者导入错误等原因造成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尝试上述方法来解决该问题。<span class="em">1</span><span class="em">2</span><span class="em">3</span>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3* [ImportError: cannot import name ‘Literal‘ from ‘typing‘ (D:\Anaconda\envs\tensorflow\lib\typing....](https://blog.csdn.net/yuhaix/article/details/124528628)[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3^chatsearchT3_2"}}] [.reference_item style="max-width: 100%"] [ .reference_list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