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操作系统 第三章 内存管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内存管理概念

1.1 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内存管理的功能:

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由操作系统完成主存储器空间的分配和管理,使程序员摆脱存储分配的麻烦,提高编程效率。
地址转换: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程序中的逻辑地址与内存中的物理地址不可能一致,因此存储管理必须提供地址变换功能,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
内存空间的扩充: 利用虚拟存储技术或自动覆盖技术,从逻辑上扩充内存。
存储保护: 保证各道作业在各自的存储空间内运行,互不干扰。

创建进程首先要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将用户源程序变为可在内存中执行的程序,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 编译。由编译程序将用户源代码编译成若干目标模块。
  • 链接。由链接程序将编译后形成的一组目标模块及所需的库函数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装入模块。
  • 装入。由装入程序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运行。

程序的链接方式:

  • 静态链接。 在程序运行之前,先将各目标模块及它们所需的库函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文件(装入模块),之后不再拆开。
  • 装入时动态链接。 将各目标模块装入内存时,边装入边链接的链接方式。
  • 运行时动态链接。 在程序执行中需要该目标模块时,才对它进行链接。其优点是便于修改和更新,便于实现对目标模块的共享。

程序的装入方式:

  • 绝对装入: 在编译时,如果知道程序将放到内存中的哪个位置,编译程序将产生绝对地址的目标代码。装入程序按照装入模块中的地址,将程序和数据装入内存。绝对装入只适用于单道程序环境。 程序中使用的绝对地址,可在编译或汇编时给出,也可由程序员直接赋予。通常情况下都是编译或汇编时再转换为绝对地址。
  • 静态重定位: 又称可重定位装入。编译、链接后的装入模块的地址都是从0开始的,指令中使用的地址、数据存放的地址都是相对于起始地址而言的逻辑地址。可根据内存的当前情况,将装入模块装入到内存的适当位置。装入时对地址进行“重定位”,将逻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地址变换是在装入时一次完成的)。静态重定位的特点是在一个作业装入内存时,必须分配其要求的全部内存空间,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存,就不能装入该作业。作业一旦进入内存后,在运行期间就不能再移动,也不能再申请内存空间。
  • 动态运行时装入: 动态重定位:又称动态运行时装入。编译、链接后的装入模块的地址都是从0开始的。装入程序把装入模块装入内存后,并不会立即把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而是把地址转换推迟到程序真正要执行时才进行。因此装入内存后所有的地址依然是逻辑地址。这种方式需要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的支持。

1.2 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1)单一连续分配

在单一连续分配方式中,内存被分为系统区和用户区。系统区通常位于内存的低地址部分,用于存放操作系统相关数据;用户区用于存放用户进程相关数据。内存中只能有一道用户程序,用户程序独占整个用户区空间。

优点: 实现简单;无外部碎片;可以采用覆盖技术扩充内存;不一定需要采取内存保护(eg:早期的PC操作系统MS-DOS)。
缺点: 只能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中;有内部碎片存储器利用率极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固定分区分配

将整个用户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分区,在每个分区中只装入一道作业,这样就形成了最早的、最简单的一种可运行多道程序的内存管理方式。

固定分区分配分为分区大小相等分区大小不等两种。
分区大小相等: 缺乏灵活性,但是很适合用于用一台计算机控制多个相同对象的场合(比如:钢铁厂有n个相同的炼钢炉,就可把内存分为n个大小相等的区域存放n个炼钢炉控制程序)
分区大小不等: 增加了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大小的进程需求。根据常在系统中运行的作业大小情况进行划分(比如:划分多个小分区、适量中等分区、少量大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操作系统需要建立一个数据结构——分区说明表,来实现各个分区的分配与回收。每个表项对应一个分区,通常按分区大小排列。每个表项包括对应分区的大小起始地址状态(是否已分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某用户程序要装入内存时,由操作系统内核程序根据用户程序大小检索该表,从中找到一个能满足大小的、未分配的分区,将之分配给该程序,然后修改状态为“已分配”。

优点: 实现简单,无外部碎片。
缺点: a.当用户程序太大时,可能所有的分区都不能满足需求,此时不得不采用覆盖技术来解决,但这又会降低性能;b.会产生内部碎片,内存利用率低。

3)动态分区分配
动态分区分配又称为可变分区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不会预先划分内存分区,而是在进程装入内存时,根据进程的大小动态地建立分区,并使分区的大小正好适合进程的需要。因此系统分区的大小和数目是可变的。(eg:假设某计算机内存大小为64MB,系统区8MB,用户区共56 MB…)

1.系统要用什么样的数据结构记录内存的使用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空闲分区表:每个空闲分区对应一个表项。表项中包含分区号、分区大小、分区起始地址等信息。
空闲分区链:每个分区的起始部分和末尾部分分别设置前向指针和后向指针。起始部分处还可记录分区大小等信息。

2.当很多个空闲分区都能满足需求时,应该选择哪个分区进行分配?
把一个新作业装入内存时,须按照一定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从空闲分区表(或空闲分区链)中选出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由于分配算法算法对系统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如何进行分区的分配与回收操作?假设系统采用的数据结构是“空闲分区表”…如何分配?
情况一:回收区的后面有一个相邻的空闲分区。两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合并为一个
情况二:回收区的前面有一个相邻的空闲分区。两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合并为一个
情况三:回收区的前、后各有一个相邻的空闲分区。三个相邻的空闲分区合并为一个
情况四:回收区的前、后都没有相邻的空闲分区。**新增一个表项。**注:各表项的顺序不一定按照地址递增顺序排列,具体的排列方式需要依据动态分区分配算法来确定。

动态分区分配没有内部碎片,但是有外部碎片。
内部碎片, 分配给某进程的内存区域中,如果有些部分没有用上。
外部碎片, 是指内存中的某些空闲分区由于太小而难以利用。

如果内存中空闲空间的总和本来可以满足某进程的要求,但由于进程需要的是一整块连续的内存空间,因此这些“碎片”不能满足进程的需求。可以通过紧凑(拼凑,Compaction)技术来解决外部碎片。

1.3 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

1.3.1 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问题一:每个页表项占多少字节?
Eg:假设某系统物理内存大小为4GB,页面大小为4KB,则每个页表项至少应该为多少字节?
内存块大小=页面大小=4KB= 212 B
4GB的内存总共会被分为232 / 212 = 220个内存块
内存块号的范围应该是0 ~ 220 -1
内存块号至少要用20 bit来表示
至少要用3B来表示块号(38=24bit)
由于页号是隐含的,因此每个页表项占3B,存储整个页表至少需要3
(n+1)B

问题二:如何实现地址的转换?
特点:虽然进程的各个页面是离散存放的,但是页面内部是连续存放的。
如果要访问逻辑地址A,则
①确定逻辑地址A对应的“页号”P
②找到P号页面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需要查页表)
③确定逻辑地址A的“页内偏移量”W
逻辑地址A对应的物理地址= P号页面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页内偏移量W

子问题:如何确定一个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页内偏移量?
Eg:在某计算机系统中,页面大小是50B。某进程逻辑地址空间大小为200B,则逻辑地址110对应的页号、页内偏移量是多少?
如何计算:
页号=逻辑地址/页面长度(取除法的整数部分)
页内偏移量=逻辑地址%页面长度(取除法的余数部分)

页号= 110 / 50 = 2
页内偏移量= 110 % 50 = 10
逻辑地址可以拆分为(页号,页内偏移量)
通过页号查询页表,可知页面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
页面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页内偏移量=实际的物理地址

总结:页面大小刚好是2的整数幂有什么好处?
①逻辑地址的拆分更加迅速——如果每个页面大小为2KB,用二进制数表示逻辑地址,则末尾K位即为页内偏移量,其余部分就是页号。因此,如果让每个页面的大小为2的整数幂,计算机硬件就可以很方便地得出一个逻辑地址对应的页号和页内偏移量,而无需进行除法运算,从而提升了运行速度。
②物理地址的计算更加迅速——根据逻辑地址得到页号,根据页号查询页表从而找到页面存放的内存块号,将二进制表示的内存块号和页内偏移量拼接起来,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物理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地址变换机构
基本地址变换机构可以借助进程的页表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通常会在系统中设置一个页表寄存器(PTR),存放页表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F和页表长度M。进程未执行时,页表的始址和页表长度放在进程控制块(PCB)中,当进程被调度时,操作系统内核会把它们放到页表寄存器中。

设页面大小为L,逻辑地址A到物理地址E的变换过程如下:
①计算页号P和页内偏移量W(如果用十进制数手算,则P=A/L,W=A%L;但是在计算机实际行时,逻辑地址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计算机硬件可以更快地得到二进制表示的页号、页内偏移量)
②比较页号P和页表长度M,若P≥M,则产生越界中断,否则继续执行。(注意:页号是从0开始的,而页表长度至少是1,因此P=M时也会越界)
③页表中页号P对应的页表项地址=页表起始地址F +页号P × 页表项长度,取出该页表项内容b,即为内存块号。(注意区分页表项长度、页表长度、页面大小的区别。页表长度指的是这个页表中总共有几个页表项,即总共有几个页;页表项长度指的是每个页表项占多大的存储空间;页面大小指的是一个页面占多大的存储空间)
④计算E = b * L + W,用得到的物理地址E去访存。(如果内存块号、页面偏移量是用二进制表示的,那么把二者拼接起来就是最终的物理地址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2 基本分段存储管理的基本概念

进程的地址空间: 按照程序自身的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个段,每个段都有一个段名(在低级语言中,程序员使用段名来编程),每段从0开始编址。
内存分配规则: 以段为单位进行分配,每个段在内存中占据连续空间,但各段之间可以不相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段表:

1.每个段对应一个段表项,其中记录了该段在内存中的起始位置(又称基址”)和段的长度。
2.各个段表项的长度是相同的。例如:某系统按字节寻址,采用分段存储管理,逻辑地址结构为(段号16位,段内地址16位),因此用16位即可表示最大段长。物理内存大小为4GB(可用32位表示整个物理内存地址空间)。因此,可以让每个段表项占16+32 = 48位,即6B。由于段表项长度相同,因此段号可以是隐含的,不占存储空间。若段表存放的起始地址为M,则K号段对应的段表项存放的地址为M + K*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段、分页管理的对比:
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离散分配,提高内存利用率。分页仅仅是系统管理上的需要,完全是系统行为,对用户是不可见的。
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分页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一个段通常包含着一组属于一个逻辑模块的信息。分段对用户是可见的,用户编程时需要显式地给出段名。
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决定。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编写的程序。
分页的用户进程地址空间是一维的,程序员只需给出一个记忆符即可表示一个地址。
分段的用户进程地址空间是二维的,程序员在标识一个地址时,既要给出段名,也要给出段内地址。
分段比分页更容易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保护。不能被修改的代码称为纯代码或可重入代码(不属于临界资源),这样的代码是可以共享的。可修改的代码是不能共享的。
访问一个逻辑地址需要几次访存?
分页(单级页表):第一次访存——查内存中的页表,第二次访存——访问目标内存单元。总共两次访存
分段: 第一次访存——查内存中的段表,第二次访存——访问目标内存单元。总共两次访存
与分页系统类似,分段系统中也可以引入快表机构,将近期访问过的段表项放到快表中,这样可以少一次访问,加快地址变换速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3 段页式管理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练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虚拟内存管理

2.1 虚拟内存基本概念

传统存储管理方式的特征、缺点

一次性: 作业必须一次性全部装入内存后才能开始运行。这会造成两个问题:①作业很大时,不能全部装入内存,导致大作业无法运行;②当大量作业要求运行时,由于内存无法容纳所有作业,因此只有少量作业能运行,导致多道程序并发度下降。

驻留性: 一旦作业被装入内存,就会一直驻留在内存中,直至作业运行结束。事实上,在一个时间段内,只需要访问作业的一小部分数据即可正常运行,这就导致了内存中会驻留大量的、暂时用不到的数据,浪费了宝贵的内存资源。

局部性原理
时间局部性: 如果执行了程序中的某条指令,那么不久后这条指令很有可能再次执行;如果某个数据被访问过,不久之后该数据很可能再次被访问。(因为程序中存在大量的循环)

空间局部性: 一旦程序访问了某个存储单元,在不久之后,其附近的存储单元也很有可能被访问。(因为很多数据在内存中都是连续存放的,并且程序的指令也是顺序地在内存中存放的)

虚拟内存的定义和特征
基于局部性原理,在程序装入时,可以将程序中很快会用到的部分装入内存,暂时用不到的部分留在外存,就可以让程序开始执行。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当所访问的信息不在内存时,由操作系统负责将所需信息从外存调入内存,然后继续执行程序。
若内存空间不够,由操作系统负责将内存中暂时用不到的信息换出到外存。
在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在用户看来似乎有一个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内存,这就是虚拟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请求分页管理方式

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与基本分页存储管理的主要区别: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当所访问的信息不在内存时,由操作系统负责将所需信息从外存调入内存(操作系统要提供请求调页功能,将缺失页面从外存调入内存),然后继续执行程序。
若内存空间不够,由操作系统负责将内存中暂时用不到的信息换出到外存(操作系统要提供页面置换的功能,将暂时用不到的页面换出外存)。
新增步骤1:请求调页(查到页表项时进行判断)
新增步骤2:页面置换(需要调入页面,但没有空闲内存块时进行)
新增步骤3:需要修改请求页表中新增的表项

状态位: 是否已调入内存。
访问字段: 可记录最近被访问过几次,或记录上次访问的时间,供置换算法选择换出页面时参考。
修改位: 页面调入内存后是否被修改过。
外存地址: 页面在外存中的存放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缺页中断是因为当前执行的指令想要访问的目标页面未调入内存而产生的,因此属于内中断

一条指令在执行期间,可能产生多次缺页中断。(如:copy A to B,即将逻辑地址A中的数据复制到逻辑地址B,而A、B属于不同的页面,则有可能产生两次中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页面置换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佳置换算法可以保证最低的缺页率,但实际上,只有在进程执行的过程中才能知道接下来会访问到的是哪个页面。操作系统无法提前预判页面访问序列。因此,最佳置换算法是无法实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页面分配策略

驻留集: 指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给进程分配的物理块的集合。
在采用了虚拟存储技术的系统中,驻留集大小一般小于进程的总大小。
若驻留集太小,会导致缺页频繁,系统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处理缺页,实际用于进程推进的时间很少;
驻留集太大,又会导致多道程序并发度下降,资源利用率降低。所以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驻留集大小。

固定分配: 操作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一组固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即,驻留集大小不变
可变分配: 先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目的物理块,在进程运行期间,可根据情况做适当的增加或减少。即,驻留集大小可变
局部置换: 发生缺页时只能选进程自己的物理块进行置换。
全局置换: 可以将操作系统保留的空闲物理块分配给缺页进程,也可以将别的进程持有的物理块置换到外存,再分配给缺页进程。

固定分配局部置换: 系统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量的物理块,在整个运行期间都不改变。若进程在运行中发生缺页,则只能从该进程在内存中的页面中选出一页换出,然后再调入需要的页面。
这种策略的缺点是:很难在刚开始就确定应为每个进程分配多少个物理块才算合理。(采用这种策略的系统可以根据进程大小、优先级、或是根据程序员给出的参数来确定为一个进程分配的内存块数)
可变分配全局置换: 刚开始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量的物理块。操作系统会保持一个空闲物理块队列。当某进程发生缺页时,从空闲物理块中取出一块分配给该进程;若已无空闲物理块,则可选择一个未锁定的页面换出外存,再将该物理块分配给缺页的进程。采用这种策略时,只要某进程发生缺页,都将获得新的物理块,仅当空闲物理块用完时,系统才选择一个未锁定的页面调出。被选择调出的页可能是系统中任何一个进程中的页,因此这个被选中的进程拥有的物理块会减少,缺页率会增加。

可变分配局部: 刚开始会为每个进程分配一定数量的物理块。当某进程发生缺页时,只允许从该进程自己的物理块中选出一个进行换出外存。如果进程在运行中频繁地缺页,系统会为该进程多分配几个物理块,直至该进程缺页率趋势适当程度;反之,如果进程在运行中缺页率特别低,则可适当减少分配给该进程的物理块。

可变分配全局置换: 只要缺页就给分配新物理块
可变分配局部置换: 要根据发生缺页的频率来动态地增加或减少进程的物理块

何时调入页面?

  1. 预调页策略: 根据局部性原理,一次调入若干个相邻的页面可能比一次调入一个页面更高效。但如
    果提前调入的页面中大多数都没被访问过,则又是低效的。因此可以预测不久之后可能访问到的页
    面,将它们预先调入内存,但目前预测成功率只有50%左右。故这种策略主要用于进程的首次调入,
    由程序员指出应该先调入哪些部分。
  2. 请求调页策略: 进程在运行期间发现缺页时才将所缺页面调入内存。由这种策略调入的页面一定会
    被访问到,但由于每次只能调入一页,而每次调页都要磁盘I/O操作,因此I/O开销较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 工作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6 抖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练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好的,我明白了。首先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 针对客户的资金预算和应用场景需求,建议选择一款价格适中但性能优异的品牌台式机。我选择推荐联想天逸510S台式机,它的性价比非常高,可以满足大部分日常应用和办公需求。具体配置如下: CPU:英特尔酷睿i5 8400处理器 内存:8GB DDR4 2666MHz内存 硬盘:1TB 7200转/分钟机械硬盘 显卡:NVIDIA GeForce GT720 2GB独立显卡 光驱:DVD刻录机 这款电脑可以满足客户的日常办公和娱乐需求,同时价格适中。如果客户有更高的性能要求和更严苛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配置更高的CPU和更大的内存。 接下来是您的第二个问题: 以下是一台裸机从CMOS设置——硬盘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安装及系统优化的全过程: 第一步,进入CMOS设置。打开电脑,按下删除键或者F2键进入BIOS设置。在CMOS设置中,我们可以更改一些硬件设备的参数,如CPU的运行频率、内存的频率和时序等。 第二步,硬盘分区格式化。打开电脑的硬盘管理工具,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分区方案,一般建议将操作系统和软件安装在C盘,数据和文件保存在其他分区。 第三步,操作系统安装。在硬盘管理工具的界面中,选择需要安装的操作系统并进行安装操作。根据提示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 第四步,驱动程序安装。在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安装电脑所需要的硬件驱动程序。先安装主板驱动程序,然后再安装显卡、声卡等其他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 第五步,系统优化。安装完驱动程序之后,我们需要进行系统优化。包括关闭无用的服务、禁止开机自启动项、安装常用软件、清理系统垃圾文件等。 以上就是一台裸机从CMOS设置到操作系统安装再到驱动程序安装及系统优化的全过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